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027|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土怀旧系列之五十六:叫 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6 1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土怀旧系列之五十六:叫  魂    

          

 ■ 文/于文华


  人有魂魄吗?
  
  乡下人认为,人是有魂魄的。魂魄是一个人的精气神,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名有姓的人,活的有头有脸、有滋有味的根本。若丢失了魂魄,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抽取了生命活力的躯干。《聊斋志异》里的人物,被狐狸精勾了魂摄了魄,会不由自主地乖乖就范,落入圈套,失去自由与性命。


  野地里拾柴,不觉天已黑透,四下里同伴不知什么时候悄然溜走,而背篼里的柴火却多的无法背起来。咬紧牙关放在肩头,一步一步路过野坟滩地时,生性胆小的我想起往日大人讲的鬼怪故事,顿时吓得头皮发麻,不敢前行半步。而那几个破败,长满杂草,老鼠与长虫(蛇)出没、遍布大小洞穴的坟,却是必须穿越的路径,白天可以小跑着一溜烟穿过,此时成了无法逾越的一道坎。就像人生中,有时候不得不面对的“沟坎”——你不能绕道,不能跳过,必须正确应对,想方设法走过。

  坟地与我们村子似乎没有关系。不见有人来烧纸、上坟、祭奠,也不曾听见大人们提起是谁家的先人。想必是遥远人家先人的坟冢。大白天放驴时,骑着高大的驴子,耀武扬威地,一点也不害怕。铲草时,几个人从塌陷的洞中,隐隐约约瞥见过蒙着尘土、业已腐朽的棺材板,甚至一些长短不一的骨头。只是谁都不敢走近坟堆半步,生怕被勾魂摄魄。此时此刻,一个个黑呼呼的坟头,仿佛狰狞的鬼怪,张望着孤立无援,欲哭无泪、欲叫不敢张口的我。心中是一阵阵的懊悔:拾这么多柴干啥?背又背不动。倒掉一些,轻松是轻松,但想到灶火前堆放的烧柴不多了,这一背篼的谷茬根,着实能烧几天,肩膀便增添了力量。

  脚步惊扰了躲在杂草里酣然大睡的什么鸟,“扑棱棱”扑闪着翅膀,低声鸣叫着,像是埋怨着我打搅了它们香甜的睡眠,还有意识从我近旁掠过,又似乎给我壮胆助威,但我听见鸟叫全身凉飕飕的,一个机灵,似有什么击穿了我的身体,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浑身一下子软弱无力,险些一个踉跄栽倒在地,背篼也差点摔出。

  我竟是一步也不敢向前了!找一个高处的土崖,将背篼放下,擦擦汗,心里焦急万分地呼唤着父母能够来帮我。正这样想着,猛然看见远处忽明忽暗跳跃的亮光,像是一把火,霎时燃亮了我的心扉。亮光慢慢向我这里移动着,还喊着我的乳名。我高声叫着:“我在这里!”既是给自己壮胆也是欣喜异常地应答——果真是父亲,提着马灯(一种带罩子的煤油灯,有抓手可提在手里,风雨吹不灭。一般轻易不用,只有浇水、打场时才排上用场。),远处传来“你等着,我来接你”的呼应,声音带着关切和安慰……

  回到家里,匆匆忙忙扒拉了几口饭,我就钻入奶奶的烫炕上,迷迷糊糊睡着了。不知何时奶奶进门,摸摸我的头颅,说是有些发烧。先是熬了些焦小米汤,(把小米炒的焦黑焦黑,熬制成红黑色的汤),强行让我喝下。又将她绑腿的黑绑带解下来,吩咐我脱了衣服,从胳膊上面一把把捋下来,拿绑带扎在手腕上。再拿几根黑线,一个一个手指,一下一下捋着,将血捋到指头尖,拿细针将指头尖戳破,流出黑红的血来。放了血,奶奶叫我仰面躺在炕上,盖上棉被,她走到外面,说是我的魂吓丢了,要把魂叫回来。一袋烟的功夫,传来奶奶低低地的叫喊声:“五十七,回来。五十七,回来。”(爷爷五十七岁时生了我,故起了这样的乳名),想必临走时奶奶给妈妈做了安顿。妈妈一旁教着我一声声应答着:喊一声,就要答一声。

  一声一声亲切的呼唤。一声一声深情的低语,仿佛还回响在我的耳畔,而疼爱我呵护我如掌上明珠的奶奶,现在却在遥不可知的天国安息。

  走进家里炕跟前,奶奶点燃了几张黄纸,在我的头顶燎着,不时说着:“五十七,回家吃饭了。”我神志清醒地说着“吃饭了”, “五十七,回家喝水了。”我紧跟着回答着“喝水了。”奶奶像巫师鬼婆子一样,喊得动情而悠扬,仿佛要从虚无的大气里,呼唤回一种什么金贵的东西,也像是要竭尽全力把我丢失的什么找回家。妈妈也在一边帮着腔,说着“回来了。吃了。喝了……”之类的话。我心里感觉好笑,但笑不出声来。尔后,我不知不觉,一觉安然甜睡到天亮,觉得神清气爽了许多。

  上小学三年级时,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上课的铃声敲响了,不见班长喊:“起立,”同学们便有些乱糟糟的。就在班主任进门之前,班长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将一个杂色碎布做成的书包放到讲台上,里面“骨碌碌”钻出十几个黄亮软绵的杏子来。班长神色严峻地有些伤感地说:“同学们,和我一个村子的张万喜,中午爬到他们家的杏树上摘杏子。为了全班每个人都能吃到几粒杏子,他爬到了最高处,不慎跌落在地,现在还昏迷不醒……”听见这样的话语,有些女同学情不自禁抽抽搭搭落下泪来,男同学也黯然伤神,不知道说什么好。有人提议去看望一下。班长和班主任说了一声,全班几乎所有人都无形之中被感动。有人拿出不多的零花钱,买了些零食,有人到自家母亲摆的凉粉滩前拿了些凉粉,有人不知道咋办?班长带路,一路小跑,来到一公里左右的张万喜家。他们家早已黑压压的围满了前来闻讯的乡亲。乡村的人,就是这样的古道热肠,热心热肺。一家有难,邻里主动前来帮忙。一人的安危,牵挂和影响着整个村子的父老乡亲。张万喜的母亲,张口浅浅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说让同学们回去学习,只让几个人进门看一下。我们挤着涌进屋里,气息奄奄的张同学躺在炕上,医生在一旁忙碌着,他的父母在不远处的杏树下喊着、叫着,径直来到屋里。一声声深情呐喊:“万喜,回家吃饭来;万喜,回家来……”,带着亲人的无限关切,带着父母的拳拳情谊。我们,不约而同地在心底呐喊着:“万喜,你安好如初!万喜,你睁开眼睛!万喜,你起来看看我们……”。喊了半天魂,人还人事不省。他的父母劝说我们回校上课,病好后张万喜就到学校上学,并安顿说这几天不要喊叫张万喜的名字,他的魂丢了。一个星期后,张万喜终于走进了教室,我们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高兴,只是他的脚跛着,似乎走路没有以前利索。后来学习很好的张万喜因为身体不合格,没有考取大学,回家务农。听说现在是村支书,带领乡人发家致富,奔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上。

  西北人将说话神经兮兮、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的人称为神魂子,说喝了 “迷魂汤”。沙漠里走路,会踏上一种“迷魂草”,一晚上走不出沙漠。即或在大白天走路,也会不知不觉迷了路,明明脚步朝前迈,走上一天,你会发觉还在原地踏步。

  父亲那次去沙漠里拔沙冰草,说回来好搓草腰子。可进去三四天了,音信全无。急的母亲嘴上出满了血泡。唉声叹气却又无可奈何,只是默默地流泪。深夜,母亲披着衣服,一边纳鞋底,一边等待着。我睡了一觉醒来,发觉母亲还在“刺啦刺啦”忙碌着。我说睡觉吧,明天再纳也不迟。母亲笑着,说:没啥!不困。一会儿就睡。风吹柴门“哗啦”响了一下,母亲赶紧跳下炕,套上布鞋,匆匆走出门外。细细听了半天。没有狗叫声,没有驴蹄走路的轻快声,只得有些灰心地走进屋里。我不知道母亲是啥时间睡觉的,只知道早上我爬起来,热气腾腾简单而实惠的早饭已端到我的面前。

  五天后的下午,父亲终于回来了。说是踏上了迷魂草,说啥也走不出来沙漠。父亲不信邪,试着绕了半天,发觉走到天亮日头出来了,还在原地转圈圈。只好找寻到一条旧路,才摸索着走出沙窝。

  叫魂亦称“喊惊”、“喊魂”等。是一种旧时汉族信仰的民俗,流行于全国大多数地区。乡村的人认为:小孩遇到惊吓,魂魄丢失了,要一声接一声呼唤回躯体。大人有疾病将死,魂魄离散,须招魂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因而有“招魂”之俗。其实,中华民族早就注意到了幼儿时期人容易受到心理创伤,或是害怕或是恐惧或是胆怯或是惊恐。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且这种创伤的影响会潜伏在内心深处,导致一个人日后某些疾病的根源。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缺医少药的偏僻乡村,家中遇到有人突然生病,或喑哑无语,或神志不清,或昏厥不省,就认为是丢了灵魂。亲人的灵肉分离,自然会使家中所有亲人都心急如焚,要是魂魄不及时回归身体内,肉体离开了灵魂的滋养,肉躯自会慢慢枯槁,直至死亡。为了让迷路、丢失的灵魂及早回归肉躯,就得热爱他的亲人将其呼唤回来。于是,叫魂就成了旧时农村的民俗风情。这种呼唤,对受过惊吓、心理恐惧的小孩,既是一种心理疏导与安慰,也是一种亲切自然的呵护方式,会让人尤其小孩感觉自己在家人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呼唤,幼小的心田里感觉到某种缓解、某种舒展与放松。

  这种乡音十足叫魂的呼唤声,不时会从乡村传来,激荡着人的心扉,回荡在乡村上空——时不时就又有人丢了魂。我丢过,我的兄弟姐妹丢过,我的同伴丢过。乡人固执地认为:丢失了魂魄,就一定要找回来。也一定能够找回来。而一个人有了魂魄,才能光明正大、器宇轩昂地生活在世上,才能够信心百倍地、精神抖擞地朝着自己梦想的目标前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4-26 17:38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7:1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下周提交给尊敬的各位版主和友好文友的作业,提请版主和好友批评、指导与帮助!
    正是你们的无私帮助,我才有今天的一点点进步与成绩!
    下面是从网络上搜寻到的一篇关于《叫魂》的文章,作为资料,也请大家浏览。

   孔飞力(Alden Kuhn)是美国著名中国学家、哈佛大学希根森历史讲座教授、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政治史著称。1990年,孔飞力出版了他的又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这是他学术生涯的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也体现了他80年代的学术成果。该书一出版,即获当年的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最高学术奖之一一“李文森”(Joseph K. levenson)奖,受到广泛的好评。该书共10章,从第一章“叫魂”案的缘起及基层官员对此案的处理到第十章从文化心理层面分析案件之所以发生以至席卷全国的原因,层层推进,剖析至深。
  
    《叫魂》一书中,孔飞力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讲述了“叫魂”事件;又用 一半篇幅,多视角地阐释了故事背后的种种问题,诸如社会、经济、民俗、宗教、心理和政治等,描绘了民众、官僚、君主面对一个亦真亦幻的妖术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叫魂》中,还注意了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民俗学、宗教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综合利用。

  
    所谓“叫魂”,系流传于中国民间的黑巫术(妖术),施术者通过削割他人的少量辫发,即可操纵其灵魂精气,并置人于死地。1768年初春,“叫魂”妖术恐慌从浙江省德清县开始蔓延。石匠吴东明率领一班人马为修复城门,奋力向河底打桩,农夫沈士良为着惩罚两个暴戾的侄儿,要求吴石匠将写有侄儿名字的纸片贴在木桩顶部敲打,据说这样会给大锤的撞击增添力量,人们称之为“叫魂”,而被敲打名字的人会因此被窃去精气,不是生病,便是死去。还有传说道,有人欲剪万人发辫,摄魂造桥,用纸剪成人马,粘入发辫,念咒点血,人马便能行走,可以取人财物。从春天到秋天的大半年时间里,整个帝国都被妖术恐惧动员起来。原本是毫无根据的无稽流言,却引起了时人极大恐慌,很快越过省界,影响到了十二个大省份的社会生活,“从农夫的茅舍到帝王的宫邸均受波及。”这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歇斯底里,盲目迷信的大众们,将他们对妖术的恐惧转化为群体性暴力,发泄到那些假想的敌人身上,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些“外来的陌生人”——乞丐、游方僧。孔飞力将这些人称作被生存竞争挤到边缘的可怜人。对于民众的这些骚动,各级官员一开始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瞒报态度,视之为无知妄动。当时,经过康熙、雍正治理,满清统治渐渐稳固,剃发留辫也为汉人接受。但割辫因动摇满清统治的名分,上下都极为关注。嫌疑者被下令围剿,以政治罪追究。于是整部国家机器都开动起来,从朝廷到省到府到县都在清查叫魂犯。对大小官僚来讲,清查叫魂犯并不只是保一方平安的事,而是对皇帝忠不忠的问题了。因为在地方上所谓叫魂案都是子无虚有的事,一时间密告诬陷盛行,社会弥漫恐慌。而社会的恐慌又加剧了弘历对“叫魂案”的清剿。一些通过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再屈打成招罗织成的所谓“叫魂案”纷纷出笼。集中到弘历那里,也成为皇上考察官员的主要途径。“叫魂案”的范围一波一波扩散,从江南波及华北、川陕。一大批乞丐、僧人等社会最底层的人受尽冤屈折磨。当然,其中不乏有个别愚昧、不法的流民,或信以为真、以身试法或利用叫魂作法骗钱。小民百姓忙着寻找对抗妖术、自我保护的方法,各级官员穷于追缉流窜各地频频作案的“妖人”,而身居庙堂的乾隆皇帝则寝食不安,力图弄清叫魂恐惧背后的凶险阴谋,并不断发出谕旨指挥全国的清剿。折腾到年底,在付出了许多无辜的性命和丢掉了许多乌纱帽后,案情真相终于大白,所谓的叫魂恐惧只是一场庸人自扰的丑恶闹剧:没有一个妖人被抓获(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子虚乌有),没有一件妖案能坐实,有的只是自扰扰人,造谣诬陷,屈打成招。沮丧失望之余,乾隆皇帝只得下旨“收兵”,停止清剿。这就是整个故事的梗概。
  
    作者以“剪辫”案为切入点,将一个不起眼小事如何演变为席卷数省,涉及整个帝国的大事,反映得淋漓尽致。该书采取一种“大叙事”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图景, 其中特别关涉到三种有代表性的社会层次或称之为社会力量, 他们分别为不同的利益、动机所驱使, 从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与经历出发, 对于“叫魂”事件采取了某种各取所需的解读与因应方式, 书写出所谓“叫魂”事件的三种版本:第一个版本关涉到百姓们对于某种未知力量的恐慌及由此所引发的骚动, 以及骚动的背后所隐涵的下层民众难以把握自身命运的危机感和对于社会权力的渴望;第二个版本关涉到立足于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和维护社会生活的常规运作的官僚们, 在“暴民的狂怒易变和君主的反复无常”之间的穷于应付;第三个版本则关涉到弘历皇帝的人格特征, 中国传统专制及其表现形式, 满汉文化的冲突, 皇权与官僚体制的常规运作之间的张力, 等等。三个版本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 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切入一个共同的主题, 这就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权力的分配及其相互限制。
  
    《叫魂》对社会经济、民间信仰、专制政治、官僚体系、社会结构、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信息传播诸方面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叫魂案何以从民间的心理恐惧到社会恐慌再发展成皇帝的精神恐惧的整个社会背景,将1768年发生在“太平盛世”的这段荒谬危机,从表层到深层、从历史到现实、从草民到君主官僚,进行了多视角的深刻剖析。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朱批奏折、档案材料,分析方法有社会心理的、区域经济的、文化心理的、民间习俗的等,多种方法的交叉灵活运用,使本书内容丰满,富有可读性。
3#
发表于 2009-4-26 17:32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关于对叫魂这一民俗的乡土文章,情景交融,细节铺陈自然,感悟真切细腻,人性的本真及爱生命、珍视亲情的元素在厚实、凝重的文笔中获得了淋漓致尽的释放与彰显,且喻意着一种等待的信念,感受到文字崇尚悲悯人性的特征,欣赏并问好,精华支持!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4-27 01:06 编辑 ]
4#
发表于 2009-4-26 17:40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字大小不一,给你重新编辑了一下,如字体与颜色不如意,你自己调一下,问好!
5#
发表于 2009-4-26 17:55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乡音十足叫魂的呼唤声,不时会从乡村传来,激荡着人的心扉,回荡在乡村上空——时不时就又有人丢了魂。我丢过,我的兄弟姐妹丢过,我的同伴丢过。乡人固执地认为:丢失了魂魄,就一定要找回来。也一定能够找回来。而一个人有了魂魄,才能光明正大、器宇轩昂地生活在世上,才能够信心百倍地、精神抖擞地朝着自己梦想的目标前行!

原来我不太相信叫魂,可是当我有了一个会叫魂的邻居大婶就似乎也信了,她说:其实吓着了,就是上了火被什么惊了,那实火虚火散不开就让人得病,所以,当我食欲不振了,没精神了。甚至发烧了,她就给我叫魂,叫完睡上一觉真的就感觉好多了。于老师的文章里说的是叫魂,但更多体现的是亲情与风俗,还涵盖着一种对生命的护佑。问候于老师,春日快乐!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8:54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26 17:32 发表
  作者关于对叫魂这一民俗的乡土文章,情景交融,细节铺陈自然,感悟真切细腻,人性的本真及爱生命、珍视亲情的元素在厚实、凝重的文笔中获得了淋漓致尽的释放与彰显,且喻意着一种等待的信念,感受到文字晨崇尚悲 ... [/quote]

  记得我第一次使用心花怒放这个词语,是去年正月一兵先生第一时间给我加了精华时,而今天我再次用心花怒放来形容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非常感谢若雨版主的厚爱与强有力的推荐、支持!虽然远隔网络,但分明感觉到关切的目光和真诚的关爱。而正是这种无私的帮助与照料,才有了我的今天的一点进步与成绩!

看望朋友7.jpg (89.03 KB, 下载次数: 724)

看望朋友7.jpg

拜访2.jpg (96.04 KB, 下载次数: 687)

拜访2.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9:08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26 17:40 发表
文化,字大小不一,给你重新编辑了一下,如字体与颜色不如意,你自己调一下,问好!

[/quote]

   再次感谢若雨朋友帮助我编辑帖子,请原谅我的失礼。。
   我是一个愚笨的人,每次作业都不是一蹴而就,先在星期六打了草稿,(主题与一些素材早就想好了),星期天上午打入电脑,下午进行了修改(也许是废话,但绝对是真话)匆匆忙忙粘贴了稿子,就忙着去做饭。妻子干个体摊点,周末要是没有事情,一般是我主厨做饭。炝锅后妻子已然回家,进门就说:怎么不看时间,几点了,没有一点时间观念,孩子上学要迟到了。。。。。呵呵,这就是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百姓生活。吃完收拾完,我再次上网,发觉加了精,还给我编辑了一番,再次感动,十分喜悦。妻子见我沾沾自喜,有些飘飘然,说高兴什么,加精华能顶饭吃?呵呵,呵呵,我笑着说:不开同日而语呀。。。。(*^__^*) 嘻嘻……谁让我找了位这样的妻子呢,但我依然我行我素地坐在电脑上,浏览学习其他的帖子。。。
    拉杂了些废话,见笑见笑了诸位,不好意思,耽误了宝贵时间,敬请原谅!

4241827899030639911.jpg (180.89 KB, 下载次数: 676)

4241827899030639911.jpg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9: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9-4-26 17:55 发表
这种乡音十足叫魂的呼唤声,不时会从乡村传来,激荡着人的心扉,回荡在乡村上空——时不时就又有人丢了魂。我丢过,我的兄弟姐妹丢过,我的同伴丢过。乡人固执地认为:丢失了魂魄,就一定要找回来。也一定能够找回来 ...


    呵呵,看起来不光我丢过魂,西溪妹妹也丢失过。不过在亲人的呵护下叫喊里找了回来,就会再次生龙活虎、精神抖擞的。。。。
   谢谢西溪文友的提读与如话家常的回味。问好,周末快乐!

我把真诚的祝愿送给你!.jpg (102.28 KB, 下载次数: 782)

我把真诚的祝愿送给你!.jpg
9#
发表于 2009-4-26 19:2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于老师的乡土系列,记载正在消失的记忆,喊回人的灵魂精神!学习,握手,问好!
10#
发表于 2009-4-26 19:2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习俗我们村里也有,神秘、骇人。
于老师写得真切可感,且有着浓浓的乡情、亲情在。
欣赏!
11#
发表于 2009-4-26 20:3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当地对小孩子被惊吓了,都是叫魂呢,拿着饭勺子敲门框叫名字。还有立筷子等等。
只是我奶奶那么办,我是根本不懂。
年轻的时候,觉得是迷信,现在则有种说不清的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着对生命的敬畏。
读论语,有子不语……这都是生命的神秘。
于老师的题材涉猎广,写的很舒展,龙女体会。
12#
发表于 2009-4-26 21:13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乡音十足叫魂的呼唤声,不时会从乡村传来,激荡着人的心扉,回荡在乡村上空——时不时就又有人丢了魂。我丢过,我的兄弟姐妹丢过,我的同伴丢过。乡人固执地认为:丢失了魂魄,就一定要找回来。也一定能够找回来。而一个人有了魂魄,才能光明正大、器宇轩昂地生活在世上,才能够信心百倍地、精神抖擞地朝着自己梦想的目标前行!
若雨点评得好!支持精华。
13#
发表于 2009-4-26 21:19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在老家呆过,也大人们说起过叫魂的事,觉得挺害怕.大了,也听过,看那些人神密的表情也觉得挺害怕.人们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问好于老师.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1: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09-4-26 19:21 发表
欣赏于老师的乡土系列,记载正在消失的记忆,喊回人的灵魂精神!学习,握手,问好!

   

    谢谢文友的欣赏与支持!就是,一个人应该有精神,有灵魂!失去了精神与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反观当代人信仰迷失、精神萎靡、道德丢失。。。。。我们应该喊回我们心中的追求与灵魂。。。。
    再次谢谢了,问好朋友!

温馨祝福.jpg (136.64 KB, 下载次数: 763)

温馨祝福.jpg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1:24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洪涓 于 2009-4-26 19:23 发表
这样的习俗我们村里也有,神秘、骇人。
于老师写得真切可感,且有着浓浓的乡情、亲情在。


欣赏! [/quote]

  就是,小时候觉得怕人,有些像迷信,但现在回头一看,是一种亲情的呵护,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关爱,一种千百年来华夏民族传承已久的习俗与风情。。。。。
   谢谢欣赏与提读,问好朋友!

相识是缘分.jpg (89.09 KB, 下载次数: 723)

相识是缘分.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07:19 , Processed in 0.21278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