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6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去远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6 0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 “远 方”


   

    偶然在友人博客中读到“远方”,一时之间让我想起很多:人生、生命,物质、精神、理想等。   

    人生其实一直在走着两条路:足下的实际之路和思想磨合的精神之路。缘于人生经历和年龄特征的不同,“远方”之于我们,其理解与体会也不尽相同。

  童年时,耳廓中总是塞满爸爸妈妈千叮咛万嘱咐的声音——好好学习,料理好家务,带好妹妹……一串串声音犹如时间的钟声不厌其烦地敲打着我的心。以及不断闪现他们眼神中流露的被生活重压炙烤的倦意,现在回想起依然能感觉到那神情的无奈,丝丝难过患漫于心。于是,一种“快速长大”的欲望强烈地刺激着我年少的心,希望自己能够当家作主,早日为父母分忧。

  回忆儿时的自己是多么纯真可爱,“远方”,是一朵快速成长的渴望之花。

  再大些,便是青少年时代,这时的“远方”对我来说,不再是童年时的单纯,开始有着地理意义和精神意义双重的遥望和渴盼。周边人群中一个个成才的故事,像闪耀的星星,时时点亮着我年少求知的心——某某人在哪里念大学,某某老师曾留学回来……闻之,少年的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羡慕和追求的种子。记得那段时光的电影或电视、书本等媒体把人民警察描写的非常英勇,于是一个美丽的“军人梦”开始在心中悄悄萌芽。有几次我还真梦见自己当上了女兵,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直把同学们给羡慕的。

  上学路上,有一片广阔的滩地,一些民兵时常在此演习,她们精湛的技艺和迷人的风姿总是吸引我驻足观赏,叫我激动羡慕,心驰神往。期间,有关部门来学校物色女兵,但要求相当严格,名额只限制一二。本来就已经艰难,而我那时偏偏又开始闹近视,于是“远方”的这个梦想只得在心底惋惜、叹息着。

  那段特别渴望而又无奈的“远方”,在我念初中之时,逐渐淡去。

  我相信,我开始寻着一根绿色的藤蔓了,它浓郁而静雅的生机叫我沿着它的肌理向高处的云层仰望。那段青葱的青年时代,除了学习正常课程,阅览室、图书室,常常成了我精神遨游的世界。教室在一幢教学楼顶楼的最左边,楼外是一方池塘,恍惚中觉得池塘上面似乎一年四季都漂浮着绿油油的浮萍,那时也没觉奇怪,只是觉得这是一处别样的景致,可以成为我的幽静之所。现在回想,池塘怎么可能会一年四季都飘着浮萍,也许是因为我心中始终有一份对浮萍的喜欢和念想吧,以至于即便在萧瑟的季节,我心中的池塘依然漂浮着绿萍。 浮萍之绿之静,总能给我以心灵生命之色。

  每天学完课程后,尤其夏天,喜欢独自一人来教室走廊的左端,然后找个幽静的一隅静静伫立,低头凝望楼外那方幽静的池塘,或眺望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然后天边的云霞不再绚烂,只是淡淡的微红,却是如此可人,一些平淡而宁静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于是一种由文字和池塘中浮萍升起的绿,及天边云霞的微笑,交融着,升腾着,转而在心底徐徐散开,成为一种意念中美好的“远方”,一种操守—— 独守文学的小屋书写自我的悠然天地。世界,在我眼中,更在我心中。我的世界,我歌唱、我舞蹈,我悠闲、我旷达。即便没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之势,也该有一种自我的怡然、优雅的闲情逸致。自由、纯真、美好是小屋的格调,幸福是小屋的主旋律。

  光阴之脚不停前行,“远方”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着。如今已过青年,不再烂漫,不再青涩,不再浪漫,而“远方”一直存于意念之中,也许这时候“远方”之于我不复是地理意义上的吸引力,更多是精神意义上的内涵。她在我心中更像一处心灵的寓所,幽静之处:闲来弄清风,把盏品香茗,夜来天作幕,安然一盏灯。在工作、生活中穿梭,在文字间游走,书写着自我的心灵历程,自我的精神世界。“乘物以游心。”【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于丹】咱虽没有庄子和于丹的大气度,但起码也是一种与心灵对话、梳理人生的过程。生命,但求在精神的高地以文字的形式开辟一片属于自我的桃花源,呼吸与聆听一片独特的“叶”之心音。


  “远方是什么?远方就是无穷无尽到向前伸展的辽阔。”

  人到中年,有了基本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日子被打磨得越来越平凡、乏味。长年累月的单调生活,沉闷压抑,出去透气呼吸心灵新鲜空气的想法一次次挤进心。其实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不痛不痒、不温不火的态度,似乎这一切已成定局,一切就按社会中大家约定俗成的方式生存吧。

  如此作想,忽觉悲哀,那样的生活态度是否意味着一种人生垂暮、安享晚年之感呢?

  不由想起与同事常说的一句话:“等我老了,我就搬张椅子坐阳台,然后几册线装书,斜阳和风,青山白云,日出日落。”“那是等死。”乍听,同事的话相当出格。可细想,委实如此。尽管我的话有“淡看庭前花开花落,闲观天边云卷云舒”之闲适恬淡之意,可从某种角度看,退出江湖,退而结网,何尝不是一种隐遁逃避思想呢?更何况我现在还没有进入老龄队伍,就有如此想法,这不能不说是有些消极颓废。

  不禁想起今晚杨澜主持的“天下女人”节目中的特邀嘉宾王秋红——一位不同凡响的女人,攀登过珠穆朗玛峰等众多世界高峰,去过北极、南极,向世界极限挑战的一位女子,我不知道该称呼她为女士或小姐。因为从实际年龄来说,她大我好些,而实际上言谈举止中所流露的她,又分明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姑娘。我想,她之所以已身居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却依然如此青春活力,这跟她的生命旅程中始终有着一种“攀登、挑战、征服”的远方力量分不开吧。对她来说,后一个“远方”,永远是前一个“远方”的新支点。她并不按照大家既定的社会规范去生活,而是不断地给自己找新支点,于是她的人生始终是饱满、丰富、厚实的。

正如:人生有了愿望,就有了支点;有了支点,就变得坚强。


  记得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足兵足食足信”的思想。当弟子问他,如果在这三者之间进行删除该如何选择,孔子最后只留下一个“足信”,他回答,民无信而不立。可见人的思想、信念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兴盛与否有多么重要。而生活中的新支点,恰恰能给予我们信念、力量和勇气!

  现在的我越来越心疲的原因,也许正是缺少了一种“新支点”。

  生命的根须需要在不断的水分更新中汲取新的营养。这种“支点”,从此意义上说,她也应该是永远无边辽阔的存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有了她,旅途中的风景才会永远出新;人生就会持续不断地永无止境地行走;生命之树才会四季常青。

  她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即便我们立在“原地”,也要让自己永远保持直立的姿态追赶“远方”。

  “远方”,是一直以来的追求,我是一直与你在摩擦着、交互着,并在不断变换着“远方”的意念,这意念陪我一同长大,并且今后,她将继续与我一同前往人生的道路。

  行者无疆,辽远的边疆,陪我去远方!


【近日思索:散文中,抒情、议论、叙述、诗化等语言运用,其中叙述语言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写的,尤其是断点式的有别于情节式的叙述语言,更难写,要将叙述语言写得从容、冷静,融情趣理一体,实在是一门艺术。

自己在本文中就做得远远不够。当然本文的不足远不止于此。】


         2009/04/12   初步修改于蛙鸣时节


[ 本帖最后由 木桂子 于 2009-4-26 14:00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00:18 | 只看该作者
不会写散文。尝试学写。(老了学)请各位师友多指点!
3#
发表于 2009-4-26 00:3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申明?正在欣赏中。。。
4#
发表于 2009-4-26 00:43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这篇文章在叙述语言就写得从容、冷静,融情趣理一体。远方,这个概念其实很容易明确,就是很难把握。远方,到底多远才算远方呢?那么,曾经,我们在稚嫩的心灵就怀揣着一种梦想---去远方。到了思想成熟的时候,远方的概念又清晰起来,同样,这时的努力就是想望着在远方去实现自己的夙愿。这是作者以一个独特的精神符号释放情愫。问好!
5#
发表于 2009-4-26 09:22 | 只看该作者
情景交融,有感有悟。文笔的静谧与思绪的活络相得益彰,文章有大向度的特征,我喜欢这类抒情与内观式的写作方式。不错的文章,欣赏并问好!
6#
发表于 2009-4-26 09:27 | 只看该作者
每天站在原地,心里有个远方,就会感觉有动力,有温暖。欣赏朋友有感有悟的文章。问好!
7#
发表于 2009-4-26 20:20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的根须需要在不断的水分更新中汲取新的营养。这种“支点”,从此意义上说,她也应该是永远无边辽阔的存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有了她,旅途中的风景才会永远出新;人生就会持续不断地永无止境地行走;生命之树才会四季常青。

  说得好,极富哲理性。拜读,欣赏,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1:4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大家。写得粗糙,请各位师友多批!

一并问好!
9#
发表于 2009-4-26 22:09 | 只看该作者
永远有多远?也许远方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渐显出丰厚的内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6:43 , Processed in 0.16283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