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9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学子为何不读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3 1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闻重庆万名学子集体放弃高考,感慨万千,特撰此文


学子为何不读书


   50年前,我发蒙读书,还不满6岁。
那么小就读书做什么?我不懂,于是问爷爷。爷爷说:“读了书,晓得算数,不会吃亏。”幼时的我,虽然并不明白“晓不晓得算数”和“吃不吃亏”有什么关系,但至少有了这样一个认识:读书,是为了晓得算数。难怪那时候村上很少有几个读书人,纵有几个“知识分子”,也大不了是个“晓得算数”的水平,而更多的人,是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

   长大一些后,常听到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宣传,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啦,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啦,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啦,等等。听得多了,便对爷爷的“读书论”产生怀疑。爷爷到底见识太少,读书的目的怎能仅仅停留在“晓得算数”这样一个低水平上呢?也许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读书的似乎又渐渐地多了起来。


   然而,读到高中时,遇上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先是批“读书做官”,然后大喊“知识越多越反动”,原来读了一点书的,都成了“臭老九”。尤其是张铁生的那张白卷被树为学习榜样后,不读书的倒成了革命英雄 。当时一气之下,我也就弃学当了兵。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读书人,都纷纷不读书了。城里的被下放农村接受再教育,农村的则半途辍学归田。

   在部队,我积极靠拢组织,写了几份入党申请书,可一直没能批准。指导员找我谈话说:“你的确各方面都表现不错,但因为你读了很多书,是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般都思想不稳定,所以要多多考验考验才行。”连队有个战友,一字不识,只认得人民币,叫我给他写了份申请,不到一个月他就光荣地入党了。这时,我真后悔大不该读那么多的书,成了个“知识分子”,连入党都十分困难。所以,那个时候,读书的人又渐渐少了起来。


   “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高考制度,“臭老九”也平反了,“读书无用论”受到批判。知识开始受到重视,知识分子被纷纷提拔到领导岗位。反过来,学历低的,到处遇到难题,连评个技术职称也困难。这时候,读书几乎成了人们一件必不可少的头等大事,一个发奋读书的热潮在全国蓬蓬勃勃兴起。

   然而好景不长,步入市场经济后,曾经有一段时间,知识分子又有些被冷落,不读书的却可以成大款、富翁。一些媒体大量宣传教授卖冰棍,我写了篇《有感于教授卖冰棍》的感叹文章,没想到引“火”上身,许多人群起而攻之,说什么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教授就不能卖冰棍?其实我倒并不是说教授就不能卖冰棍,只是觉得,卖冰棍绝对不需要读书读到教授水平。当时我女儿正在读研,我想如果以后当了教授还只能卖冰棍,还不如赶快别读了。在那个阶段,读书与否,又开始成为摆在人们眼前的一个两难的问题。不读吧,就业有困难,评个职称都难;读吧,就业也难,铁饭碗没了,弄不好读了书、有了职称还得下岗“卖冰棍”。人们多么盼望改革,希望有个好的制度来摆平读书、就业之间的关系,很好地调动读书的积极性。
   教育制度改革倒是盼来了。早些年开始,随着教育的“产业化”,各校疯狂扩招抓收入,学子们读书投入的成本一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社会上五花八门的文凭泛滥,鱼龙混杂,鱼目混珠。学校不重素质教育,一方面有文凭的供过于求,另一方面高素质的又供不应求。再加上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毕业分配没有了,铁饭碗彻底打破了,想就业,虽然文凭不可没有,但除了文凭,还有这样那样的苛刻条件。与此同时,就业中“乱点鸳鸯谱”的现象普遍存在,学子们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学化学的可能找个做服装的职业,学机械的也许搞食品,都不能学以致用,因此也就不能在本职岗位做出理想的成绩。不能做出成绩就频繁跳槽,频繁跳槽就更出不了成绩,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近些年来,读书的问题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不但读不起,而且就业难,收入低,读了不合算。现在有许多的农村小孩,顶多读到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挣钱。有些城里的,也是读了几句书后就去学艺。因为假如读到博士水平仍只能去“卖冰棍”,还不如早点去卖冰棍。笔者有一亲戚,有两个女儿,老大初中毕业后就“下海”打工,至今时已十年;老二继续升学,去年大学毕业后未能就业,又继续读研。这些年,老大赚了票子,买了房子,生了儿子,十年的收入少说也有30万元,而且一家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读书的老二,现在除了有个文凭,别的一无所有,10来年的读书,少说也花去10来万元,与老大相比,差额便是40来万,而且即使毕业以后,还得到处奔波找工作。有人算了一笔“教育账”:培养一名大学生,一般要14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教育投入至少5万元。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即使找到一个职业,起薪按照2000元计算,除去生活费,每月存款500元,至少8年才能将教育投入“挣回”。而教育投入最多的是大学阶段,孩子考不上好大学,真不如早点就业。这恐怕就是当今众学子不愿多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难怪重庆上万名学生集体放弃高考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辛文 于 2009-5-3 10:53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5-3 11:36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生找工作不如农民工,谁还愿意读书呢?读书的目的在于运用,没有用书之地,人们当然不会读了。不读书,这是历史的倒退,是社会的悲哀。
3#
发表于 2009-5-3 11:48 | 只看该作者
还是社会体制问题,读书无用论抬头了。很及时的文字,学习问好!
4#
发表于 2009-5-3 11:5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提出的话题切近时弊,令人触目惊心。

但是,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尽管有不少人放弃高考,但是在我们的周围,99%的家长和学子仍然将高考看做人生的必要起点。

高考热、文凭热将在很长的时期内存在,这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所决定的。

高考很无奈,但是不参加高考的孩子今后的人生可能更无奈。这是社会现状。
5#
发表于 2009-5-4 11:2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孩子不再感谢国家培养,而是感念父母供养。不想继续念书,一是读书无用,二是心疼父母。
  一考定终身,需要改进;多学也无用,值得警惕。
6#
发表于 2009-5-4 12:01 | 只看该作者
的确可悲!却值得深思!
7#
发表于 2009-5-4 20:10 | 只看该作者
给这个文章鼓掌。
8#
发表于 2009-5-6 23:26 | 只看该作者
  读了使人心酸。这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什么时候知识值钱呢?
  大学生都找不上工作,那其它人就更不用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9 01:28 , Processed in 0.05341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