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乡村的事
文/沈茂昀
近日看到两则乡村新闻,颇令人感动:一则是河南周口“80后”乡村女子李灵5年负债办学,为了给村里学校300多个孩子建一个阅览室,暑期孤身到郑州骑着三轮车收购旧教材、旧读物;一则是贵州独山下司乡村“保尔”天使黎跃云身残志坚,三度扔下双拐悬壶济世,十多年来为四方百姓解除病痛,受到当地群众称赞。
两则新闻都是关于农村的,一个反映了乡村教育的现状,一个反映了乡村医疗卫生的现状,把两者放在一起来谈,并无比较的意思,主要还是因为透过这些现状,我们可以了解目前农村教育卫生的一些真实情况,从而对目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几年,政府加快改善民生,在城市和农村都做了不少工作,让老百姓得了一些实惠。但客观地说,城乡二元结构这个突出矛盾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不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而且很多资源的分配,在城市聚集较多,在农村却偏少。就拿教育卫生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来说,要实现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就近上学、上好学,要实现农村人人享有医疗卫生保健的目标,最大的障碍不是重不重视、投不投入的问题,恰恰是当前农村教育卫生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李灵当初萌生在家乡办学的念头,是不忍看到农村还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在办学过程中面临困境多次想放弃,最终却放弃不下,说明农村对教育人才的需求还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
科学发展就是统筹兼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尤其要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关注那些发展的薄弱环节,关注那些靠一个人的坚守独立支撑起的社会价值体系,把更多的资源投向最需要扶持和帮助的地方,使之能够加快发展,达到基本的起跑线。这是社会效率和公平的体现,更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一个残疾的自学医道的乡村医生,十多年来,不但用善良和博爱诠释了山乡群众对“天使”的依赖,还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当地妇幼保健、防疫等社会事务,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正统的医疗资源又闲置在哪里了呢?这种资源的倒置,恰好暴露了政府管理上的顾此失彼。因此,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度的、财政的多种措施,保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资源,是当下政府必须加快落实到行动上来的大事。
在社会还不能完全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时候,我们往往感动于那些平凡的坚守。这些坚守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可以想见,没有李灵的坚守,那些留守孩子很可能就会失学、辍学;没有黎跃云的坚守,那些偏僻山村的父老乡亲在患病时,就会少一分希望。正是这些平凡中默默坚守的人,用自己的牺牲和奉献,在为社会和谐进步做力所能及的事。作为政府,要宣传他们的事迹,以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但更重要的,是主动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在农村更好地发挥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