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267|回复: 1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老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4 0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 茧


[/杜永生]


  我的手上有老茧,而且是双手。这双手不是耕田靶地,不是收割播种的,而是在部队十几年军事训练的结果。我把它作为一种荣耀,是军事体能优良的显证。回到地方工作以来,每每与他人握手,总禁不住使着劲,虽然,我表示的是真挚的诚意,可对方总有一种明显的感触,要么是觉得这双手过于劲道,要么是因为触觉着老茧而不适。毕竟这不是一双温软、细腻的手。

  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手上的老茧由最初父母的疼爱抚摩到感到好奇,直至最终的认识,感知,感叹,感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而达到思想的认知与感悟。乡下人,种田人。谁的手上,肩上和脚上没有一层厚厚的老茧。即使没有这样的老茧,那么,他(她)也不就不是个种田的把势,就很难与众多的乡下人融洽与谐和。毕竟,这手上、肩上或脚上的老茧,是生活的磨砺,是劳作的必然,是劳累的印记。他们需要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是需要出苦力,做累事的。这是他们生存的必然条件。他们一旦离开或相隔些日子,不操持农活,那么,他们的内心就不安稳,就殷忧,甚至是惶惶。他们在像百科全书一样的农田里,始终翻阅着、追寻着生存与生活富足的硬道理。

  对他们手上、肩上或脚上的老茧,我是深有感触的。老茧,为什么要带上个“老”字,就是因为,这里有着难以尽述的生活经历。从最初干农活的那天起,就要接受并承受着连续的枯燥的繁重的农活。农活最累人。需要用手,肩,脚,出力,出大力,出苦力,由适应,到应对,成习性,至习惯。这个过程也是疼痛的过程。最先接触,摩擦,起皮,红肿,出血,结疤,再摩擦,出血,结疤,成疖。疼痛的过程成就了鲜明的印痕。

  我记得,在八岁的时候,第一次担水。两个木水桶,一根扁担(钩子)。因为个子太小,只能把钩子上的绳子一绕再绕,然后兴冲冲,劲杲杲的前往田野上的水塘去担水。挑着空桶感觉很轻松,到了水塘,找到铺位,弯下身,一舀一舀的往木桶内装水。不是在量力而行,而是在自不量力。当桶内的水接近一半的时候,方才住手。钩上桶。半蹲下。慢起立。倏地,感觉这是难以承受的重量。思想斗争在须臾间展开,要么把水倒出些,减轻压力;要么就坚持挑回去。在身体前后摇摆晃动与适应之间,还是选择了坚持。因为,有一种信念在激励着,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那就是从小不服输。从水塘到家,二百米。尽管桶内的水只是半桶的量,可这一路由于咬牙坚持,还是踉踉跄跄、泼泼洒洒。终于,水挑进了家,倒进了水缸,如获重释。喘息片刻。继续担水。相对,有了第一趟,第二趟及至第三趟担水,思想没有压力,显得轻松,而肩膀因为这三担水而疼痛,而红肿。当父母亲收工回来,看到水缸里有水时,还是忍不住的问,你是挑回来的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母亲再问,你的肩膀疼吗?我笑盈盈答,一点不疼。母亲第一次忽视了这个细节。当然,作为农村孩子,自记事起,目睹着父母戴露早起,荷锄晚归的艰辛,能这样为父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正常的,感到自豪。也从此,稚嫩的肩头开始并可以去承受一定的重量。

  次日,肩头火辣辣的疼。我忍。不说。其实在当时,即使你真的向大人诉苦了,也并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因为,他们为这个家在吃着更大的辛苦。不说,反而是自我的一种考验。后来,随着担水次数的增多,肩头也渐渐地增加了重量,从小半桶,到半桶到整桶,以至后来的挑油菜、小麦和稻把子,竟然可以承受着相当的重量,甚至就是成年人的。然而,嫩气的处于发育中的肩上开始有了老茧。这并不会引起我的唏嘘或惊讶。因为,你是生长在乡村,手上,肩上必须有着老茧的印记。后来,也就是高中毕业后十八岁应征入伍。也从此告别了磨肩擦掌的岁月。

  五一。在老家。下午。母亲正在剥蒜皮。是独蒜头。是需要一个一个的把独蒜头的老皮剥掉。她为的是给儿子腌制一些嫩生生、脆扑扑的咸菜。我午休刚起,母亲说,你上街给我买几个创可贴。我当即前往。回来后,母亲说你放在这里吧。我疑问,您手划了口子?母亲笑而不答。我赶紧撕开一个。母亲在犹疑。这个时候,我心收紧。一再坚持下,母亲伸出了右手。明显地,拇指,食指已经渗出丝丝的血。瞬间,我的眼泪溢出。不仅因为手指渗血,我看到了母亲手掌上布满着的厚厚的一层老茧。老茧因为用力,因为蒜的刺激开始裂开口子。可想而知,母亲是在难以忍受的情况下,才叫我去买的创可贴。这样能减少疼痛吗?只能抑止住血渗。母亲已经六十多岁,父亲去世近二十年了。这么多年来,我却没注意过母亲的双手:皮肤黝黑,骨节粗大,老茧密布,裂口纵横。此刻,我握着母亲的手,心疼不已,泪流不止……

  上周。一位同村的老同学从外地打工回来。我们很少见面,也很少在一起吃饭。我只知道,他一直在做服务工作,是帮别人修脚、捏脚或做脚摩。他拣菜时右手的拇指引起了我的注意。是那拇指背上隆起的显眼的疙瘩。起初,我以为是疣子,赭白。我还好奇的问,你这手指上怎么都长了疣子呢?他笑答,这不是疣子,是老茧。老茧。我敏感起来。他把双手都伸过手来,一样的形状,一样的大小。他说,你摸摸吧。我手碰触的感觉是硬邦邦的,还是再问,这个地方怎么还生成老茧呢?他说,我一天要做十多个甚至几十个脚摩。脚摩就需要拇指用力。在客人的脚掌间来回的摩擦、磨蹭着,久而久之,不就形成了这样。当即,我的心被深深震动了。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深彻的沉重的印记。

  我的乡亲,谁都有这样的老茧。尽管他们的手脚指骨节粗大,厚实,这是勤劳,辛苦,磨砺的结果,是生活沉重的折痕。还有更多的老人,那双手脚上的老茧一旦到了冬天可是够受的了,老茧因寒冷而出现龟裂,出现渗血。我认为这是一种象征,是辛勤的汗水与岁月的风霜打磨出的琥珀。厚实的老茧,印证着一种韧性,一种精神。如今,他们虽然在农作物的种植上渐渐的远离舞镰弄锄,肩挑手割的日子,但已经留存的老茧是不会褪色,不会消失的。他们依然要用勤劳的双手,以最质朴的情怀,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为穰穰满家的生活而不息的劳作着。(全文2365个字,于09510日夜)


2#
发表于 2009-5-14 08:00 | 只看该作者
占个沙发,再欣赏。
3#
发表于 2009-5-14 08:04 | 只看该作者
老茧是劳动打磨的痕迹,也是一个人的生活痕迹,有的人,人一旦形成了老茧,就永远去不掉了,因为这双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习惯上,都与劳动分不开了。最欣赏后面几段,步步深入,承传巧妙,加深了文章的内容,令人感动。
4#
发表于 2009-5-14 08:43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缜密的具象,翔实的生活细节,浓郁的情愫和有感而发的真切体会,相互交融,打造出了文章的质朴率性的骨骼以及融融的感念之情的经络,构成了文章的具象背景。通过“这么多年来,我却没注意过母亲的双手:皮肤黝黑,骨节粗大,老茧密布,裂口纵横”的文字描述为切点,具象的背景铺垫出了本文清晰而又厚实的意境——许多时候,就像具有健全的胃的人,只要没有胃病发生,往往是感觉不到或者忽略了胃的存在一样,忽略了对幸福的考虑,已经成了现在最大的不幸的征兆,其连锁反应的结果往往是人们对幸福的考虑被扼杀之后,能与幸福的要求相适应或者匹配的良心,也就随之消失,建立在人道基础上的人格自然也就无从谈起,道德的界限便趋于模糊。站在这个连锁反应的对面来看,就会清楚地发现,并不是一时的冲动或者怜悯而产生出来的为所爱的人牺牲自己的举动就是幸福,恰恰相反,自己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具有为所爱的人牺牲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本质上就是道德的力量。能够于平凡之中、愉悦之中、细微之中记住自己的胃,乃至本文所提到的老茧,就是一种幸福的道德观。文章倒数的那三段文字描述,之所以能够具有情愫的冲击和感染力,之所以能够让我们通过咀嚼文字尝到幸福的味道,之所以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劳作和诗意栖居的向上提升力,缘由都可以归结到文章具有的如是意境。无疑,这样的意境,因为有悲悯的色彩,因为有幸福的真谛,因为有感念的道德成分,自然就具有了大向度的意味。什么叫散文,这样的文章,就是散文,具有积极元素的散文!好文章,精华支持!
5#
发表于 2009-5-14 08:45 | 只看该作者
老茧是生活历炼的见证,是为自己为他人创造财富的见证,它是评判一个人执着于生活细节的资本。
质朴的文字书写着点滴动人的情节。
问好永生!
6#
发表于 2009-5-14 08:4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敬老师专业的点评,这样的点评也能使我等加深人对行文的理解和赏析,受益颇多!
7#
发表于 2009-5-14 09:00 | 只看该作者
  老茧,是劳动者辛勤耕耘之印记,可以说浑身上下没有一点老茧的人经历的一定是不丰富、不完整的人生。不过说来惭愧,我的老茧,只在中指握笔时摩擦到的关节处才有。
  还有,为作者对母亲那种深切的感恩和敬仰之情而感动。
  问候杜版!
  
8#
发表于 2009-5-14 09: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5-14 08:43 发表
细腻缜密的具象,翔实的生活细节,浓郁的情愫和有感而发的真切体会,相互交融,打造出了文章的质朴率性的骨骼以及融融的感念之情的经络,构成了文章的具象背景。通过“这么多年来,我却没注意过母亲的双手:皮肤黝黑 ...


先读文,再读评,受益匪浅。感谢二位。
9#
发表于 2009-5-14 09:4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乡亲,谁都有这样的老茧。尽管他们的手脚指骨节粗大,厚实,这是勤劳,辛苦,磨砺的结果,是生活沉重的折痕。还有更多的老人,那双手脚上的老茧一旦到了冬天可是够受的了,老茧因寒冷而出现龟裂,出现渗血。我认为这是一种象征,是辛勤的汗水与岁月的风霜打磨出的琥珀。厚实的老茧,印证着一种韧性,一种精神。如今,他们虽然在农作物的种植上渐渐的远离舞镰弄锄,肩挑手割的日子,但已经留存的老茧是不会褪色,不会消失的。他们依然要用勤劳的双手,以最质朴的情怀,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为穰穰满家的生活而不息的劳作着。
我始终都认为,靠双手创造财富的人是美丽的。有两句诗说“千桩生意眼前花,锄头落地是庄稼”特别欣赏!问候。
10#
发表于 2009-5-14 09:43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深彻的沉重的印记。

杜老师的写作情感是对生活的感恩和思考,学习的很。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0: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9-5-14 08:00 发表
占个沙发,再欣赏。


感谢你第一时间的关注。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9-5-14 08:04 发表
老茧是劳动打磨的痕迹,也是一个人的生活痕迹,有的人,人一旦形成了老茧,就永远去不掉了,因为这双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习惯上,都与劳动分不开了。最欣赏后面几段,步步深入,承传巧妙,加深了文章的内容,令人 ...


感谢你的悉心的点评与热情的鼓励。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5-14 08:45 发表
老茧是生活历炼的见证,是为自己为他人创造财富的见证,它是评判一个人执着于生活细节的资本。
质朴的文字书写着点滴动人的情节。
问好永生!


感谢你的关注与悉心的点评。握手!致意!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5-14 08:47 发表
欣赏敬老师专业的点评,这样的点评也能使我等加深人对行文的理解和赏析,受益颇多!


再次感谢你的鼓励!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向启兰 于 2009-5-14 09:00 发表
  老茧,是劳动者辛勤耕耘之印记,可以说浑身上下没有一点老茧的人经历的一定是不丰富、不完整的人生。不过说来惭愧,我的老茧,只在中指握笔时摩擦到的关节处才有。
  还有,为作者对母亲那种深切的感恩和敬仰 ...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你说的非常好。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4:19 , Processed in 0.11974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