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1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关于七律“法度”与章法的推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8-21 1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上论七律,“法度森然”几乎是最高评价用语之一,然而七律“法度”到底是个神马东东?“法度森然”又是如何练就的,俺在网上从来没有找到答案,只好凭着自己理解瞎猜,现将这段时间的猜测结果归总一处,请诸位看看,是否有些道理,猜错之处,不妨乱砖齐下;)

何谓七律“法度”,如果猜得不错,应该是七律总共4联8句中虚实轻重畅涩疾缓起伏浓淡的整体布局,或者说,是与所谓七律章法关系很近的一个概念。

关于七律章法,历来说法不一,最常见的就是曹雪芹mm借林带鱼小姐之口说的:“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不过呢,又有人不大同意,王夫之mm就说,“起承转收,一法也。试取初盛唐律验之,谁必株守此法者?”,“起承转收以论诗,用教幕客作应酬或可;其或可者,八句自为一首尾也”,“法莫要于成章;立此四法,则不成章矣”。该怎么办呢,“…,曲折无端。其他或平铺六句,以二语括之;或六七句意已无余,末句以飞白法扬开,义趣超远:起不必起,收不必收,乃使生气灵通,成章而达”。稍前的金圣叹MM则把起承转合分为前后二解,其说法大致可归结为,1联是前解重心,2联负责承接引申,4联是后解重心,3联负责转接。但王夫之MM对这个说法似乎也不大认可。如此公理婆理,闹到今天,一直没闹得太明白。于是,油铺老板三江有月mm有新想法了,该MM把七律章法细化如下:
“第一句起兴,或高或低,或平或陡,总是要找个由头的,一般情况以平起居多。
第二句点题,也只能是轻轻点一下,让人家知道你大致想说什么方面的事情或者伟大意义以及伪大意义。
第三句接着第二句的话题展开,因第二句而新生一语,最宜微起波澜,但不宜闹事太过。
第四句和三句形成对偶,在三句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围绕着二句的话题,形成第一轮重拳出击。此处对仗,虽偶有反对,但正对居多,以大博小,不必求甚工,常以借对得其妙味。
第五句略有低回,由四句衍生一意,开六句之头,或开始转,或继续承接成欲转之势,句以机警或工巧为胜,一般情况,为避免单调,句读不可类似四句。
第六句大开大阖,再度出拳,和五句形成对偶,多用反对,对求工,句求拙,意已转出却暗扣二句。颔联往往是诗眼所在,挺拔与否多因此处,诗者当下力用谋,却不留刻意雕琢痕迹。说到拙,大致有两种情况,或者天然巧句,虽巧而不显轻佻;或者蓄力于内,厚重而不见斧迹。
第七句荡开一笔,似信口而来,却有待发之势,大有“同志们,先静一静,听俺发言”的意思,句忌奇巧钻营。
第八句似平平滑过,句无奇而言有未尽,尤以顾左右而言他为胜,颇有无招胜有招之功效,诗者不言而读者知其言,诗者不出拳,读者都帮着出拳了。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结句力有千均,如大潮涌,余音不绝,不需要别人帮忙出拳了。
    当然,如果所有的七律都一定要这样,古人也没多少东西可以到俺这里算作七律了。”

不知别人看了如何,反正渔翁初见到上面这些说法时,是愈发糊涂了。可是,糊涂之后,总不能落荒而逃罢。把唐宋七律和如今网上颇有些人缘的清人七律、眼下网上七律高手的大作搬出来,逐一切开看看。慢慢地好像有点明白了。
总的看,起承转合,仍是章法基本。但这四个字可操作性实在太差,前人可以由老师口授心传,早晚指导,如今在网上却很难有这种学习环境。对于绝句起家的网上玩诗者,很容易写出绝句夹23联的东西来,这也是油铺挖心大法经久不衰、屡试不爽的基本原因;)
估计王夫之的那个时代,这个4字经的弊端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至少在他耳闻目睹的范围内。所以才对这个4字经颇有些不屑。但他列举的解决办法,大致是前人七律的一些特例,对如何学习七律章法的指导性,反不如他造成的认识上的混乱来得大。
金圣叹的前后解分析法,主要是针对唐人七律主流归纳得到的,他的《唐诗六百首》甚至以能否分为前后解作衡量标准。估计他也是因为对起承转合4字经的不满才弄出了这个东东;)前后解分析法对于多数七律名篇,以及今天网上各位七律高手的多数作品大致上是成立的,可见此法颇有些可操作性。个人浅见,新入门的玩诗者和绝句写手转轨写七律者,不妨用此法起步。然而,对于某些名篇,例如老杜大名鼎鼎的《秋兴八首》,其中好几篇就很难用前解4句、后解4句说明白。很可惜,《唐诗六百首》里独缺老杜的七律,金圣叹把老杜的七律单独放在他的《杜诗解》一书去了。渔翁一直没找到《杜诗解》,看见过此书的MM,例如三江有月老板,不妨出来指导一下;)
说到老板MM,当然免不了要说说该MM的铺颁七律章法,按渔翁浅见,此法是老板MM潜心分析唐宋名家七律,逐渐总结出来的。此法颇为详尽,可惜略嫌琐碎,同时适用范围也不免狭窄些,对于新入门的玩诗者和绝句写手转轨写七律估计帮助不大。等到把七律基本章法大体上玩熟之后,再悉心揣摩,应该具有相当大的指导性罢。铺颁文件嘛,当然是用来指导高手的;)
此外,网上分析七律的贴子中,时而可见34句分别承接12句,56句分别承接34句的说法,或是34句承12句中的某句,56句承接12句中的另一句的说法。好像也可作参考。至少《秋兴八首》中不符合前解4句、后解4句分析法的那几篇,还是比较适合这种方法的。

章法问题大体上解决之后,是否就写得出“法度森严”的大作来了?怕是未必。
就渔翁在网上所见,经常得到“法度森严”评语的,一个是国学斑竹伯昏子,一个是七律高手楚山布衣。不用说,此二人的章法问题应该是早已烂熟于心了。把两人的大作翻出来,基本上都能与金圣叹的前后解分析法或者23联分别承接12句的分析法暗合。这似乎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此二法作为七律章法入门指南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个人浅见,上述二人的七律成就除了诗词天赋、章法句法娴熟、勤于创作(网上颇不乏这样的好手)外,还各有其特殊原因。就渔翁了解的伯昏而言,此君古文功底极深厚,且精通书法理论,能够将古文功底、书法创作经验和理论融会贯通于七律章法布局之中,应该是他七律“法度森严”最重要的原因,当然,伯昏惯用僻字僻典,恐怕也是古文功底太好的副作用。楚山布衣好像是出道于新浪的艺术长廊,虽然上网络之前起步很早,但他刚上新浪时,水平并不太高,其进步却飞快。在俺有限的视界中,此君七律的进步速度简直无人可比。此君最大的优势在于出生于国画世家,从小在国画世界中耳濡目染,大学专攻美术专业,又从美学理论上得到了严格训练。挟此常人不具的优势,加上天赋与勤奋,在网上七律高手中占一席地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读伯昏七律,阵势堂堂,自有古文法度和书法规律在期间,读布衣七律,画面布局非常人能到。二人熟知章法,又不拘于章法,是因为有古文、书法、美术等诗学之外的功底作依托,才能守中有变,运用自如。或许,他们有时候仅仅靠各自熟知的学科门类的思维惯性,就把七律章法布局改造于无形之中了。看来,七律章法应该是基本功之一,基本功打好了,再依个人底蕴求变化,才是正途。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没有伯昏子或楚山布衣的特殊条件,难道就没法写出“法度森严”的七律来了吗。渔翁想,应该没有这么绝对罢;)诗学以外的技艺学科太多了,只要大家都肯用功,将来出几个以音乐规律手法、哲学思辩技巧甚至理工学科技巧入诗的大高手也说不定哦;)读三江有月MM的铺颁七律章法,是不是隐约藏有职业会计师和业余围棋手的思维惯性在其中呢。可惜这位油铺老板七律写得不多,老是沉浸于几分钟写一首绝句的快乐中,不让油铺众人看看铺颁七律章法的最佳实战效果;)

作者:江湖渔翁
2#
发表于 2003-8-21 16:43 | 只看该作者
挺会闹腾的
闹出了见解
3#
 楼主| 发表于 2003-8-21 17:0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iming 发表
挺会闹腾的
闹出了见解

其实网上的诗词高手有一种习惯就是把砖拍在明处,这样利于交流和提高.就是一个毛病,谁都称MM,恨不得把秦始皇都这样叫.真MM反不知怎样称呼了.
4#
发表于 2003-8-21 18:16 | 只看该作者
头疼了……
5#
发表于 2003-8-21 21:0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李小龙 发表
头疼了……


千万别传染!:)))


我先问老师好。
6#
发表于 2003-8-21 22:0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透透 发表
千万别传染!:)))


我先问老师好。

同感同感~~
7#
 楼主| 发表于 2003-8-23 22:41 | 只看该作者
见仁见智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5 07:12 , Processed in 0.08042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