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0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古商马道上的白族古镇——寺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31 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0 编辑 <br /><br />              古商马道上的白族古镇
               ——寺登

  一个因为相对的闭塞而留下来的千年古镇,一个曾经喧嚣热闹而又多年被冷清了的白族小镇——寺登,今天却又渐渐地显出点生机来了。

  寺登街原来是六天一街,那是因为我们白族地区的人们喜欢以传统的十二生肖为日期来推算认记,赶街也是如此,一次生肖的周期正好可以赶两次街,以至于有狗街、羊街、马街、鸡街、牛街、寅街等的街名地名称谓。也就是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吧,许多地方才逐步改以一个礼拜赶一次街,也是因为人们已成经习惯了星期几的认记吧;所以现在的寺登街就改成逢星期五赶集。

  因为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公路上奔驰的汽车早就让古老的马道日渐冷清了,可寺登街仍以它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而艰难地守卫着它乡村集市的地位,它依然是我们滇西的乡村集镇中小有名气的重要的牲畜交易集市。

  每逢星期五这一天,四村八寨的白族村民们就牵着、赶着喂得膘肥体壮的牲畜,背着抱着家里养的鸡鸭肥鹅来到寺登街,把那些外地来的老板们的新崭崭的钞票赚到了自己的腰包里,看了就让人羡慕,可那些年过古稀的老人依然摇着头说,还是没有马帮时候热闹……。

  也许是老年人的固执,可也许真有那么回事呢。

  点苍山尤如一条昂首腾飞的苍龙,在它延至北头收尾的地方有一个四面环山的沙溪小坝子,黑潓江就从坝子中由北向南缓缓流过。

  因为江水的长年滋润,因为四面环山的护卫,这里气候宜人,地肥水美,沃野千亩,是滇“茶盐古道”和“蜀身毒道”的交叉之地。千年古镇寺登就座落在坝子的中部,是纵横交错的古商马道路必经重镇。向南,它可以直通乔后、漾濞,然后转入“博南古道”;继而向东可过大理赴昆明,向西可过永平进腾冲,达保山,进缅甸。

  也可以从古镇向北过甸南、剑川,然后到丽江或中甸,进而可以通往西藏。向东,可以翻过莲花山过牛街,进鹤庆,然后直抵四川或中原。向西,可过象图,渡澜沧江、怒江,然后到达密支那。

  在人们只能靠人力和畜力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历史年代里,茶叶和食盐是当时这些古商通道上主要的运送物资。

  不论是运往境内外或是藏区,马帮和掮客们都得日夜奔走在这些古道路之上,这就使得寺登小镇显得十分的重要和繁忙起来。

  因为不幸也有幸。

  滇藏公路的修筑,是沿着滇茶盐古道的另一线——点苍山东侧而行的,从离寺登二十多公里的甸南而过,由此,这座小小的古镇便被凉在一边了。

  到上个世纪的中后期,点苍山西侧,沿黑潓江峡谷的滇茶盐古道上也通了公路,可那是一条很不像样的坑坑洼洼土路,而且也只从小镇的西侧擦边而过,人们只好把眼睛盯着公路沿线,忘却了古镇中心的数百年的古戏台,忘却了宽敞的寺登旧街广场,忘却了小广场四周整齐的商铺,也忘却了戏台对面的古庙。

  因为忘却,这些历史的遗迹才能得以完好地保存。

  小镇东面悠然流淌着的是黑潓江,江上有一座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石拱桥,人们称它为“玉金桥”。

  也许那些年一些人没有忘却的就是这座玉金桥,所以桥上的石狮子有的被砸去了头,有的被敲掉了手,有的被敲掉了耳朵……

  然而,现在看到石拱桥上那些深陷的马蹄踏坑,似乎还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穿梭往来的商贾马帮的繁忙。

  站在玉金桥上,回望垂柳掩映中的小镇,古老的戏台鼓楼鹤立于交错的老瓦房之间,夕阳的余晖中,炊烟袅袅升起,也让人生出不尽的暇想来。

  过了石拱桥,古马道逶迤伸进小镇,马道中间是条形石板连着,两边是鹅卵石铺成;沿着古马道可以从东寨门或南寨子门进到鼓楼戏台前平坦的旧街场。

  那旧街场并不很大,只有五六亩地的面积,都是一色的红沙岩石砖铺成,历经风雨沧桑,已经踏了出不少的坑坑洼洼,有的石砖也已经破碎了,可仍然可见当年修造时的规整和工夫用心。

  街场的东方正中就是古戏台和三层鼓楼,据说这戏台是建于大理国时期,是典型的白族仿唐古典建筑。戏台和阁楼前后连成一体,主体部份就是古戏台;分上下两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到戏,上层离地面约有六七尺高,戏台左、右、前三面都是雕梁画栋,翘檐飞角,正面有镂雕台帘,八字台柱,浮雕楹联所饰,气势甚为辉宏,后面还有上马门和下马门,这是戏台的主体部份。

  下层前沿则由两根直径约二尺五六的四方砖柱支撑,三面敞开。唱戏时就用布帘子围着,要不,那些半大的孩子就把这里当成打耍戏闹的天地,快乐地在这里跑来串去,全然不理会台上的红脸进白脸出。

  虽说主体部是戏台,可要是没有鹤立鸡群的三层鼓楼的扶持和衬托,那戏台也不会那么引人注目的;鼓楼不仅高出其他相邻的房屋,而且建筑也是宫廷式的飞檐翘角,与相邻房截然有别。

  阁楼的最高层是敬供戏神主位的地方,也是乡绅们聚集议事之处,二楼和主戏台前后相连,是唱戏时化装准备之处,也是出戏下戏的“上马门”和“下马门”进出的地方,最底层一般只放置一些闲杂之物,偶尔也是唱戏的人没事时的休闲之处。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开始,或是请来戏班子,或是租借一套戏箱,由本村人自己粉墨登场,在这高高的戏楼上演唱着春秋风雨,风云世事和人生冷暖,四乡八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聚集到这里来,一边看戏,一边找亲戚会朋友,祝贺过去一年的安康幸福,也预祝来年的兴旺发达,如此热闹上一个街子。

  也就从这六七天的大戏唱过之后,古道上来往的商客和马帮也逐日增多了,古镇的生意也逐日火红起来了。

  戏台对面,座西向东的是一座古庙,迎门便是威风十足的哼、哈二将左右供职,进门,首先是观音殿,观世音是白族人民最崇敬的神灵。这是白族佛教密宗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我们白族地区,许多地方,观音庙都是单独修建的。在白族人民的心中,她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也是大众的护佑之神,她能负石阻兵,她能惩恶扬善,她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

  过了观音殿就是二圣宫,二圣就是文圣孔夫子和武圣关帝,这是受汉文化影响的一个典型。在白族人民的心目中,观世音是最亲近的,最值得崇敬的;为人立世,关帝的义气是十分重要的,而读书识礼也是人生之本。

  就这样,把儒、佛、道三教融合在白族人民的心中。

  这也是古商马道为小小的寺登古镇带来的兴旺、财富,也带来了精神和文化。

  连着戏台和古庙,街场四周全是古老的店铺,挤挤挨挨,总共不下三四十家吧;那些没上一点油漆的原色的木板门面和店铺面板,在历经无数岁月的日照风尘之后,显出了松木褐黄的苍老古色,那么些土丕子彻成的店铺柜台,剥落了外层的白石灰,却一点也没有消减人们头脑中当年寺登街的热闹繁华。

  走出老街场,沿着连接东西寨门的街路道而行,随便就可以找一家白族农家三合院下榻。

  为了找点清静,我们没在路边就近寻找人家,而只是拐了个小弯,找到一家壁画迎门,竹木成趣,花草谧然的人家。

  小院里一棵桃树上,红尖尖,绿肚皮的桃子已经成熟,旁边石榴树上,黄绿带褐的石榴果果,也挺惹人眼,更有挤在中间的那篷绿竹,在刚才的小雨之后,却是鲜明滴翠。就它们,把大半的庭院装扮起来,消去了我们一路带来的炎炎暑气。

  我想,画家们喜欢画那岁寒三友,却没在意这伏天三友,它们也够上许多笔墨的呀。

  小院的地也是一色的红色砂石条砖铺成,加上花草竹木的掩映,可以想见,这小院一定是冬暖夏凉的。
院子里,树阴之下,摆着一张高脚八仙方和八只独凳,桌上茶壶茶杯都已擦得明净鲜亮,好似专门到候我们的到来。

  看见又有新客到来,主人便殷勤地将我们引到北屋、西房的各屋察看。

  看来,主人已将能够匀出的房屋都已改设为客房了,设施并不豪华,倒也十分紧凑,也很讲究。其实在我们之前,已有三位碧眼黄发的老外入住此农家小院了,有一个正在堂屋里专注地上着英特网。

  主人最后将我们领到正房的边室,打开房门一看,虽然不是城里的标间那样的摆设,却也十分的整洁卫生;不用砍价,二十元一人已是经济而又实惠了。

  我们白族人家,正房楼上正中是摆放祖宗灵位的灵堂而皇之,正房楼下的中隔称为堂屋,是用来供奉祖宗之处,或“天地君亲师”之位,也是迎客议事的重地。两边各有一间边室,一般都要留作儿女们的洞房。主人有一男一女,南边室已用作儿子的新房,女儿出门在外,北边室就临时改为客房。

  刚一落座,主人的热茶就已捧到手边,品茶之间,主人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古镇的景观典故,让人不禁有了宾至如归的亲切。

  稍事洗漱之后,一桌农家饭菜已然摆放在当院,主人说,可以与之搭伙,听说三个老外已是家中食客,我们也是求之不得,便欣然同意了。

  五元一餐的伙食费实在也不费,你看餐桌上有两个荤菜,三个素菜,还有一大碗清菜汤。吃起来清香爽口,甚是如意,而且三个素菜中竟还有一碟新鲜的野生菌子,吃得几个老外连连“OK”。

IMG_0905.5.jpg (126.81 KB, 下载次数: 454)

IMG_0905.5.jpg
2#
发表于 2009-7-31 2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0 编辑 <br /><br />一方水土,一方风土人情,这样的文字,耐读!
问好新朋友带来新文字新气象,代表我个人表示欢迎!

3#
发表于 2009-8-1 0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0 编辑 <br /><br />感觉是很厚实的一篇。请加原创声明。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0:58 | 只看该作者

谢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0 编辑 <br /><br />谢高版并财智老弟,谢关注和鼓励
昨天写成晚了,上得有点匆忙,现在才来改改。

5#
发表于 2009-8-1 11: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0 编辑 <br /><br />质扑细腻的文字,呈现了古商马道上白族古镇的风情、习俗。

欣赏,问好,欢迎朋友的到来!


6#
发表于 2009-8-2 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朱荣华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0 编辑 <br /><br />品读佳作!问好荣华老师!

7#
发表于 2009-8-2 1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0 编辑 <br /><br />五元一餐的伙食费实在也不费,你看餐桌上有两个荤菜,三个素菜,还有一大碗情菜汤。这里有别字呀 快改过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4:35 | 只看该作者

谢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0 编辑 <br /><br />若雨版式主、谢谢关注!
也谢玉琴妹子提醒。
老头子就是有点马里马虎,这毛病要改呢。

9#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4:39 | 只看该作者

杨老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0 编辑 <br /><br />谢杨老弟鼓励,我到过石门关了,很好玩呢。欢迎和几位漾濞老乡来我家玩。

10#
发表于 2009-8-3 1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0 编辑 <br /><br />这个镇离丽江很近,但还没有到过.有机会去感受一下.问好朋友!

11#
发表于 2009-8-4 03: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0 编辑 <br /><br />先记号。白天来欣赏。问好!

12#
发表于 2009-8-4 09:0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问好朱老师!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木祥 的帖子

哦,也许是丽江木土司的后世亲戚?哈!
谢谢关注,请多指点。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1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蒙正和 的帖子

蒙老师:你好!
谢谢鼓励!
15#
发表于 2009-8-5 09:57 | 只看该作者
美文佳作再提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10:29 , Processed in 0.06026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