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旷野上的孩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8-19 0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我这样的一个立志转世要做唱片机的听者来说,是在太晚的时候才爱上了俄罗斯的音乐。等到爱上的时候,便不能不痛惜自己,曾经错过了那么多的美丽的人和人生创造的音乐。记得在我仅仅是年轻的时候,向往着一切的力量和崇高,深深的被德语民族的严谨,性格,力量所折服,被贝多芬,莫扎特,巴赫指引着整个的精神。我想我会在音乐里遗忘一切,但是我从来就没有想到,我会被另外一个民族的歌者重新感动。
   一切都是从一首短短的忧郁小夜曲开始的,从那个被怀疑是同姓恋的柴可夫斯基开始的。我会忘记我是第一次不在家过夜的时候,也会忘记自己的第一次旅行,甚至会忘记第一次的性爱经历。但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第一次聆听《忧郁小夜曲》时候的感受。那纤细,倔强,被屡次强行压服又屡次不能放弃欢乐的渴望的小提琴的声音深深的打动了我。那个时候的我,渴望一切的森严,深奥和崇高的理论。是的,不是吗?我们每一个男孩子都曾经以为自己是真正的不凡,包括我们所认识的一切,我们所具有的非凡的感受能力,我们渴望让这个世界震惊,而我们又是如此的自信,以为自己一定能够漠视一切,能在这个荒凉的世界上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
   但是在不久的以后,我终于知道这个世界有它自己运转的规律,我们纵然睿智如黑格尔,面对世界的荒凉和命运的无常,依然是如同孩童一样毫无力量。我们曾经是小孩子,我曾经以为我可以长大成熟,从而拥有真正的力量,但是在现在我明白了,在造物的手里我过去是,以后也将是,也许我们永远都是小孩子,永远都长不大。只是在认识到了这一点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懂得了柴柯夫斯基,懂得了他的《忧郁小夜曲》,懂得了拉赫玛尼诺夫,懂得了箫斯塔柯维奇,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形容他们的人生和作品的意境,我想就用这个短语来作为我这个文章的题目吧:在旷野中行走的孩童。
   听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是需要敏感的心灵的,这敏感的神经不应当是唯美的王尔德式的华美,也不应当是普鲁斯特式的纤巧。它也许是纤弱的,如同一株小草,但是他也是倔强的,倔强的如同可以活几百代的野草;它应当是清澈的,象是顿河的河水一样清澈的,但是它同时也是混沌的,如同暴雨季节的顿河一样有着泛滥的气势.
   好了,开始吧,就从那个可怜的柴可夫斯基开始吧,从那个一生都没有婚姻,一生都是恐惧和不安里度过的人开始吧,从“忧郁“开始。。。。。。第一次聆听“忧郁“,我没有震惊,也没有太多的渲染,一张粗糙的盗版在我破旧的光驱里困难的旋转着,然后,我就被引入了一个忧郁的灵魂里,聆听这个人的象黑夜一样广漠的哀伤,是孤独?是悲哀?是被冷漠刺伤了的爱情吗?然后是短暂的快乐,生命的火光在黑暗的世界里倔强的燃烧着,夺目的照射着世界的空旷和寒冷,然后又是不能遏制的悲伤,仿佛伤痕累累的呻吟,又是希望,又是挣扎,希望用欢乐作为武器,和生命里不可能战胜的黑暗做着不可能胜利的战斗,然后又是失败,最后是终结。每一次,终结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来纪伯伦的诗歌:“我曾抓起一把烟雾。
   然后我伸掌一看,哎哟,烟雾变成一个虫子。
   我把手握起再伸开一看,手里却是一只鸟。
   我再把手握起又伸开,在掌心里站着一个容颜忧郁,向天仰首的人。
   我又把手握起,当我伸掌的时候,除了烟雾以外,一无所有。
   但是我听到了一支绝顶甜柔的歌曲”
   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唯有纪伯伦的《沙与沫》才能和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小夜曲”相配。它们都是在绝望和无边的黑暗里让生命放射出了璀璨的光辉,用纤弱的光亮照射了没有希望的人生,也许最后都将归于沉寂,但是却是绝顶甜柔。
   然后就是《Manfred交响曲》。自从英国的大诗人拜伦的诗剧《曼弗雷德》于1871年问世,它就成了音乐家们不熄的灵感的来源。柴可夫斯基从一开始就没有用英国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他并不介意让他的《曼弗雷德》用有一颗俄罗斯的心脏,在首乐章的第一句,大管就吹奏出了阴郁的俄罗斯的曲调,他起先是那么的绝望,象是一句有气无力的呻吟。但是随即,它象一根皮筋一样弹了起来,象一个人的声带一样——谁能想到,这曲调到了后来竟然会是那么的富有歌唱性,那么样的美丽动人,就象真的有一个人在用他的嗓音在歌唱。让我们能听见这个人的孤独和忧伤是这么的浓重和揪心。曾经听过很多人对这个交响曲的批评:整个的乐曲虽然有同一主题的前后呼应,但是仍然没有能遮掩住它的内部的松懈,散漫的缺陷无论各个乐章之间还是乐章的内部,都缺乏真正的内在联系,推动它的发展的并非是象德国音乐家一样的充沛的内在力量。但是我知道,它表现的是柴可夫斯基这个人的灵魂,这个人让人感到揪心的孤独和忧伤。它也许不是严谨的,但是它一定是诚挚的。因为了这诚挚,我原谅了它的所有的技巧上的错误。他的音乐是灵魂的,甚至带有着他的灵魂固有的缺陷,但是这缺陷无伤大雅,反而让它更具魅力。这样的诚挚不是来自于精神,也不是来自于教养和规范,我所能想到的就是建立在对尘世的爱上的悲伤和无奈。来自在大自然和造物面前的那种不掩饰自己的那份童心,那些忧伤的童心,总是让人无处躲藏.
   “每逢不移开自己的眼睛,久久地凝望着深邃的天空,那么不知什么缘故,思想和感情就会汇合成为一种孤独的感觉。人们开始感到一种无可补救的孤独,凡是平素感到接近和亲切的东西都变得无限疏远,没有价值了。那些千万年来一直在天空俯视大地的星星,那本身使人无法理解、同时又对人的短促生涯漠不关心的天空和暗影,当人跟它们面对面、极力想了解它们的意义的时候,却用它们的沉默压迫人的灵魂。
    那种在坟墓里等着我们每个人的孤独,就来到人的心头,生命的实质仿佛就是绝望与孤独。……”——契诃夫:《草原》
   这样的孤独和绝望不是象亨利。米勒那样的绝望,在他的眼睛里,只有那些另人恶心的好象是杨梅大疮一样的让人作呕的绝望。俄罗斯的艺术家们的绝望仿佛更清澈,更幽雅,也更加的让人心碎。就象是一个单纯而又美丽的少年,戴着草帽,穿着宽松的俄罗斯式的衬衫和靴子;一个人旷野里,在浩浩荡荡又清清爽爽的风,一望无际的,仿佛在阳光下在燃烧着的麦田,静默的星光,血红的夕阳,长着眼睛的白桦树,静静的顿河。。。。等等这另人心碎同时又心醉的一切里,孤独的行走着。也许我们不应该称呼这种情绪叫绝望,在那个时候那些虔诚的看着大自然的艺术家们。也许都明白了,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无所谓绝望也无所谓的希望。而命运决定了他们只有一个人孤独的走向美丽的未来。
   在过去我就模糊的觉得,我所接触到的俄罗斯的艺术家,不是一个一个的个体。虽然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其鲜明的个性,但是在冥冥中,我总是觉得他们是一体的,他们来自一个世界,一个与我们所看到和认识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他们都是孤独的,但是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又不是孤独的,他们就象是天上的恒星一样默默的在夜空里发光,爆炸,但是孤独与孤独之间远隔千万个光年,永远都不能走到一起来。
   但是他们又是一体的,在夜空里,他们一起发着光,他们的光让夜空有了意义,黑暗也仿佛有了自己的理由。
   也许谁都记得萧斯塔哥维齐,他的第七交响曲题名为《列宁哥勒》,作于1941年,但是这个城市正处在纳粹德国的军队对其长达3年的围困中战争,死亡,饥饿,寒冷以及苦难中人们的坚韧不拔的抗挣。在古比雪夫的首演之后,《第七交响曲》来到了命运的凯旋门,乐曲的总谱被拍摄成微型胶卷,由军用飞机穿越层层炮火运往了美国。同年的7月19日,托斯卡尼尼在纽约指挥了《第七交响曲》,作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大合唱,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做了实况转播。很多年过去后,那些仍然活着的二战老兵,仍然会为它的第一乐章激动不已。而在最后的一个乐章的最后,几乎没有人漠视那巨大的力量。几乎所有拥有双手的人都会把手贴在自己的胸口被作者和作者的巨大情感冲击着。眼睛里开始干涩,开始有了热泪盈眶的渴望,但是这力量同时是如此的强大和壮美,它同时又阻止了眼泪的肆无忌惮的奔涌。因为仅仅有眼泪是不够的,甚至用鲜血的沸腾也无法表达这样的仿佛可以把整个的人燃烧起来的情感。
   但是这伟大的声音并不混沌,它是纯粹的,甚至带有着一种大义凛然的天真。在他所有的精微或者复杂的外表下,作曲家依然是孩童,一个在旷野里孤独的行走着的孩童。在他大声的歌唱的时候,他就唱出了《列宁哥勒》的最后的乐章,恢弘的,同时又是带着天真的大义凛然的味道的。
   好了,好了。我们已经说的太多了。世界是如此的喧嚣,而我们自己创造的喧嚣,又往往让我们听不见了真正的美丽的声音,请屏息凝视,那些孤独而又忧伤的灵魂的歌唱,聆听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也许还应该有契诃夫,托尔斯泰,还应该有阿赫玛托娃,还有列维坦。跟随他们的脚步,轻轻的,走在一个人的旷野里,在浩浩荡荡又清清爽爽的风中;一望无际的,仿佛在阳光下在燃烧着的麦田里;静默的星光里;血红的夕阳里;长着眼睛的白桦树旁边;静静的顿河岸上。。。。。。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8-19 12:46 | 只看该作者
友情提示~~段与段要空行~~段首要空二格~~记住一定要选择全角哦~~
3#
发表于 2003-8-19 15:29 | 只看该作者
好象这篇应该转到“天籁之声”中去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03-8-20 00: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写的很空泛,以后会有好的给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21:29 , Processed in 0.05164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