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98|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化消费,不应“跑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0 1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每位文人知识分子都应该也必须以科学和发扬的眼光看问题。要知道,人们的“现代”,并不是以不承认“过去”来实现的。然而,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批评上,却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举个例子:当扬州人站在拱宸古桥上,用虔诚的心情“感谢”隋炀帝时(6月13日文化遗产日“大运河”导语,所以我将“感谢”二字引上),他们想到的是两千多年前,正是有了隋炀帝在江都(今日扬州)铲下的第一锹(这里,并非说隋炀帝亲自来铲这第一锹),从而带来运河沿岸文化、经济、军事的沟通,也构成了先有大运河后有扬州城的史实。然而,史家眼里的隋炀帝,则是个“靡有定居”的暴君。他们评价隋炀帝重点是说他在位十二年,就有十一年的巡游,而三下江都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为了夸张“自己”的实力,败祸祖宗留下的家产,其荒淫靡费、倾动天下,把沿途百姓刮得精光的行为更令人发指;人民忍无可忍,于是纷纷起义,他的第三次下江都最终成了他的死亡之旅。现在,我们不去讨论隋炀帝这个人如何,站在客观的角度,可不可以这样说:正是诸如隋炀帝这“一反一正”的社会“待遇”,才构成了所谓历史价值的存在?

  沧海横流,英雄本色。今天,扬州城古建筑的改造,更多的是考虑文化遗产的传承。物质遗产,“以旧制旧”已经成为专家的共识,是为全新的理念;那么,精神遗产应该并非“以反制反”,或特立独行才是正义创举。传承面前,需要文人知识分子拥有一颗仁慈而公证的心态。然而,事实很令人遗憾:文化消费,常常“跑偏”。如果大家不否认说:“人文知识分子的职责,即是将种种价值体系提交给社会,揭开那些人为的遮蔽,让公众的选择拥有足够的可观资料。”那么,我想说的是,这个可观资料就必须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此,我以为史学家更是责无旁贷。当一件事物形成两元分化,“批评和歌颂”就无可避免地以矛盾的局面存在。这里,我们对“批评和歌颂”本身,不可有雌雄伯仲的断言,或者以偏概全,而是应该想到西哲有句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无论什么“市场”,每个人都有共享资源的权利。由于“合理”的“矛盾”存在,任何“文化渗透”都将无可指责,需要澄清的只是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文化传播与价值输出的意义,语权平等,但原则是要尊重“文化”本身。就在我写在这篇文字时,旅居新加坡的朋友来电聊天。我说你怎么这样“闲着”?她说这周学生放假。我这个朋友在新加坡一所学校教授汉语。我想,她贡献技能的背后,所拥有的正是文化本位主义的价值核心。这让我联想到,为何今日孔子之学堂能够在全世界“风靡”。我们何妨这样设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之传播,它的意义和作用在于搭建和沟通全世界的文化桥梁,让那些异域民族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美,在更高理念上,也是向世界民族推荐中华文明古国的价值,譬如我们可以让舶来的佛教在中国扎根。那么,关起门来,我应该对“女子与小人难养”和“女子无才便是德”有过深恶痛绝的悖论;包括对“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歪解”,虽然也遭到他人的批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圣人”和“书生”的景仰和钦佩。

  时至今日,人们应当习惯于批评的存在,更大程度地去理解批评的积极意义,懂得从批评中汲取养料和动力,取长补短,而没有必要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惴惴不安。同样,沉默不代表失语。这让我再次想到一个故事:鲁迅是最不讲情面的作家,他本人没什么特别的业余爱好,就是喜欢看看电影戏剧。然而,戏剧大师梅兰芳没有逃过他的“讥讽”,在一片鲜花和喝彩声中,唯有鲁迅蛋里挑骨头:“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散花或林妹妹……倒不如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缓缓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雅是雅了,但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还觉得自己不配看”。面对鲁迅的批评甚至是指责,梅兰芳表现出惊人的沉默。对于这两位大师级别的人物,后人能说什么?又如何才能站在公平的立场去评说?难道鲁迅只允许自己把“女吊”推上舞台,却不允许人家“黛玉葬花”?假使道理真这么简单,我等不才还写字做甚?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水 于 2009-6-20 15:03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13:13 | 只看该作者



记忆:大运河(6月13日“文化遗产日”主题)

按:那天全程观看了本月第二个周六(文化遗产日)的特别节目,此文是为“补遗”。
3#
发表于 2009-6-20 14:10 | 只看该作者
官员们看那些东东,玩那些东东,卖那些东东--回来公款报销,美其名曰:文化消费
4#
发表于 2009-6-20 14:32 | 只看该作者
传承面前,需要文人知识分子拥有一颗仁慈而公证的心态。然而,事实很令人遗憾:文化消费,常常“跑偏”。如果大家不否认说:“人文知识分子的职责,即是将种种价值体系提交给社会,揭开那些人为的遮蔽,让公众的选择拥有足够的可观资料。”那么,我想说的是,这个可观资料就必须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此,我以为史学家更是责无旁贷。

赞同。
一水版的文章总是要别致些,无论深度和广度。欣赏了。
5#
发表于 2009-6-20 15:07 | 只看该作者
顶一把,顶一把,顶一把
6#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19: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老庄主 于 2009-6-20 14:10 发表
官员们看那些东东,玩那些东东,卖那些东东--回来公款报销,美其名曰:文化消费


很有道理
7#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19: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09-6-20 14:32 发表
传承面前,需要文人知识分子拥有一颗仁慈而公证的心态。然而,事实很令人遗憾:文化消费,常常“跑偏”。如果大家不否认说:“人文知识分子的职责,即是将种种价值体系提交给社会,揭开那些人为的遮蔽,让公众的选择 ...


问好楼兰,期待你这期文章。学校快放假了吧?
8#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20:04 | 只看该作者
上图就是扬州拱宸古桥(图片来自网络)。
9#
发表于 2009-6-20 22:45 | 只看该作者
大手笔加上开阔的视野。仔细学习着~
隋炀帝、孔子学院、鲁迅对梅兰芳的评价。。。。觉得已经是哲学范畴的思考了,也许这样从矛盾的角度全面地看问题,心才会平静吧。
呵呵,题外:成为历史的人和事,有的尊重其客观性并摒弃糟粕吸取精华,也有的挖祖坟来泄愤。
有个奇怪现象:古人被今人盗墓,今人继续花巨资买墓地。。。。。。。
10#
发表于 2009-6-21 08:36 | 只看该作者
  消费一水的作品,一定要逐字逐句,否则就会“跑偏”。物质遗产叫“继承”,非物质的叫“传承”,两个字面恐怕有区别,“传”包含“更替”的意思。就象“鉴赏”,不只是“赏”,重在“鉴”。
11#
发表于 2009-6-21 09:51 | 只看该作者
传承面前,需要文人知识分子拥有一颗仁慈而公证的心态。然而,事实很令人遗憾:文化消费,常常“跑偏”。

赞同。这种“仁慈而公证的心态”今天往往多在民间,在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那里。今天的和谐就是他们“仁慈”的证明。
12#
发表于 2009-6-21 21:15 | 只看该作者
让每个官员少吃一点,我们现在至少能再快发展20年--负担比俺老猪还重啊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21: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凤宝 于 2009-6-21 08:36 发表
  消费一水的作品,一定要逐字逐句,否则就会“跑偏”。物质遗产叫“继承”,非物质的叫“传承”,两个字面恐怕有区别,“传”包含“更替”的意思。就象“鉴赏”,不只是“赏”,重在“鉴”。


谢李兄读帖交流。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21: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老庄主 于 2009-6-21 21:15 发表
让每个官员少吃一点,我们现在至少能再快发展20年--负担比俺老猪还重啊


如果这些官员得了糖尿病,少吃当饮食治疗了呵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21: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09-6-21 09:51 发表
传承面前,需要文人知识分子拥有一颗仁慈而公证的心态。然而,事实很令人遗憾:文化消费,常常“跑偏”。

赞同。这种“仁慈而公证的心态”今天往往多在民间,在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那里。今天的和谐就是他们“仁慈 ...


谢玉德老师读帖交流。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06:05 , Processed in 0.08386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