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8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清官·信仰·权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1 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官·信仰·权力

武俊岭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明清时期,一条大运河从这里流过。因此,工商繁荣,农业鼎盛。一方水土一方人,从这里诞生、走出了一大批刚正廉明、清操自守的官员。明代的,有师逵、江东、李仁、耿如杞、于慎行等人,清代的,有傅以渐、任克溥、刘琰等人。
这片地方,便是明清时的东昌;现在的聊城。

明代的师逵,官位不低,最后做到户部尚书。他居官四十多年,为政清廉,家无积蓄。死后不久,他的八个儿子竟然没有饭吃。他平时不事生产,并且把所得俸禄,随时散给宗族之人。宣宗皇帝常与大臣们议论:“大臣持廉守正者,唯逵一人。”江东,进士出身,官南京兵部尚书。在长期的仕宦生涯中,他不置田产,清寒如发迹之前。李仁,先后官吏科给事中、太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官员,母亲去世时,只能出内人首饰以供棺殓。耿如杞,先后做过陕西参议兵备、河南遵化兵备副使等官职,但是,天启六年因得罪魏忠贤而下狱时,家里却没有一点积蓄。于慎行,先后为官也是几十年,仕途最顺的几年还入了阁,他也是一位廉洁自律的君子。清代开国之后的第一名状元傅以渐,长期居于相位,但他“食不重味,衣皆再浣,无异寒素。”任克溥,为官“贿赂不入门,一文不妄取”。特别是出身贫寒之家的阳谷(东昌下属县份)人刘琰,在做过江宁知府、江西学政之后退休回家,却因负债累累而不能成行。最后,还是一个郎姓武官资助他四百多两银子,一个做过盐政观察的韩西崖资助他一百两银子,才得以回归故乡。江宁这个地方的工商有向官府进献物品的成例,但刘琰却有勇气打破,分文不要。在江西学政任上,也有行贿的,他更是严词拒绝。难怪,韩西崖大发感慨:“学政任满回家没有路费的,本朝六十年只有刘琰一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对东昌出现这么一个清官群体大惑不解。要知道,那种时候可是十分的人治;虽然,有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之类的机构负责纠贪树廉,但作用却几乎为零。这样,这些官员们可以说是在一种没有多少监督的环境里,做到了清廉如水。这,必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自律在起着作用。
那么,这种道德自律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在研究刘琰的事迹时,发现一点线索。刘琰的诗文集里有一篇《重修文庙记》,从这篇文章中,可知刘琰对孔子是真心敬仰的。他对孔子提出的“仁”、“仁者爱人”笃信异常。刘琰动情地于文章里提到阳谷县是先贤颜回(“居陋巷,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在中国士大夫心目中是安贫乐道的象征)的封地。阳谷地接曲阜、邹县,名贤群起、人文教化十分发达。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刘琰,有孔子的思想影响、有颜回的行为榜样,到了他有官职的时候,也就有了杜绝请托的思想根柢。
明代的于慎行也是这样的。他是孔子学说的真诚信奉者,于孔孟之道多有心得。他把“礼”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只此一点,便可称之为孔子的信徒。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张居正却因贪恋权位而“夺情”(不回家守三年之制,照样做官无误)。对此,先后有多人上疏弹劾。于慎行也十分气愤地上了一疏。张居正对于慎行说:“别人弹劾我我能理解,我待你不薄,你也弹劾我,我就纳闷了。”于慎行听后说:“正因为你待我不薄,我才弹劾你!”。
可以这样说,像刘琰、于慎行这样的人,内心深处都是有所信仰、有所操持的。这信仰、操持,便是对孔孟学说的强烈服膺。周作人对中国文化研究得十分透彻,他认为有一些人是孔子的真正朋友。这些孔子的朋友淡泊名利的风范,均为一代楷模。既然刘琰、于慎行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推测江东、李仁、任克溥、傅以渐等人也是这样的。

让人可惜的是,孔门学派的这一脉香火,自上个世纪初便中断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喊之下,是一片文化虚无主义。其结果,一是国人对于中华文明失去信心,二是学不来西方文化的精华。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虽然看似多信,其实是少信的。因为,如果用真正的宗教标准去衡量的话,其信仰是不真诚的,是没有超脱现世利益的。而西方基督教的真诚信仰情形,我们可以从显克微奇的历史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中略见一斑:他们(基督徒)面对罗马暴君尼禄的血腥镇压,毫不惧怕。他们微笑着,忍受各种各样的刑罚。因为他们相信死后一定会到天国里去享受幸福,于是能够坦然地面对。这,使得刽子手们恐惧万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青年将领维尼兹尤斯,爱上了基督教少女莉吉亚。因为尼禄的迫害,他们的爱情受到死亡的威胁。但是,这对青年男女,笃信在天国里他们的爱情会更加幸福、更加纯洁。而我们呢,对道教,无论帝王与小民,皆看重其延年益寿的“方术”、驱鬼降魔的“符箓”。佛教呢,从皇帝对高僧的“护国佑民大法师”之类的封号,百姓的“阿弥陀佛,菩萨保佑”的愿语(《醒世姻缘传》:“为甚么那云南、贵州、川、湖、两广的男人妇女都从几千里几万里来烧香做甚么?泰山奶奶掌管天下人的生死福禄。”),送子观音的香火旺盛,还不能得出结论吗?至于财神爷牌位前的切切祝愿,灶神上天前的苦苦求告,皆可见出我们的信仰是多么的世俗、多么的功利。

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谈概》中有这么一则,不妨抄录一下:“世庙时,通州虏急,怒大司马丁汝夔,置之辟。绅见而叹曰:‘仕途之险如此,有何宦情?’中一人笑曰:‘若使兵部尚书一日杀一个,只索抛却;若使一月杀一个,还要做他。’”
从明代历史上看,“一人”的说法很有代表性。虽然皇帝残暴、大臣倾轧,但愿意当官的还是大有人在。把这类人称之为赌徒,是恰当的。
上个世纪的“文革”当中,各种派别斗争十分激烈。渴望着权力欲望得到满足,是其行动的内驱。无论哪一派的头儿,争得权力之后,无不疯狂地使用。印把子牢牢地抓在手中,晚上睡觉也不离身。争来的权力,往往是几个月后便被夺走。但是,照样是有人去争去夺。
现在的情况,与过去相差无几。像某省的交通厅,连着几届的头儿都犯有贪贿之罪。前面的刚刚干了一两年便出事了,后面的照样跟着出事。贪贿之官,就像是茂密的韭菜一样,割了一茬,立即又冒出一茬。
没有信仰的精神环境,加上赌徒的心理,一些人一旦大权在手之后,便像长了翅膀的老虎一样,为害十分之大。
没有信仰,使得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他们不信天堂、地狱之说。既然是赌徒,他们的欲望便呈一种疯狂状态。无畏、疯狂的官员,还有什么坏事做不出呢?对金钱与女人疯狂占有,是和平时期的常态(“7.9济南爆炸案”的男主角段义和,光天化日之下,把十几年的情人炸得血肉横飞。如此残忍,如此大胆,只能让人以为是:他疯了。)
明代权相严嵩之子严世番,让家人挖了深一丈、方五尺的大坑,然后把聚敛来的金银充实其中。严嵩看了,吓得掩面而走,说:“不要厚积,不要厚积!” 严世番玩女人也是非常的有名:他竟然在给母亲治丧期间,纳妾淫乐——这在那个时期是极犯忌讳的事情。战争年代呢,则是变节投敌了。

从历史到现实,我们一路梳理下来,便可见出我们这个国家目前的宗教资源不算丰厚;指望官员们能够道德自律、清正为官的希望极小。而从官员们丧心病狂、屡次三番地重复犯罪这一点上,可知我们的权力又是缺少监督的——至少可以说是监督不力。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西方政治思想家早就提出过的。在实践上,他们制定法律、设计权力机构时皆基于官员们是无赖,是魔鬼。这样的严加防范,既保障了国家利益少受侵犯,又防范了官员多触法网。
文章最后,还是回到东昌来吧。傅斯年,傅以渐的后人,“五四”时“火烧赵家楼”的勇士之一,历史学家。他提出过这样一句话:“真理没有东西方的分别”。这话,可谓金石之言。对于西方的好东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像鲁迅说得那样,实行“拿来主义”呢?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二日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09-5-21 08:16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8:1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微风的文章,觉得有关宗教的观点与我相似,贴出这篇吧.
3#
发表于 2009-5-21 08:21 | 只看该作者
老朋友,又在这里见面了。
问好!
4#
发表于 2009-5-21 08:24 | 只看该作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发表于 2009-5-21 12:25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武版的文章,有汪曾祺的风格,宠辱不惊、散散淡淡,有一股清平之气,特别是你的一些历史小说如此。

却散淡平和,却思想深刻,这样的表述更让人能静心沉思其中三味,这是一些激烈的杂文所不具备的。比如鲁迅的投枪文,很可能让一些人一看就暴跳如雷,反而不能细细感受其中的道理,文章的说服性也就差了。

所以,杂文其实未必都是投枪,也可以娓娓道来、引君入瓮,其实杂文的真正的目的未必是刺痛对方,而是教化、感化为目的至上。


武版本文的宗教观我很认同,中国近代只有革命和斗争,却没有宗教之改革,传统的宗教资源也功利色彩太多,缺乏人本性、人文性。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5-21 12:26 编辑 ]
6#
发表于 2009-5-21 14:51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当世清官难当!昏官太多啊!
7#
发表于 2009-5-21 15:5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学习了!问候你!
8#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08:03 | 只看该作者
一并谢谢大家,不一一回复了,祈谅
9#
发表于 2009-5-22 12:43 | 只看该作者
.
    想起一则笑话:一惯偷临刑前牧师探监。牧师说:你忏悔吧,否则进不了天堂之门。惯偷笑了,天堂里没有我打不开的锁。

    彻教彻底了,还是无宗教。所以西人才提监督、制约,提“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上帝无能,遂有法律产生。

    当然,还是要有道德,要有信仰;但信仰和宗教不划等号。
10#
发表于 2009-5-22 21:45 | 只看该作者
读武兄文章,如沐春风,如淋细雨。待细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9 19:39 , Processed in 0.19069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