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9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安维峻与李鸿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3 0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维峻与李鸿章

                                          lqm407

  出了我们县城,过了葫芦河,然后再向西南方向行走五里路左右的时候,就到了一个村庄:神明川。这个村庄很大,从川道到半山都是房屋。特别显眼的是二级台地处有一个大土堡,这就是有名的迎恩堡。

  据说,这个土堡很早就存在了,后来历史名人安维峻带领村人进行过整修加固。对我来说,这个土堡也意义重大。因为,我曾经的“家”就在这个土堡之中,而且与安维峻的故居相,所以我对土堡与安维峻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

  经过安维峻修整加固后,这个土堡很为坚实。白朗进犯时,县城被破,县长被杀,血流成河,但这个土堡却没有被攻破。后来,它被西部方向来的土匪用枪炮攻破了;一旦被攻破,它也就结束了历史史命。现在,除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方便外,它再没有任何作用了。

  当然,因为我这篇文章要说的是思想政治方面的事情,所以我就不再写这些故事了。现在来说安维峻吧。

  安维峻是谁?懂得点中国近代史的人大概都知道他。他是晚时代著名的谏官和“帝党”人物光绪进士,选翰林院庶士,后任福建道监察御史中日甲午战争连续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奏章是《诛李鸿章疏》。他因此而声震京都,但也因言获罪,被革职发张家口军台。京城时人以“陇上铁汉”四字相赠,大刀王五及京城应考文人为之送行。晚年他乡办学辛亥革命中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编写有《甘肃新通志》100卷),著《谏垣存稿》、《望云山房集》等5部著作。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家乡迎恩堡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对于李鸿章,安维峻是深恶痛绝的。他在《请诛李鸿章疏》中说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他鸿章之肉。”他建议朝廷将李鸿章“明正典型,以尊主权而平众怒”……

  当时,李鸿章是清廷重臣,权倾一时,炙手可热。敢于痛骂李鸿章,充分表现出安维峻刚烈的“忠臣”精神。

  正因为安维峻痛骂过慈禧太后、李鸿章等人,所以被后世推崇为英雄人物。再者,多少年来,反对与批判李鸿章符合“主旋律”的,与国家的政治倾向、思想理论相一致的,所以了解和不太了解他的人对着他破口大骂都没有什么错。基于同样的原因,安维峻也就被脸谱化了。他已经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已经是本市、本县“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

  当然,好长时间里,我也是与家乡人民一样认为着。然而,因为近些年来社会的相对开明,言论的相对自由,不同声音的逐渐出现,人们开始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解读也由于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使得象我这样的人开始反思自己根深蒂固的思想观点

  我反思的是:李鸿章真的那么坏吗?安维峻对李鸿章的批判真的正确无误吗?历史的真相真是那样吗?

  我对李鸿章态度的转变,是看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等书后开始的。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正面人物”,他的文章材料丰富、观点客观、很有说服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与我们传统宣传截然不同的“李鸿章”。在书中,李鸿章的形象是“正面”的。

  我们知道,中国近代是一段浸透着血泪的历史。现在看来,有着灿烂历史文化的中国遭受东西方小强盗蹂躏欺负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体制方面。然而在当时,能够透彻地看到这一点的人是不多的。满朝文武虽然不乏像安维峻那样的“狭隘爱国者”,但如果要让他们摆脱传统的封建思想而具有先进的思想认识,是不可能的。然而,李鸿章当时就有超越性的认识。李鸿章是晚清时代能够亲眼考察西方世界的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所以他是从放眼国家体制的高度认识与分析中国当时面临的问题的。他认为强敌大大超过了以天朝自居的中国,中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而要战胜强敌,首先要进行自身改革如果仍拘泥于成法,固守旧章,前途将不堪设想。所以他主张“变法”,把“内须变法”作为纲领性口号,呼吁变通“祖宗之成法”。他甚至明确表示自己就是主张变法的“康党”想着通过变法与改革使得中国“中兴”。这样的认识,在当时真是难能可贵的。

  然而,要在当时的中国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比登天还难的事情。李鸿章虽然掌握着一定的权利,但他还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忠臣”,他的一切行动都要得到最高层的认可,也要得到满朝安维峻那样的朝臣的支持。然而,最高统治者与满朝大臣的认识还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层次,所以李鸿章只能是说说而已。就是说说也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主张变法而被杀被捕被逐的仁人志士很多很多,李鸿章不可能不引以为戒。

  最高统治者最害怕别人喊叫“政治体制改革”,李鸿章就只得借助“洋务运动”与经济方面的改革来进行自己的努力了。

  现在看来,李鸿章等人所搞的洋务运动如果没有来自上层与下层的掣肘与干扰,没有小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这个运动会成气候,而且极可能开创中国经济代化的新局面,从而也会带动政治、文化、社会、教育、民风等各方面的发展,说不定就会将中国引入资本主义道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就会加快,中国的近代史就得重写,李鸿章也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然而,因为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的影响,历史没有这么发展,这是令人遗憾的。

  现在,对于李鸿章的非议主要集中在甲午战争与他的外交政策方面。其实,这里面也有着令人同情与遗憾的地方。

  甲午战争的失败,其根本原因也在中国体制落后性方面。经过明治维新,小日本已经不是过去的小日本了。而中国的面目依旧,妄自尊大。虽然经过洋务运动,中国的海军力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管理与使用它的还是一群奸人与庸人,还是那个制度那个可恶的女人慈禧太后大肆挪用侵吞海军军费战争即将爆发之时,小日本在全国进行着总动员,而中国正忙于筹备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战争打起来,虽然北洋水师丁汝昌、邓世昌、林泰增、刘步蟾、张文宣等将官英勇奋战、慷慨赴死,但其它拥有重兵的大员却畏缩不前,千方百计保存自己的实力。《李鸿章传》中说:“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

  对于李鸿章的外交政策,也是最遭人痛骂的事情之一。可是,设身处地地想想,战败国能有“好外交”吗?在当时,朝廷就是不派李鸿章,派个张鸿章去,条约肯定还是照样签订,而且条文可能更为苛刻。全国人民与那些“忠臣”们的痛心疾首是可能理解的。但群情激愤之时最容易出现“极左”倾向而“极左”行为很容易酿出更大祸害对于李鸿章的议和政策,梁启超就客观地说:“今中国俗论家往往以数次和议为李鸿章罪……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

  梁先生还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者最多焉。法越、中日两役间,此论极盛矣。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犹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就是现在,抱着传统陈旧观念的“俗儒”仍然很多,甚至很多史学家”也人云亦云。这让人叹息……

  当然,对于李鸿章,我并不认为他很完美。李鸿章也是有着大错之人。我们经常讲历史唯物主义,对他也应该有一种客观的态度。如果我们像安维峻一样对他一味地叫骂,那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对于历史往事,如今我们只能枉自嗟呀。现在面对迎恩堡,我突然有了这样的联想:中国的封建社会,与这个土堡多么相像啊!你看,虽然落后却很厚实,经过安维峻这样的人的加固,它还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在“农民起义”面前,它确实能派上大用场。但是,在洋枪洋炮面前,在新的势力面前,它就毫无优势可言了,它马上就变成断壁残垣了。没有人能够挽救它,没有人能够收得起残局了;“神明”也保佑不了……

  陈旧的思想观念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 本帖最后由 lqm407 于 2009-3-23 22:3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3-23 09:40 | 只看该作者
没啥好说的,本文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

刚刚我也在思考类似问题,最近出版的《中国不高兴》这本书,动辄叫嚣战争的爱国狂人决不是国家之福,更不是人类之福。


李鸿章是一个务实的外交家,尽管有他自身的封建文人特点。
3#
发表于 2009-3-23 10: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09-3-23 09:26 发表
       在“农民起义”面前,它确实能派上大用场。但是,在洋枪洋炮面前,在新的势力面前,它就毫无优势可言了,它马上就变成断壁残垣了。没有人能够挽救它,没有人能够收得起残局了;“神明”也保佑不了……
...
4#
发表于 2009-3-23 11:01 | 只看该作者
  神明川位于秦安县西面,葫芦和西岸的西川镇。全村人口叁仟余人是秦安县最大的一个村,也是历史悠久的一个村
  以前就叫神明川,解放后改为农民村,零几年后又改回神明川。在县城西南,属西川镇。人口四百余户,叁仟余人。
  名人:安维峻(字晓峰,盘阿道人,生于1854年,卒于1925年),居柏树崖,也就是后世史书所写的“柏崖山庄”,祥参词条“安维峻”。
  四大姓(也是村里四个老姓):胡、安、乔、王。也就是胡家崖湾、安家台子、乔家山上、王家巷道。
  解放前民谣:“安家的势大、胡家的地大。”
  秦安名堡:迎恩堡:过大桥,大约走六里路就到村口了,远望村子最显眼的就是“迎恩堡”,我们都叫他堡子,以前闹土匪。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或大或小的堡子,迎恩堡在秦安众多堡子中是最出名的一个,这是由他的结构与发生过的故事所决定的。土匪来时全村人都要带上粮食和武器躲进堡子,粮食好带,武器难找,水最重要。如果堡子里有一眼井,那就能坚持很久了,堡子都建在高处,便于抵御,不过水井难打,但迎恩堡里就有一眼。城墙要厚、结实,迎恩堡的城墙有三重,当年建造时,夯实墙体,在墙的一侧挖了个洞,倒了一大桶胡麻油,三天后,另一侧也没见油渗出。武器难找,但迎恩堡有当年因上疏李鸿章,直斥慈禧而遭罢免的安维俊安老爷所带来的二十把来复枪。
  寻常土匪迎恩堡足以应付,他面对大的威胁主要有两次,一次是白朗军,一次是河州的回民军。白朗,河南人,一路烧杀抢掠,陕西,甘肃众多县城、堡子都被攻克,迎恩堡在众乡亲和二十杆来复枪的保护下幸免遭难。河州匪军大概是一九二七、八年来到秦安的,在秦安县内奸的接应下,攻破了迎恩堡,也结束了村子的鼎盛时期。
  红色历史:
  1、“1936年10月15日红二方面军得知一、四方面军已在会宁会师,加快行军速度,先头部队经天水地区,过秦安、通渭到达会宁东南部的老君坡,同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5团会师。”经过秦安时,过神明川,遗落两小红军,十三四岁(待考),四川人,当时是因为小还是生病不详,总之遗落在神明川,红军过后在村里推磨打短工为生,据说一个是癞痢头,两人都不知名姓,村里人就把一个叫做“自来”,一个不清。解放后,据说回了老家。
  2、解放秦安,1949年8月10解放秦安,部队驻扎神明川。
5#
发表于 2009-3-23 11:03 | 只看该作者
四大姓(也是村里四个老姓):胡、安、乔、王。也就是胡家崖湾、安家台子、乔家山上、王家巷道。


哈哈,让我猜猜4版姓什么?王
6#
发表于 2009-3-23 12:17 | 只看该作者
.

    邓小平说:如果中国不能再1997年收回香港,那么中国政府就是满清政府,中国的领导人就是李鸿章。这里说的是客观结果,而不是本身情愿不情愿主观上的东西。主动的高兴的卖国的是卖国贼,刀架在脖子上痛哭流涕卖国的也是卖国贼。当然慈禧是主犯,但李不无嫌犯之疑。出卖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叛徒,很多是在严刑拷打下变节的。至于他不去别人也会去的说法更是不明事理的就是浑话了,第一历史不容假设。第二谁去了谈出卖国条约者都是卖国贼。抗战时期,汪精卫之流也会辩说,我不投降日本别人也会投降日本,而且比我更彻底。

    甲午战争,作为手握重权的“清廷重臣”,作为北洋水系的统帅,李有不可推脱责任。当然,根本原因在中国落后的体制,但制度归根结底要归实到人。光一个老慈禧如何统治中国,还要要靠大大小小李鸿章们。

  梁先生说:中国骂李鸿章为秦桧者最多,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犹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他是自外于“市井野人”之列的,岂不知古人早有言:肉食者鄙。
7#
发表于 2009-3-23 15:05 | 只看该作者
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时,曾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首相俾斯麦齐名。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8#
发表于 2009-3-23 19:08 | 只看该作者
认同4版的观点。对李鸿章的认识也有同样的一个过程。
我曾经写过有关读书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
最让人眼界开阔的一本书是梁启超所著的《李鸿章传》。读过的名人传记中,大多是为名人讳,主观的色彩太强烈,对名人评价不得要领。而这本书却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纵横四海的胸怀。作者把李鸿章放在历史和世界的纵横坐标上论短长,的确是一种学术的态度。梁启超在书的绪论中说他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他还讲李是“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故读一部二十四史,如李鸿章其人之英雄者,车载斗量焉。若夫造时势之英雄,则阅千载而未一遇也。此吾中国历史,所以陈陈相因,而终不能放一异彩以震耀世界也。”
这一段就把我的心吸进去了。
9#
发表于 2009-3-23 20:02 | 只看该作者
惭愧,安维峻只知道有这么个人,却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
对于历史,4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真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左倾爱国,已读过几篇文章了,这篇更有深度。对于李,我们真应该重新定位。
10#
发表于 2009-3-23 20:56 | 只看该作者
“无利不兴,无弊不革”,李鸿章真如孙先生所说,晚清还有何腐败可言?其实,上书有求于人,总要夸人几句好的。上书的“夸词”不可当作对一个人的评价。正是上书后数年,孙李分道扬镳。

    最有权力评价人物的,是历史,是事实。甲午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李都脱不了罪责,不要总是抽象讲客观,离开人,客观什么都不是。具体到李在清廷的地位,它本身就是客观的一部分。梁启超认为李“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有才气无学识不识大体,有阅历无血牲丧失气节,尽管梁对李又敬又惜又悲,李都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值得肯定的人。

    论垃上的文章,有左倾爱国的,还有右倾卖国的!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22: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3-23 09:40 发表
没啥好说的,本文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

刚刚我也在思考类似问题,最近出版的《中国不高兴》这本书,动辄叫嚣战争的爱国狂人决不是国家之福,更不是人类之福。


李鸿章是一个务实的外交家,尽管有他自身的封建 ...


谢谢微风版主的评论。
对于李鸿章,有争议是很正常的现象。欢迎大家进行讨论。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22: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3-23 11:01 发表
  神明川位于秦安县西面,葫芦和西岸的西川镇。全村人口叁仟余人是秦安县最大的一个村,也是历史悠久的一个村
  以前就叫神明川,解放后改为农民村,零几年后又改回神明川。在县城西南,属西川镇。人口四百余户 ...


微风怎么找出了这个资料?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22: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3-23 11:03 发表
四大姓(也是村里四个老姓):胡、安、乔、王。也就是胡家崖湾、安家台子、乔家山上、王家巷道。


哈哈,让我猜猜4版姓什么?王


唉,你说对了一半。我的身世比较复杂。最先在那里,后来在县城,后来又在市上……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22: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09-3-23 12:17 发表
.

    邓小平说:如果中国不能再1997年收回香港,那么中国政府就是满清政府,中国的领导人就是李鸿章。这里说的是客观结果,而不是本身情愿不情愿主观上的东西。主动的高兴的卖国的是卖国贼,刀架在脖子上痛哭流涕 ...


谢谢玉德提出不同意见。对此讨论讨论也是好的。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22: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3-23 15:05 发表
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时,曾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 ...


你这材料我还没有看见过。谢谢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9 05:19 , Processed in 0.11782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