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6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四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7 2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短篇小说


                                                               



                                                                                                     【】东方领军




       1
    要说四嫂,先得说到四哥。原因很简单,没有四哥,哪里会有四嫂。而要说到四哥,又必须先把我和四哥共有的这个李氏家族交代清楚。原因也同样很简单,没有李氏家族的世代繁衍乃至盘根错节,又哪里会有四哥。当然,也不会有作为四哥的兄弟的我。

    在我的家乡蒋庄,李姓是一个大家族,大到全村两千多口人,姓李的就占到了一千九百多口。常言说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这话在名不见经传的蒋庄,就更是人人都深以为然的现实。只有差不多二百九十年历史的蒋庄,据说最早来此定居的是姓李的亲兄弟二人。他们在最初的蒋庄休养生息,娶妻生子,逐渐成就了今天这个庞大的李氏家族。只不过由于传宗接代并非像割韭菜那样整齐划一,使得李氏家族产生了许多分支,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随着年轮的增加,也增添了许许多多的错综复杂的枝节。这样的枝接体现在一个家族的分支上,用一个很常见的说法,那就是:远近。

    要论远近,我和四哥当然并不是亲兄弟,甚至我的父亲和四哥的父亲也不是亲兄弟。但如果再往上追溯一辈,到了我的爷爷和四哥的爷爷,那就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了。这样说来,我和四哥实在不能算是很远的兄弟了。

    四哥的父亲是独苗,既无兄弟也无姐妹。我的父亲是家中的长子,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按照本家族“近支”兄弟之间的排行,四哥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大伯,就成了当之无愧的老大,而我的父亲和他的弟弟就成了老二和老三。说实话我小时候对这个问题一直是弄不明白的:明明我的父亲是老大,为什么大伯家我的那些兄弟都叫他“二叔”呢?心里就常常不服气。直到后来我长大了懂事了,自己也被编入了排行的“序列”,才真正明白了这样的排列原来和远近有关,和亲情有关。我大伯有六个儿子,我父亲有两个儿子,我叔叔有三个儿子,按照年龄大小排行,我正巧排行第十,是九个哥哥的弟弟和一个弟弟的哥哥。

    四哥兄弟六人,除了大哥参军并转业到了大城市,其他的都在村里务农。当然,四哥还曾经当过三年多的民办教师。再后来,我的五哥也得以由民办教师转正,现在已经退休在家。

       2
    我熟悉四哥,也是因为四哥曾经当过我的小学老师。四哥是教语文的,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忆犹新的,是四哥在讲台上的情景。四哥讲课很特别,在我今天看来那是一种优雅,但同时我也时常感受到了四哥的忧郁。其实当时我年岁尚小,原本不懂得什么优雅和忧郁之类,只是四哥的一些习惯性动作触动了我,使得小小年纪的我居然能够看得出四哥并不开心。四哥讲课的速度很慢,也或者说是节奏很慢,一如他慢条斯理的性格。但他每堂课都不多讲,从不像别的老师那样滔滔不绝,甚至下课铃声响过以后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四哥每堂课只讲大约三十分钟,剩余的十五分钟就会让同学们自己温习。这个时候的四哥就常常会蹲在讲台一侧那只立起的石碾上发呆。

    我不知道教室里为什么会有那么一只笨重的石碾,它的表面已经被踩踏得光滑如镜,在门外射进来的阳光照耀下泛着青幽幽的光。这只石碾经年累月地沉默着,就像是专门为了驮起酷爱发呆的四哥。四哥确实是在很专注地发呆,眼睛盯着某一个地方一眨也不眨。四哥发呆的时候往往还会有一个习惯性动作,那就是拔胡须。这里要说明一下,我的大伯是络腮胡须,我的包括四哥在内的六个哥哥也无一例外,都是青一色的络腮胡须。

    四哥的右手拇指和食指先是在他的长满胡须的下巴上捏摸,就像是一只灵巧的兔子在草原上寻觅。随即他会揪下其中的一根胡须,先是放进嘴里用牙轻轻地咬一下,然后再放在鼻下闻一下,最后再把食指那么一弹,那根可怜的胡须就那么不翼而飞。四哥不断地重复着这个动作,而且就像是我课本里学过的神农尝百草那般庄严。这样的情景我看得久了,最后就不忍心再看,因为每当看到四哥毅然决然地拔下一根无辜的胡须,我的下巴乃至我的内心都会引起一阵刺痛。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察觉到四哥是有心事的,至少,他活得并不开心。但我一直不明白四哥会有什么样的心事,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不开心。

       3
    在村人的眼里,四哥的家境是殷实的,甚至是富足的。当然我说的这个殷实和富足,指得并非是四哥那个有着父母和兄弟六人的大家庭。严格说来,四哥的家境有一多半是我的四嫂过门后操持出来的。我这样说不是在抹煞四哥的功劳,实在是因为庄户人的日月更加离不开女主人一刻也不得闲的操劳调停。

    四哥心灵手巧,做得一手技艺高超的木工活,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木匠。村里村外那些讲究人家的闺女出嫁,大都是请四哥给做成套成对儿的嫁妆。无论是大衣橱还是八仙桌,无论是高脚椅还是小方凳,只要是出自四哥的手下,就都是让人惊叹的艺术品。四哥在那上面又是描龙又是画凤,又是雕花又是刻草,所有的景象无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除此之外,四哥还因为是高中毕业而且写得一手好字,被村小学吸收为民办教师。尽管工资不高,但毕竟算是一份饭碗。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像四哥这样既有手艺又有“饭碗”的庄户人,那是很吃香的。更何况四哥长得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可以说是相貌堂堂。不过话又说回来,四哥虽然空有一份手艺,在他结婚之前却没有为他创造出多少经济效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四哥好面子,总觉得乡里乡亲的都不容易,不好意思张嘴定什么价码,甚至常常是白搭手艺和工夫。二是四哥的性子慢得出奇,是那种即便是火上了房也不带着急的人。而且他接手的木工活大到门窗橱柜,小到桌椅板凳,甚至是一根擀面杖,都是精工细作绝不马虎。这样一来,活儿是练出来了,钱却没挣到几个。不过,四哥也因此在十里八乡都赢得了好人缘和好名声,也最终赢得了我四嫂的芳心。

    说起来很有趣儿,四哥和四嫂的结合,竟然真是得益于四哥的名声在外的木匠手艺。在四嫂还不是我的四嫂的时候,甚至在四嫂还不认识四哥的时候,蒋庄那个“木匠老师儿”李善有的名字,就已经印进了四嫂的心田里。

    四嫂的家在西朱陈村,离蒋庄只有四里地。四嫂在村里是出了名的“铁姑娘”,说话快人快语,做事风风火火,就连她和四哥的婚事,都是她自己张罗成的。那个时候,四哥刚刚盖起了准备成家立业的新房,还没有物色到自己中意的新媳妇,四嫂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四嫂找上门来的时候,四哥正在自己的新房院子里埋头给别人家做木工活。四嫂歪歪扭扭地骑着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一直骑进了四哥还没有做院门的院子里,差点没把四哥正做着的一件大衣橱撞翻。四嫂对四哥说,自己是慕名而来,请“木匠老师儿”给做嫁妆来了。在我们那里的乡下,人们管有手艺的人一般不叫师傅,而是叫老师,只不过和叫在学校里教书的老师的发音不同,后面要跟着一个儿话音,也就是“老师儿”。四嫂一口一“个老师儿”的称呼着,四哥也不谦让,间或还回报给四嫂一个无声的笑容。

    四哥波澜不惊地问,都做哪几件?四嫂回答说,该做的都做,越多越好,越全越好。四哥又问,木料都准备齐了吗?四嫂说,什么都没准备,想请“木匠老师儿”给包工包料。四哥哦了一声,沉吟半晌,又问,打算用什么木料?四嫂说,什么最好就用什么,你是老师儿你看着办就是。不过要抓紧做,不能像往常一样磨洋工,一拖二年半。四哥就憨厚地笑笑,说,行。四嫂又说,我是西朱陈老艾家的四闺女,我叫艾秀琪。今天来的匆忙,没有带订金。你要是信不着,我就把这自行车押给你。四哥说,别,别。你是你家的老四,我是我家的老四,你我都是同一“级别”的人,又是这么近的乡里乡亲,哪有信不着的道理?再说你这自行车可贵重着哩,我哪敢押你的自行车。四嫂就扑哧一声乐了,说,好你个李善有,不光是木匠手艺高,嘴皮子也怪利索啊,难怪能当老师。我跟你说啊,其实一辆车子没啥,你如果把嫁妆给我做好了,别说是自行车,没准就连我这个人也都是你的了。四嫂说完就麻利地骑上自行车扬长而去,留下一串嘎嘎的笑声,把个四哥撇在院子里楞了好一会神儿。

    说到底,四哥终究是个老实人。他一点也没有多想,全然把四嫂临走时的那句话当作了玩笑。只不过,四嫂的泼辣给四哥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常言说,受人之托,终人之事。更何况四哥原本做的就是这个行当。四哥特意赶了很多个集,甚至到邻近村子里挨家挨户地去打问,终于为四嫂凑齐了做嫁妆的上好木料。

四哥使出了浑身解数,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专心致志地为四嫂——不,那个时候她还只是老艾家的四闺女——打造起了嫁妆。在他看来,这样的机会很难得,自己一定要精雕细刻,把这套用料上乘的家具做好,达到那位和自己“同级别”的“主家”的满意。这一系列成双成对的全套嫁妆,花去了四哥半年多的时间。当四哥给最后一件嫁妆上完最后一遍漆,就开始一遍又一遍地欣赏自己的作品,他的脸上洋溢着心满意足的微笑。

    等到那些嫁妆的漆全部干透,四哥就雇了三辆拖拉机,并亲自押车浩浩荡荡地送到了老艾家。看着这些红彤彤亮堂堂的新家具,老艾一家人个个喜不自禁,引得街坊四邻都来观赏。那天老艾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谢师宴”,四闺女艾秀琪还亲自上桌敬酒,楞是把个原本很有节制的四哥灌了个酩酊大醉,最后是躺在拖拉机后斗子里拉回家的,连做家具的木料钱和手工钱都忘了拿。

       4
    让四哥没有想到的是,四哥亲自送到老艾家的那套自认为很得意的作品,在三个多月后的来年春天,竟然又原封不动地回到了四哥的新房里。不过不是被退回来的,而是四嫂带着这些嫁妆嫁给了四哥。

    四嫂带来的除了四哥亲手做的那些嫁妆和那辆“凤凰牌”自行车,还新添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再有就是缝纫机、手表、金戒指什么的。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前来送亲的最后一辆同样挂着红稠带的拖拉机上,居然是六只肉滚滚的小猪崽儿。它们在拖拉机斗子里拥挤着,哼叫着,给四哥和四嫂的婚礼增添了许多气氛。这份特殊的“嫁妆”博得了乡亲们的称赞,一时间传为佳话。乡亲们都说,看人家李善有,那可真是个有福之人,找了这么个会过日子的好媳妇。

    这就是四嫂,一出场就不同凡响,先声夺人。事实上,四嫂不仅性格泼辣,敢想敢干,而且头脑精明,目光长远,的确是庄户地里勤勉持家的一把好手。

       5
    如果说,四哥在没有娶四嫂之前,还是有一搭无一搭地度日月的话,那么在四嫂嫁给四哥之后,四哥的那些慢节奏的日子就过到了尽头。可以说,四嫂的到来,让四哥的手艺和方方面面的潜力都发挥到了极致。这些手艺和潜力的最大限度发挥,就使得四哥的家境蒸蒸日上,日渐丰盈。以前没有四嫂的时候,四哥所承接的木匠活儿,无论人家催得多急,四哥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节奏慢腾腾地进行,而且不计较费用。四嫂嫁过来以后,首先就是坚决改掉了四哥这种拖拉的毛病,每件家具都定出了严格的完工期限,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完不成,不但不让吃饭,就连睡觉都不行。再就是四嫂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基本摸清了四哥所从事的这个木匠行当的“行情”,结合四哥本身的手艺水准,定出了做各种家具的价码。这样一来,四哥的干活效率和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比之以前就翻了好几番儿。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四哥在没有娶四嫂之前,已经在村小学当了近半年的民办老师。四哥负责的课程不多,每天只有两节课,一般是上午一节,下午一节。没有课的时候,四哥也不像别的民办教师那样,急着回家料理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儿。四哥常常会坐在教师办公室里,喝喝茶,备备课,翻翻报纸,日子过得淡定而从容。不过这样的日子也随着四嫂的到来而一去不复返了。四嫂只来了一趟学校,就掌握了四哥每天的工作量。回到家里,她就像老师对待学生那样,督促四哥用尺子和笔画出了每周的课程表,并严格计算出了四哥上完课后从学校赶到家所需的准确时间。

    四嫂把四哥的课程表贴在堂屋正面的墙上,要求四哥上完课必须马上回家干活,除了开会之外不得再在办公室逗留。这样一来,四哥所沿袭了二十多年的生活规律就完全被四嫂给打乱了。四哥就像是一只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只能是一刻也不停地走着,走着,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这要换了一般人,肯定难以接受,可是四哥原本性子就慢,又加上他知书达理,明白四嫂这般良苦用心,也是为了把日子过好,就坦然接受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一个人长时间形成的习惯,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被改造过来的。四哥在家里做木工活的时候,习惯了倒上一碗水,边歇息边等着水凉。每当这个时候,四嫂就会毫不客气地说,李善有你可真会磨洋工!你就不会边干着活边等着水凉?再后来,四嫂就预先给四哥烧好了凉白开,弄得爱喝热一点的水的四哥真有些哭笑不得。

    四嫂也不是那种光会动嘴指手画脚自己什么也不做的女人,甚至她所做的事跟村里任何一个大男人比都毫不逊色。四嫂身材矮小,身高只有一米五,体重也只有八十多斤,可是谁也想象不出在她那弱小的躯体里,究竟蕴藏着多么大的能量。

    四嫂把四哥管得很严,对自己的要求就更严。那时候大哥参军在外,早已在部队成家并有了孩子,二哥和三哥也先后结了婚,但一直没有分家。四嫂嫁给四哥不到两个月,就坚持分了家,摆脱了十多口人一个锅里摸勺子的束缚。四嫂说,一大家人在一起吃饭虽然热闹,可是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容易闹矛盾。四嫂开了这个头时间不长,二哥和三哥两家也和父母分了家。到了五哥和六哥,干脆都是一结婚就开始自己过日子了。

    分家后的四嫂,自己承揽了地里的所有活计,并且在嫁给四哥时带来六只小猪崽儿的基础上,又添置了两头母猪,当年就繁殖了十多只小猪崽儿。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廉价而高效的猪饲料,四嫂还学会了做豆腐,每天天不亮就做好了两大包豆腐。四嫂为人爽快,做的豆腐味道也很纯正,很受村人的欢迎。常常在全村人吃早饭之前,这两包豆腐就被抢购一空了。很多时候,四嫂会在下午再加做两包,天黑前也是所剩无几。四嫂把做豆腐所产生的渣子和浆水,都毫无保留地做了猪饲料,把那些猪养得个个膘肥体壮,惹得村里村外的那些屠宰专业户早早就来预定下,并且给的都是最高价钱。

    每天早上,四嫂做完很多活计的时候,四哥还在睡梦中。无论多忙多累,四嫂从不让四哥插手地里的事和自己所承担的做豆腐、卖豆腐、喂猪等事务。四嫂要求四哥的,一是把学教好。四嫂说为人师表,可不能误人子弟。二是把木匠活做好。四嫂说四哥是有天分儿的手艺人,比不得自己这粗手大脚,只能靠出苦力挣钱养家。前面说到四嫂在四哥喝水时不让四哥边歇息边等着水凉,并且预先给四哥烧下了凉白开。这多少有些让四哥争分夺秒的急切,听起来也很不近人情。可是四嫂对自己,那是连凉白开也顾不上喝一口的。有时候为了赶着下地收庄稼,四嫂拿起水瓢咕咚咕咚地灌上一肚子凉水,就风风火火地出了家门,手上抓着两个夹了根咸菜条的干巴馒头或者煎饼。

       6
    四嫂先后生育了一双儿女,大的是女儿,小的是儿子。在儿子刚满十二岁的那年,四嫂和四哥不但翻盖了只住了十五年的房子,还给儿子盖起了一排六间大瓦房,这在村里可是绝无仅有的独一份儿。不过也有好事的人对四嫂说,这么早就给孩子盖新房,等十年后儿子结婚时,房子该旧了,不时兴了吧?四嫂说,那不要紧,到时候还可以再翻盖!咱庄户人家过日子,过得就是个心劲儿!四嫂的言语之中,总是透着那么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随着六哥的结婚生子,他们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大伯和大娘,也都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原先那个动辄十几口人一起吃饭的盛况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来的是我大伯和大娘老两口的日日相对,大眼瞪小眼。他们老俩的生活,就完全靠六个儿子和儿媳分摊照料了。在我的这六对哥嫂之中,除了参军转业后在外定居的大哥大嫂一家,也就数四哥和四嫂一家过得殷实而富足,当然,这也是四哥和四嫂埋头苦干的结果。比较之下,我的其他四个哥嫂家,那日子就过得很紧巴,甚至有时候连供给我大伯和大娘的口粮都难以及时保障。每当这个时候,我大伯和大娘大多是无奈,有时候也会很生气。特别是大伯,人上了点年纪,联想到自己老了,儿子们都各自顶立门户过日子了,自己吃口饭都得找儿子们要了,心里就常常既凄凉又恼火。可又不好随便发作,因为凭良心说,儿子们都不是不孝顺的人,只不过自己的日子本来过得就紧巴,顾不过来也是实情。老四一家过得好,人家给的口粮也最多,不但给的口粮多,还给过一点零花钱。自从老四媳妇开始做豆腐,隔三岔五也给送过些来,说是让爹娘尝尝鲜,实际上够老俩当饭吃都能吃上一天的。

    我大伯既然这样想,倒也入情入理,但是大伯也有犯昏的时候。有一次大伯喝了点儿酒,想起向儿子们要口粮的艰难,不禁老泪纵横。他思来想去,竟然怪到了我四嫂的头上。大伯的意思是要不是当初四嫂带头分家,一大家人还一直在一起过日子,穷富都在一起对付,哪会有今天的饥荒?大伯借着酒劲儿,就去找四嫂理论,并且大声嚷嚷着让四嫂再拿出一份口粮。四嫂当然不肯,说是没有这个道理,就和大伯争吵起来,从家里吵到了大街上,最后就撕打在了一起。引得很多乡邻围观。

    那一回也是怪了,居然没有一个出来拉架的,也许是从来没有见过老公公和儿媳妇撕打到一块,觉得新鲜吧。再后来大伯就占了上风,把瘦小的四嫂压在了地上。四嫂躺在地上拼命地挣扎,大伯索性把腿一迈,骑到了四嫂身上。时值冬天,大伯和四嫂都穿着棉衣棉裤,样子就都很笨拙。四嫂被压得一时动弹不得,只有两只手在空中挥舞。这时有看热闹的高声喊道:他四嫂啊,你不会掏他吗?快掏他!四嫂像是猛醒过来一般,伸出双手照着大伯的下身就抓了过去,只听哧啦一声,大伯的棉裤被撕开了一条大口子。大伯一惊之下急忙落荒而逃,身后是一阵紧接一阵的哄笑声。

    自此以后,大伯自知理亏,又觉得颜面尽失,就躲在家里不再出门。倒是四嫂大度,不但丝毫不计前嫌,还分别跑到几个哥兄弟家做思想工作,并尽自己所能帮助几个兄弟和妯娌想方设法脱贫致富。四嫂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用自己的善心和头脑换来了很多年皆大欢喜的大好局面。

       7
    直到后来我才有点弄明白了,原来四哥在课堂上发呆,原来四哥那些一连串的拔胡须的习惯性动作,并不是没有来由的。那个时候,四哥结婚已经两年多了, 就是说,他已经被严厉的四嫂“改造”了两年多的时间,其中的甘苦和压力,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四哥是一个内向型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和四嫂截然不同。四嫂有了压力有了委屈可以喊叫,可以打骂,甚至可以哭闹,可是四哥不能。四哥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排遣内心的忧郁和苦闷。

    再后来,四哥就当不成老师了。因为他在课堂上发呆的时间越来越长,也因为他在课堂上拔胡须的动作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猛烈。有很多次,四哥把自己的下巴拔得鲜血淋漓,而他自己还浑然不觉。

在四哥当教师三年半的时候,他终于离开了那个讲台。四哥是自己主动辞职的,他说自己的脑子被虫子给蛀空了,他说自己再也教不了学生了。

    回到家里的四哥躺在床上睡了个昏天黑地,直到第二天傍晚才睡醒。从那以后,他除了在家做木工活就是睡觉,一睡就是大半天。这时候,一向是个急脾气的四嫂竟然破天荒地没有责骂四哥,反倒还好言好语地劝慰四哥,并且好茶好饭地照应四哥。四嫂总是说自己是个粗俗的女人,其实她也是粗中有细。四嫂静下心来很认真地反思了自己以前的言行,她想,或许自己真是把自己的男人管得太苛刻了,是应该给他一个宽松点的空间了。

    四嫂一如既往地在家里和地里忙活着,真的没有再管四哥,甚至再忙再累也要让四哥吃上热菜热饭,但四哥的状况依然未见好转。四嫂急了怕了,就带着四哥去公社卫生院检查,后来还去了县医院。可是查来查去,没查出四哥有什么病,四哥自己也说没什么事儿,就是常常犯困,想睡觉。

    那天下午四哥一觉醒来,日头已经偏西。四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到院子里转了一个圈儿,又回到屋里对四嫂说,我到孩子他姥娘家去一趟,看看有什么活儿也好帮着做一下。四嫂说,天都快黑了,就别去了,要去明天早点去吧。四哥坚持要去,四嫂见拦不住,就拿刀割了两块豆腐包好,让四哥捎过去。四嫂还打趣说,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这懒女婿头一回想着给丈母娘做活了。四哥笑了笑没搭腔,骑上车子就走了。

    四哥赶到丈母娘家的时候,天已擦黑。四哥的老丈人已去世多年,几个儿女也分家的分家,出嫁的出嫁,只剩丈母娘一个人过活。四哥停下自行车,把带来的豆腐递给丈母娘,就扛起一把镢头向外走。丈母娘追出来问,他姐夫,你做什么去呀?四哥回答说,我去咱家的桑树地里看看,找点活干。丈母娘说,地里没什么活啊,再说天都黑了,你就歇会儿吃点饭吧。四哥没有理会丈母娘的絮叨,头也不会地走了。

    在四哥的记忆里,隐约还记得丈母娘家的那片桑树地。四哥到了地里就抡起了镢头,开始刨那些半人高的桑树。这时丈母娘追赶了过来,一连声地说,他姐夫,他姐夫,你刨错了,那不是咱家的地。你要刨到那边刨去,咱家的地在那边。丈母娘在离四哥不远处指划着,四搁奔过去抡起了镢头,只一下就把丈母娘砸了个脑浆迸裂,一声未吭就倒在了血泊中当场毙命。正在周边地里劳作的人们见此情景,都惊叫着仓皇逃窜。

    四哥倒像个没事人一样,不慌不忙地上前看了地上的丈母娘一眼,扛起血淋淋的镢头又回到了丈母娘家。四哥没有进屋,只是冲着堂屋门说了一句:娘,我回去了,地里的活我都做完了。说罢就骑上自行车往家赶,回到家的时候,四嫂出去卖豆腐还没回来,饭桌上摆着热腾腾的饭菜。四哥看也没看一眼就进了里间,倒头便睡。

        8
    四嫂是在卖完豆腐回家后不久得知噩耗的,来报信的是四嫂的娘家兄弟。四嫂的娘家兄弟哭喊着,说是姐夫把娘劈死了,娘还躺在桑树地里。四嫂闻言大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自己亲兄弟的哭喊就在眼前,不由她不信。四嫂狂叫着奔进里间,把四哥从床上揪了起来。四嫂揪住四哥的衣领子,声嘶力竭地问道,李善有啊李善有,你到底把俺娘怎么着了?你快说啊你快说啊。四哥用手揉了揉自己惺忪的睡眼,说,没怎么着啊,我去的时候娘在家里做饭,我就去桑树地里干活……对了,我在地里还遇见一头猛虎哪,它朝着我扑过来,被我一镢头打死了。四哥一边说还一边比画着。四嫂听完这话,当时就昏死了过去。

    当天晚上公安局刑警人员就把这起人命案调查清楚了,现场有十多个目击证人,而且都认得四哥是老艾家的四女婿,警察就把四哥带走了。四哥被戴上手铐的时候,温顺得像一只小猫。他慢声细语地说,打老虎还有罪啊?打老虎还有罪啊?既像是问别人,又像是自言自语。

    警察对四哥的审讯一直不顺利,甚至是一筹莫展,因为找不到四哥杀人的动机,更因为四哥根本不承认自己杀了人,只承认自己打死了一只猛虎。四哥绘声绘色地连说带比画,四哥说,那么大一头猛虎向我扑过来,我如果不打死它我就没命了。警察问,你和你老婆有什么矛盾?四哥说,什么矛盾也没有。我媳妇没白没黑地操持家,还给我生养了一儿一女,我感激她还来不及哪,怎么会和她有矛盾?警察又问,那你恨你丈母娘吗?四哥说,我丈母娘也对我很好,我为什么要恨她?你们快让我回去吧,我丈母娘年纪大了,地里还有很多活等着我去帮着干哪!

    案子拖延到最后,就变成了两派之争。一派是李氏家族的人,为了挽救四哥的性命,坚持说四哥是有精神病的,杀了人不应该负刑事责任;另一派是四嫂的娘家人,坚持认为四哥是因为和四嫂闹矛盾而报复杀人,应当偿命。倒是四嫂夹在中间为了难,因为她既不承认四哥有精神病,也不承认和四哥有矛盾。两派之争闹得不可开交,公安部门也不好妄下定论。最后四嫂的娘家人气愤不过,就对李氏家族的人说,你们不是说他有精神病吗?他李善有也有娘,他怎么不用镢头把自己的娘当猛虎劈了?

    四嫂的另一个娘家人说,要不就试验一下吧,如果让他吃屎他也吃的话,我们就相信他有精神病了,就不再揪着他不放了!其时四哥已被保释在家,由三哥、五哥和六哥轮流看管。当然,捆绑是免不了的。李氏家族的人一是拗不过四嫂的娘家人,二是也逐渐认为四哥也许真有精神病,就同意按着四嫂娘家人的要求试验一次。结果四哥虽然是冷笑着,却仍然是慢声细语地说,亏你们想得出啊,拿我当精神病看待了,这个玩意儿这么臭,要吃你们自己吃,反正我是不吃。四嫂的娘家人亲眼见了四哥说这话时的神态,也是没招了,只好作罢。

        9
    经受了这次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四嫂大病了一场,足足有三个多月没有走出家门。四嫂病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辛苦喂养的二十多头猪全卖了。紧接着,四嫂又变卖了她和四哥的房子以及给儿子准备的新房,领着一双儿女投奔到了远在黑龙江的妹妹家。

    在以后的许多年里,四哥的病情(尽管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有病)时好时坏,但他早已恢复了自由,也就是说,公安部门已经对四哥的案子下了定论,四哥因为有精神病而不对自己劈死丈母娘的行为负刑事责任,我的那几个哥兄弟都不再看管四哥了,更不会再捆绑着他。

    恢复自由以后的四哥,实际上已经无家可归了。他只去了一次他和四嫂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老房子,也只去了一次他和四嫂为儿子准备的新房,听人家跟他陪着小心讲解说房子是四嫂卖给他们了,四哥就表情讪讪的,谦恭得像是做错了事的小学生。四哥一连声地哦哦着,一连声地说着对不起,然后轻手轻脚地退出那个他曾经再熟悉不过的院子。走在熟悉的街头,耳听着身后响起的关门声,四哥茫然四顾,不禁喃喃有声:天地之大,何处是我的家园?我的爱人和孩子们啊,你们在哪里?

    无家可归了的四哥,就开始了吃百家饭的生涯。无论是李氏家族的人,还是旁门别姓的人,都同情他,可怜他,也感念他或是曾经教过自己的孩子,或是曾经尽心尽力地为自己家打过家具。再加上四哥生性温和,平时无论碰见谁,不笑不说话,四哥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毫不造作的亲近。总之当四哥在蒋庄村的街巷间游荡的时候,赶上饭时,无论是谁先看到四哥,都会把他拉回家去吃上一顿饭。即便不是在饭时,也会拉他到家里坐上一坐,喝上一碗水……四哥领受着乡亲们的眷顾,在千恩万谢的同时,内心的躁动却越来越激烈了。

    四哥内心的躁动和不安来自于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他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打死了一只猛虎,就导致了我媳妇和一双儿女离我而去?甚至连自己住了十几年的房子也变成了别人家的?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呢?

    一九九五年的春天,我从部队回故乡蒋庄探家。参军整整十年了,这是我第三次回乡探家。在县城长途汽车站,我恰巧碰到了正在等车的四哥。他一见到我,就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住地摇晃着说,是十弟呀,你回来了!看这身军装就是威武啊!俺十弟可真是好样儿的!四哥的脸上写满了喜悦,写满了亲情。四哥穿着一身簇新的衣服,手里拿着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面是一沓厚厚的人民币。四哥和四嫂的情况,我在部队是知道了的。我问四哥,你这是到哪里去啊?四哥说,我去找你四嫂和你的侄子侄女呀。我说,那你知道他们在哪里吗?四哥憨笑着说,具体不太清楚,只听说是在黑龙江那边儿。我说,黑龙江那地方可大啦,你不知道具体地方怎么找?还是先跟我回去吧,等打听清楚了具体地方,咱再去找好不好?四哥沉思了一会儿说,十弟呀,你说得在理儿,四哥听你的,走,咱回家!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四哥。

       10
    四年后,当我再一次回故乡蒋庄探家的时候,四哥已经失踪两年多了。头脑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四哥,到底没能忍受住对妻子儿女的思念。在仍然没有打听到具体地址的情况下,四哥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寻亲的路。或许,他已经站在了黑龙江的那片土地上,又或许,他还走在他自己认定的通向黑龙江的旅途中……这些,都不得而知。

    又过了两年多,我从在黑龙江打工的一个村里人口中,得知他曾经见过四哥。他说那是在黑龙江境内的一个偏远小火车站,看到一个头发和胡须都特别长的中年男人,在垃圾箱前翻捡食物。当时他觉得那个人很面熟,可是一直想不起是谁,就这样苦思冥想了一路子,临近回到蒋庄了,才猛然想起,那个人就是四哥李善有。他还说,他都打听过了,那个小火车站上的人都认识四哥,说他就住在离小火车站不远的一个山洞里,为人非常老实本分,只是每天下来找点吃的,从不多言多语,更不会惹是生非。

    我的哥兄弟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就通过四嫂的娘家人,辗转联系上了四嫂,也联系上了四嫂和四哥的儿子。其时他们的儿子已经十八岁了,正在黑龙江上大学。

    据说我的三哥和五哥,曾经多次通过打电话和写信的方式,央求四哥的儿子去那个小火车站看看,去印证一下那个住在山洞里的“野人”是不是他自己的父亲?后来得到回信说,四哥的儿子去那里看过了,那个“野人”根本就不是四哥。听到这个消息,村里就有人骂四嫂,说都是她把儿子挑唆坏了,连自己的老子也不想认了!也有的人说,说不定啊,那混帐儿子根本就没去看过……

    类似这样的责骂我也听到了许多,但我不想再去指责四嫂什么,更不想去指责四嫂和四哥的刚刚长大成人的儿子。毕竟,四哥这一家人的恩恩怨怨,并不是哪一个人所能说得清道得明的。

    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常常想,其实谁对谁错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活着的人,都应该好好地活着。



【作者简介】
    东方领军,本名李军锋,原名李善杰,男,山东沂水人,先后供职于部队和地方新闻媒体,历任记者、编辑、主编、总编辑。二OO二年起致力于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小说《藤萝疯长》、《长歌当哭》、《玉面桃花》和中短篇小说《枪事》、《灿若朝霞》、《红棉袄》、《远去的货郎背影》、《河床上的旗帜》、《远山如黛》以及影视文学剧本《松青柏翠》、《不由自主》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高级摄影师,现居青岛。





[ 本帖最后由 东方领军 于 2009-3-18 22:44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3-18 00:09 | 只看该作者
还是【首发】问题。另外注意一次不要发这么多!问好!
3#
发表于 2009-3-18 08: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排得太挤了。问好。
4#
发表于 2009-3-18 11:03 | 只看该作者
排的密,字小,看起来吃力。

欢迎新朋友,请按《章程》要求排版并加注版权声明。

[ 本帖最后由 叶柄 于 2009-3-18 13:25 编辑 ]
5#
发表于 2009-3-18 16:11 | 只看该作者
很硬的文笔,学习,问候!
6#
发表于 2009-3-18 16: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下为公 于 2009-3-18 16:11 发表
很硬的文笔,学习,问候!


问候新朋友,简介里的硬件欣赏了!呵呵。
排版还要段落间空一行,小说版字数多,为了大家方便阅读最好选择大点的字体,3号就行。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22:4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初来贵坛,不熟悉这里的规矩,还请各位斑竹朋友多多指教!
8#
发表于 2009-3-19 09: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东方领军 于 2009-3-18 22:47 发表
呵呵,初来贵坛,不熟悉这里的规矩,还请各位斑竹朋友多多指教!

慢慢来,就熟悉了。欢迎朋友常来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5:51 , Processed in 0.06351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