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 墟
废墟上原本建着一座水泥厂。可如今,除了保留下来的几十间破屋外,其余的建筑也已于去年拆毁,只留下破砖碎瓦尘土烂泥,就连周围的墙也都是倒的倒歪的歪,像是遗留了几千年的历史古址。
关于这片废墟,我总感觉到有几分遗憾。我是见证了它的兴盛衰败及至拆毁的人,甚至在拆毁中我都亲自参与了,如今想起难免有几分自责。
上次回家,我见到了厂子的主人,也就是刘老太爷,他正在组织人修补周围的墙,用的砖也是随拆随用,不够就去拾点烂砖补上。墙已补好一截,看上去像是新的,可无论无何修补,都找不回当初的新意 。
说到厂子的拆毁,我实在不忍心将那些记忆永远尘封在我的脑海中。起初水泥厂生意很好,水泥畅销,远近闻名,可这些光环的背后,始终隐藏着一种莫测的危机。最终,危机如山洪般暴发,厂子的效益下降,工人发不出工资,技术骨干纷纷跳槽,以至企业负债累累,产品质量下降,声誉扫地,最终破产关门,后来厂子被迫卖给几个青海人。于是高高大大的建筑在几声炮响过后坍塌了,发出声声令人撕心裂肺的声响。然后,就有人拿着泥瓦刀在拾着那些残砖,砖卖的很残,几分钱或一毛钱一块,有的干脆就送了人,我不明白,这是一种报复,还是在用它们做人情。看着卖者与买者之间达成的令双方满意的协议,我竟落泪了。
我的工作很清闲,每天跟在挖掘机后面拾钢筋,有了大的我就的拾过来,对于那些小的我则不去理会,我会让它们在破砖碎瓦尘土烂泥中长埋。这样做,我竟有了几分快感。厂子里那些大的设备已经运走,剩下的便是那些埋在地下深处的钢筋和废墟里包含着的钢筋。可是包工头不知道厂子的规划,也没有图纸,只能是毫无目的的取了。那段时间,刘老太爷每天都去。我不敢去问他听到机器的声音后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但我可以猜测,他的心中定是多么的痛楚,或是惋惜。自己辛辛苦苦创的事业,最终却由别人来拆毁,这无疑是对老人心灵的一种刺痛。
这交易,似乎是一种令人大快人心的结果,包工头最终也没去挖地下的钢材。我很庆幸,这片废墟终究不是一片废弃的场地,它也有些被人们记住的东西。比如,曾经畅销一时造福一方的水泥,或者是刘老太爷投身实业的暮年壮志。
废墟终究是废墟,任何东西只要带个 “废”字那就意味着残缺不全、支离破碎。当这场工作结束后,我怆然回首,那废墟屹立的地方不是灯火阑珊,不是星光璀璨生辉日月,却也足以让我千百次的寻觅。
夏末,我再一次去看了这片废墟,此时,废墟内的野草长得很茂盛,足以没膝,几只牛羊在悠闲地啃着野草,毫不留情地将废墟内的残绿吞噬。废墟东南角有一个坑,里面倒满了垃圾,散发出的气味足以让人窒息。便是这些破砖碎瓦,黑土烂泥耐看。在雨水的冲涮下,破砖碎瓦被洗得一尘不染,烂泥也凝聚在一起来,不再松软,像是在一种化学试剂的催化下粘合。废墟已经被翻了好几番,由起初的夷为平地到现在的凹凸起伏,一大堆一大堆的,或者是一个坑一个坑的。要是在月色黯淡的夜晚,独自一个来看废墟,会着实让人内心发抖。
该卖的也卖了,该拆的也拆了,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再日夜看守了,于是废墟又回归了寂静,只留下几十间破屋和松树与杨树,与废墟彼此日夜守望,守望着峥嵘岁月;守望着容颜俱换;守望看上天垂怜的一点希望,偶尔,树叶也会沙沙作响,像是对废墟的回应,像是对废墟的安慰。
那一块块破砖碎瓦,会成为时间流失的见证。那一粒粒尘土烂泥,也许会成为历史踩过的足迹。而废墟上最悲壮的记忆,却是故乡最值得寻味的时代光影。当雄心和壮志泯灭后,当伤痛和叹惜掠过后,残影就会在时间中升华,突突兀兀的废墟上,铅华洗尽的破砖碎瓦,饱经沧桑的尘土烂泥,都在历史的记忆力中永恒,在岁月的洗涤中永恒,在我期盼的眼神里,演绎着故乡曾经荣耀的废墟,倒成了一个拼搏发家脱贫致富的范例,也将会成为故乡世世代代遗留的古老标志。
雄伟缥缈的祁连山岗,陇西大地的千年记忆,可是有谁知道祁连山下这片铅华洗尽,容颜憔悴的废墟呢?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吕永红 于 2009-6-29 09:2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