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款买烟当禁
文/沈茂昀
针对屡禁不止的公款买烟事件,中国控制吸烟协会5月19日公开致函中纪委,建议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用公款消费烟草制品的腐败行为。5月27日,中纪委致电中国控烟协会,认为这一建议提得很好,表示将加强对公款买烟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管,开展禁止公款买烟的相关活动。(6月4日人民网)
长期以来,在政府机关的招待活动中,公款买烟似乎已成常态。接待上级用烟、大小会议用烟、公宴用烟,甚至有的领导用烟,都是公款购买,占有烟草制品消费购买力的很大比重。今年3月,湖北公安县就曾下发“红头文件”,要全县各单位一年完成近400万元的“抽烟任务”,完不成就要受到处理。虽然这一文件在人们的纷纷谴责声中后来不得不废止了,但它暴露出的地方政府在公款消费烟草制品中的“利好”行为,确实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公款买烟、公款抽烟,不仅违背了我国政府对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承诺,违背了中央关于禁止公款消费的相关规定,更带来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坊间有谚云:“软中华硬玉溪,这样的干部最牛气。”确实,几十元、上百元一盒的高档烟,按一天一盒计,决不是一般干部的工资可以承受得起的,于是,一些干部为了“牛气”,就打起了公款消费的主意,常常借招待之名揩公家的油。不管是接待上级、同级还是去机关办事,见了面,首先得向人家递“公烟”,就是在“公饭”后,也要每人揣上一包或拎上一条才算礼数。反正不抽白不抽,抽了也白抽,没有哪个去计较这种行为违不违规、合不合理。这是公款消费中的“潜规则”,除非傻帽儿,是没有人想去挑明的。
有公款买烟就有公家人抽烟,禁止公款买烟,先要想办法管住那些抽公家烟的嘴。事实上,公务开支中本来就没有烟草制品消费支出项目,公款买烟就和公款吃喝一样,是被堂而皇之地冠以“招待费”之名而大行其道的。因此,要禁止公款消费烟草制品,得先从加强财政管理抓起。正如有学者所言:“公务接待的核心是财政制度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所有的腐败都是财政的腐败,没有严格控制的职务消费就成为腐败的渊薮。让官员们小气起来的根本方法,就是让预算软约束硬起来。”只有在公务消费中,严格规定不得用公款购烟,并辅之以公开透明的预算监督,才能从根本上堵住公款消费烟草的黑洞。
老百姓痛恨“三公”,不单是“三公”吞噬着纳税人的钱财,而且还是滋生腐败。公款大吃大喝已经屡禁不止,如果再加上个公款大抽,可以想见,对本不宽裕的地方财政来讲,还有多少钱用在公共事业,用在改善民生上,是很让人担心的。所以说,中纪委对禁止公款买烟建议的积极回应值得肯定。从长远来看,还应把禁止公款买烟尽快从制度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像治理贪污贿赂一样治理公款消费烟草制品中的腐败行为。如此,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禁止公款买烟,不仅有益于官员自身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党和国家政治肌体的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