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2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坐观河山一朝失——谈“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政策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8-24 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楔子]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公然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当夜10点3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按照侵略中国的预定计划,将沈阳附近柳条湖一带南满铁路路轨炸毁,后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由悍然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奉天城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放弃了有组织的抵抗,日军只用了4个月零18天,就占领了东北全境,并在那里扶植了伪满洲国。是谓“九•一八”事变。

  
  [国耻]
  东北之败,败得丢人,丢得窝囊,故曰“国耻”。
  
  站在今日,反思国耻,检讨得失,我们不禁要问:“当时的中国何以败得那么悲惨,输得如此窝囊?”分析过往,原因大概如下:
  
  第一。军阀混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为争权夺利,在中原地区展开规模空前的大混战,史称“蒋冯阎”中原大战。百万大军,混战厮杀,相持数月,胜负不决。战至9月,“冯阎”反蒋联军丢失重镇济南,开始显露败相。一直作壁上观的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决定拥“蒋”,东北军主力大举关内。中原战局急转直下,反蒋联军土崩瓦解,蒋介石大获全胜。国民党政府虽然由此消灭了主要地方实力派,获得了表面的统一,国家元气却大为损伤,因此中原大战被人称为“断送国脉的战争”。
  
  并且于1931年7月,中原大战后归附张学良的流氓军阀石友三,在日军的纵容策划下,发起反“张”战争,向平津进攻。为了讨伐石友三,东北防务就陷于前所未有的空虚状态。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日本军阀认为,该是向中国下手的时候了。“九•一八”事变随即爆发。
  
  第二。麻痹无备让日军阴谋得逞。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学良正在北平协和医院养病,军中大小官员均不在职。事变发生后,基层官兵均义愤填膺,纷纷请战。但无奈军中无人主事,上上下下造成一片混乱,日军趁此可乘之机,向东北军发动进攻。

  第三。对敌畏惧使自己丧失斗志。

  和日军比较,中国军队在装备上确实处于劣势,但这种劣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理由。倘若军队奋起抗战,组织得力,定可与大战一场,至少决不会到拱手相让的地步。无奈当时高层统治中弥漫着“恐日”情绪,整日患得患失,偏安苟安。正是这种过分的惧怕和对自身力量的不信任,导致了历史上的“不抵抗”政策。


  [缘由]
  早在事变前,蒋介石就命令东北军:“遇有日军寻衅,务须慎重,避免冲突。”事变发生后,又命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在前线,官兵要求抵抗,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则说:“无论如何,就是日军进入营内,也不许抵抗。”官兵问:“日军要命怎么办?”荣臻回答:“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要命就给他。”盲目服从、机械执行到了如此地步,也是中外罕见的。

  国民政府之所以不抵抗至如此,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日军的盲目恐惧。

  事变发生时,蒋介石正在江西“督剿”中国工农红军,闻讯后即于9月12日由南昌赶回南京,并立即召集其高级军政官员研究情势、会商对策。当时,于右任、邵力子、张治中等人认为日军既已发动攻势,就应先行抵抗而后再议其它。但蒋介石、何应钦等却由于惧怕日军力量,口称当前国力不支、军备不足、财力薄弱、工业落后,不足以言战,竭力主张采取不抵抗的方针。

  正是这种对日军的盲目恐惧和对自身力量的不信任,导致国民政府最终采用了不抵抗的消极政策。

  第二。“攘外必先安内”。

  蒋介石所奉行的对日政策,就是所谓“不绝交、不宣战、不讲和、不订约”。他这个始终不变的“四不”外交政策实际上就是不战不和、拖延等待。因为他的不抵抗主义,归根结底是由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总方针决定的。

  他还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比作疥癣之疾,而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视为心腹大患。他曾恶狠狠地表示必先除去这个心腹大患后才能考虑医治疥癣之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种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蒋介石错误的对敌方针,导致了日军最终的有机可乘。

  第三。对国联的依靠。

  对这次事变的发生,蒋介石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国联。可英法和美国对日本侵略东北却采取了绥靖政策。英法控制国联,对日本的侵略行为不加制裁,甚至没有只字谴责。

  英法放任日本侵华是有多种因素的:当时世界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他们疲于应付国内问题;加之他们一贯重视日本、鄙视中国,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更助长了这种倾向;再则,他们希望日本能成为远东的“防共宪兵”,防止共产主义在远东的“蔓延”。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一味依靠国联是不可能获得任何成效的。但蒋介石却不愿顾及此点。

  第四。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

  一般认为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主要是认为他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完全是被动的执行。但事实上这里面的原因却错综复杂。

  其中,张学良对日本侵华的形势估计不足,把柳条湖事件仅当作了地方性局部冲突来对待。他没有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虽对日本的野心有所认识,但未能提高警惕,做好防备。事变突发后,张学良又认为日军此举不过是寻常“寻事”而已,正因为是“寻事”,所以“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

  另外,张学良想以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来实现全国的抗战。他之所以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为的就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维护领袖的威望。他深信蒋介石对抗日之事必有整个计划与统一步骤,基于这个深刻的政治理念,张学良决定不予抵抗。

  第五。私家军体制的危害。

  当时,不论是张学良的军队,蒋介石的军队,还是其他军阀的军队,都属于“私家军”。对于私家军来说,他们的第一目的并不是保卫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安全,而是保卫他们军队司令的个人利益和个人安全。所以在国家利益遭受到外地侵害的时候,私家军们首先考虑的是保卫自己而不是保卫国家,都希望别人出头和敌人拼死一战,自己坐享渔利。

  国民政府作为“私家军”的一支,其利己主义的本质暴露无遗。


  [结束语]
  “九•一八”事变。是谓国耻,然国耻不可忘。外敌入侵,国民政府公然采取不抵抗的软弱政策,致使东北全境失守,人民陷入苦难。

  勿忘国耻,国人定自强。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8-24 19:50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外交事件论文:)
3#
发表于 2003-8-25 10:40 | 只看该作者
分析非常全面

看过一篇当事人回忆录,当时的国军守城将士还是英勇抵抗了的,但终挽回不了沦陷的命运,就象楼主所说的那些因素使然
4#
发表于 2009-7-12 19:1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张学良,他为何到死没回大陆,他后悔啊,后悔所做的一切!
5#
发表于 2009-7-12 1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微风轻拂 的帖子

老子英雄儿混蛋--若张大帅泉下有知,非给这个败家子气得活过来不可,9.18损失的装备,足以新建20万部队--要知道东三省老张经营几十年,要真抵抗,那几千鬼子早YY了
6#
发表于 2009-7-12 19:34 | 只看该作者
自古以来,地盘是军阀的命根子--财源、兵力都在于此,可偏国难当头,冒出小三子这么个另类,可耻
7#
发表于 2009-7-13 1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高老庄主 的帖子

顶,提前,大家继续嘶叫
8#
发表于 2009-7-13 1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高老庄主 的帖子

不知道张学良对西安事变怎么看,如果放到中华民族整个进程中来评价,西安事变的功过是如何?

也许,张学良有苦难言吧!西安事变使得蒋介石丢了江山,不过老蒋不但没杀张,晚年甚至将张作为精神的一种支柱,可见老蒋还是比较宽容并有哥们义气的,要放在朱元璋手里,估计灭了十族了。
9#
发表于 2009-7-13 16:38 | 只看该作者
西安事件真使蒋介石丢了江山?一直到内战初期,蒋还有把握三个月、六个月消取共产党。

看来还是张作霖的罪过,生了张学良,亡了蒋介石…
10#
发表于 2009-7-13 16:39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不错,分析比较到位。
11#
发表于 2009-7-13 1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微风轻拂 的帖子

治国督军须有铁腕,对张这种吃里爬外的家伙,必须严厉制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05:57 , Processed in 0.07923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