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3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百年沧桑镇风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30 1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党寨寻访镇风塔回来,突然有了一种遐想。

  这种遐想掺杂着一丝神秘,还有一种开阔的时空跨度——三百多年前,让我们站在甘州古城钟鼓楼南门,随着一位深谙阴阳五行,须发飘飘老先生的目光,一直向南望去,深邃的目光穿过房屋,越过大片茂密的树木和繁盛的庄稼,把镇风塔和钟鼓楼紧密相连。

  我们可以顺着这条遐想的直线追溯到三百多年以前。据说,位于甘州城中央的钟鼓楼建成以后,楼台基部东、西、南、北四面中轴辟门,可供通行,既寓通达之意,又方便百姓行走。那时西北风大,常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有时甚至刮起黑风,摧城拔屋,死伤人畜无数,人们深受狂风肆虐之苦。一日,有一云游道人至此,在钟鼓楼下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站在钟鼓楼中轴线上自言自语。好奇者见此道人银发白须,气质不同寻常,故上前询问,道人笑曰:“这楼固然雄伟壮观,造型奇峻,颇显古城灵气,然风沙袭来,穿洞而过,直达四方,无所阻挡,故风妖肆虐,需有镇风之物。”何为镇风之物?众人急忙追问,道人说“风来四方,需从四方镇之”,说完即飘然而去。好事者急忙将此事上报州府。府衙官长正苦于对防风镇沙之事无计可施,听闻此事便即刻召集全城熟悉阴阳五行之道的人齐聚钟鼓楼,商议镇风之事。然人多嘴杂,众说纷坛,有人建议干脆封了钟鼓楼东西南北四门,也有人说是在门洞下立个石碑。最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站了起来,他说在钟鼓楼上折腾,怕是会坏了钟鼓楼的风水灵气,不如以钟鼓楼为中心,放眼四方,寻找风水集聚之地,建塔镇风。大家一议,此计可行,于是,人们就在正对着钟鼓楼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地方建起了四座镇风塔,弥补了钟鼓楼“空洞”之缺,终于使风沙折腰,人民得以安定。但是,因为镇风塔均建在距城数十里之外的乡村地头,均是土坯塔身,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其中的三座早已毁坏,现已不知具体方位。保存下来的只有党寨镇下寨村六社的镇风塔与钟鼓楼南门遥遥相对。

  党寨镇风塔,又叫镇风沙土塔。原为镇风沙塔寺内之塔(有塔有寺足见当时规模之盛),而今,寺已毁,塔残存。据考,塔建于清代,通体以土坯砌筑而成,总高约15米,喇嘛教式。塔基边宽为9x9米,高2米,方形台基上有须弥塔座,塔身为瓶形覆钵体,其上又有一层金刚须弥座,四面各开3个拱形小龛,内置佛像,座上建柱形相轮,塔顶上置瓷质葫芦形宝瓶塔刹,瓶底有圆形宝盖。塔表以草泥裹面。总体上来看,与大佛寺内的土塔结构基本一致。据当地村民讲在台基和二层方顿四角原各建有约两米高的小塔,共计八个,塔上挂有十八个铜铃。据说镇风塔的铜铃曾经非常灵验,每当有风沙袭来时,铜铃总会在前一天叮当作响,提醒人们早做准备,防御风沙。后来经过风雨摧残,加上人为破坏,小塔被毁,铜铃也全部散失。

  而今,镇风塔依然耸立于居民点后面的田间地头上。塔表历经风雨,且多有昆虫、鸟雀筑穴、栖息,粪便腐蚀,裹面泥皮掉落。台基四周常有啮齿动物打洞,又加之所处田间地头,常受浇地水浸泡,底部已是返潮酥碱坍塌。塔座东、南、西三面,土坯裸露,或有当地居民拆取土坯移作他用,或有欲谋盗宝的人在塔身中部凿开大洞,严重损坏了塔身,原十三层相轮现在只见十层。

  在这里,残缺已不是美,镇风塔残缺的身躯,摇摇欲坠,也使它挫失了灵气。2003年,原是风沙克星的镇风塔却在一场大风中被催毁了塔刹塔刹掉落,随之掉落的还有几本破损不堪一握的褐黄色经书,至于什么经,专家学者至今还未曾考证。经卷已被民间收藏,不曾见到,我只照着一张清晰地照片抄录了一段,曰:“是渚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堪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吐中所有众生若千种心。如来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须菩提于意。六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宏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原文偶有句号隔开,我用标点进行分句也不一定准确,看来似懂非懂,然“人心”几句,反复咏读,让人回味不尽,感觉甚妙。

  建国后,甘州历届政府曾对古建筑践行维修,一些大型古迹,如大佛寺、万寿寺木塔、钟鼓楼、西来寺、甘泉池等均曾拨专款加以修复。也许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土塔镇风之事,也许镇风塔的破败已不再让人们抱有幻想,也许关于镇风塔的历史传说已鲜为人知,总之寥落的镇风塔至今尚未得此眷顾。

  据了解,镇风塔周围,党寨镇境内还有上寨村三层土台叠垒筑成的三塔墩,古汉墓群和武功庙遗址,当然这些古迹与大佛寺、黑水国遗址、木塔、土塔等比起来,影响甚微,但这是历史的痕迹,规模或大或小,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的先祖生产、风俗或思想的印记,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

  所幸,在写镇风塔的时候,得知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时已将镇风塔各种资料详细记录在案,我想在国家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的形势下,镇风塔得幸展新颜的日子应该不会太远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强子 于 2009-6-30 15:48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5:50 | 只看该作者
命题作文,请朋友们指正
3#
发表于 2009-6-30 15:52 | 只看该作者
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好文章。应该好好宣传、保护这样的文物。
4#
发表于 2009-6-30 16:20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沧桑应焕发新春.不错的游记作品.问好!
5#
发表于 2009-6-30 16:28 | 只看该作者
为强子喝彩!诗人的散文呵。
6#
发表于 2009-6-30 16:30 | 只看该作者
风格依然是那么的让人喜欢。看看我的,有没有变化。可能你已不记得我了。可是读了文章就知道了。
7#
发表于 2009-6-30 16:52 | 只看该作者
史料丰厚,文笔从容。镇风塔的历史文物价值,彰显在文字中。
8#
发表于 2009-6-30 19: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6-30 16:52 发表
史料丰厚,文笔从容。镇风塔的历史文物价值,彰显在文字中。



  欣赏朋友的文字,浓厚的文化底蕴,文笔流畅,风格沉静,散发着宁静厚实的气息。问好!
9#
发表于 2009-6-30 19:4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字,历史与现实互融。问好!
10#
发表于 2009-7-1 08:05 | 只看该作者
具象清晰,笔触稳健,文章质朴。我从本文看出了作者跨越诗歌与散文的思想韧性把持有度,这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欣赏并问好朋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8: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关注!

接到这个命题的时候,我对镇风塔一无所知,从收集资料到实地查看,颇费了一番周折。由于命题要求,写作当中努力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感情尽量淡化,“撇”出来,反映最客观的事物。呵呵,这与以前写诗似乎正好相反。不过在写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渗入了一些自己的情感。这类文章以前没写过,写成之后,还是觉得似有缺憾,还是请朋友们多多指点。
12#
发表于 2009-7-1 09:11 | 只看该作者
镇风塔在当时是否起到很好的作用,显然,这里的传奇已经说明了一切。然而,岁月的剥蚀,风沙的侵袭,那些凝集着人们美好祈愿的镇风塔已经岌岌可危,如再不得到重视或保护,那么,不久的将来,连残存的遗迹都会消逝。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00:18 , Processed in 0.0504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