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8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渭 北 多 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1 1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剑熔


     渭北多煤,这在西部,应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仅仅在今天。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们发挥聪明智慧,就地取材,用煤精石制成了煤玉笄、煤玉环、煤玉铲。到了西周时期,这个地区的奴隶又用煤精石制出精美的装饰,作为贡品向奴隶主进贡。

     渭北多煤,很早很早被载入《山海经》一书:“风雨之山,其阳多石涅”、“女床之山,其阴多石涅”,其中的石涅,即煤石也。到了汉代,三辅人撰《计然万物书》中有“石墨出三辅,上石阶六十”的记载,石墨为煤炭也。到宋代,烧制耀州瓷在黄堡形成了轰轰烈烈,而且十分壮观的十里窑场,从此,煤炭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德应候碑中记载着当时用煤烧窑的情景:“烈焰中发,青烟外飞”。

     对于煤炭这个朴素的名字,经历过的历史演变,当今使用煤炭的人恐怕知道的为数不多。经过翻阅资料,对于煤炭这个名字的历史演变是这样描述的:煤炭称之为“石涅”或“涅石”,是在先秦以前,称之为“石涅”或“石墨”,是在汉魏时期,称之为“石墨”或“石炭”,是在唐宋时期,称之为“石炭”或“煤炭”,是在明清时期。到如今,煤炭又在多情的文人笔下,演生出许多美丽的名字:墨金、乌金、乌金石、太阳石……

     关于煤炭,这种极普通的黑色燃料,也有许多的古今文人把它写进诗文之中,为后人留下了赞美煤炭的可贵资料:南朝诗人徐陵的《青情》一诗中有:“奇香分细雾,石炭捣轻丸”,北魏文人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石墨可书,又燃之难尽,亦唯之石炭”和“山有石炭,火之热,同樵炭也”的记载。明代文人于廉的《咏煤炭》一诗中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以及《石炭吟》中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清代文人纪晓岚在《咏煤》一诗中写到“击破云根石窦开,朝朝煤户到城来,北山更比西山好,须辨寒炉一夜灰”。当代著名诗人冯至1956年到渭北铜川后,就写了一首《煤矿区》:“山沟里的溪水日日夜夜地流/铁轨上的煤车日日夜夜的运行/一百五十公尺地下的煤层里/电钻的声音日夜不停……”。

     渭北多煤,因而铜川以煤兴市,铜川矿区成为大西北令人瞩目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成为渭北黑腰带上一座闪烁的星座。正因为渭北多煤,在铜川矿区之后,又诞生了蒲白、澄合、韩城等矿区,为灿烂的西部煤炭事业再次增添了色彩。渭北多煤,铜川应首当其冲,追其根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末,铜川就有开采炭窠沟煤窑的记载,明代以后开采了陈家河、大同沟、野鸡花、炭窑沟、潘永河等煤窑。民国以后,又开办了半截沟、祁家沟、桐村坪、耀县衣食村、同善、同官等煤矿。新中国成立后,又兴建了科技含量高的三里洞、桃园、王石凹、金华山、东坡、徐家沟、鸭口、下石节、陈家山、玉华等现代化煤矿,使矿工彻底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露出幸福的微笑。直得一提的是,铜川矿区开采的侏罗纪优质动力长焰煤,不但获得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质量信得过产品”,而且远销到国内外。

     渭北多煤,因而吸纳了天南海北的“采金”人。这些“采金”的人们确切的名字叫矿工,没有煤,就不会诞生这个名字,但这些“采金者”无愧于“矿工”这个名字,长年累月象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在千尺井下,为祖国奉献了无数的光和热。矿工的粗犷豪放,就象煤炭燃烧发出的热量,让你感受到其中的热情。渭北多煤,矿工一生与煤为伍,开采的乌金似周围的群山一样高大、一样喜人,他们滚躺在煤的怀抱里,听煤炭唱响光热的旋律,闻乌金散发的诱人芳香,总是献了青春献后生,献了后生献终生,既使失去生命,也会在煤海化为一颗星,在矿山永远闪烁。

    渭北多煤,矿工多情。渭北的煤炭是西部的骄傲,是西部诱人的风景。矿工的热情是西部大开发的前奏曲,是西部大开发的奋进曲。

    渭北多煤,一座闪光的丰碑。

   

通联:727101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党政办公室   李建荣(剑熔)

电子邮箱: vertljr@163.com
                                             

[ 本帖最后由 剑熔 于 2009-5-21 15:07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5-21 16:3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个性的散文作品.不过,最后"诱人"的风景,能否换为"独特"的风景.供参考.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08: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09-5-21 16:36 发表
很有个性的散文作品.不过,最后"诱人"的风景,能否换为"独特"的风景.供参考.


问好!谢谢阅读!握手致意!:handshake
4#
发表于 2009-5-24 08:22 | 只看该作者
屏风式结构,这般强调更容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错!
5#
发表于 2009-5-24 09: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5-24 08:22 发表
屏风式结构,这般强调更容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错!
我很认同高版的评点,欣赏作者质感的文笔,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07: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5-24 08:22 发表
屏风式结构,这般强调更容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错!


问好!谢谢评论!
7#
发表于 2009-5-25 07:58 | 只看该作者
初步了解了铜川,谓北多煤,还有这样的写手。
8#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4: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5-24 09:39 发表
我很认同高版的评点,欣赏作者质感的文笔,问好!

问好!谢谢你的阅读!
9#
发表于 2009-5-26 07:46 | 只看该作者
希望经常在这里读到你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13:51 , Processed in 0.10140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