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56|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秭归行三(两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0 2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骚坛诗社

锄头可以刨出诗行
镰刀可以收割平仄
牵一张犁,就可以犁出风骚的韵脚
扛一把锹,就能挖开楚文化的脉络
把吊桶放入老井,就能提出
满满的一桶楚辞

这就是乐平里,每一寸土壤里
都有诗魂的种子
那些赤脚,卷着裤腿的农民们
把这些种子长出的秧苗
一行一行的插进地里
经过返青、拔节、抽穗
就能收获
一粒又一粒的《九歌》
一担又一担的《楚辞》

丰收了,用扁担挑回家
一头系着厚重的楚文化
另外的一头
就系着骚坛诗社

还有那些遗落在田间地头的
他们也会生根,也会发芽
也会在守望的土壤里
继续招魂

6、屈原诗会

以诗歌的名义招唤屈原,或者
以屈原的名义吟诵风骚
每一字,每一句
每一字啊,每一句
都是屈幺姑啼血的呼唤:
我哥回——我哥回——
我哥回啊,我哥回

哥回来了,姐也回来了
妹回来了,弟也回来了
还有《湘君》和《湘夫人》
我们一起
都回来了

从汨罗到香溪
我们是渡着苇叶回来的
从郢都到秭归
我们是乘着龙舟回来的

一桨接着一桨
在楚文化浩瀚的长河里
我们小心翼翼的
划着平平仄仄的诗行

在龙舟竞渡的鼓声里
我们共同呼唤:
魂兮,归来

  注:1、骚坛诗社——位于秭归县乐平里的骚坛诗社成立于明清时期,是一个民间诗歌组织。其诗歌内容以凭吊屈原、讴歌时代为主题,社员以爱好诗歌的农民为主,素有“中国第一农民诗社”之美誉。骚坛诗社在全国的影响很大,与上海白社、东坡诗社等全国有名的诗社都有交往。每年端午吟诗唱和,400余年传承不息。

  2、屈幺姑:相传屈原冤沉汨罗,消息传回家乡后,屈原的妹妹屈幺姑,天天登上家乡的山顶向南方呼喊:“我哥回——!我哥回——”直喊到喉咙出血,抑郁而终。屈幺姑死后变成一只鸟儿,鸟儿喊叫的声音仍是“我哥回”。



[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09-6-21 09:55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6-21 06:02 | 只看该作者
情感丰沛,涉语亲切,显露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和对于楚文化的关注和对于诗人精神的一脉深情的招魂和呼唤。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09-6-21 06:06 编辑 ]
3#
发表于 2009-6-21 08:14 | 只看该作者
将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融入了诗中,语言饱满有激情。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09-6-21 09:1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过,欣赏!!!
5#
发表于 2009-6-21 10:2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朋友

是对秭归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
6#
发表于 2009-6-21 12: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09-6-21 06:02 发表
情感丰沛,涉语亲切,显露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和对于楚文化的关注和对于诗人精神的一脉深情的招魂和呼唤。


百合问好高山版!学习这样的诠释!支持!!
7#
发表于 2009-6-21 13:52 | 只看该作者
秭归行

楼主秭归行得很不错啊,很有灵感,很有收获,学习了!
8#
发表于 2009-6-21 17:26 | 只看该作者
一粒又一粒的《九歌》
一担又一担的《楚辞》

喜欢这很有灵感的诗句!
9#
发表于 2009-6-21 20:24 | 只看该作者
锄头可以刨出诗行
镰刀可以收割平仄
牵一张犁,就可以犁出风骚的韵脚
扛一把锹,就能挖开楚文化的脉络
把吊桶放入老井,就能提出
满满的一桶楚辞

诗句一开头,就这样不同寻常,于平铺中展现大气的诗风,亲切而抒情,诗句很有特色,令人禁不住击掌赞叹,岂是一个“好”字了得!欣赏与学习!
10#
发表于 2009-6-21 20:48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记叙的题材也写的别致,句子鲜活。好看。
11#
发表于 2009-6-21 21:09 | 只看该作者
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意溢海。
楼主一次秭归行收获颇丰,感觉清醒,诗句飘逸洒脱,精彩!
12#
发表于 2009-6-21 22:23 | 只看该作者
锄头可以刨出诗行
镰刀可以收割平仄

起势很妙!整体的搭建也是十分精巧!思维的灵动性很强!学习!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23: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09-6-21 06:02 发表
情感丰沛,涉语亲切,显露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和对于楚文化的关注和对于诗人精神的一脉深情的招魂和呼唤。


山水兄过奖,惭愧惭愧。真诚的感谢你的鼓励。
14#
发表于 2009-6-21 23:44 | 只看该作者
写历史,以一种现代视角,游刃有余的表达出一种精神的视野和平台,给读者认识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文本方式。
15#
发表于 2009-6-22 01:32 | 只看该作者
形象而精妙的语言表达中渗透着浓厚的历史和人文精神!高斑斑这个系列越写越精彩!学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5 03:33 , Processed in 0.14375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