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1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散落在时光深处的民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4 1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歌,特别是闽北民歌,描绘的生活让我动容,它像一枚挂在深秋树上的果子,让人饱含泪水的目光一遍遍地读过!——题记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从心灵发出的声音就成为民谣。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不管历史如何走向,那些歌谣总会在有水井的山村唱响。这种原生态的歌谣,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证据。它们如同血液,早已渗进人们的生命里,与生命和生活一起奔流千年万年。如今浮躁的生活隔断了祖先的吟唱和后辈的聆听,时过境迁,那些民歌早已散落在时光深处去了。

  从前,在乡村,民歌像春天旷野里的花朵,连片密布,摇曳生姿。阡陌之上,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着人类村野气十足的声音,在一首首民歌,无数首民歌里传唱。这些描写人们快乐或疾苦的歌在炊烟袅袅的村子被唱响,一代一代,口口相传。那些纯朴的歌用极富有特色的韵味,唱出劳动、生活的苦与乐,山民们用歌声抒发内心的渴望、抗争。他们把人间俗事,家长里短,心中的快乐与不满都用歌的形式来抒发。于是,民歌成为卑微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空气似的飘在村庄的上空。


  闽北民歌琅琅上口、易唱,如“……今年扛一个花轿女,明年生一个状元郎。”歌中充满喜悦和憧憬,听后不得不让人怦然心动。还有一些充满童趣的摇篮曲,如:“砻米砻谷头,做糍做粿韧柔柔,爹要吃,娘要留,留个米缸头,老鼠拖去做床头……”这是唱给小儿女听的歌谣,浅斟低吟、轻柔舒缓,只要母亲开口一唱,再不安份的孩童也能安静下来,多好的民谣哪!


  而更多的歌谣却让人感到唏嘘不已,因为从这些先民的歌唱中我们感知了当时生存的不易与艰辛。特别是一些有关那时代女子的歌谣,更是让人柔肠寸断。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妇女,她们受的苦最多,最需要用歌来倾泄,所以这类的歌谣也特别的多。

  《金桔子》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首,它是这样唱的:金桔嘞,金坠坠,做人媳妇,做得难,走锅前,火钳扫,走锅后,掸把兜。走饭桌,臭抽饭。走后阁,臭抽茶。大啊大啊,我不说。你不知,我若说,你肉痛,膀蹄公鸡,是你吃,掌头巴掌是我当。这首民歌,说白了,它就是乡村女子最朴素真实的生活写照,生活的琐碎与艰辛,做小媳妇的难处和在婆家所受的种种非人待遇,一切的不平等,都从字里行间显现出来。


  当所有的苦都堆积的女子心中时,女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歌的形式唱出来。于是就有了《金桔子》这样凄婉的叙述。在这些凄婉的叙述中,古代社会低层妇女生活的画面却在我们的面前栩栩如生地展示,如今,尽管女子的歌声已在远古的风里袅袅吹散,包括所受的那些苦。但是透过那些文字,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个个忍辱负重地生活着的弱女子的坚韧与顽强。感觉到她们当时生存环境的艰难。

  唱着这些歌谣,我甚至觉得这是我们闽北的《诗经》。这首民歌是可以与杜牧的《清明》妣美的,它有人物,有对话,有场景,是个有血有肉触手可及的完整故事。充分显示了民歌的语言魅力。说的虽是家庭琐事,却韵味悠长,古色古香。更让人欣赏的是,歌中女子在父母面前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把在婆家所有的苦难,直统统地,像倒豆子似的地到了出来。这性格,就是我们闽北女儿的性格,率真,坦荡,不做作。

  难能可贵的是,《金桔子》这首民歌,既有巴尔扎克的喜剧色彩,又带着雨果悲剧的成份。悲喜交加,一种辛酸,几多无奈,这就是生活,这就是那个时代女子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这首民歌,尽管穿越千年风雨,依然是民歌中最美的风景。

  每每听到《金桔子》这首歌从豁了牙的老太太口中唱出,感觉总有伤痛滑过指尖,立时眼里布满深深的忧伤。



  在闽北,如果想把一首民歌还原成现在的语境,是有一定难度的。就说《金桔子》吧!曾经有人在某乡志上是这样译的:金桔子,金带带,做人新肥(媳妇)做得难,走锅前,火铲钳,走锅后,掸把兜。走饭桌,臭抽(变馊)饭。走后阁,臭抽茶。茶啊茶啊,我音哇(说)。你音知,我来哇,你肉及(痛),膀蹄鸡谷(公鸡)是你吃,拳头巴掌是我当。

  这样译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大啊大啊”译成“茶啊茶啊”了,因为在建瓯语系中,大与茶(大在我们这儿指爹)两字是谐音,明明是女子回娘家向父亲诉说在婆家所受的苦,怎么有可能是向茶说这话呢?假设那女子真的苦到只能向茶树诉说,那也就是说她的苦无法倾诉,没人来听,不得不向一棵树诉说。就算是这样,那紧接着而来的膀蹄公鸡是你吃,拳巴掌我来当。又怎么说?难道女子出阁时,那些彩礼,或逢年过节男方送的礼都是让这茶树吃?茶树吃了人家那么多东西,女子指责它也是情有可原的。这么说男家人认这棵茶树作泰山?女子也认这树做“后头?果真这样的话,男家欺负女子就在所难免了,谁让女子娘家无人?只有一棵木头站在那儿,这样的人不欺负还欺负谁?哈哈,扯远了!

  我这么理解,可有持反对意见的人,他是这样说的:小时就听的会传唱的人还在。如:“茶啊茶啊”并非唱成“大啊大”的。有兴趣,不妨问问一些会传唱的老奶奶再说哦。若想当然去,那女子回娘家,有啥委屈应该对娘说更有道理了,那是不是要改成“娘啊娘”呢?其实确实有人唱“娘啊娘的”。不过比较少人这样唱,人们更爱唱“大啊大”大约是觉得只有爹才能给女儿出头吧?

  不过我也想问一下,为什么女儿不能向父亲诉苦呢?一定要向母亲诉说?母亲也是弱女子呀,能帮她什么呢?那时候的女子在婆家受了委屈,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父亲和兄弟!还有,说不定是她父亲硬把她嫁到那一家去的呢?她不说给“大”听,说给谁听?再说这位与我意见不同的人,看样子他是认定这民歌就是茶啊茶的,是唱给茶听,而不是唱给娘家人听的。


  在这里我不想去作什么学术争鸣,只想把我要说的话说清楚,当然,也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我没有那种妒贤忌能的心里,真的没有,按理说,这事与我无关,可我太喜欢首民歌了,我是听着这首民歌长大的,深信我太了解它了,而且也坚信我对这首民歌的理解没错。但遗憾的是,我才疏学浅,胸无点墨,人微言浅,仅凭着感觉来说话,所以就是说对了也没有用,也不会有人相信。我不再乎什么瓜田李下,我要说,于是,就有了这篇文字。


  我知道,《金桔子》中的女子不是诗经里环佩叮当、长袖善舞的女子,也不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里的美少女。这是一位布衣裙钗,素而朝天的普通女子,她的喜与痛、怜与悲全表现在她的语言中。


  那句“大啊大啊”“或娘啊娘”,在这首民歌中是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上半阙边哭边诉,是一出悲剧,下半阙转为指责,指责她的父母,带有明显的喜剧色彩。女子悲苦到了极点,对着自己的父母就这样直直地叫出了心中的委屈。

  我很欣赏这样的女子,人生百味,酸辣苦甜。面对不幸,敢于控诉与抗争的女子,是生活的强者。而《金桔子》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女子。

  《金桔子》是最令我心动与心痛的歌,离爱那么远,离亲情那么远,仿佛在梦里,在生活深处氤氲着一种若有若无的伤感,让我们感觉,让我们遐想,让我们听了还想听,但那悲苦境界却是灵魂也不肯轻易到达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岭头落雪 于 2009-7-24 10:12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7-14 18:42 | 只看该作者
本文更适合发表在天籁之声版,帮你转过去。
3#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8: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7-14 18:42 发表
本文更适合发表在天籁之声版,帮你转过去。
怎么会有的字更黑呀?
4#
发表于 2009-7-14 19: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你的好文,想给你插个歌曲,但搜不到。当地有唱得好的可以录制处理贴在文后,更好了。问好!
5#
发表于 2009-7-14 19:11 | 只看该作者
斑斑们用高亮显示一下题目,把这个原创文字和歌曲区别开来!
6#
发表于 2009-7-14 19:13 | 只看该作者
切换到“标准”,把月亮点成“太阳”,再空两格就好了,文字真不错!欣赏。
7#
发表于 2009-7-14 19:22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文字,只是没有编辑好,再整一下,不行也可以求助于斑斑~!问好,远握!
8#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9:23 | 只看该作者
不知为什么就是编辑不来!我晕!!!
9#
发表于 2009-7-15 09:26 | 只看该作者
重新帮你编辑了文章的格式。这篇文章用生活的笔触,对闽民歌《金桔子》进行了解读与感触,情景交融之中,不乏音乐艺术的底蕴诠释和专业感悟,同时又具有自己个性化的认识色彩,这些都是音乐鉴赏文章必不可少的元素。有鉴于文章具有如是特征,精华鼓励!
10#
发表于 2009-7-15 10: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7-15 09:26 发表
重新帮你编辑了文章的格式。这篇文章用生活的笔触,对闽民歌《金桔子》进行了解读与感触,情景交融之中,不乏音乐艺术的底蕴诠释和专业感悟,同时又具有自己个性化的认识色彩,这些都是音乐鉴赏文章必不可少的元素。 ...


欢迎朋友来天籁发贴交流,支持精华! 问好新朋友!
11#
发表于 2009-7-15 18:08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提起!
12#
发表于 2009-7-15 20:18 | 只看该作者
提起好文字!
13#
发表于 2009-7-16 10:06 | 只看该作者
把文字提起来,不要沉下去!
14#
发表于 2009-7-16 19:38 | 只看该作者
把文字提起来,不要沉下去!
15#
发表于 2009-7-17 13:35 | 只看该作者
民歌是根植在民族和百姓血液里的呐喊和咏叹,由于我对闽北民歌缺乏了解,所以不能很好的评析,欣赏作者对于民歌的热爱,文字也很优美~握手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6:39 , Processed in 0.05290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