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983|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村日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30 1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6 编辑 <br /><br />
乡村日记

汤如浩

7月24日


  刚刚下车,大老远就看到小侄儿的身影在向前狂奔,他肯定是看到我们下班车了,顾不上跟我们打招呼,从水渠边的小路上走捷径,慌慌张张地,就报告母亲去了。
  我知道,前两天和母亲通电话的时候,他应当就在场,关于我们回老家的消息,具体的时间和乘车的班次,他知道得一清二楚。这会儿,他按照母亲的指示,在路边等候我们。当然,他主要在等待他的哥哥,假期一到,这是他唯一最合得来的玩伴。
  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我多少有些感慨,虽然离家不是很远,一学期下来,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回家的次数还是少之又少,好在今年暑假杂事少,基本上不会耽搁。刚放假的那几天,母亲就打电话,小侄儿也在旁边询问,都一个劲催我们。
  这不,终于回来了。
  公路的左边,长满了碧绿的油菜,连地埂都遮没了,油菜花大致是落了,但还是有一些没有落下来的黄花,点缀其间,微微招摇,碧绿当中夹杂金黄,显眼极了。下班车来,是一段平整的水泥路,颜色灰亮洁净,看样子修好不久,旁边还有些水泥和碎沙石的痕迹,路上有水渍,刚刚浇过水不久的样子。路两边的民房,土坯或者红砖泥就的,大部分都有些旧,还是原来的模样,但高大的白杨树碧绿葱翠,婆婆娑娑,一直延展到巷子的尽头,阔大的叶片在飒飒作响,道路上有一大片浓浓的树阴。走在上面,微风轻轻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惬意。路边的树池内,零散地种一些蔬菜,白菜、葫芦、芫荽,茸茸的,很鲜嫩。少不了一些花木,野刺梅、牡丹花、灯盏花,开了的花鲜艳,未开的,骨朵儿累累,重重叠叠的,花色各不一样,黄色、粉色、白色,纷红骇绿的,很是热闹。
  经过了一小段路,就看见了我家的宅院。大门口的树阴下,好多老人在闲谈拉杂,直直站立翘首以盼的,显然是我的母亲无疑了。扬扬在大声喊奶奶,并且飞奔过去,小侄儿也迎上来,羞羞答答的,好长时间未曾见面,我估计他是感觉有些生疏了。大伯大妈叔叔婶子们都打着招呼,说放假了,看你妈来了。我一一应答,从兜里掏出香烟,给抽烟的人敬了一圈。赵家大叔说,当老师苦是苦了些,但有两个假期,还可以好好缓一缓。大家都说是。钱家大妈说快回屋去吧,你妈已经等了几个小时了。我就笑笑,我知道,这是真的。每年的暑假寒假,我都照例回家住上几天,已经成为习惯了。母亲也一样,每年夏天晒好被子,冬天烧好热炕,就在大门口等我们,也已经成为习惯了。
  父亲到田野里采野菜去了,还没有回来。弟弟外出打工,也好有些时日了。我们坐在院子里的树阴下,母亲端来了开水和馍馍,拉呱着。院中的小花池中,母亲种植了葵花、葫芦、芫荽,还有灯盏花,长势都很好,那几棵小杏树和小松树,叶片翠绿,一片葳蕤。大哥去了青海,二哥刚刚从新疆回来,大侄女到张掖的工厂里打工,也三四个月了。这些都是母亲告诉我的,虽然我早知道些,但母亲不能不提,这是她的习惯。当然有些细节我也不清楚,比如二哥去新疆,回来的原因,母亲就知道的更细致些,侄女打工期间,还买了手机。这个丫头,给我们谁打电话了?
  喝过开水,母亲让弟媳妇端来了“搓鱼儿”。滑滑溜溜的,而且清爽,拌上蒜泥,浇上油辣椒和香醋,就着炒葫芦片,味道好极了。可母亲说,今年没有青稞面了,没能搓出青稞面“搓鱼儿”,就将就吃吧。我说没什么,没有就没有,放假了,吃什么胃口都好,妈妈做的嘛。母亲笑了,妻子和孩子们也都笑了。灶房梁间的鸟在给它的孩子们喂食,还是给我们吓了一跳,扑哧哧飞跑了。


                
               7月25日

  昨天下午回来,母亲就告诉我二叔的脚在修新房时摔折了。这几天他拄着拐杖,出出进进都很是不方便。
  我和妻子商议着怎么去看看他老人家,说着时,母亲早和小侄儿去商店里买来了西瓜。礼物薄是薄了些,不过也没有关系,去和不去显然不一样的。
  新房还没有装修。二婶和二叔还住在厨房里。我们进去时,二叔正躺在床上歇着,二婶在灶头上烧水,屋子里烟雾缭绕,呛人得很。抬头看,屋顶全都黑乎乎的了。看见我们,二叔坐了起来,给我装烟。我连忙让他躺下,他说没事,快都躺出病来了。二叔从脚上到膝盖,都打了厚厚的一层石膏,腿脚就硬硬的,僵直了,看样子是摔得不轻。我询问缘故,二婶说是塞檩子间的缝隙时,从梯子上摔下来的,脚骨断裂,有二寸长呢。我吃了一吓,跌打损伤一百天,二叔是让这脚给扣下了,按照他的火爆性子,这可怎么得了?
  二叔已经接近六十岁了,可天生是个急性子。他只生了一个儿子,考学出去了,原来教学,现在跳槽到另一个单位,条件好了,堂弟在县城也买了宽敞的楼房。应该说,原来的房子可以不翻修的,过几年不能劳动了,老两口可以到城里享福去。村里的人都这么说,我记得年前二叔有这个动议的时候,我也这么劝过他。他还是不听,硬是修了三间大瓦房,宽宽大大,倒是很好。工程队走了以后,他还是闲不住,这儿修修,那儿塞塞,不得一点空闲,这不,就出事情了。二婶说,老了老了,性子还大得不得了,我看秋天怎么收庄稼?二叔不说话,出着粗气。我说,没事,现在可以雇人嘛,休息好了,不留下后遗症才是正事。二婶说,也只能这样了。二叔还是没有出声,我揣测,他还憋着一股劲呢,准备收庄稼的时候还要大干一场,他就这样一个人。
  二婶不听我们的劝告,硬是打了荷包蛋给我们吃。家养的土鸡生的鸡蛋就是好吃,尤其是蛋黄,沙而香,我都舍不得咽下去,两个荷包蛋我吃了半小时,除了拉呱,我一直在回味这个味儿,怎么就这么香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出门的时候,二婶说明天给我们蒸青麦子吃,我说好好好。二叔急着要下床,我把他按住,说,您就好好养伤吧,您那心情我知道,就想着养好了身体好秋收,我说得对不对?二叔笑得呀,那个样子,和小孩子一样。

7月26日


  二哥使小侄女来请我们,因为和父母亲聊天,还是耽误了些时间。二哥就亲自来了,一进门,就嚷嚷,怎么还不去,怎么还不去?
  我就笑了,见了世面的人来了?
  二哥呵呵呵,是呀是呀,暴乱分子打砸抢烧,叫人害怕呢。
  他们提前回来的原因,就在这里。二哥说那几天工程队上发了蜡木杆子和钢筋棍,为的就是防身。不过,临近有部队驻扎,怕倒是不怎么怕的,提前回来是以防万一。
  我们都很感慨,打工有时候也提心吊胆,挣钱还真是不容易。
  二哥家正好来了客人,是侄女的舅母。患了糖尿病,人很疲倦,胃口特别大,不能吃大肉,心情烦躁得很。母亲和她聊天,我们在旁边搭上几句话,安慰她慢慢养病,着急是没有什么用的,况且这种病重在调理。
  二嫂宰了一只鸡,这时候已经做好鸡肉垫卷子了,热腾腾地端上来,说快吃快吃,不要凉了。我们互相谦让,侄女的舅母也在谦让,母亲就将肉块放在她的手中,我记得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鸡肉的,也极力地恭让,她才勉强吃起来。
  扬扬和他的小姐姐小弟弟在旁边,吃得津津有味。鸡是家养的,又是刚刚宰杀,放了新鲜的土豆片、青椒、蒜苗,上面是面粉做的卷子,和酒店里做的很是不一样,新鲜柔嫩,吃起来别有风味,我们大人慢慢咀嚼,孩子们狼吞虎咽。尤其是扬扬,上城里的大酒店,每次都是让人逼着吃,可现在吃了一块又一块,还说大妈做的肉就是香。我笑着问是怎么回事,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小孩子家家的,他当然说不出来。你想啊,城里吃的鸡呀猪呀什么的,都是快速养殖,放在大棚子里,一两个月就出栏了,肉质疏松,味道当然好不到哪里去。家里的就不一样了,你看看它们整天无拘无束,想到哪里到哪里,吃虫子有虫子,吃粮食有粮食,吃青草有青草,比你们城里的孩子还快活,肉能不好吃吗?
孩子快活地说,哎哟,那就是绿色食品了。
  二哥说,可不是,我们家的都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放假了,你不要再吃那些方便面什么的了,天天来吃绿色食品,身体健康,脑子好,保准以后考上清华大学。大家都纷纷赞同,孩子好像心动了,这个小家伙。
  二哥说过几天又要到青海去,是给青藏铁路加护栏,在西宁和格尔木之间,活倒不是太苦,但需要的人手不太多,还得争取争取。如果顺利,收庄稼的时候,就可以完工回家了。


              7月27日

  清早刚刚吃过早饭,侄儿和侄女就问我怎么还不去上地。我就心里乐呵开了,这两个小家伙对我的心思明察秋毫,真是没有办法。
  我说好吧好吧,你们两个说到哪里去。他们一个说到渠西去,一个说到北大地去。还真有些为难,踌躇再三,我决定到渠西去,去年去的是北大地,今年得换个地方了。
  他们两个在前头,我在后头,不紧不慢地向前走。这个时节,的确是特殊了。麦子的穗明明晃晃,顶上闪着银光,一波一波的起伏,所谓的麦浪,大约就是如此。更多的是油菜,都挂了果,尖尖的油菜荚一骨碌一骨碌,在阔大的叶片上面,整个儿挤满了,鼓鼓累累,过不长时间,应该就完全成熟了。一望无际大片的油菜地里,偶尔还是有些没有凋谢的花朵,金黄金黄的,在微风中微微地摇曳,所以蜜蜂和蝴蝶飞虫,还是很忙碌,嗡嗡嘤嘤,忙着采蜜,头顶上,它们的声响一直没有停歇,看来,这时候,应该还不迟,昆虫们的忙乱生涯,还得延续一段时间。
  天很蓝,蓝得无法形容。有一些厚厚的云朵堆积,很白,白得也无法形容。我更爱看远处的祁连山,祁连山下的土丘,有些茸茸的绿意,裸露的地方,是红砂岩,前几年在祁连山的另外一些地方发现了丹霞地貌,我去看过的,大致就是这样的岩层,因为风雨侵蚀,出现了各种形状,所以格外引人注目,说到底,那是环境遭到破坏的缘故。这里不一样,祁连山下的土丘,是裕固族牧人的牧场,保护还是不错的,天蓝草绿,我是喜欢的。土丘的上方,则是青山,那座我们称之为老君山的高峰,山巅残留着些积雪,莹白莹白的,山腰往下,则是鲜艳的青色,白,蓝,绿,这几种色泽很是醒目,相互映衬,真的很是好看。
  水渠中没有流水,很遗憾。小侄女摘来了碧绿的豌豆荚,坐在水渠边的草地上,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蜜蜂蝴蝶在周遭飞旋,草地上的紫色花瓣上,时而有它们的身影起落,花朵是各种颜色的,蜜蜂蝴蝶也是各种颜色的,太阳在头顶,还是有些灼热,好在有微风习习,通体还是很凉爽。鸟也在飞起或者落下,离我们有一段距离,侄女说可能我们近前有鸟窝,鸟妈妈在赶我们呢。嘿嘿,看看它们焦心若焚的样子,我们偏不离开,叫它们那儿干着急去吧。还有几只雄鹰,在天空中盘旋,它们寻找食物的动作这么悠闲,真是让人艳羡。
  我拍了好多照片,感觉还是不太满意。侄儿和侄女蹦蹦跳跳的,说快回去吧,奶奶等着去吃饭呢。我有些遗憾,那么,还是回去吧。

  


2#
发表于 2009-7-30 14: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6 编辑 <br /><br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09-7-30 14: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6 编辑 <br /><br />  熟悉生活,娓娓道来,文章自然朴实,欣赏了。问好汤老师!

4#
发表于 2009-7-30 1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6 编辑 <br /><br />乡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笔下人物可爱可敬,生活气息浓郁.欣赏并学习!

5#
发表于 2009-7-30 1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6 编辑 <br /><br />家,是根缆绳,始终牵曳着我们的心。由于教学工作,显然,回家的时间相对少了些,但,每次回去的那种亲和,亲切的氛围却始终如一。作者所写的,我很有同感。我基本上每周都回去,主要还是看望在家依然辛劳着的母亲。回到家,那种感觉绝对舒畅,幸福。在这里,浓厚的亲情,真挚的交流,诚朴的乡亲,都是我们刻骨难忘的。文章里娓娓道来的记述正是对家乡父老的谙熟、理解、血肉相连和心灵相通。好文。精华支持!

6#
发表于 2009-7-30 1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6 编辑 <br /><br />以日记体的形式将一些日常小事串连了起来,朴实自然,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实在。

7#
发表于 2009-7-30 2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6 编辑 <br /><br />乡村是一本永远读不完写不完的书,那里面有我们童年的故事,有我们的衣食父母,那里面有我们成长的给养,有我们的牵挂。常回家看看,是我等从乡村走到城市的热切愿望。如浩用日记的形式来写乡村,抒发自己对乡村、对乡邻的热爱和敬重,好文,欣赏!

8#
发表于 2009-7-30 22: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6 编辑 <br /><br />他唯一最和得来的玩伴。
应该是合得来吧学习问好汤老师美文。

9#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2: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6 编辑 <br /><br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quote]
谢谢兄,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2: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6 编辑 <br /><br />  熟悉生活,娓娓道来,文章自然朴实,欣赏了。问好汤老师! [/quote]
谢谢王老师阅评鼓励,问候您!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6 编辑 <br /><br />乡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笔下人物可爱可敬,生活气息浓郁.欣赏并学习! [/quote]
谢谢大相阅评鼓励,问好握手。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7-30 17:07 发表
家,是根缆绳,始终牵曳着我们的心。由于教学工作,显然,回家的时间相对少了些,但,每次回去的那种亲和,亲切的氛围却始终如一。作者所写的,我很有同感。我基本上每周都回去,主要还是看望在家依然辛劳着的母亲。 ...

感谢永生熊一如既往的鼓励支持,你的悉心点评,总是催生我写作的动力。遥远问候,开开心心!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跃农 于 2009-7-30 17:44 发表
以日记体的形式将一些日常小事串连了起来,朴实自然,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实在。

谢谢跃农老师一贯鼓励,你的鼓励总让人感激不尽,问候!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水 于 2009-7-30 22:12 发表
乡村是一本永远读不完写不完的书,那里面有我们童年的故事,有我们的衣食父母,那里面有我们成长的给养,有我们的牵挂。常回家看看,是我等从乡村走到城市的热切愿望。如浩用日记的形式来写乡村,抒发自己对乡村、对 ...

谢谢若水阅评鼓励,问好握手。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3: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09-7-30 22:15 发表
他唯一最和得来的玩伴。

应该是合得来吧学习问好汤老师美文。

惭愧,感谢玉琴细心,已经改正了。问好握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05:42 , Processed in 0.07458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