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杜永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丝瓜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7-23 23:48 | 只看该作者
  语言质朴、达意传神,对丝瓜的描写中,真实的生活场境叙述质朴细腻,看得出作者很细心的观察,从具象的表层,递进展开,富有哲思,从而文字内核有了深度与高度,具有动人的情感和体察力。

  勾勒的是丝瓜,抒怀的是一种难得的奉献精神。这在结尾的文字中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欣赏并问好永生版主,支持精华!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7-23 23:55 编辑 ]
32#
发表于 2009-7-23 23:50 | 只看该作者
一颗丝瓜牵出缕缕情怀,往事的真切细节,在简约而有表现力的语言中,贴近着读者的内心。拉近了人的情怀,让人多了对生活的亲切和热爱。一个丝瓜的角度,也就成了看取生活美好的角度。
33#
发表于 2009-7-24 00:20 | 只看该作者
丝瓜味美,我要是写的话,就写它能安胎。
欣赏杜版美化了生活的文字,穿插的故事,可以见出时代性,又给人直观的深刻的印象。学习
34#
发表于 2009-7-24 08: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杜版质朴而又细腻的美文。
35#
发表于 2009-7-24 09:34 | 只看该作者
金灿灿的花儿,绿油油的叶子,缠来绕去的瓜葛,奋力攀沿的藤枝,垂挂的瓜,柔韧的蔓。

问好杜版主,形象生动的文字,亲切温暖的回忆,故乡的一草一木,童年的一粥一瓜都在你的记忆里鲜活,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欣赏好文章!
36#
发表于 2009-7-24 10:31 | 只看该作者
读永生的文字,所有乡村生活的美好记忆,在刹那间得以集体复活。
37#
发表于 2009-7-24 10:57 | 只看该作者
对丝瓜作了精致的描绘,而且融情于中,读来感人。写的细致在于了解的细致和认识的独特。
38#
发表于 2009-7-24 11:12 | 只看该作者
最喜欢这篇文章的两段,一段是那道绿色长廊,可以坐在绿荫下纳凉,赏景。作者说,那样清凉温馨的情景让人羡慕,也令人感慨万千。于我,亦是如此。尽管我不曾亲眼所见,但是在作者的笔端,作者铺展的文字中,我能真切地体会到,亦向往那样宁静恬淡的生活。
还有一段无疑就是结局,一句:一岁一枯荣,蕴涵了作者旷达明亮的心境。读了许多作者的文字,从来不诉消沉之音,从来不作感伤之叹,从来不露畏难之意。行文与为人当如是相同,没有落落襟怀,浩然风采,又如何有这样的坚毅与高旷呢?
我以为,文字,从来不需要旖旎的背景,不需要华美衬托,亦无须绚丽的修饰。文字在于一种真实的表达,无论你用哪种方式,只要诉说出内心真挚的情怀,这样的文字,都是美好的,都是耐人寻味的。
当一个人对肤浅显得不耐烦,总有一天也会对深刻生出厌倦。所以,如果文字可以做到平和,通透,旷达,明亮,这样的意境,又还有谁会去在乎肤浅与深刻呢?
为人亦是如此。
我欣赏作者的文字,更感动的是文字背后那份真挚平和的情怀。
39#
发表于 2009-7-24 11: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落梅 于 2009-7-24 11:12 发表
最喜欢这篇文章的两段,一段是那道绿色长廊,可以坐在绿荫下纳凉,赏景。作者说,那样清凉温馨的情景让人羡慕,也令人感慨万千。于我,亦是如此。尽管我不曾亲眼所见,但是在作者的笔端,作者铺展的文字中,我能真切 ...


欣赏落梅精彩别致的点评,问好!
40#
发表于 2009-7-24 12:00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才得以拜读杜老师的大作。真的佩服!
文中意趣,哲理兼备,善攀越适应能力强是其藤蔓的本能,而韧性与持久力是丝瓜果实的精神。尤其文末的感悟哲理性强,让人难忘!问好杜老师!
41#
发表于 2009-7-24 14:24 | 只看该作者
刚刚又有人来,看了一半,接着看完了。
小小的丝瓜在作者的笔下生机勃勃,这种敢于攀登的精神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攀越,是丝瓜固有的自然的禀性。它适应能力很强,不管你树有多高,墙有多仄,(电)线有多细,屋有多宽,只要它们生存在周遭,那么,无须人为的指引,无须刻意的牵引,它们都会达到自己或你想要达到的地方。”这段尤其喜欢。
学习美文!问好杜版! 开心快乐每一天。
42#
发表于 2009-7-24 22:0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蔬菜,迁出了童年的记忆。很温暖又有点感伤。
43#
发表于 2009-7-24 22:09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来看永生的文章.支持你, 问好.远握.
44#
发表于 2009-7-25 21:18 | 只看该作者

读杜永生散文《丝瓜》

  好的乡土文字,形式与内核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纯正的乡土气息与色彩。作者本期这篇新作《丝瓜》,无疑就具有这种艺术形式、表现技巧和乡土散文艺术法则。纵观全文,篇幅虽小,文章的精神内核却得以保持一贯的独立性,在描写丝瓜这一乡土普遍存在的植物上,它保存了未经雕琢的、纯朴的乡土文化气息,这是作者系列乡土文字的最根本条件。由丝瓜入笔,无论具象描写,还是意象延伸,读来丝丝入扣,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丝瓜这一主题是作者从乡间汲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但并不是简单地纪录和复述,而是将作者的思考见解、生活体验和少年回想灌注到作品中,使作品打上个人艺术创造的烙印,同时又带有浓郁的植物风情。无疑,作者这篇新作《丝瓜》,是一篇具有现代乡村意味的作品。

[ 本帖最后由 霍名夏 于 2009-7-25 21:28 编辑 ]
45#
发表于 2009-7-25 23:53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提读,杜老师辛苦了,送隋朝学者王通的两句话以表心志,“天不为人怨咨而缀其寒暑,君子不为人之丑恶而缀其正道。”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10:30 , Processed in 0.05068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