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霍名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淡紫色的云雾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9-4-10 18:47 | 只看该作者
一部书,一个人物,娓娓道来,感恩之心流淌在文字中。支持精华!
17#
发表于 2009-4-10 22:35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知遇之恩,应该说读完名夏先生的最新力作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一贯的夹叙夹议的小说笔法,读来入味。学习,拜读,问好先生!
18#
发表于 2009-4-11 02:48 | 只看该作者
提读下。问好!
19#
发表于 2009-4-11 09:19 | 只看该作者
文章铺垫厚实,胸臆的呈现也十分翔实,充满了感念的色彩和真挚的情愫,从而让文章散发出了传统散文浓郁的美韵。就我个人的感官认识习惯而言,我一直以为,一篇文章,或者仅仅只是一句话,甚至几个词汇,只要它能够打动人心,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就是一篇好文章。比如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总是十分激动地想到,刘昌隆老师观察事物有自己的独特方式,既仔细又保持相当距离,既清晰、尖锐,同时又几乎十分热烈真挚”,我非常认同。这句话表达出了个性的意思,也很关键。没有个性的认识,就不深刻;没有个性的散文,就犹如人没有了皮肤或者骨骼。散文写作,很大程度上,就是保持独立思考的特性,就是坚守自己语言风格的一种行为。沈从文的文字语言曾经不能被人理解接受,于是他说道:“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却忽略了”,继之“怀着不可形诸笔墨的隐痛”又说:“你们都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语言上,甚至于一本书的封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不是他的“窄而霉斋”,也不是他的“异常孤独”才让他说出如是语言,而是霸道的思维夹缝对他的逼迫。诚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样,执着或偏爱某一类型的语言方式,本是无可厚非的,更是不可人为逼迫的。但是,许多人就是不顾自己的实际,人云亦云地象风中的稗草摇来晃去似地迎合着某种思维趋势,抑或紧紧追赶时尚的流行,轻易就把本该属于自己的风格丧失得一干二净,以为这样就能够把自己难看的冬瓜脸,梦幻般地转变成大家都推崇说好的瓜子脸了。鲁迅的《雪》,夏丐尊的《白马湖之冬》,郭沫若的《银杏》,林语堂的《阿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及何其芳的《黄昏》等散文作品,之所以留芳于世,除了优美的文笔和深远的意境外,很大程度是得益于他们都能够持之以恒地坚守自己的语言风格。由此看来,不受各种势力干扰或左右的独立思考,还有不被商品化、庸俗化、制度化、意识形态化“招安”,对于一个作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保持独立思考,不是蔑视或贬低符合自己口味之外的其他语言描述。宛如水的“脸颊”可以呈现出蒸汽、雾、雪、冰和雨那样,语言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完全是客观运动的一种刻录状态,并且始终都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依存的胶着情形里。即使是用孤立的眼光来追踪某一种语言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清晰地发现,一种文字描述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另一种文字描述方法融合其中的显示形式,这就好比笑的表情达到极致,就与哭的表情融为一体,都有泪水流淌的运动形式出现。如是,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对散文“勾脸”所采用的素描方法,目的是为了突出面相的原生状态,而重墨彩绘,也是旨在强调脸颊的特征,二者可以说是异途同终。

读名夏的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鸣,一不留神就唠叨起来了,不好意思。
20#
发表于 2009-4-11 1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4-10 18:47 发表
一部书,一个人物,娓娓道来,感恩之心流淌在文字中。支持精华!

〈新苑〉文学季刊应该是吉林的刊物。八十年代初期我经常读,确实发表了一些好小说!
21#
发表于 2009-4-11 12: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4-11 09:19 发表
文章铺垫厚实,胸臆的呈现也十分翔实,充满了感念的色彩和真挚的情愫,从而让文章散发出了传统散文浓郁的美韵。就我个人的感官认识习惯而言,我一直以为,一篇文章,或者仅仅只是一句话,甚至几个词汇,只要它能够打 ...

读霍老师文字获益匪浅,敬版发自内心的的评语又给人很多启示。一并学习揣摩,问好霍老师!
22#
发表于 2009-4-11 15:32 | 只看该作者
周末愉快!霍老!
23#
发表于 2009-4-11 1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霍名夏 的帖子

“《淡紫色的云雾》实在不能算是名著。
但是,它却是我心中的名著。”


我心中也常有这样不是名著的名著!问好!
24#
发表于 2009-4-11 20:0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作家老师的形象,在字里行间凸显。很欣赏您的细节描写,和穿过岁月沧桑的感悟。
25#
发表于 2009-4-11 23:16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质朴、情愫真挚,人物刻画细腻、鲜活,表达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上一段行路历程。对于当时只有20多岁的年轻作者来说,确实是很幸运的,能在文学创作中遇到这么好的领路人,是一种难得的机遇,也是激发创作的动力,其知遇知恩及淡紫色的云雾的情结令人感动,祝福名夏,欣赏,支持精华!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4-11 23:17 编辑 ]
26#
发表于 2009-4-12 00:56 | 只看该作者
再来学习敬老的点评。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6: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09-4-9 11:17 发表
我读字,总是喜欢注意细节,然后,在旁人也许没有注意的细节里感动,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一个动作,等等。也许,这与性别有关。
譬如这篇:“刘昌璞老师抬头瞅瞅我,手指按住上半部分,忽然笑了,找来一叠稿子让我 ...


  感谢晰子点评鼓励。
28#
发表于 2009-4-13 03:11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提读下。问好!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4-9 15:37 发表
那时我二十一岁半,最多二十二岁,刚学会用文字虚构故事,虚构对我来说完全是件新鲜事物。

这或许就是你进行文学创作和写小说的乐趣吧。欣赏、学习,问好霍老师!


  是的,是那时候的主要乐趣,问好你!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1: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4-9 15:40 发表
欣赏,写得人物鲜活,笔法老到。问好!

每天勾三角钱(够?)


  感谢永红点评鼓励。勾字没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8:48 , Processed in 0.0535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