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霍名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杜永生的世界(上)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9-3-26 15:59 | 只看该作者
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感觉到我最少有二个比较大的收获,一是通过霍老师的解读,更加认识到了杜版的写作纹理和脉络。如文中描述的:“我说作者用文字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是指乡村生活给予了其灵魂,军旅生涯铸造了其人格,而机关工作的环境则无疑赋予了一双敏锐的目光为其追寻文学艺术铺平了道路。”还有“给这一切涂上斑斓色彩的正是作者运用自如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使其文字有了本真色彩。乡土,乡情,乡风,乡俗,乡韵,乡人,乡事的特定情调,都离不开它。无论是老屋、院落、灶台、游戏、小菜、鸡狗、花草、原野、蜻蜓、大山、县城,还是母亲、眷属、乡亲、人物、童年、玩伴,字里行间都围绕着一辈子也化解不开的那片深情土地,悲欢离合,童年记忆,使得现实主义这支无数文人墨客屡试不爽的艺术之笔在作者手中抒写出了皖东大地浩荡又婉约的风情,虽说距离名篇佳作尚有不小的距离,然而那一股浓烈的生活气息,感人的情愫,不说力透纸背,至少应该是须眉必见,呼之欲出。”
   
二是通过霍老师的行文,对散文的写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如他文中提到的:“要学会去看,去听,去想,去感觉。我读任何作品,是为了读它时感到愉快,可以衡量我对作品所理解的程度。毋须讳言,艺术的宇宙广袤无垠,是文学之鹰必须敢于在散文领域翱翔,这是验证一个作者的童子功,也是基本功。”等的论述,确实让我很受益。
   
最后,也特别感动散文版的这种真情互动的氛围。也很珍惜在这里能向众多水平高超的写作者学习。
17#
发表于 2009-3-26 16:54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午12.50分,正在午休时,接到一条朋友的短信息:刚上论坛,看到霍老写了你。写的太好了。本来我也想写下你,看了霍老写的,我就不写了。当时并没有及时查看短信息的内容,后来,也就是在1.40分左右,醒来,查看信息内容后,赶紧打开电脑,并及时地给这位朋友发去回信。可想而知,这位朋友一定与我是同样的欣喜。因为,老霍的为人为文。

  在老霍于3月12写的《走进敬一兵》一文后,我就想着,老霍已经把我列入了写作的时间里。而真实的情况就是,他已经在3月6日,已经成文。

  这篇文章只是上半部分,6700字。当我来到办公室之后,就急着给老霍发去了感谢短信息。我虽没仔细看文章的内容,但我已经真切而热烈地感受着一种珍贵的情谊。这是非常难得的。先不去考虑文章写的深入,透彻,我先表达一下自己对老霍为人的感受。认识老霍是一种机缘,也是一种命定。当他在2008年9月28日注册论坛并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七叔:霍大杆子(上)》的时候,我欣赏了文章之后,深为惊叹。惊叹的是作者的文字工夫。尽管这是他的第一个帖子,第一篇文章,我还是毫不犹疑的给予了精华。当时是这样点评的:“ 七叔身世不凡啦。文章以记述的方式,对七叔的生平进行了详密的回忆。说实话,初看此文,并不在意,可是,你静心往下看,有看头,也有嚼头。文章不仅语言平实,风格粗犷,而且,在叙事中力求一种牵曳、吸聚的意境。人物主线清晰,时间跨度明了,场景营造鲜活,层次、脉络、秩序井然。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朴实而蕴含意味的语言、真实而曲折的人生叙写,形成了叙事在雅俗之间的特性。朋友,出手不凡。好文,精华鼓励!”这应该说,是我当版主以来一次破例之为。然而,正是这次,我开始关注作者来,因为他的文字实在吸引着我。后来,他每周都有新的文章,再后来,我就开始自然的期盼着他的新文章。因为由此心里产生了一种感佩,也因此对作者文字驾驭能力的赞叹,所以,我有必要也必须与他取得了联系。在第一次通话中,我首先就感到,他的声音,他的语速与敬老是基本一致的。显然,亲切感油生并深化。因为,敬老也是我最为敬重的人,也从此,作为会员的老霍也让我敬重起来,并作为我写文、论坛管理上最为知心的朋友。

  也从此,我遇见了什么心里解不开的疙瘩,总是要与之沟通。说是沟通,实际上是在聆听。聆听一位朋友最为真实的真挚的真切的帮助、指点与鼓励。我在这里,再说一些不是题外的题外话,在论坛,我与两个人联系的电话最多,一个是敬老,另一个就是老霍。他们同样多我有着积极的及时的帮助与关切。我是军人出身,十几年的部队生活,使我得到了也锤炼了一种性情,但这种性情在回到地方之后,是吃不开,行不通的。那么,居然这样,何不拿起笔写写文章,以释然一种心境,表达一种心情呢。也就是从2006年开始,我开始接触写散文,而且,越写兴趣越浓厚,越写越觉得应该坚持写下去。也从第一篇文章开始,注定了自己的写作范围,写作方向,写作结果。那就是乡土文字。

  本身自己就是来自乡村。18年的乡村生活,不仅使我深感眷念,而且,在复杂的工作环境里,却成为了我思想反刍的重要,至要。也因此,每到周末,我就想着回去。回到乡村,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也只有这里,我的心境才能得到宁静,才能真正地舒展开来。所以,我写的文字大多都是乡土类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土性巴拉”的东西。

  我一直不认为,我写的文字就是一种与文学关联的东西。我也不想这样去认为。因为毕竟自己是写作路途上的新兵,是没有资格与文学沾边或接近的。我只记得住我的根在乡村,我的情在乡村,我的爱也在乡村。我用我心写我心,我用我情写我情。尽管,在文字的表达上还不尽满意甚至还不甚成熟,但我始终在不懈的努力中,在努力中,我得到了慰藉,得到了欣喜,得到了生活中的真实。

  基于这些,老霍已经彻底的看清、摸透了我行文的思想轨迹。这是我最为感动的地方。那么,我就来沿着他的文评,作一些自身的感受了。

  “他还是一位明智的朋友和一位极好的伙伴。”这是老霍直接而感人的一句话。当然,作为朋友,我也许是合格的,但并不明智。老霍所说的明智,是在鞭策我,鼓舞我。这很重要。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既幸运又幸福的人么?”这又使我于惊叹中不得不深深感慨的话语。说实话,幸运的是我来到这里,这里宛如就是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幸福,是因为大家谐和相处,相互学习与鼓励,幸福的是我遇见了这么多热情,友好的文友,如果说,幸福没有定律的话,那么,在这里我就很幸福。那么,现在我可以说,遇见了像老霍一样的真正的朋友,那更是幸福中的幸福。

  “我说作者用文字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老霍赋予的一种情谊,尽管这个世界属于自己行文中的切身感受,尽管这个世界里有些还不清明的东西,但并没有让我感觉它就是狭小而逼仄的,这或许也是我们行文者必须拥有的一个世界。精神世界,思想世界,文字世界。
   

  “作者的活力那么旺盛”,这个我很赞同。因为,我有一个比较稳定而健康的身体。当然,这还是得益于部队生活。有精力才能谈写作,才能更好的写作,更好的生活。既然,有精力,那么,何不充分的发挥释放出来呢?我就是像倾力释放出来。

  “由朦胧到清晰,由生疏到亲切”这是你的慧眼,也是一种激励。写文章一般都有这样的过程,尽管我的这个过程还处于生疏阶段,但,我相信自己会变得清晰,变得亲切起来。因为,你的鼓励。我不负。也不敢负。

  “周六回家的时候,他仍经常地是一个观察者,体验者。在寻找着有用的东西。”似乎你有远探近视的本能。我回家的基本情况,你已经完全掌握着。看来,这种情谊已经不是感激就可以说的完道的尽的。实际上,每次回去,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乡村的角角落落,田野的沟沟垄垄,乡道的大大小小,从这些熟悉而亲切的场景里,我完全将自己的身心重新置入那个久远的年代,完全可以找回本真的自我。所以,在诸多的文字里,我主要还是以怀旧为主。怀旧本就是一种情愫。时光的倒影里,有自己熟悉的身影。这是生活中的需求,精神的需求。

  “散文同样需要一个缜密的构思及其铺展过程。”这是最基本的东西。老霍为什么要说出来,是因为我们有时候真的会忽略,真的会不在乎。简单的道理里,却蕴涵着最真朴的写文概求。

  “我们可以窥视到生活和岁月在一个生命载体上留下的深刻印记。”这不仅只是说我本人,也是能够得到大家思想共鸣的。我们记述,我们抒发不就是要反应内心的活动,反应生活的真实吗?

  “我认为,散文,只有浸濡着生命的本真体验,表达出灵魂在与现实碰撞时产生的细微痛苦与欢乐,才有真正成为文学作品的可能性。”“积之于平日,得之于俄顷且灵感无不跃上笔端的根本保证和有力脚。”“散文太讲艺术性,会导致矫揉造作,另一方面,太讲思想性,又会失于浮浅,与文学无缘。”这是一种指引,一种指导。也从此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的深厚造诣,是大含细入之后的提炼与凝练。

  “有如一杯低度的来安醇酒”,读到这句话,我再次深受感动。我在当地只是个渺小的不能渺小的人,而任何时候,人都不能丢弃本质,本真与自我。从事,交友,交际,都需要具备一种低度的醇酒的质地。这样才能品出真醇,品出况味。尽管,我不是什么醇酒,但有热烈的情感,有真诚待人的思想。

  老霍的这篇文评给了我极大的精神鼓励,也为我今后的行文指明了方向。同时也非常感谢诸多的文友的鼓励!先表达下自己的感受。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09-3-26 16:57 编辑 ]
18#
发表于 2009-3-26 17:09 | 只看该作者
读了霍老师的文,再来看杜老师的解。真的是更进一步的感慨了。问候两位老师!
19#
发表于 2009-3-26 18: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3-26 11:26 发表
名夏朋友真挚的文笔和敏锐的思想,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杜永生版主散文写作的轮廓和悲悯的色彩,尤其是他的文章因为充分吸纳了大地之气而表现出来的质朴、纯洁、清新、悲悯、典雅、自然和率性特征,都被名夏朋友 ...


欣赏一兵老师专业到位的精彩点评,是我学习的好机会,谢谢!
20#
发表于 2009-3-26 18:2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是大手笔,将我们的“敬老师”和“杜老师”勾画的近乎完美,两位老师的为人及文风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拜读后对楼主的才思敬佩又加!
21#
发表于 2009-3-26 18:47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沿着先生纵横驰骋的思绪,走向那徜徉于文学世界的人们。
22#
发表于 2009-3-26 19:32 | 只看该作者
好解读啊!
解读文字,解读人!
学习!
23#
发表于 2009-3-26 20: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敬佩着霍老师如此细致的观察与客观评价一个人。这不仅仅需要文字驾驭的能力,更需要一种长期的关注与细心的品析,才会了解得如此深刻与生动。
杜版他的可贵在于他的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一篇文字都认为这是作者的心血,没有理由去忽视,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于他的创作激情,正如老师所言,他的这种激情应当是来自于对生活的 热爱!两者完美结合。非常感动!问好老师。
24#
发表于 2009-3-26 20:1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文章和楼下的评论都仔细地阅读了,俺都不敢说话了。那就什么也不说,只祝福!!!
等着下文!
25#
发表于 2009-3-26 20:34 | 只看该作者
素朴的深厚。我想用这几个字来说永生的文。当然,也说他的人。
他文章的取材,都很平凡,平凡得我们触目就是,触手可及。可见,永生这个人,于平凡生活内心的那种博爱和感恩。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的一篇写大扫除的,当时,笑着写:画地为牢也是幸福。
这样的一个男子,应该是温暖的,宽厚的,像人间四月天。
霍老师的文章也好,人,然后文。
受益匪浅。
26#
发表于 2009-3-26 2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味作者的上一篇文字《走进敬一兵》的同时,慢慢品读感受,觉得不仅仅涉及文字的层面,更能够深入作者的内心深处,这样看来,二者的思路是一致的,给人的启发更是多方面的。粗浅看法,待后再慢慢欣赏品味。问好!
27#
发表于 2009-3-27 01: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3-26 11:26 发表
名夏朋友真挚的文笔和敏锐的思想,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杜永生版主散文写作的轮廓和悲悯的色彩,尤其是他的文章因为充分吸纳了大地之气而表现出来的质朴、纯洁、清新、悲悯、典雅、自然和率性特征,都被名夏朋友 ...


非常感谢敬老在老霍文评之后又一次给予了我极大的关注与鼓励!敬礼!
28#
发表于 2009-3-27 01: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09-3-26 12:47 发表
的确,在任春夜听雨的四位版主都是很有才华和品味的作者,有见识、有博深的文字造诣和功底,是值得赞誉和敬仰的!


感谢你的鼓励!握手!问好!
29#
发表于 2009-3-27 01: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9-3-26 13:09 发表
欣赏霍老的又一篇精华作品!霍老对春夜听雨版的两位版主的肯定,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敬老如此,杜版如此,他们的确让人尊敬,让人折服。由此:谢谢霍老!谢谢你说出了我们说不出的话语。
“爽朗,热情,率真,执着, ...


感谢你的关注,同时,对于你给予的鼓励深表感谢!
30#
发表于 2009-3-27 01: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3-26 13:18 发表
,散文是最能体现语言艺术的文体,散文是最能展示自我,展示内心精神空间的文体,所以散文又是最贵在真实、真诚、真美、真情的文体。与杂文的功能是破坏,是解相,是颠覆、是进击、是博杀相反,散文的功能是塑形、是构 ...


感谢高版主的关心与鼓励。说实话,当这个版主之后,得到了你和敬版的极大关心与帮助,深表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4 19:43 , Processed in 0.1665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