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8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生荣死贵陈廷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4 2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4 编辑 <br /><br />
生荣死贵陈廷敬
______游“皇城相府”有感

        难得炎炎夏日有个凉爽天,遂和同事们一行乘大巴赶赴慕名已久的“皇城相府”。
        位于山西阳城县北留镇的“皇城相府”是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字学家,康熙年间官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集“帝师”“宰相”于一身的陈廷敬的官宅民居。
        踏进“皇城相府”,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层叠的大小两重石牌坊,我仰头读着那雕龙镌凤的坊额上刻着的“冢宰总宪”、“一门衍泽”、“五世承恩”等一个个古体字,仿佛聆听到它们轻吟着的陈氏“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功德。
        为官者,善终尚不易,何况达“五世恩荣”?此人必深谙为官之道,应是圆滑之人。我一面嘀咕着自己的判断,一面在导游的引领和讲解中向这座相府步步深入。
        逡巡着那古朴的一厅一阁一石一柱,“皇城相府”在我的眼眸中打开了它宏伟典丽的画卷。
        “相府”好理解,为何曰“皇城”?我在导游的叙述中先解开了这个疑问。
        相传陈廷敬在京城做官时,老母亲想看看京城到底是什么样,陈廷敬因为母亲年迈,家乡距京城路途遥远,就应允母亲在家乡照着紫禁城的样子盖一座府邸,自盖成后,当地老百姓以为皇城就是这样,称之为“皇城相府”。此事传入北京,朝中有人上奏康熙,言陈廷敬有篡逆之心,康熙也半信半疑,就在第六次南巡时专程从邯郸绕道阳城察看,才知并非如他人所说。而陈廷敬为了避嫌,也因城墙皆为黄土所筑,就把“皇城相府”改成了“黄城相府”,但老百姓仍然把它叫做“皇城相府”。
        原来是陈廷敬的孝心成就了这雄伟典雅的官宅民居。“百善孝为先”,我不仅心生一丝敬意,轻轻颔首。
        明清两代,陈氏一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陈廷敬是这座官僚巨宅中走出来的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原名陈敬,20岁即中进士,因同科金榜题名者有一位考生与陈敬同名同姓,因此,顺治帝就在成绩斐然的山西籍陈敬的名字中间加了一个“廷”字以作区别,希望他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陈果然不负帝望,他一生升迁28次,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吏、礼、户、工、刑各部的待郎、尚书和清朝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的负责人,并于康熙四十二年拜相入阁,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参与国家政要军机40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他既是“一人之下”的宰相,又是“一人之上”的帝师,这应是他得以升迁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吧,我思忖着。
        漫步各个院中,木雕、石雕、砖雕、彩绘令人目不睱接。城楼、庄园气势非凡。御品厚丰的“点翰堂”、没有房檐的“小姐院”,供奉关帝的“春秋阁”,曲径通幽、流水潺潺、秀美雅致的“陈家花园”,都让人嗅到官宦人家的某种气息,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行至“康熙字典”陈列室,门柱上的藏头楹联“字容九域无双侣,典占三千第一春”,吸引我踏进了那浸透着文化气息的斗室,驻足细观。
        这里陈列着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几十册《康熙字典》,甚至还有日本、美国的版本,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皇帝下诏,命令张玉书、陈廷敬领导编纂一部大型字典。第二年,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独任总裁官。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履也在其中,父子留名于一书,一时传为美谈。《康熙字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皇帝年号命名的字典,也是首部由官方组织编纂的字典,全书42卷,47000余字,是中国当时的字书之最,它可以查找到清康熙以前所有字书所失收的字,成为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对中国古代汉文字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陈廷敬晚年对我国文字学作出的巨大贡献。为编纂此字典,当时已是72岁高龄发须皆白体弱多病的陈廷敬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来陈书房巡视的康熙大为感动,当即御笔亲书“午亭山村”(陈廷敬号“午亭”,康熙帝以号赐字是对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最高褒赏)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赐给陈廷敬,这是对他的一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能为帝师,必才高八斗,能得英明的康熙皇帝的恩崇礼遇,亦是其品德作为的可敬服啊,缕缕敬意渐渐漫浸心怀。
        据说陈廷敬一生勤政爱民,并能与同僚为善共处,从政几十年,曾减轻赋税曾反腐倡廉,在治吏和教民方面提出过许多措施并积极予以实施。
        穿亭踏阶,一座雄姿伟岸的高大建筑矗立在我们面前。
        这座“皇城相府”最高的建筑物便是建于明代的百尺河山楼,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它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外敌侵扰而建的防御性建筑,也是明清时期国内罕见的一种建筑形式。楼分为七层,全部用石砌成,楼内有楼道相通,可容千余人避难。三层以上才有窗户,导游说以前进入河山楼必须经里面的人用器物吊进三层才成。我小心翼翼地下到最底层,看到那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水井、石碾、石磨,听导游说还有暗道通往城外,不禁暗暗赞叹陈氏家族的心机聪慧。据说就是将此城围困上一个月,城内藏上数千余人也不会缺水断粮。这里四壁环山,既不用担心水灾之患,也不用担心少水之忧。楼顶建有垛口,便于瞭望敌情和抛掷乱石。其附属建筑五层107间藏兵洞,一字排开,内外相连,变化多端。一行人不仅大为感慨,怪不得“皇城相府”有“东方古堡”之称,真可谓“府有丘壑,匠心独具”啊!
        在一片慨叹声中,我们步入了“陈家私塾”。
         只见六七个泥雕彩绘的“书童”,或阅读或思考或正张嘴回答先生的提问,那惟妙惟肖的认真模样,不仅让闹哄哄的同行者噤声,好似怕惊扰了他们的学习。那一手握戒尺一手捧书轻吟诗文的先生也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聆听到孔孟之声的传述,不仅了然陈氏家族人才济济,源流不息的奥秘,真是“家学渊源,因果使然”呵!
        陈廷敬不仅是一个颇有作为从政者,在文学上也堪称一代大儒,他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了大量诗作。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说他的政治才能可以与唐代的名宰相房玄龄、姚崇争相辉映,文学成就可与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并驾齐驱。这固然有点点夸张,但康熙用如此文辞赞陈,也充分证明了陈廷敬确属一代奇才。
        据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陈廷敬病危,康熙皇帝遣太医前往诊视。四月病卒,终年七十三岁。康熙亲率大臣侍卫奠洒,并令各部院满、汉大臣前往吊祭。康熙亲笔写了挽诗,赐祭葬典礼,十分隆重。那一座座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康熙皇帝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
        陈廷敬不仅留给后人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依山傍水、气势雄伟的“皇城相府”更是他留给后人的建筑艺术瑰宝。
        静静地,我合上了壮美的“皇城相府”的画卷,轻吟着康熙皇帝赞许陈廷敬的那句:“卿是耆旧,可称完人”,敬意浓生,心中一片敞亮。
进入“皇城相府”第一景,看到的就是这标志着陈氏一门功德的牌坊。四柱三楼。中楼上书“冢宰总宪”。“冢宰”二字是宰相的别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二字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左右楼分别上书“一门衍泽”、“五世承恩”,意思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皇帝的恩赐。下面的小字分别是陈氏几代人所获的官职名称。
“点翰堂”(这牌匾是康熙所赐)里面陈列了许多御赐之物。
“点翰堂”左侧。是陈廷敬历任的官职。右面还有一半呢,我没拍。
“点翰堂”一角。是当年康熙来陈家时御用之物,后来就赐给陈家了。
小姐院。看见没?这房屋没房檐呵。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从中可见一斑,即使贵为相府千金。我们还去了陈家另一个女儿所居住处,她17岁就守寡,陈家把女儿接回来,单居一处,说那女儿几乎不出那个小院,可怜啊
百尺河山楼。
《康熙字典》陈列室
陈家私塾读书郎。
陈廷敬画像。


2#
发表于 2009-8-4 2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4 编辑 <br /><br />坐在沙发上,聆听前尘的故事.
可是图片都看不到呢!

3#
发表于 2009-8-4 2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4 编辑 <br /><br />好久不见。先问好。正在写文。晚些时间来欣赏。

4#
发表于 2009-8-4 2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4 编辑 <br /><br />欣赏佳作!皇城相府在我的家乡 :)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2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4 编辑 <br /><br />坐在沙发上,聆听前尘的故事.
可是图片都看不到呢! [/quote]
问好摇曳风铃!图片我能看见呀!握手!谢谢沙发读拙文!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2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5 编辑 <br /><br />好久不见。先问好。正在写文。晚些时间来欣赏。 [/quote]
问好杜版!是好久不见了!我懒得。您可真是佳作频频吆!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2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5 编辑 <br /><br />欣赏佳作!皇城相府在我的家乡 :) [/quote]
是吗?呵呵!那咱们是老乡了。我也是山西人。你们皇城村远近为名,去逛了逛,好着呢。握手!

8#
发表于 2009-8-5 1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5 编辑 <br /><br />提上。下午来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09-8-5 1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5 编辑 <br /><br />很不错的游记作品.欣赏并问好!

10#
发表于 2009-8-5 2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5 编辑 <br /><br />好久不见,提读学习,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2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55 编辑 <br /><br />提上。下午来欣赏。问好! [/quote]
谢杜版!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23: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09-8-5 13:39 发表
很不错的游记作品.欣赏并问好!

问好季朋友!谢谢关注!握手!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23: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09-8-5 22:24 发表
好久不见,提读学习,问好!

如皓好!是啊!很久没来啦。惭愧!夏安!
14#
发表于 2009-8-6 07:58 | 只看该作者
一处绝好的旅游景点,跟随你的文笔也游览了一番。
15#
发表于 2009-8-6 08:39 | 只看该作者
皇城相府是百姓以为皇城就是这般,可是,这些城墙皆为黄土所筑,如此称之为黄城相府也更合适。我所感叹的是,在那个朝代,像陈廷敬这样的大臣,把官做的如此顺溜,也确实不容易。当然,有一个英明的康熙皇帝的恩崇礼遇,又其品德作为令人虔敬。文章对历史人物有了比较详尽的记述,对于这里的浑朴的历史遗迹有了全面的记录。语言里充盈着一种敬仰之情。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04:03 , Processed in 0.0623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