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97|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洒向山水都是情——我眼中的李存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9 1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洒向山水都是情——我眼中的李存修
                                     作者:琴语
   
    一
   
    认识李存修先生有些年头了。其实这样说不确切,应该说读他的书有很多年了,在没见到他这个人之前,就读了很多年他的文章。我手里有许多种版本他创作和编写的书,不光我喜欢读,连女儿也喜欢读。可以说,在没和他见面之前,从他的书中,已经对他很熟悉了。知道他编著出版了30多本书,是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前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等等,在我的心目中,他还是一个没见过面的老朋友,更是一个旅游专家和师长。
   
    爱上李先生的书,并且认同他的观念,追随他的旅行者的脚步,对我而言,是缘自于内心的对一个行走者的向往。
   
    也许因为个人的特殊经历造成的,在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漂泊情结。我在军营中出生长大,部队是野战军,经常换防。印象中,半年或者一年,部队就会把我们与不多的家当一起,装到军用卡车或者军用专列中,运送到另一个地方。最长的一次乘火车搬家,是从东北到西南,整整在火车上呆了5天5夜。在流浪中长大的我,骨子中有一些的漂泊情结,应该是不奇怪吧?今年年初春节时回老家看望父母,母亲提起我小时候的理想:长大后要去美丽的大草原放牧牛羊。说我从小的内心就是不安分的,总想到处流浪。现在都人到中年了,还是在到处奔波,这似乎成了母亲的心病。当然选择这种生活,有时候也是一种命运,无意中被谁推了一把,身不由已地就走上了旅途。
   
    李先生说:“一次旅行,就好像是一场缘分,有人有钱,却没有时间,有人有时间,却不想走,有人想走了,却没有这个机会。”促成每一次旅行都有许多特定的因素,这些因素缺一不可,用一个缘字来诠释,很合理。就像我与李先生的相识,也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这其中的过程省略不提,用一个缘字来定义,也是很合适的。前面说过了,在与李先生见面之前,读过了他许多书,有他写的游记散文,有人物专访,有报告文学。最令我感动也感动了我女儿的书是由冰心先生题写书名的《爱心无国界》,每次读都会深深地沉浸其中,与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欢笑或者流泪。在没与李先生见面前,内心深处已经把他当成一个师长和很熟悉的朋友了。由于我从事着与李先生性质相同的工作,与他的见面,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第一次见面是在山东省蒙阴县。那年春天,为配合当地政府宣传推介旅游,我们组织了一次桃花节庆活动笔会。山东是李先生的故乡,这样的笔会如果有他参加,会增色不少。但他各种社会活动繁忙,能有时间和兴趣参加我们的笔会吗?我试探着给他发了一封邀请函,又打电话落实。没想到李先生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回山东参加笔会。当高高大大的李先生站在我面前,用一口流利的山东话亲切问候,以前在我心中对他的许多定义都推翻了。面前的他既不像专家学者,也不像曾经的官员,而是一个典型的山东汉子,如邻家大哥一般亲切。在会议上的专题演讲,让我亲眼目睹了一个旅行家的风采;而他熟练地拿起煎饼卷大葱,吃的那么香甜可口。谁也看不出,他从17岁离开家乡,已经在外辗转漂泊了近50年!最让我没想到的是他此次沂蒙之行后,写出了一篇精彩文章,文章中关于沂蒙的旅游资源有许多新鲜的观念和建议,这篇文章刊登在我们《旅游文化》杂志后,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从北京邀请了国内最知名的几位地质专家,对沂蒙山区的崮进行了考察和鉴定,初步确定为“中国第五大地质地貌——岱崮地貌”。但每当想起此事,我的内心总是有些不安和愧疚。那次笔会,由于当地政府接待能力有限,加之参加笔会人数较多,对李先生照顾不周。他曾经多次调侃自己:行走一生,两手空空。随着对李先生了解的加深,我知道这绝不是一句戏言。不管为官还是为民,李先生淡漠名利,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和信念,从不让自己纯净的心灵沾染世俗的烟尘。

    虽然我已不年轻,但比起李先生,在旅游行业仅仅算是一名新兵。在有了许多当面聆听教诲的机会后,李先生成了我的导师,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写作上,都得到了他许多指点。所以,人前人后,对于李先生,我总是以老师称呼。
   
    二
   
    其实从第一次读李老师的文章起,我就有要为他写点什么的念头。但阅读了许多报刊杂志对李老师的专访、访谈、评论等等报道,我反而拿不动笔了。我深知以自己的拙笔,无力写出内涵丰富的李存修。李老师说:生命就是一次深度旅行。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走一趟,都是一次旅行。大多数人的旅行都是平淡无奇的。而李老师的行程却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他在行旅中,用无尘的风光清洗着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永远拥有一颗纯净的心;用绮丽多彩的山水陶冶自己情操,让自己永葆青春。李老师常说最欣赏宋代秦观的一句诗:“独驾一舟千里去,心与长天共渺。”我想,这诗句中所表达的那种意境是李老师这一生所追求和向往的吧?物我两忘,唯有山水。多美啊!李老师,活的纯粹、活的自然,很真实!
   
    这次竟然不知不觉中提起了笔,写一些与李老师有关的文字,也是有缘由的。09年春节,在广州家里与李老师相聚,我包饺子招待只对家乡饮食情有独钟的李老师。李老师一进门,就掏出两本书递给我。一本是他新编撰出版的《岭南百景文学经典》,这本书印刷精美,是二十一世纪岭南旅游文学的经典图书,这样的体例和内容,我还从没有看到过。捧在手里,爱不释手,有一种喜悦在心头弥漫。另一本书拿在手里,心里却充满不解。这是一本《行走天地间》,2003年出版发行的畅销书。我手里早就有了两本,一本是海外版,一本是国内版。并且早就拜读过的了。李老师解释说,拿这本书过来,是希望让我帮个忙,从这本书中挑选出一半我最喜欢的文章,另有用途。这事多简单啊,我一口答应了下来。
   
    春节过后,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因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便把《行走天地间》随身携带装进行囊中。既能用阅读打发漫长旅途的无聊,又能完成任务,一举两得。这本书因为以前读过,想走马观花地翻一遍,随便圈点几篇文章交差了事。翻开书的时候,是在飞机的长途旅行中,读着读着,就陷入文章所铺展开的意境中了。虽然是读过的文章,虽然是游记散文,读着,却仿佛跟着作者的笔迹在旅行,与作者同欢喜同感慨,并且在作者的思索中深深感动。每每竟然眼睛湿润。想来,此时我的心境与作者更为接近吧,才有了更深的共鸣。这一本书是海外版,主要描述的是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阅读中,不但使我大开眼界,更多的是他作品中通过自己独到的眼光看到的世界,所引发的思考、折射出的哲理光芒,不经意地触动我的心灵,让我感动之余陷入了深思。

    这本书用了好几次飞机或者火车上的旅途时间,断断续续地,却是很认真地重新读了一遍。读完后回过头来对着目录,想用笔勾一下其中最喜欢的篇章,竟然迟迟地下不了手。反复地看,每一篇文章都是最精最好的,仿佛是小孩子一下子面对一堆喜爱的糖果,都是最想吃的,对哪一块也无法割舍。做这样的选择是很残忍的,幸亏无论我做什么样的选择,这些文章都已经印成书保存在我手中了。

    作业是应付了事交了差,但读书后的感受以及对于李存修这个人的一些认识,却压在心底。在忙完工作后的许多个深夜,总是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欲望在心头挥之不去,于是,笔随心走,就有了这些文字。
   
    三
   
    前几天偶然读到对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传》的介绍,博尔赫斯谈到写作时如是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李老师对于旅行,对于写作也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够行走山水,写点文章,得了20几个创作奖项,全凭内心的一种情愫,用一颗爱心去爱山,爱水,爱人,爱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情感,是我与文学结缘的媒介。”同样是谈写作,思想境界却是完全不同的。是了,虽然《行走天地间》是一本游记专著,但字里行间蕴藏的深沉的爱,无时无刻不在打动着读者的心。李老师虽然已是年近七旬,却生着一颗纯净的童心。在他的心目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他爱山爱水,爱家爱国,爱故乡。挚爱着整个人类。他笔下的人物,都闪耀着人性之美;他笔下的各国风光,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他笔下的山水,都不染风尘。他在收入书中的散文《水流入海叶归根》中写道:“我以二十几岁的年纪和浓郁的乡情,心里装着一片明月,开始了旅游的航程。在国内,我的感情之窗永远向着故乡敞开;可一到海外,心中系挂的却又是神州故国。然而,天涯海角更有许许多多华夏同胞,他们既不能学那鸟儿,早离巢,晚归窝;也不能像尾鱼儿,累了,便回游故渊,只能一遍遍重温向往中的好梦。于是,我又‘摘取’了一颗颗海外华人之心,小心翼翼地捧回了祖国。”读了这一段让我明白,什么是无我的大爱。他把对家人,对故乡,对祖国的爱,升华为对全人类的热爱,并把这种爱融入血液里,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他的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自己行走的历程,也不仅是如博尔赫斯所言为了自己的心安。更多的是用自己的文字,把海外华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和爱,替他们带回家。因为爱,他两次专程前往万里之外的美国,实地访问、亲身考察许多美国家庭来中国领养孤儿和弃婴的故事,并且写下了几十万字的《爱心无国界——跨国抱养中国孤儿纪实》上下两部专著,这不仅仅是两部书,更是宽厚无私的爱的结晶啊。阅读《行走天地间》中的《大洋彼岸有个家》,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记叙了这些动人的爱心故事,令我读之动容。“当这篇文章要结束的时候,我又一次想到了‘文坛老祖母’冰心先生。她在北京医院弥留之际,也就是在她的生命的尽头,还用颤抖的手为国际抱养事业,为我正在撰写的一本书,留下了‘爱心无国界’五个字。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周明曾当面告诉我:‘这是冰心老人的绝笔字,望你一定善存!’如今,老人最后留下的这五个字已被镶好置于案头,成了我的座佑铭。”爱心无国界!这超越和升华了的爱心,也会成为我的座佑铭!
   
    李老师说:“有一种爱,就叫行走,就是要到达自然及其法则隐藏的地方。”这句话让我反复思考了半天。是通过行走,把爱带到自然及其法则隐藏的地方?忽然间,我想明白了,感受到李老师心胸的博大宽厚。李老师的行走,不是单纯的为了预期那个目标,他走在行走的路上,把爱播洒到所及之处,播洒到他的脚步和心灵能够抵达的地方。对于功名利禄,他视为过眼烟云,“只要有爱,生命就有活力,只要有心,生命就有意义。”!
   
    在《卢梭铜像前的思索》中,他站在美丽宁静的卢梭岛上,面对着卢梭铜像,有着这样深刻而意味深长的感慨:“一个人能否在任何环境中拒绝孤独,排除情欲的纠缠,获得充实与幸福,而又能完成那种因生活不断产生的需要给他们规定的义务,这才是应该追求的高尚境界。”“一个人要成才,出成绩,做贡献,实际上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但要靠一颗头脑,一种思想。在人类社会,如果没有思想和哲学,那什么都如软体动物,永远也立不起来。”难怪第二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组委会对李老师如此评价:“到山水间释放灵魂,去偏远处探索奥秘,在天地间感悟生命的真谛。”如此好文,怎么能不深受读者的推崇呢?所以,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当代大学生文化读本》,在第二届中国当代散文论坛评选中荣获“卓越成就奖”,也是不奇怪的事情了。
   
    四
   
    2007年5月,李老师当选为第二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在颁奖盛典上,组委会给李老师的颁奖词是:“他是一位资深旅游工作者。他以旅行家的姿态,踏行万里游遍百城。他以躬身的实践,理智的思考,为中国旅游文化品牌著书立说。到山水间释放灵魂,去偏远处探索奥秘,在天地间感悟生命的真谛。40年行走,李存修见证了一部中国旅游文化发展的现代史。”这段话无疑是对李老师旅行家生涯评价和总结以及所取得成就的客观肯定。在现场感受着热烈而隆重的气氛,感受着李老师用自己40年的行走,树立起来的当代旅行家风采。暗想,大家只看到了作为一个旅行家风光的一面,而一个人行走在路上,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只有他自己明白其中的甘苦。他说:“如果我付出两倍的努力才能达到与别人同样的距离,那么,我就付出三倍努力好了,那样,我就会超过别人一点点。我将每一次挑战当作磨练,每战胜一个挑战,就好像获得了一次新生。因此,生命之树之所以长青,是因为奋斗不息,欣喜不断。”这就是李老师成功的秘笈和青春长驻的原因吧?老师的精神面貌和吐谈举止,与一个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于更阳光。他身上散发出的朝气和健康向上的气息,总会深深地感染身边的朋友。他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我们:“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命完整一些,让灵魂高尚一些,让自己的经历丰富一些,那么就下定决心走吧,用心去读人生的每一段里程。我将要走到不能走的那一天为止,生命不息,脚步不止。”!
   
    李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以前在职时觉得自己只属于一个单位,退休后好像是属于整个社会了。”是这样的,退休后的李老师成了地道的社会活动家,比上班时还要繁忙。身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译协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他要经常应邀参加一些文学采风研讨方面的活动;作为三所大学的兼职教授,要根据学校课程的安排,给学生们上课;作为广州国际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要经常参加旅游科研活动;作为几个城市的政府顾问,要参加政府的一些调研活动;作为旅游文化专家,要经常应邀参加一些地区的旅游策划和规划评审,要去一些大专院校进行旅游文化专题演讲……。李老师作为央视二套“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栏目组特邀专家、撰稿人,要随时去全国一些地市参加城市与旅游发展的推广活动。李老师作为国内旅游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名人,整天忙的不可开交,却仍然忙里偷闲地写出一篇篇精美感人的文章。李老师的勤奋,真的令我感觉惭愧和自叹不如。虽然李老师已是名扬世界,却仍然谦虚低调做人,待人纯朴,宽厚仁慈,对待朋友,永远如邻家大哥一般,给予你最亲切的呵护。
   
    在一篇文章中,李老师把自己称为“用双腿思考的圣徒”,我觉得这定义很贴切。李老师用一颗朝圣的心,走在旅途中,“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脚印,并用思想把它升华,思想的深度,决定你的脚印在历史的原野中能走多远。”。
   
    在和李老师的随意聊天中,得知他还有许多的旅行计划正在一步一步地付诸行动。真的是很佩服他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我们虽然都是山东人,但却都不善饮。我还是端一杯红酒祝愿他:今后的日子里,走的更远!写的更多!李老师哈哈一笑,举杯一饮而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琴语 于 2009-6-9 18:2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6-9 19:06 | 只看该作者
在一篇文章中,李老师把自己称为“用双腿思考的圣徒”,我觉得这定义很贴切。李老师用一颗朝圣的心,走在旅途中,“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脚印,并用思想把它升华,思想的深度,决定你的脚印在历史的原野中能走多远。”。
在看似随意的诉说中,作者透过散点透视笔法,全面介绍了李存修先生的人品、作品,以及所获得的成就。精华支持!
3#
发表于 2009-6-9 19:3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大作,学习?
问好!!!
4#
发表于 2009-6-9 21:10 | 只看该作者
在和李老师的随意聊天中,得知他还有许多的旅行计划正在一步一步地付诸行动。真的是很佩服他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我们虽然都是山东人,但却都不善饮。我还是端一杯红酒祝愿他:今后的日子里,走的更远!写的更多!李老师哈哈一笑,举杯一饮而尽。

   认识到一个人,一个当代徐霞客的身体力行。赞同“他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我们:‘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命完整一些,让灵魂高尚一些,让自己的经历丰富一些,那么就下定决心走吧,用心去读人生的每一段里程。我将要走到不能走的那一天为止,生命不息,脚步不止。’!”这样深刻的话语。拜读,学习,问好!
5#
发表于 2009-6-9 21:1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6#
发表于 2009-6-9 23:39 | 只看该作者
本是陌生的人,经作者一描摹,便熟悉得也似成了老友,也似读过他的一本本书,也似同他一起走过春雨秋风。这,应该感谢作者的成熟的文笔,也应感谢作者笔下的李老师,相得相得益彰,好文即出。问好!远握!
7#
发表于 2009-6-10 00:04 | 只看该作者
写人物、文笔率性,特点突出,并蕴含了文化含量。厚实、丰满。
8#
发表于 2009-6-10 08:08 | 只看该作者
这篇人物解读与感性随笔兼融的文章,笔触细腻缜密,外景与内情交融妥帖,具有厚实丰满的人文、精神、情愫和文化的内涵,好文章,欣赏并支持精华!
9#
发表于 2009-6-10 08:12 | 只看该作者
通过琴姐的文字,认识了一位走遍天下的行者,心存山水的智者,灵魂高尚的长者。问好。
10#
发表于 2009-6-10 08:17 | 只看该作者
知道这位老师,但没拜读过他的文章,虽然在一个城市,也不大认识,还是读此文知道他的为人与为文,真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08: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6-9 19:06 发表
在一篇文章中,李老师把自己称为“用双腿思考的圣徒”,我觉得这定义很贴切。李老师用一颗朝圣的心,走在旅途中,“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脚印,并用思想把它升华,思想的深度,决定你的脚印在历史的原野中能走多远。” ...


谢谢高版的评点及精华鼓励!
在这里发个李存修的简介,以便于我们对他多一些了解。

    李存修简介:

祖籍山东潍坊,现居广州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译协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山东鲁东大学、广东科技干部管理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广州国际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广东省韶关市政府顾问;辽宁省盘锦市政府顾问;
前四川省旅游局常务副局长;
广东省旅游文化学会会长;
中国当代徐霞客;
央视二台“倾国倾城”栏目组特邀专家、撰稿人;
走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考察了世界上六大洲共六十几个国家;
有着1100多次飞行的经历
获国家级各种文学奖项二十余次;
共发表文化及译作作品400余万字,出版专著30余本。

[ 本帖最后由 琴语 于 2009-6-10 08:56 编辑 ]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08: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徐睿成 于 2009-6-9 19:35 发表
拜读大作,学习?
问好!!!


谢谢朋友!
问候!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08: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6-9 21:10 发表
在和李老师的随意聊天中,得知他还有许多的旅行计划正在一步一步地付诸行动。真的是很佩服他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我们虽然都是山东人,但却都不善饮。我还是端一杯红酒祝愿他:今后的日子里,走的更远!写的更多!李 ...


朋友过奖了。请多批评!
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08: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9-6-9 21:12 发表
  欣赏。


谢谢朋友阅读鼓励!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0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暖玉 于 2009-6-9 23:39 发表
本是陌生的人,经作者一描摹,便熟悉得也似成了老友,也似读过他的一本本书,也似同他一起走过春雨秋风。这,应该感谢作者的成熟的文笔,也应感谢作者笔下的李老师,相得相得益彰,好文即出。问好!远握!


感谢暖玉的阅读评复!你的名字让我感觉亲切。
多交流!多指教!
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17:09 , Processed in 0.3446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