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非主流,一个让人心疼的词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3 1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10 编辑 <br /><br />    从“垮掉的一代”开始,八十后、九十后、非主流等代表“另类”的字眼已经为我们所熟知。最初,“八十后”来自于韩寒和白烨①之间的唇枪舌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逐渐注意到,有那么一群主张个性的人,积聚成一股反叛的力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放纵抒情,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包括文字、服饰、发行和行束等。

    所谓主流,就是被大多数人所接纳的、崇奉的意念,或者是业已形成的思维模式,而非主流则恰恰与其相反,他们处处彰显违背主流的举动。这几年来,“非主流”已经成为新生一代特色鲜明的群体,他们大胆张扬、折堕②极端的言行为“主流人群”所发指痛斥。在这些人的观念中,张扬的色彩始终不会被肤浅的世界所掩埋,因此他们要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实现这种意图的最好途径就是主流所忌讳或者感到可怕的性、药物、自杀、香烟、酒精等等,这些折堕的方式,常常令人触目惊心。

    其实,我们国家的年轻一代,即近年来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的“非主流”,有其产生的深刻的社会根源。据研究,“非主流文化”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朋克文化,是这种后现代虚无主义文化在中国的特殊表现形式。“非主流”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必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根基。

    当时的朋克文化,是在摇滚领域的风格整合作为载体的,他们崇尚简单,号称“三个和弦”的抒情,然后以奇异装扮、诡异绚烂的发型、夸张的动作等强烈视觉冲击力,去表现愤怒、破坏、不满、堕落、死亡等极端的情绪。这样的一种文化,诞生于美国,却在极短的时间内蔓延到英国,变成了一种时尚风格,风靡于全球的青少年中间。

    大家都知道,上一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是一个相当混乱和萧条的时期,越战结束引起的社会动荡、嬉皮文化也达到高峰、年轻人游手好闲、追求享乐,大麻、海洛因等毒品泛滥,人类的劣根性在一部分人中得到极限的发挥,而处于这一时期的,在思想上个价值观念尚未成型的年轻人,面对这样一个社会,迷茫、痛苦、不满的情绪越积越深,所以他们企求通过一些独特夸张的形式去发泄这种情绪,朋克文化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社会现状而得到许多年轻人的推崇和狂热效仿。

    说到我们国家,“非主流”的形成和发育与上述文化的诞生和盛行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尽管作为思想起源的社会并没有朋克文化依附的现实状况那么恶劣,但这一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意识形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渐暴露的深层矛盾,无可避免地给新生代带来了思想上的迷茫和苦痛的挣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之前相对隐晦的话题也呈现在他们的面前。离异、失业、自杀、冷漠的人情、沉重的学业、性爱、让本该纯真的他们的意识上涂上一层丑陋的底色,他们开始怀疑“主流人群”宣扬的美好的社会、高尚的道德、善良的人性。

    但“非主流”这一年轻的群体,他们是绝对地向往真、善、美的,正是他们在追逐这些令人崇尚的美好元素时,看到的却是与想象中反差极大的现实,所以伴随而来的便是迷茫、痛苦和忧伤。他们用怪异的装束,表达简单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语言,诉说世间的善恶。他们热爱阴森可怖,也炽热地爱着眼光;他们放纵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崇尚纯粹的器官接触,却也深深地同情着单亲、贫苦的孩子;他们害怕战争、害怕血液,却在生活中处处宣扬暴力、甚至自虐,所以我们看到的“非主流”是非常自相矛盾的,而这种矛盾,是社会许多深层的矛盾在他们身上最直观的反映。

    如此深刻的矛盾,聚集在孩子的身上,让身心都还相当稚嫩的他们如何去承受?他们无法承受,所以选择了发泄。画着骷髅的宽大的T恤、一大串的耳环、穿洞的牛仔裤、金黄的头发、光头的女孩、清一色半掩的尚未发育成熟的乳房、横陈的酒瓶,构成了“非主流”人群宣泄不满和苦闷的另类方式,他们的主题,永远是忧郁、悲伤,奇异的服装、放纵的行为,只为了制造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去排斥、反对大众文化。但他们的与众不同,在潜意识中并不是刻意去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标榜自己的另类,而是在用他们无奈而简单的途径,达到宣扬反叛、宣扬个人意识主张的广义文化风格。

    透过他们靡乱杂芜的生活,揭示“非主流”最深层面的本质,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令人发指和无法隐忍的行经了,而是一群对未来充满向往,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群体,艰难地企图用经典伦理常纲难于接受的行为,去颠覆旧有的在他们看来已经糜费的“主流价值取向”。只是,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却无意地创造了新的糜费。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去同情和关爱的孩子,但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所能听到的,都是权威的鞭笞和不屑。

    “非主流”这一个性张扬的表现形式,在艺术上存在其合理性,但在社会现实中,却是永远也无法取代主流的,“非主流”文化的归途只有同化,或者消亡。而这两个最终的归宿,都是我们成人也可以说是“主流人群”所期待的,因为只有社会矛盾逐渐被解决了,“非主流”这一极端折堕的意识形态才能被逐渐退出社会文化的舞台。换言之,当“非主流”不复存在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也一定是个日臻完善的时期,这也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但是,这个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作为社会矛盾浓缩载体的“非主流”,也将会逐渐活跃于社会,而作为紧握经典伦理的主流人群,是否也该考虑下,不再用指责和痛斥去打击他们,取而代之的是以一种关心和抚慰的爱去包容、去理解和原谅他们痛苦的抒情?因为我们遭遇社会矛盾时,往往具备足够的抵抗力,但幼小的孩子们,他们却永远都是那样的无辜。

①白烨:笔名文波、晓白,作家,文学评论家。
②折堕:广州方言,遭遇困境时候的堕落。

2#
发表于 2009-7-13 1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10 编辑 <br /><br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09-7-13 1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10 编辑 <br /><br />  任何时期出现的文化现象,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各种文化现象的存亡是一个过程,不是包容不包容的问题,凡是能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先进的文化,它就会一直存在下去,凡是落伍时代的文化必然消亡,就像一个人的存在,健康者生患绝症着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的文章没有按论坛要求编辑好,可以求助一下版主或者管理员,要不看看发帖须知。问好!

4#
发表于 2009-7-13 1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10 编辑 <br /><br />从广义上来看,主流与非主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极端,也是认识上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何界定,如何取舍,因人而异,我对此持中庸态度。欣赏这篇理性气息浓郁的文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4 05:17 , Processed in 0.05424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