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1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8 1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梦
  我老家在怀来南部山区的外井沟村,小时候听父亲说:“村南40多里处有一个叫芦水庙的地方有一小水坑,水面面积不足2平方米,水深也刚能淹没一只水桶。但里面的水却能供上百口人的吃用,还用水来盖庙,可那水坑里的水位竟然一点不变。而当没人用时也不会外溢。当你打走一桶水时,却又看不到有新水源来补充。”

  那时我很小,感觉这简直就是个奇迹,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呢?从那时起,到芦水庙看那坑水便成了自已的一个愿望,连做梦都能梦见想象中的那坑水,但总是没有机会到实地看一看。

  1992年春天,机会终于来了。那天凌晨4点多,我接到从水头村打来的电话,说是要去芦水庙游玩。当时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多年的梦想就要成真了,便马上起床,准备一些上山必备的衣物,兴高采烈地叫上摄影师向水头村进发。

  步行十二里到水头也得走上1小时。走在路上,不由得想起有关芦水庙的各种传说。当年盖庙时,人们想买石洞村的一架柁,主人不想卖,便没有达成协议。不料那买柁的人刚走,柁的主人就看到木柁无缘无故地冒起了青烟,眼看就要着火。主人想,这可能是庙上的神显灵了,于是马上把没走出多远的买柁人叫了回来,说是卖给他们,就在这时那木柁也就不再冒烟。后来,盖庙用牲口时,想用外井沟一户人家的驴,可那家人却不让用。不想驴主人赶着毛驴刚出街,驴就失足掉到十多丈深的沟里去了。驴主人一见,大吃一惊,便立刻祈祷,答应把驴借去使用。那驴虽然摔下深沟却平安无事。

  想着这些神奇的传说,脚步也越来越快。不到六点,就到了水头村。在那里我们吃了早饭,由水头村的常亮做向导,还有乡里头天晚上到达水头村的几位乡领导,我们一行六、七个人迈着轻松的步伐向目的地进发。

  出了水头村往南一点儿,就开始上山了。我从小在山区长大,走山路真是如履平地,开始上山时,人们劲头十足,可走一个小时后,队伍就渐渐拉开了距离。我紧紧跟在向导常亮身后,其他几位男同事都被落在了后面,我们走一会儿还得停下来等他们一会儿。沿途绿树成荫,植被茂盛,简直就是人间仙境。我们只要蹲下身去,后面的人就看不到踪影了,当他们走到近前时,猛然站起来,大叫一声,就能吓他们一跳。这时,我便想难怪抗战时期,把芦水庙作为昌宛怀抗日联合政府所在地。这里如果藏着千军万马,外面是不会露出一点破绽的。如果是小股部队打游击,那简直是再好不过的战场了。当时正是丁香花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紫丁香开满枝头,阵阵花香飘来,使人如痴如醉。我们徜徉在绿的世界,花的海洋中,心中说不出的兴奋……

  一会儿,我们就登上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我们经过的路段有个圆城子(长城上的一个城楼,形状为圆形),是个制高点,我们登了上去,周围群山尽收眼底,山势绵延起伏,高低错落有致,简直是绿色的海洋,一波连着一波,无边无际。
下了圆城子,继续南行,野鸡、山兔、狍子、野山羊等各种动物忽隐忽现,各种不知名的小鸟唱着动听的歌曲,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沿途,常亮滔滔不绝地介绍这里的景点,说这儿叫阴司沟,那儿叫一线天,那儿是倒沟……

  父亲曾经说过,抗战时期有个土匪头子名叫李登景,他坏事干绝,专门和八路军作对。一天,他为了破坏抗日联合政府,一个人带着手枪悄悄去偷袭芦水庙。半路上抓了一个当地农民,强迫给他带路。沿路一边走一边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人战战兢兢,不敢违抗,只得有问必答。他们路过阴司沟、坟滩地,经由大髂一步,底下是肉锅。(所谓“大髂一步”是说这个地方,两座山头相距只有一步之遥,用力迈一步,就能从这边山头迈到那边山头,如果掉下去,那可就是万丈深渊,所以称底下是肉锅。)李登景越走越怕,他觉得这些地名很不吉利,好像不是好兆头。就问那领路人叫什么名字,那人回答说:“我们农民,从小也没起过大名,人们都叫我小鬼”。李登景把前后地名往起一串,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路过阴司沟、坟滩地,小鬼引路,大髂一步,底下是肉锅”,他想这不是去送死吗,但不可一世的土匪头子怎么可能在别人面前显出胆怯呢,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去偷袭。由于当时八路军防守很严,他只好从不容易被发现的崖头往上爬,他脱下鞋,用嘴叼着手枪向上爬,当他快爬到顶的时候,被对面山头上站岗的八路军看到了,大喊一声,给对面的同志报了警,土匪头子李登景刚一露头便被一枪打了下去……

  我边走边把这个故事讲给同事们听,大家一致要求去看看一线天。那一线天就是刚才提到的大髂一步的沟底,从沟底抬头只能看到一线天,因此而得名。我们来到一线天,抬头一看,两山之间好像被什么人用大斧子劈开了似的,悬崖陡直,壁立万仞,我们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两山头之间相距一步,如果迈错步子,就能被对面凸出的石头顶回去,后果不堪设想,看了这些不由得使人毛骨悚然。站在涧底高声喊叫,回声连绵不断,真有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感觉。

  倒沟,是李自成进北京时,经过此地,当大军走到沟底时,认为没有路可走了,只好又倒了回去,因此而得名。


   最后一站,便是芦水庙,迎接我们的是看守山场的老两口。如今庙宇已倒塌,只剩下一面山墙孤伶伶地立在那里。距庙宇半里远的地方有个小山头,上有一个小凉亭,名曰梳妆台。梳妆台下面半山腰处有个皇姑洞。传说当年有个皇姑住在那里,每天都要到梳妆台上来梳洗打扮。人们用脸盆准备一盆净水,放在那里,过一会,水就浑了,像有人洗过脸一样。听说梳妆台附近多蛇,不能随便过去,看山老人让我们每人准备一根长木棍,拿着木棍边走边敲打周围的草丛,以便惊动蛇而不至于踩到蛇身上,这就是所谓的“打草惊蛇”吧。于是我们按照老人的吩咐,在看山老人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来到了梳妆台上。梳妆台是由四根柱子撑起的小凉亭,青色瓦顶,四角飞翘,风采依旧。柱子上却是伤痕累累,弹迹犹在。听说这里曾是当年八路军用来杀死敌人的地方,被杀对像被绑在梳妆台的柱子上,用刀或枪杀死,所以至今柱子上仍有明显的刀枪痕迹。

  看完梳妆台,我们迫不及待地提起了那坑水,这时大娘便领我们去看那坑水。那坑水就在大娘住的天然石窑下面半山腰的小平台上,在平台紧靠山根岩壁处有个石盆,石盆长约2米,宽不到1米,水深约40多公分,刚没一只水桶。石盆底部有碗口大小的一块沙子较干净,可能这就是有水泛出的地方,但肉眼看不到泛水。里面还有很多孑孓,我们想喝几口,看到孑孓谁也不敢喝了。最后还是大娘告诉我们山中的水如果没有活物,那你可不能随便喝,可能里面有毒,只有有活物的水才能喝,因为活物能活,人就没有中毒的可能。我们听后恍然大悟,于是我们每人都用手捧着喝了一番,水又清凉又解渴,大家都说这才是地道的矿泉水。

  这石盆周围有很多不知名的动物蹄印,大小不一。听看山老大娘说,这里经常有大动物来喝水。因为附近没有别的水源,所以周围动物都来此喝水。由于看山老人长年在此居住,这水也是他们的饮用水。人和动物能够和谐相处,共饮一坑水的事情,已经不多见了。

  中午,我们在看山老大爷、老大娘住的石洞里共进午餐。大娘为我们做小米山药粥,我们看老大娘的簸箕里有山韭菜、山榆叶,就要求把这些东西都放上,所以这顿饭是小米、山药、野菜粥。饭端上来时,大家吃得特别香,我们一行来旅游的共七人,除了我以外,每人都吃两三碗,最后连锅巴也吃光了,原来做的饭包括大娘和大爷吃的,现在大爷还没有回来,就被我们洗劫一空。他们只好吃我们带来的干粮了。

  饭后,大家喝着大娘从山上采来的山茶水,要求大娘给我们讲一讲当年抗日联合政府的故事。老大娘就给我们讲述了她小时候为芦水庙八路军送情报的往事。当时老大娘还是个小姑娘,一天她正在山上玩,忽然看见日本鬼子进了山,她想到山上的叔叔们还不知道,人又很少,不能让叔叔们遭到暗算,她毫不犹豫地向山上芦水庙方向跑去。当时敌人离她并不远,已经发现了她,立刻用枪打她,子弹从她身边嗖嗖擦过,她感觉到这样太危险了,就爬着往前走,凭着自己路熟,爬过敌人视线之外,抄小路跑去给同志们报了信。当敌人赶到时,同志们早已藏起来了,敌人扑了空。过后,八路军和地方干部说,一个不知名的小姑娘为他们报了信。

  意外地遇到了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送信的女英雄,让我们觉得不枉此行。

  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终于寻到了让我魂绕情牵的梦境。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4-19 17:39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4-18 13:4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真是不虚此行啊,我也跟着旅游了一趟,收获颇丰呢,又是传说,又是抗战故事。问好新朋友!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8 1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若谷 的帖子

谢谢夸奖,其实我很笨的,只会写实.语言的运用很生硬.向你学习.
4#
发表于 2009-4-19 08:40 | 只看该作者
用质朴的文笔具象描述,以生动的传说和故事为材料进行横贯式的铺垫,让这篇游记文章拥有了丰厚的人文底蕴,盎然的情趣和饱满的历史厚度,在形式和内涵上,突破了游记体抒情与记述的俗套,并彰显出了崇尚自然的情怀元素,确实颇见写作功底的扎实。有鉴于此,精华鼓励!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1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敬一兵 的帖子

谢谢版主的鼓励.
6#
发表于 2009-4-19 11:53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质朴、叙述场景真切。有着对现实和历史的感悟交融。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1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房子 的帖子

谢谢版主点评!
8#
发表于 2009-4-19 16:3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你!先记号。晚上来欣赏。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1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杜永生 的帖子

欢迎光临!
10#
发表于 2009-4-19 17: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4-19 08:40 发表
用质朴的文笔具象描述,以生动的传说和故事为材料进行横贯式的铺垫,让这篇游记文章拥有了丰厚的人文底蕴,盎然的情趣和饱满的历史厚度,在形式和内涵上,突破了游记体抒情与记述的俗套,并彰显出了崇尚自然的情怀元 ...


  赞同一兵版主点评,场景叙述真切、质感。历史人和事穿插与现实描写融汇。有感有悟,欣赏并问好朋友,支持精华!
  欢迎你的到来,你在引用回复时直接点引用,这样应对更真切。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9: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19 17:43 发表


  赞同一兵版主点评,场景叙述真切、质感。历史人和事穿插与现实描写融汇。有感有悟,欣赏并问好朋友,支持精华!
  欢迎你的到来,你在引用回复时直接点引用,这样应对更真切。

谢谢指导!我又学一手。
12#
发表于 2009-4-20 19: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鸿鹄 于 2009-4-18 14:15 发表
谢谢夸奖,其实我很笨的,只会写实.语言的运用很生硬.向你学习.



你文字不错,共进!
13#
发表于 2009-4-21 11:07 | 只看该作者
水头村芦水庙还有这么多神奇的传说,还有这么多当年的历史痕迹。文章以游记的形式娓娓道来,正如敬老所说:在形式和内涵上,突破了游记体抒情与记述的俗套,并彰显出了崇尚自然的情怀元素。确实这篇文章具有深邃、丰盈的质地。撷取典型事件抑或生活片断,沉静式的述说与勾勒,让人动心、动容,对心灵的穿透力颇为强劲。支持精华!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0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4-20 19:52 发表



你文字不错,共进!


谢谢,向你学习!
15#
发表于 2009-4-22 15:22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一篇散文,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有历史的厚重,有自然风情的野趣,有动人的传奇。

欢迎来中财,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6:37 , Processed in 0.14699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