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3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没有眼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7 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堂珂

        1
    姥娘去世那天,我竟然没有掉一滴眼泪,这实在是让我羞愧万分!


    甩开大步在崎岖的山路上疾走,心是沉重的,慌乱的。周围熟悉的山石树木,支起后腿鬼头鬼脑四处张望的野兔,翘着漂亮尾巴的野鸡,再也引不起我的兴致,脑海里尽是姥娘的音容笑貌,近了,远了,断断续续,飘飘忽忽。转过山角,那座熟悉的小院一下子闪入眼帘,一丝亲切漫上来。近了,近了,大门口飘曳的白皤是那么刺眼,仿佛是阳春里的白雪。脚步迟疑着,心不由自主地抖索起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让心忐忑着,沉重着。


    客——到。随着一声沙哑的悠长的叫声,纸钱点着了,红红的火苗轻快地舞蹈着,袅袅的青烟扭结着,盘旋着,上升着。哭声骤然响起来,粗哑的,尖细的,短促的,悠长的,将周围的空气震荡得微微颤动。半山腰那只四处张望的兔子不知何时钻进心窝里,又蹦又跳的。


    来,巍巍,给你姥娘磕个头。大舅说。坑坑洼洼的地面上铺着一层薄薄的麦秸。我的双膝一下子跪下来,双手按地,虔诚的,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抬起头,用手摸摸眼睛,竟然一滴眼泪也没有。我努力地调动情绪,努力地回忆那些伤心的往事,拼命地挤眼睛。一切无济于事。


    我的眼睛到底怎么了?这么不争气!这怎么对得起姥娘对我的疼爱呢!


    把“心灵手巧、勤劳能干”这两顶花冠戴在姥娘的头上,那是恰如其分。一家八口人的鞋子、鞋垫、袜子、衣服,都由姥娘一人缝制。姥娘缝制的鞋子、衣服特别合身,常常被村里的婆娘当做样品。到了晚年,姥娘的眼睛看不清了,加上生活水平提高了,舅舅们的衣服才送到制衣铺去做。姥娘很会做饭,白菜帮子,芹菜根,芫荽根,西瓜皮,这些再平常不过甚至被人扔掉的东西,经过她的加工,调配,便成为可口的美味佳肴。逢年过节,姥娘做完饽饽,总会留下一块面专门做些小动物给我享用。有用模子卡出的金鱼,在头部摁上两个褐色的杷豆,算是鱼眼;把面捏成长长的一条,再在手中变戏法似的一扭一挽,就成了鸽子;在翘起的头上摁上两个绿豆,鸽子立即活灵活现,展翅欲飞。姥娘用大铁锅熬的小米粥,又粘又香又滑,我永远喝不够。不知是现在小米的品种发生了变异,还是器具材料的缘故,抑或是火源的问题,我总熬不出那种香醇的味道,更没有那种温馨亲切的心理感觉。


    姥娘不宠孩子。对于我的上窜下跳,姥娘一般不加约束,她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只是常常叮嘱我不要伤到身体,要及时回家。但她对我的某些行为很计较,甚至是苛刻,如偷摘别人田里的花生、甜瓜、黄瓜、西红柿等,只要被发现,严厉的责骂是免不了的,有时苛刻的程度连舅舅们都觉得有些过分。“我们家又不是没有,馋了到自己地里摘去,不要糟蹋别人的。”有一次,我到铁蛋家玩,在他家炕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枚五分的硬币。我悄悄地把它攥在了手心,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向姥娘邀功。没想到姥娘一把抓住我的胳膊,顺手拿起烧火棍就狠狠地抽打我的屁股蛋:“没出息的东西。这么小就偷,长大了还怎么做人?做人要堂堂正正。”我辩解说是拾的,姥娘依然不依不饶,硬扯着我到铁蛋家还了那五分钱才作罢。


    姥娘朴质的关怀伴我度过了贫瘠而温馨的童年。

        2
    小时侯被别人欺负,气打不过人家,觉得羞辱,哭。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难忍,哭。被人冤枉厉害了,感到委屈,哭。身体长高了,心理成熟了,承受能力也增强了,哭很少再来纠缠成年人。

    哭是一种心理的外在发泄。一种无法承受的发泄。没有谁喜欢哭。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哭,就像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一样。心里的痛苦累积膨胀,超出心理的容量,哭是必然的。新华字典里对哭的解释是:因悲痛或激动而流泪出声。哭常常和泪水紧密联系在一起。泪水是哭的形态。但干嚎不落泪是不是哭?流泪不出声算不算哭?心里恸哭而发不出声来,流不出泪了,算不算哭?


    在人们的心目中,出殡时哭得声音越大,时间越长越好。哭得当场晕倒在地,声音嘶哑,眼睛红得像桃子,或灯笼,最好。有时人们判断儿女对父母的孝顺是从出殡时的表现得出的。亲人去世,痛是正常的,哭也是正常的,这是常理。但若刻意去追求,想要达到某种效果,哭给外人看,难免掺杂了一些虚假的矫情在里边,不但别扭,而且让人所不齿。


    姥娘对我如此的疼爱有加,我对姥娘如此的尊敬爱戴,于情于理,我都应该哭,嚎啕大哭!


    可是,当我跪在姥娘的骨灰盒前,当陪灵的亲人开始象征性的干嚎的时候,我却没有一滴眼泪溢出。我茫然。我不安。我愧疚。死亡对我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既懵懂,又觉得近在咫尺,仿佛与生只隔着一层薄纸的距离,仿佛一拉手,老娘就能回来。跪在姥娘的灵前,我并没有强烈的悲痛滋生,只是觉得有点伤心与无奈,好像心爱的东西眼睁睁地被人抢走;有点压抑与委屈,好像自己的想法不被重视,心里觉得憋屈;有点好奇与神秘——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人死后为什么要火化?为什么要把骨灰盒埋在地下,还堆起一个坟头?我们烧的纸钱死者能收到吗?供在桌子上的菜肴点心死者能吃吗?为什么吃了供品会有福?一系列的问题在脑海里翻转,缠绕,纠结。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能懂得什么呢?他经历的太少,还没有对生命和生活产生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感悟。他的心里头装的是小河里的鱼鳖虾蟹,树林里的小动物,遍地的夭夭野花,他的眼睛印着蓝天白云飞鸟的影子。他更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伪装,给自己一个堂皇的面子,以博取他人的肯定——有时我想,人如果停留在童年那个阶段,这个世界会清澈很多。但我知道,这个想法是多么的天真,滑稽,甚至荒谬。有时我还想,人如果到了中年老年,在发扬成熟练达的基础上,还保留一份童真,这个世界会是另外一种清新的感受。


    我不知该怎样表达心中那些许的悲痛和对姥娘的敬仰。眼泪吗?似乎太普通,太直白。烧纸钱吗?似乎太肤浅,太莽撞。我并不明显的痛,在眼睛深处,在骨头深处,在心的最底层,这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当二舅拉我起来的时候,我的眼神僵直而迷离。整个出殡的过程,一直到我回到学校,我一直处于麻木呆滞状态,似乎魂灵出窍,在肉体之外游荡。它想牵引着我去寻找什么?


    想想那些专做陪哭生意的人,想想那些雇佣这些陪哭人的人,无奈,鄙视,可怜,同情------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在心头缠绕着,久久不散。


    后来在中国作家网上看到赖妙宽的一篇文章,上来第一句就是:父亲死的时候,我没有哭。而在一个名叫寻苓阁的博客里,我也找到了下边几句话:而我竟然没哭------出殡前,外婆院子里面的人还说,你瞅她最疼的外孙女竟然不哭,白疼她了。我不是不想哭,可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眼泪。或者眼泪已经在我知道这个病永远无法医治好时,在看到外婆干枯的身子轻盈的我都能抱起的时候,在她无法吃进任何一样东西,甚至连水都无法喝进去的时候,在她只能靠每日用棉签沾湿她干裂的双唇的时候,已然流尽。这两位作者说了和我相同的情况——面对自己最亲的亲人,竟然流不出一滴眼泪。我想这应该是真实的写照。


    后来母亲说,几个舅舅对我的表现相当不满意:你看巍巍,连滴眼泪都没掉,咱娘真是白疼他一顿。母亲说:你这孩子,怎么还挤不出几滴眼泪。我想说:眼泪并不一定代表着悲痛,悲痛不一定非得流泪,有些东西是眼泪所无法表达的。人的眼泪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和欺骗性,它容易唤起人性中敏感、脆弱的怜悯。这种感性的怜悯往往让人忽略以往的种种,而重新构建对某个人品行的评价。本质往往被看似逼真的表象所遮盖,人们更容易被虚假的表象所迷惑。


    但我终于没说。


    我对姥娘的爱,天知,地知,我知。






[ 本帖最后由 堂珂 于 2009-2-28 16:24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2-27 21:34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有共鸣。我祖母去世的时候,我也基本没哭。
只是后来想念的时候,没人看见,我哭了好多场。
但我终于没说。


    我对姥娘的爱,天知,地知,我知。

说的好。
3#
发表于 2009-2-27 21:45 | 只看该作者
有时我还想,人如果到了中年老年,在发扬成熟练达的基础上,还保留一份童真,这个世界会是另外一种清新的感受。喜欢这些包含哲理的句子和文章。欣赏!
4#
发表于 2009-2-28 08:4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情愫真挚,率性而又实在,叙议交融,点面结合比较融洽。第一部分的后三段介入比较硬,与前面的内容在衔接上存在不协调的缝隙,建议调整一下。第二部分也存在类似问题,前面几段关于哭的叙述,应该尽量简化,同时应该注意避免使用学术性的词汇,这样才能够与文章的整体格律走势保持一致。个见,仅供参考。问好!
5#
发表于 2009-2-28 09: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2-28 08:46 发表
文章情愫真挚,率性而又实在,叙议交融,点面结合比较融洽。第一部分的后三段介入比较硬,与前面的内容在衔接上存在不协调的缝隙,建议调整一下。第二部分也存在类似问题,前面几段关于哭的叙述,应该尽量简化,同时 ...


  有同感,文章有感染力,情愫很真挚,欣赏.一兵老师的建议很好,可以作适当的修正,效果会更好一些.
6#
发表于 2009-2-28 10:5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母亲去世时,我也没哭。我的眼泪已经洒在侍奉她瘫痪五年的病程中,娘走的时候,就连护士也惊讶瘫痪五年的病人,身上竟然没有一处褥疮,这是我每天四次抱母亲作息的结果,而我却因此患了严重的腰肌劳损,调养了两年才见好转。孝敬了亲人,就心地坦然,别人怎么知道自己双泪早已流干呢。问好!
7#
发表于 2009-2-28 10:59 | 只看该作者
“情愫真挚,率性而又实在”,敬版的评语非常准确。没有眼泪也是真性情的一种表现。问好!
8#
发表于 2009-2-28 11:33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哭,并不等于内心没有悲伤。特别是一个男人。欣赏,问了朋友!
9#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16:26 | 只看该作者
经敬版主这么一说,感觉材料不是很集中,有点散,做了调整,不知效果如何。
10#
发表于 2009-3-1 01:05 | 只看该作者
面对亲人的离去,没有不悲痛万分的,也几乎没有不流泪痛哭的。而作者为什么没有眼泪,是因为16岁没成熟吗?如今呢?想想娘亲对自己的恩爱,应该是禁不住流泪了。文章既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也有特征之外的深邃。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14:03 , Processed in 0.1004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