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7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柱子的园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5 2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柱子的园林
若水/文

    大学毕业在城市工作的二小自从成家后,渐渐地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之所以这样,并不是二小忘记了自己的家乡,忘记了仍在土地上刨食的父母,主要是因为妻子有孕在身回家不方便,再就是最近二小刚被提拔为秘书科的科长,真可谓少年得志,双喜临门,在这样的情况下,二小除了在家里照顾妻子外,就是在单位上傻忙,每天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虽然晚上休息时,暂时闲下来的大脑经常挂念乡下的父母,可想归想,就是回不去,官身不自由吗。好在家里有大哥柱子照应,这多少才使二小有些放心。要不然,二小一个月至少要往家里跑一趟,因为母亲的身体不好。

    二小特别疼爱自己的母亲,是因为从小在二小的世界里只有母亲和哥哥,对于父亲是非常陌生的。二小的父亲在外工作,大约一个月回家一趟,因此小时候二小对父亲经常不在家是非常有看法的,他甚至懒得叫一声爸爸。母亲由于在农村常年操劳,落下了哮喘的痨病,稍微有点感冒发烧,喘的就会上不来气。二小知道这都是母亲拼死拼活地在土地上想多划拉两个钱,好让他和哥哥好好上学而积劳成疾。母亲患病后,父亲在外工作攒下的几个钱几乎全用在母亲治病上,本来这是父亲压箱底的钱,想等到孩子们大了给两个儿子盖房娶媳妇用。可因为母亲的一场病,本来生活还算可以的二小一家,一下子捉襟见肘起来。此时的柱子正上初三,按照学习成绩来看,将来柱子考重点中学问题不大,可柱子却在父母的责骂甚至打骂下,毅然放弃了上学,他甚至偷偷地把上学用的书包和书本全部烧掉。他说自己铁了心要在土地上混,不会后悔。其实,父母又何尝不知道,柱子的选择是何等的无奈,十几岁的孩子已想到要挑起当家的重担,更为重要的是柱子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供弟弟上学,让弟弟二小跳出农门,为家族争光,替自己圆梦。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小眼看着家中的变故,小小年纪不由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否则怎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大哥。就这样,柱子把家里责任田的活全揽了下来,自此他不让母亲再到田地里,父亲也安心地回到工作岗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二小的父亲虽说是乡里的职员,但工资才百十块钱,这些钱除了自己的生活外,几乎全投到家里购买肥料、农药上,当然有点剩余父亲总会毫不犹豫地把它存进银行,不到万不得已,雷打不能动。日子就这样在平淡中流逝着。柱子在自家的六亩责任田里,除了种麦子玉米外,就是种棉花。那几年柱子种的棉花大丰收,每年净收入两三千元。柱子把这些血汗钱也像父亲一样,牢牢地存进银行里,因为他知道这些钱将有大用处。

    三年后,二小如愿考上了大学。柱子高兴,父母高兴,邻居高兴,整个村庄都在高兴,因为多少年来这个村子没有出过大学生,二小是头一个,真可谓是光宗耀祖。临上学前,按照乡俗院里的几户人家还分别摆了宴席为二小饯行。柱子总是站在弟弟的身后默默地憨笑,黑黑的脸膛透露出自豪、满足、遗憾,甚至还有羡慕等复杂的表情,但没有人注意他,大家都把赞叹和祝福送给了二小,送给了父母。

    这一天,柱子悄悄地来到乡储蓄所,把自己三年来积攒的6000元血汗钱全提了出来,因为弟弟就要到学校报到了,而且一下子要交8000元的学杂费。前还不够,柱子很着急,他想不出什么办法,只能去借。正当柱子着急的时候,父亲变戏法似的拿出了5000元钱,原来父亲除了自己积攒下3000元钱外,他还向单位的领导借了2000元。父亲知道大儿子存了些钱,但不知有多少,再说了柱子也到了找对象的年龄,柱子主动放弃学业已经对不住他了,而小的学费无论如何,作为父亲要想法筹集全。可当二人不约而同地都拿出钱来时,一家人又不约而同地幸福的哭了。柱子对父亲说:“爸爸,你把借来的钱还回去,我们的钱够弟弟用了,至于以后的费用,我会想办法的。”父亲看着懂事的大儿子,眼泪再次模糊了双眼。二小当然很激动,但从没有走出过本土的他还不知道以后的生活将怎样去面对,他只是在心里默默地下着决心:将来一定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为哥哥建一栋好房子。但二小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他低估了当今社会的复杂性,这是后话。

    再说柱子,从弟弟二小上了大学后,他是整天琢磨着如何多在土坷垃里挣些钱。转过年来一开春,正当他犯愁的时候,这天突然村里的大喇叭里传出这样一个消息:乡里为了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将拨出一部分款助农民修建蔬菜大棚,大搞蔬菜园,还说乡里派人员送技术,并联系蔬菜销售等。这一下柱子多日不见太阳的脸上终于阴转晴。他撂下手里的活计便往村委会跑,第一个报名搞起了大棚。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意思是说,种一亩地的菜园所要下的功夫和受的累,比种十亩地差不了多少。但柱子铁了心要搞好大棚。他东挪西借凑了些钱,买来了塑料布、竹竿等物品,还找了几个年轻人来帮忙在自家靠马路的一块田地里垒起三面“U”字型的土墙,他还把家里仅有的一张破木板床搬到大棚里,起早贪黑地忙活起来。等所有的工作准备停当,像柱子一样村里种大棚的十几户人家一起找村长,让村长和乡里联系赶紧派技术人员,来指导大家把菜种育到地里。还别说,乡里说话算话,第二天就派来了技术员,而且还带了一些菜种。在他的指导下,大家用两天的时间都把菜种上了。最后,为答谢人家的帮忙,这些人还专门宴请了这名年轻的技术员。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就像看着自己的媳妇隆起的肚子那样,盼着菜苗的出土。

    几天后,一株株嫩绿的幼苗出土了。一段时间后,黄瓜坐瓜了,辣椒挂果了,茄子开花了……柱子开始晚上也守在这片园区里,因为这里有他的希望,有弟弟的学费,有母亲的健康,有自己的新房,甚至还有自己的新娘。一想到这些,柱子浑身便有使不完的劲。眼看着茄子辣椒西红柿要出园了,可乡里联系的买主却始终没有来。没办法,其他种大棚的村民和柱子一样,干着急没有办法。最后,他们只好每天摘了这些蔬菜到集市上去卖。农村几乎家家都种菜,因此买菜的很少,常常是用地板车拉去的菜几乎是原样又拉回来。柱子不得不大量地向街坊邻居奉送,就是这样,大棚里的菜还是因为处理不及时开始了溃烂。甚至有一次柱子看见同样种大棚的村民狗蛋,赶集回来后直接把一地板车的茄子直接倒进了猪圈。就这样,种大棚的十几户人家全都赔了本。有苦不敢诉的柱子等人一气之下,在秋天到来的时候推倒了大棚的土墙,又开始种上了庄稼。

    挨了一次蛰的柱子不死心,他不信自己在这土坷垃里淘不出金子来。虽然他们一次次地在心里骂那些当官的只顾自己的政绩,不顾农民的疾苦,但柱子还是原谅了他们,他认为当官的不易,他们出发点是好的,也是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两年后的春天,柱子听说乡里的党委书记调到县里当了副县长,乡里又来了一位据说熟知农业生产的书记。正在他们的议论下,这天村喇叭里传来了乡里的动员令:号召全村家家户户种土豆,而且乡里争取来建农村开发区项目,说是要建设全国知名马铃薯之乡,以农业带动第二产业及工业的发展,形成种植、深加工、销售一条线,带动地方致富,促进地方经济。乡里的动员令,可谓是气势宏伟,规划细致,措施到位,鼓动性极强。柱子们动心了,并积极拥护乡里的决策,在村里带头从麦田里套种上了马铃薯。两个月后,在麦子动廉前十天左右,柱子开始在麦地里的陇上挖马铃薯,而且四亩地竟然收了5000多公斤,虽然与正统的马铃薯种植在产量上还是差许多,但这毕竟是套种,等于是白赚的。由于是套种,马铃薯的个头较小,大点的柱子按一元三斤处理给了经销商,像鸽子蛋大小的,柱子按一角钱一斤全部处理后,5000多斤马铃薯,柱子一下子收入2000多元,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来说,这笔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尝到甜头的柱子们,在收完了麦子后把田地完全种上了马铃薯,他们想在秋季来临之前再收一季。这回天真的柱子们打错了算盘,由于天气热,马铃薯生长的很不好,不仅样子不光洁,而且个头也小。这一季除了马铃薯的种钱、肥料钱、浇地钱等,没赔钱就算好的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的土壤不是很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就这样,在全乡兴师动众大种马铃薯的热潮仅维持了一年半便又流产了。农民们又恢复了多年的平静,每年只种小麦和玉米,间或种棉花和豆子,但这怎能让这些蠢蠢欲动的庄稼汉们满足呢?那时的庄稼汉们不像现在,大都出外打工挣钱,他们还不会也不敢轻易迈出自己的家乡,他们愿意守在父母的身边,守在妻儿的身边,哪怕是玩牌九消磨着光阴。

    二小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由于学校离家远,他几乎只是在春节才回一趟家,暑假期间他都是在学校所在城市打工,为自己挣一点可怜的学费。至于家里的困难,柱子连同父母是从不和二小说的,甚至母亲几次住院都没有告诉二小。二小每次回家,他们只是告诉他现在家里种了蔬菜大棚挣了不少钱;现在家里按照上级指示种了马铃薯,挣了不少钱;现在家里还……母亲说过,家里的事不要告诉老二,看耽误他的学业。殊不知,几次从死亡线上挣扎着回来的母亲,如果真的去了,那留给二小的遗憾将会永世难以弥补。柱子还给弟弟说,等你大学毕业上了班,我就结婚,你还不知道,我和邻村赵庄的一个姑娘订了亲,他的父亲和咱爹是初中同学……柱子一脸的陶醉和幸福,二小知道自己无以弥补哥哥为自己所作出的牺牲,只是说等哥哥结婚时,他要带哥嫂到城里去玩玩。

    由于二小在大学里品学兼优,毕业前夕一家纺织企业的老总来选学生时选中了他,并向他许诺如果干的好,五年后让他做自己的助理,甚至将来还要接替他掌管这家大型企业。二小和这家企业签了合同,因为他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尽快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且尽快让自己的母亲能到北京大院里去诊治,让哥哥也能过上好日子,这是他的愿望,他一直没有忘记。

    春节后二小又上学去了,而且这是最后一个学期,他就要工作了,想到这些二小就莫名的兴奋。二小走后家里又恢复平静,柱子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怎样打发,他在等,在等着。刚出正月门,村里的喇叭又欢叫起来:社员同志请注意,接乡里通知,今年我们将种果树,凡是种果树的乡里补贴一半树苗钱,每年乡里将派专人来指导大家对果树进行剪枝、施肥、护理,等苹果树结了果,乡里还给我们联系买家……这一消息顿时在村里炸了锅。毕竟有前两次的亏,村民们的热情不再那样高涨,甚至对这条消息压根就没有重视。见村民们无动于衷,村长着了急,这可是乡里交代下来的,必须完成。在村长挨家挨户的游说下,最终有一半的人家相信这次政府不会坑自己,便拿出多年来积攒的血汗钱购买了苹果树苗,并像伺候婴儿般集中选好村东面的一块肥地把树苗种上,然后就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盼着树苗发芽。

    果树发芽了……果树长高长粗了……果树挂果了,村民们都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摘一个尝一尝,满脸的喜悦和幸福。他们甚至憧憬来年苹果丰收后的打算。然而到了第二年,果树并没有像村民期待的那样苹果挂满枝头,相反,一棵树只挂了几个苹果,但枝条却长得贼快,疯了般。大家闹不清怎么回事,便让村长到乡里请技术员。技术员向大家讲解了果树的剪枝、刮皮、大小年等知识,并把这些技术现场交给村民。但这一年已经晚了,来年吧。第二年开春前,大家便早早地在园林里忙活起来,最终果儿终于挂上了枝头,大家绷了一年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在种上果树的前几年,由于果树小,村民在树间不耽误种庄稼。随着果树的长高长大,庄稼不长了,柱子们都把希望放在了这些年轻的树身上。然好景不长,刚结了两年果的苹果树,不知什么原因竟然一颗颗地死去,打药也不管用。随着死树的增加,园林里开阔起来。有的人家又及时补种了小树苗,但长势却大不如从前,而且就连那些大树也渐渐地光长叶不结果。村长和村民想尽了办法,但收效甚微。于是有人家开始忍痛把树刨了,开始重新种上了庄稼。有一户刨,就有第二户、第三户……,最终园林消失了,消失了的还有柱子们的希望。

    此时的村民再也不敢对上级有太多的奢望,再也不敢在土地上折腾了,大家普遍认为还是老实巴交的种地好,稳当、实在。为此,村民们还把这些年的折腾改编成了顺口溜,以时时告诫自己。这顺口溜大体是这样的:走了搞大棚的,来了种土豆的,走了种土豆的,又来了种果树的,走了种果树的,又不知来个念啥经的。领导的频繁更换,就像走马关灯,有谁真正关心老百姓的感受,决策慎重再慎重,而不是仅靠一次外出参观就决定,喝一次酒就显灵的随意性。

    二小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回家时家里的果树长的正好,临回单位柱子给他装了满满一面袋子,说是让他分给同事们吃。二小很高兴,看来家里的境况真是变了。随着二小谈对象结婚,二小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再加上公司对他的提拔重用,虽心里想抽空回家看看父母,但总是公务缠身。好在隔一段时间,他总会收到哥哥托运来的苹果和告平安的信件,这是他的心稍有安慰,谁让自己是吃公家饭的,忠孝不能两全,看来这辈子对父母的恩和哥哥的情是永远无法回报了。

    再说这些年,二小所在的城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最高只有四层楼的大楼,先后被几十层的高楼替代,马路宽了,汽车多了,湖水清了,绿化好了,臭水沟少了……一任任的领导对城市建设都投入了莫大的经历、人力和物力,就像市民们所说“走了扒大街的,来了立牌坊的,走了立牌坊的,来了建广场的,走了建广场的,来了搞开发区的,走了搞开发区的,来了招商引资的……”,在这些领导的努力下,城市发展天翻地覆,人们正享受着这改革带来的实惠。

    树刨了可以再种,楼扒了可以再盖,可土地不等你,时间不等你,那些失去的将会永远失去。如今,一股科学发展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种子,已经在广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这些幼苗如同一株株茁壮的树木长在柱子的心里,并绽放出一片芬芳。

    这一年春节后,柱子也终于告别了父母(父亲已退休回家),告别了妻儿(在二小结婚后的第二年,柱子也和赵姓姑娘结了婚,且来年媳妇给他生了个胖小子),勇敢地混入了涌向城市的农民工队伍,去追求他心中那圣殿般的希望。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9-6-26 08:57 | 只看该作者
就如章烨所言,在上世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农村致富浪潮,毋庸置疑,初期的设想是好的,但在利益或政绩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足,给农民种田积极性造成了伤害。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终于走出了自己的家乡,开始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去挣钱,农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利用一个家庭的缩影反应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农村变化和农民坎坷的心路历程,可谓选材新颖,落笔有力。好文,欣赏!
3#
发表于 2009-6-26 13:24 | 只看该作者
语言清新,场面描写到位。还要情节来支撑。
4#
发表于 2009-6-26 13: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6-25 22:30 发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厢情愿的富民政策反而成了坑农害农的始作俑者,小说中的柱子就是那个时代农民的缩影。他无法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一样,成为新一代农民发家致富的代表者,他只能逃离土地,汇入城市打工者 ...
支持这种评价,问好
5#
发表于 2009-6-26 15: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6-25 22:30 发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厢情愿的富民政策反而成了坑农害农的始作俑者,小说中的柱子就是那个时代农民的缩影。他无法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一样,成为新一代农民发家致富的代表者,他只能逃离土地,汇入城市打工者 ...

支持这种观点。同时问好作者!
6#
发表于 2009-6-27 11: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6-25 22:30 发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厢情愿的富民政策反而成了坑农害农的始作俑者,小说中的柱子就是那个时代农民的缩影。他无法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一样,成为新一代农民发家致富的代表者,他只能逃离土地,汇入城市打工者 ...

感谢文友第一时间的阅读和点评,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syzqy 于 2009-6-26 08:57 发表
就如章烨所言,在上世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农村致富浪潮,毋庸置疑,初期的设想是好的,但在利益或政绩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足,给农民种田积极性造成了伤害。随着时代的进步, ...

感谢阅读和关注,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友泉 于 2009-6-26 13:24 发表
语言清新,场面描写到位。还要情节来支撑。

感谢杨版的关注和指导,以后写作中努力改正,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1: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尤世民 于 2009-6-26 13:34 发表
支持这种评价,问好

感谢支持和关注,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1: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平原之子 于 2009-6-26 15:30 发表

支持这种观点。同时问好作者!

感谢支持和关注,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1: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6-27 11:54 发表
  作者很有生活真切的感受,这篇新作《柱子的园林》因此而富有较为浓郁的现实生活色彩。大段大段的叙述,影响了人物的有效描写与刻画,小说的节奏也因之受到影响,无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艺术感染力。主题是好的,结 ...

感谢霍老的点评和指导,以后将努力改进,远握问候!
13#
发表于 2009-6-28 09: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6-27 11:54 发表
  作者很有生活真切的感受,这篇新作《柱子的园林》因此而富有较为浓郁的现实生活色彩。大段大段的叙述,影响了人物的有效描写与刻画,小说的节奏也因之受到影响,无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艺术感染力。主题是好的,结 ...


虽然小说也属于叙述性题裁的作品,但还需要人物的刻画、情节的设计和场景的描写来表现。不过作者的文笔还是不错的,欣赏,问好朋友!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20: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6-28 09:00 发表


虽然小说也属于叙述性题裁的作品,但还需要人物的刻画、情节的设计和场景的描写来表现。不过作者的文笔还是不错的,欣赏,问好朋友!

感谢支持和点评,对你所提宝贵意见我今后会注意的,问好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8:18 , Processed in 0.05220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