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6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倾听梦幻般行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 1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倾听梦幻般行吟

                                    
——解读声东击西的诗歌《梦幻西藏》

      
“我不要相信……不要相信”,“一滴露的春天……绕过十字……是终生的蛊”。蛊,本是传说中的一种毒虫,延伸意为心志惑乱。诗文起始就展现了一个在意乱迷惑中挣扎的意境,引人以探询与疑惑的心情,走入文字,挖掘究竟。

      
带着炊烟的披肩/去那高入高天的地方”这是西西惯用的灵动而夸张的词语,又把我们带入了奇特的想象里。原来诗人与她文字里的“亲爱的”,已步入爱的旅途,在“金色的杯子”里、在“酥油茶最香的最暖的那个时刻”,穿过“赞美歌”,接受“命运的哈达”。此时,“千年的的荆棘全部被淹没”。读到这里,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深叹西西诗歌的魅力,将爱旅用一段短暂的录像摄录于洁白的纸上,栩栩如生,颇具张力。

      
接下来,一个个画面的展现与叠加,使情愫宛如暗流涌动,幻象丛生。“手上的白云”、“ 高寒处的植物会托起我们的影子和过去”等等激情宣泄的诗语,充溢着诗者对生活美的追求、幸福的向往。“山……此起彼伏/抱起奔过来的花朵或精灵”——这是多么惬意的描述。诸如此类细节叙述的融入,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举重若轻的冷冽惊艳之美,让清瘦的骨骼更加妖娆,浅浅莹笑坠满唇角,让读者渐入香馨深处,倾听桃花落瓣的呢喃……。我们的心也和诗人一样,愈加宁静、通透与皈依,“不问风尘中归何处”只“等雪莲从经卷里盛开/带归人在此生此年”。

      
我并不认为,诗歌所写所抒,一定要是作者自身所经历的生活,而应是按意象、情境和灵性的语言塑造与重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恰恰构成了诗歌独特的美感与读者而共鸣。诗人在《梦幻西藏》中,勾勒了一幅幅梦幻般画面,蕴藏着人所特有的情感因素,以流动的色彩、十指合十的虔诚以及悦耳的铃声,将生命提升到一个高度。这就是诗歌,也是诗歌的魅力。

      
有人说“诗不可言说,一说就错”。说到这儿,也许我没能说清作者的本意。她的诗,我读过一些,总有一种空灵而禅意的感觉,着实把握不准脉象。但读者就是这样,他要做的并不是一定要尾随诗人的脚步,他往往抓住了诗人若隐若现的足痕,便可沿着她飘忽的影子,在游动的旗语下,按照心悟智动的方向,幸福地前行。诗人同意吗?这并不重要,读者以心碰撞,哪怕只是一点点火星或一次擦亮,就足够了。

      
命运是什么?谁又能来解读?诗人寄予高远的星宿,希翼这终日眨着眼睛给人暗示的精灵,会将诗人心中针绣的繁花,开放在雪域极地,且覆盖那寂寞的沙滩。

      
当“玉磬梵音”鸣响在文字里,我感到“所有的羽毛”便是梵唱雪山的经文。那最终的一句“以仁慈的名义放过自己”,到底在暗示什么?也许便是又一个玄机。


附:声东击西《雪域西藏》


            
1
我不要相信   此时的眼神是夜半的残火
不要相信   窗外的风声不再路过我的快乐
尘世   这片大大的叶子   辗转着我
一滴露里的春天   小的轻的不肯消失的
在路口的因缘里绕过十字
泥土的腐朽与芳香   是终生的盎

带着炊烟的披肩
   去那高入高天的地方
亲爱的   我的脚步一定响过晨钟暮鼓
并与你一起落在   金色的杯子里落在
酥油茶最香的最暖的那个时刻
那个时刻   所有的人都在唱赞门歌
日月的光辉齐齐地跳过你的车窗
接过这命运的哈达吧
千年的的荆棘全部被淹没

                 
2

要记得   穿上逆风的白衣让手上的云层更清晰
高寒处的植物会托起我们的影子和过去
绿的灯笼亮起来了  霜雪如海处   世事低下去
还要说起礁石吗   还要说起寂寞的沙滩吗
语言失效时   只有心跳是最美的铃声
在摇动的经筒里    成为闪动红光的果实

一阶阶的那山
   是手上的天平
此起彼伏   抱起奔过来的花朵或精灵
没有什么更重   也没有什么更轻
十指抬起    合而为什   身后的一切都会飞升
不问风尘中归何处   安静地一步一伏膝
等雪莲从经卷里盛开   带归人在此生此年

                 
3

彩绸铺路   针绣的繁花隐开在心中
高扬的幡旗会先行召来指路的星宿
一座座俯下身来   解读掌纹里的秘密

玉磬梵音开始灌溉文字的血脉
所有的羽毛都在跃跃欲试
那羽毛
在离开家之前是一副钢铁
离开岁月的炉火后  以仁慈的名义放过自己                          

                           2009年7月2日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09-7-2 14:18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7-2 11:4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朋友,欣赏好诗,好评!
3#
发表于 2009-7-2 12:08 | 只看该作者
解读得很细腻,也很透彻,给读者理解原诗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4#
发表于 2009-7-2 14:08 | 只看该作者
解评非常到位。
诗歌也很不错。但“去那高入高天的地方”这些句子还可打磨。。。
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14: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虹雨映荷 于 2009-7-2 11:44 发表
问好朋友,欣赏好诗,好评!

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14: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山流水 于 2009-7-2 12:08 发表
解读得很细腻,也很透彻,给读者理解原诗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只是一些领悟而已,也并非解读的到位
7#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14: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馨凝雨阁 于 2009-7-2 14:08 发表
解评非常到位。
诗歌也很不错。但“去那高入高天的地方”这些句子还可打磨。。。


对,这句话我看了也觉不妥。是不是诗者打错了呢?
要是 “高入云天的地方”  好像还可以
8#
发表于 2009-7-2 14:26 | 只看该作者
贴近作品,诗意地解读和评说,尽管有着把不准脉络的谦虚和实在,但是虔诚和贩依诗歌的内涵的心绪可感可知。
9#
发表于 2009-7-2 15:22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的诗评文章.
10#
发表于 2009-7-2 15:41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的评论!欣赏!
11#
发表于 2009-7-5 09: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馨凝雨阁 于 2009-7-2 14:08 发表
解评非常到位。
诗歌也很不错。但“去那高入高天的地方”这些句子还可打磨。。。

直言是好的,不妨说说如何打磨?
我倒觉得这句子还不错
故而请雨阁指点一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4 20:53 , Processed in 0.16133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