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7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三月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2 0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天,从特殊意义上讲,是学雷锋纪念日;从时令上讲,是惊蛰。对我,是一个出行的日子,牛年第一次出行,所走的恰恰是当年由牛丈量的路,为驿路。


  至少在元朝,这就是连接黑龙江、吉林的唯一道路,清代修建从黑龙江城至吉林乌拉的驿站,这是两个省名与省会使用同一名字的省份,驿站通俗讲就是古代接待传递公文的差役和来访官员途中休息、换马的处所,是组织传递黄金、珍珠等贡品和边境军事信息的通道。驿站与驿站的距离设定不是人为的,而是由牛决定,从黑龙江城驱使一头牛向吉林城方向走,从早晨开始,牛走一天直到走不动要休息了,休息的地方就是驿站,基本都是百里左右。


  这条路虽然几百年前就存在,但并不繁华,当年曾每隔一百公里左右就有一个二品大员驻扎的副省级城市,现在则是一个副省级城市也不存在了。曾经的副省级城市目前或者成为地级市、县城,甚至只是乡村了。


  路上只见大地是白色的,都覆盖着半年的积雪;树是白色的,密匝匝的是白桦林,夹路的是白杨,间或混交黄褐色的蒙古柞;路面也是白色的,但没有平铺的水泥,是一尺深的雪层,坎坷不平。几乎看不到人工的建筑痕迹,几百年历史风云的沉积,竟然找不到一点儿断垣残壁供人凭吊。唯一能见到的人工建筑,只有里程碑了,也是白色的,被雪埋藏得只露上面的梯形头部,所记录的里程数字很少能看清。


  路本来就不宽,下了雪,车辆更不敢靠外侧走了,很多路段是在山顶,滑一滑就可能滚落山谷,山谷并不很陡峭,也看不到凌厉的巨石,摔个粉身碎骨的可能不大,正因为底下没有坚实的石头,这些看着皎洁无瑕、吹弹得破的白雪,才有可能吞没滚落的人体,陷进去就拔不出来。


  车只能以每小时四十公里的速度前行,很少见到迎面有车辆,很久过来一辆,就得有一方找宽绰的地方停下来,让另一辆缓慢通过,双方礼貌地鸣笛问候。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荒野中,喇叭是唯一发出的声音。


  深度,被晶莹雪掩盖;广度,被白桦林遮蔽;茫茫天地,我们只有挤在一条狭窄的公路上蠕动,不敢也不能偏离,真正属于我们的,往往并不是看到的全部世界。


  路走到一半,忽然飘起了鹅毛一样大的雪片,窗外才还是静止的山、静止的树林,似乎都活动起来,在一点点远遁,很快,山也逃走,树林也没了踪迹,眼前只有飘落不尽的雪花,只有白茫茫的混沌一团,本就是积雪厚厚的路又被新雪一遍遍粉刷,眼睛的能见度不超过百米。


  在一片白色中,蓦然看到路边没有开始耕种的庄稼地里出现一个个黑黝黝的石头,才知道到了新生代第三纪晚期以来形成的科洛火山群。科洛火山群比著名的五大连池火山群的火山数量还要多九座。


  看到被科洛河冲蚀的广阔谷地,也就意味着离开了小兴安岭山脉的丘陵区域,已经是沼泽化草甸土了,夏季经常会有野鸭飞来掠去,只是现在都还在温暖的南方未回来呢。开始看到有村落散布,村落有青砖红砖和土坯房,土坯房是戍守驿站的“站人”主要建筑样式,房屋采用就地挖取的见方胶泥、俗称“卧子”的土坯为墙基,墙上饰以白土。内部结构为对面屋、南北炕。天很少有人出来,只见几只黄牛在路边甩着尾巴,对我们乘坐的汽车视而不见。也难怪,最早走这条路决定驿站设立的就是它们的祖先,那时根本没有汽车,相对于现代化的汽车,它们才是原始土著。


  这里的寒冷自古就在中国称最,史籍记载,“四时皆寒,五月始脱裘,六月昼热十数日,与京师略同。夜仍不能却重衾,七月则衣棉矣。立冬后,朔气砭肌骨,立户外呼吸,顷须眉俱冰。出必勤以掌温耳鼻,少懈,则鼻准死,耳轮作裂竹声,痛如割。七月江即冰,不复知有暑也。墨尔根山城,寒益烈,卧炕必为通夜之火,更设大炉。然薪于侧,焰甫尽,则寒气入室。卧者惊而起矣,数益薪,始及旦。墨尔根七月则雪。雪不必云也,晴日亦飞霰。或皎月无翳,晨起而篱径已封。旭光杲杲,雪未已也。”


  三月的南方,已经春暖花开,但在黑龙江北部的大小兴安岭,还是严冬,这不是传闻,是事实。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运涛涛 于 2009-3-12 17:07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3-12 07:48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09-3-12 09:15 | 只看该作者
笔触干练简洁,文字圆润静谧,具象翔实缜密,具有宁静厚实的气息,给人强烈的沧桑感和原生态的韵致,文笔功底的扎实由此可见一斑。有鉴于上述特点,精华鼓励一下!
4#
发表于 2009-3-12 09:5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里的感触、思想、经验乃至心智,如同作者行走自然的语言般清新洒脱,给人静心、安宁的澄明与超越,并体味到现场的实感。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09-3-12 10:02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先问好。再细读。
6#
发表于 2009-3-12 10:29 | 只看该作者
语言干净,阅读舒畅。很清爽的一篇!祝贺精华。
7#
发表于 2009-3-12 12:00 | 只看该作者
  场景描写细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文字练达,看得出作者的文字功底不凡,欣赏!
8#
发表于 2009-3-12 14:2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乡的文。确实,我们这里正下着大雪呢!
9#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17: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3-12 09:15 发表
笔触干练简洁,文字圆润静谧,具象翔实缜密,具有宁静厚实的气息,给人强烈的沧桑感和原生态的韵致,文笔功底的扎实由此可见一斑。有鉴于上述特点,精华鼓励一下!

感谢鼓励
10#
发表于 2009-3-12 17:19 | 只看该作者
三月的南方,已经春暖花开,但在黑龙江北部的大小兴安岭,还是严冬,这不是传闻,是事实。

好结尾!欣赏!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17: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3-12 09:52 发表
文章里的感触、思想、经验乃至心智,如同作者行走自然的语言般清新洒脱,给人静心、安宁的澄明与超越,并体味到现场的实感。支持精华!

很久未见,问候杜兄。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17: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9-3-12 10:02 发表
祝贺。先问好。再细读。

谢谢观赏。
13#
发表于 2009-3-12 17:3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美文!问好作者!我们这儿迎春露头了,再有几天我想就开了。
14#
发表于 2009-3-12 22:49 | 只看该作者
三月的南方,已经春暖花开,但在黑龙江北部的大小兴安岭,还是严冬,这不是传闻,是事实。

  不光东北就是甘肃的河西的今天也是雪花飘飘,我们这里甚至五月有时候都会下雪的! :victory: :victory: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8: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3-12 22:49 发表
三月的南方,已经春暖花开,但在黑龙江北部的大小兴安岭,还是严冬,这不是传闻,是事实。

  不光东北就是甘肃的河西的今天也是雪花飘飘,我们这里甚至五月有时候都会下雪的! :victory: :victory:

呵呵 我们五月下雪纯属正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02:45 , Processed in 0.19893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