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2 编辑
陶渊明为什么还要写诗
归隐田园,就是不再做官,远离了尘世喧嚣。
应当说,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诚实的。他在田园做的是农民,而不是地主。他要亲自春种秋收,自食其力。然而,他毕竟不是一个优秀的农民--从一些资料上知道,即便一个优秀的农民,在当时也未必就能够过上一个舒心的日子。何况半路“回家”的陶渊明呢?所以陶的田园生活并非只有诗酒菊花,更多的是困顿潦倒。据载,有时几天没得饭吃,竟要饿得从床上爬不起来了。这,很难让爱读陶诗的人想像得出。
陶在如此的困顿中,要喝酒,还要作诗。
应该说,归隐田园做个地道的农民,并非陶的原意。他也曾有这雄心猛志。在做官期间就曾心狠手辣的处理过一些事情。但曾经如火的心肠终究也如死灰般的冷却。对于这个铁般的现实,发现自己也真得很是无能为力。无法改变世界,只能改变自己。于是只好离开,只好归隐。
一个是外界,一个是自我。两者之间有了矛盾,然后激化,最终一方被另一方征服。极少数的人征服了外界,绝大多数的,只好改变了自我,顺从了世界。陶的做法是两种结果中的例外:他选择了离开,既没有能力改变外界,又不肯输了自我。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要喝酒。因为他的离开,并不可能完全的离开这个世界,只不过离开了闹市中心,使自己心偏远麻木,使自己对于外界纷扰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喝酒。
种地的人,以千万计,喝酒的人以十万计,而会写诗的人或者只能以百千计,最终能写成陶诗境界的所谓诗人,屈几指,即可数清。
陶的离开还不是陶渊明,陶的喝酒也还不是陶渊明,只有写得陶诗才是一个绝无仅有的陶渊明了。
种地是为了活下去,喝酒是为了远离那了乏味的外界,而写诗是为了创造出一个自己最衷爱的内心世界。这才是陶渊明活着的最终目的。
其实,每个人活着的目的,都不是为着自己的身外,而是为着自己内心。只不过不同的人所采取的方式不同。有人做事,有人做官,有人用手腕,有人用心胸,有人用钱财,有人用刀枪,有人直接,有人委婉,有人敢做敢当,有人敢做怕说。陶渊明用自己的诗。
在他的一篇诗序中,写得很明白。有个地方开满了桃花,桃源处别有洞天。那也是一个农民的生活,有桑有竹有田有池,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民风淳厚,鸡犬相闻。没有官,没有盗,没有冻馁,没有灾患。
那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去哪里找得到?陶渊明说有,那就有。不然,为什么几千年过去,人们还要念念不忘?传了一辈又几辈,直到现在再读起那些文字,又有几人不为之魂牵梦萦?
陶渊明并非只要写一个美梦,陶诗也会写锄豆采菊。别人也许会从中读到恬淡安适。我觉得却是陶的倔强。别人都在戚戚汲汲,而我偏偏却能悠哉游哉。哪怕我已经绳床瓦牖,哪怕我已经饥寒不起,你把美酒梁肉直需拿走。我还有我的诗篇,有陶诗就有我不变的美妙世界,有陶诗就有我不死的魂灵,有它们就有千古不灭的陶渊明。
陶渊明要写诗,正如菊也要开花。只不过,别的花在暖春,而他的花在霜秋。香寒蕊冷,蜂蝶不来,那,又有何妨?天地间能懂的,怕只有地下一片秋水,天上一轮秋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