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8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唯有读书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6 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唯有读书高?

武俊岭

  对宋代汪洙的《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大都熟悉后两句。细加品味,觉得这两句话用于现在尤为不合。

  显然,这两句话产生于科举考试时代,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肯定。那个时候,不管你出身怎么样;不管你是放羊的放牛的;不管你是务农的经商的;只要是文章写得漂亮,进而得到考官的垂青,你就是举人甚至进士了。有的人二十多岁便有了功名,或去一个县分任职,就是所谓的七品芝麻官;或在京城任一个七品八品的下级官职。经过多年的历练,这些人中的一部分,能够慢慢地升迁,成为一代有名的大臣。像宋代的欧阳修,自幼家境贫寒,但经过刻苦学习,二十多岁考中进士;最后成为有名的大臣。明代的杨继盛,是有名的谏臣。他是河北省人,字仲芳,号椒山。自幼“狼狈孤苦”,白天里放牧牛羊的间隙读书不辍,黑夜里宿于场园时也手不释卷。入学之后,仍然没有完全放弃放牧。二十五岁,中举人。三十岁,中进士,授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嘉靖三十年,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

  自然,后人有批评科举制度弊端的,说是把读书人牢牢地束缚在几本书上;说唐太宗的那句“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流露出一种阴谋;并且还举蒲松龄为例,说蒲松龄文才那么好,但直到七十一岁才混上一个“岁贡生”;《聊斋志异》当中写科举腐败,十分真实;……

  任何一种制度,有好处的同时,难免有不好处,尽善尽美的制度可以说没有;只能是相对的。这点我不想多谈,收回话头。

  因科举而步入仕途的人们,除去被官场倾轧而命运不好者外,余下的基本上就能够生活得滋润了。明代的士子们经过几十年的苦熬,一旦成为进士有了官职,大半先去纳一个小妾。然后,爱吟诗做赋的,便去刻印书稿。于是,“刻稿、讨小”便成为士大夫的乐事。自然,还有爱好娈童的,还有爱好古玩的,还有爱好书画的,还有爱好声色的,还有爱好犬马的,还有爱好美食的,……总之,无不尽情恣意。此外,衣锦还乡的荣耀,鸣锣开道的威风,……也让他们风光占尽。慢慢地,他们中的人还成了“尊者”,犯下什么错误,自有人替他们遮遮掩掩。这类人读书,可以说是读出了结果。这类人的读书,才真可以称得上是“高”。

  所以,当废除科举时,好多读书人疯了。这很好理解,因为他们功名路断了。

  现在的读书,万万不敢说是高了。

  首先,读书后,别说是当官的重要途径了,就连寻找职业,也算不得什么重要条件了。有人说了,考公务员不是要求本科学历吗?对,但是,有本科学历的多了,几百上千的人竞争一个职位;先不说考试这一关难过,主要是后面的面试什么的,很难说没有暗箱操作。这个时候,关系是最重要的。

  其次,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升迁,与一本二本关系基本上不大。主要看本人有无社会背景。再说,现在弄一纸文凭太容易了,四十岁左右的人一样去混。有了文凭,只要岳父当官、爸爸当官,那好了,自己自然也就能够当官了。某市换届,五个副市长,不是某退休高官的女婿,便是某高官的儿子;看看简历吧,什么干部学院毕业,什么党校毕业,都是本科学历。呵呵,读书算什么?

  再则,没有背景的人物,要想工作多年后混得差不多,就只能指望 拚命地“爬”了。一个“爬”字,何其形象。爬与立相对,那就是去敲权者的家门。敲开后,有让权者高兴的表现,往后的事儿就好办了。这种行为,与读书何干?书,又算是什么呀?

  下面,写写与以上相反的例子吧。

  爱好文学,自然要去读书了。这读书高吗?也不尽然。除去成功者的例子不说(文学成功要难于仕途成功一万倍——或许还是保守着说呢),读文学之书,害人不轻。如果一个人,工作不错,工资还不低,再加上欲望不多、不大,那他读读书消遣一下,还算是人生的优雅行为。但是,如果说工作不好,工资极低;或者说没有工作,经济上窘迫、潦倒不堪;再爱好文学十分痴迷的话,那就苦不堪言了。在这笑贫不笑娼的年代,一个穷酸文人,在什么地方都不受欢迎。我尝见一个六十多岁的退休老师,借钱三万自费出版长篇小说;看着他喝酒时的哆哆嗦嗦的手,我生出极大的怜悯。宋代的王定国说“诗是穷人之具”,有一定道理。我也在不同的场合说,如果想让谁穷困的话,那就劝他写诗去吧。

  话反过来正过来地说,只为了最后一句话:一个社会的读书风气不浓厚,读书不“高”,不是什么良好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提醒人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整治。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09-3-26 16:1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3-26 18:1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文中诸多观点。

事实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与左与右都在一直影响着“真正”的和“非真正”的“读书人”。
3#
发表于 2009-3-26 20:50 | 只看该作者
百无一用读书人,有些时候还真是让人泄气。
4#
发表于 2009-3-26 22:21 | 只看该作者
读书可以作官,读书可以发财,读书可以有个好职业。整体上说,现代读书还是高的,和当工人、农民比较而言。读书是进仕的途径,即使部队,不读书也难以提拔。这也是天下父母挤破脑袋也想为孩子寻一所好学校缘故。当然大学扩招,官位少,读书人多,经营人多,潜规则多,“高”的门槛自然也高了。七八年恢复高考,一个中专生就可以作官,现在大专也不吃香,本科勉强,讲究硕士博士研究生什么的。以后有没有超博士很难说。

   一顶官帽十人抢,非是读书不算高,欲想书路通官路,文凭也须览众小。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09: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9-3-26 18:17 发表
支持文中诸多观点。

事实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与左与右都在一直影响着“真正”的和“非真正”的“读书人”。

谢谢一水平版主点评!
一点感慨而已!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09: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09-3-26 20:50 发表
百无一用读书人,有些时候还真是让人泄气。

实际上就是不重视知识,不重视文化发展。吃有钱,车有钱,就是对文化气氛不营造!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09: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09-3-26 22:21 发表
读书可以作官,读书可以发财,读书可以有个好职业。整体上说,现代读书还是高的,和当工人、农民比较而言。读书是进仕的途径,即使部队,不读书也难以提拔。这也是天下父母挤破脑袋也想为孩子寻一所好学校缘故。当然 ...

谢谢玉德!
你最后那28字,不错!
8#
发表于 2009-3-27 14:05 | 只看该作者
很认同朋友观点。

读书终究是一件好事,尽管死读书确实不好,但是如整个社会有真正的尊敬读书和学问的气氛,这是民族的幸事。

关于玉德朋友的大学扩招弊端。我个人觉得文凭热确实是一个坏事情,但是1978年前那种只有屈指可数的人才能被推荐上大学,或者80年代那种只有少数的农家子弟才可以上大学,那也不是什么好事。

我个人觉得大学教育本来就应该常态化,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当然,社会不应该文凭化,文凭热不是大学扩招的罪过,也不是读书的罪过,是形式主义的罪过。如果每一个中国青年都能受到一次大学教育,这是件好事。
9#
发表于 2009-3-27 15:00 | 只看该作者
读书难就业,何须论前朝,即无形式论,水涨船亦高。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17: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3-27 14:05 发表
很认同朋友观点。

读书终究是一件好事,尽管死读书确实不好,但是如整个社会有真正的尊敬读书和学问的气氛,这是民族的幸事。

关于玉德朋友的大学扩招弊端。我个人觉得文凭热确实是一个坏事情,但是1978年前那 ...

谢谢微风版主!
11#
发表于 2009-3-27 18:16 | 只看该作者
其次,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升迁,与一本二本关系基本上不大。主要看本人有无社会背景。再说,现在弄一纸文凭太容易了,四十岁左右的人一样去混。有了文凭,只要岳父当官、爸爸当官,那好了,自己自然也就能够当官了——再读,现实的确就是这样。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08: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9-3-27 18:16 发表
其次,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升迁,与一本二本关系基本上不大。主要看本人有无社会背景。再说,现在弄一纸文凭太容易了,四十岁左右的人一样去混。有了文凭,只要岳父当官、爸爸当官,那好了,自己自然也就能够当官了—— ...

是啊,文凭只是一纸证明,并不能代表读书水平。
13#
发表于 2009-3-29 20:4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在古代“唯有读书高”就是笨人的教条,真正聪明的是把它当作“敲门砖”的。
现代更是,要的是钻营,如果需要文凭,现弄都赶趟。
14#
发表于 2009-3-29 21:18 | 只看该作者
  读了武先生的文章,心里有些黯然。现在,读书人恐怕又排到第九位了。那么多的大学本科生都找不到工作;写文章不仅没有稿费,甚至倒贴;摇笔杆子的在单位上遭人白眼……想想这些,倒让人羡慕古代的年月啊!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4: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9-3-29 20:45 发表
其实在古代“唯有读书高”就是笨人的教条,真正聪明的是把它当作“敲门砖”的。
现代更是,要的是钻营,如果需要文凭,现弄都赶趟。

谢谢如空!
自然,科举做为一种进身之阶,毕竟有他的一定公平。这种公平,现在没有了。科举传入西方,对他们的考试、政治影响极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9 05:20 , Processed in 0.07448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