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日记
(一)
被誉为“世界沙都”的腾格里沙漠。它横跨甘、宁、内蒙三省区境内,而第一条沙漠电气化铁路就横亘在此。
这条沙漠干线上,沿途大多是戈壁荒滩和一望无际的漠漠黄沙,到处渺无人烟、干旱缺水。我们在此不仅感受到了“沙海”的浩瀚与博大,也深深体会到了这块土地的荒凉与贫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这种意境的真实写照。
这里的天亮的特别早。当睡意正浓的我们被聒噪不休的鸟儿所惊醒时,天地一线处,一轮红日已合盘托出,这时的空气格外的清新舒适,在微微的凉意中,我们告别了“汪洋”中的“小岛”——一个叫庆阳山的小站,赶往施工地点。
走的这条所谓的路是经由来往的无数车辆辗压而成的,坑坑洼洼,凸凹不平。依维柯行驶在这条道上,早已无往日的洒脱与飘逸了,好象是一段文字被它念的结结巴巴、吞吞吐吐。汽车的轰鸣声划破了宁静的四周,一只只肥硕的野兔惊慌失措的从枯草中跃起,飞快的消失在视线中。看惯了黄土高坡,我们自然惊诧于这一望无际亘古绵长的沙漠。有许多的贝壳、干枯的蜗牛及各色大小不等的圆石,还有被大水冲刷过的诸多痕迹,这一切仿佛在告诉我们数百年前的这里曾是无边无际、波涛汹涌的大海,经过几万年的地壳变动,如今变成了“沙海”。一道道沙梁象是大海中起伏的波浪,星罗棋布的沙丘身着绿色植被,仿佛是行驶在浩瀚的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一圈圈荡开的沙纹,是大漠之风留下的美丽足印。那点缀荒滩,扎根戈壁的骆驼草枝干叶枯,随风摇曳,憔悴的身影使人再次感到了生命的艰辛。撑起一片蓝天的沙枣树这时已经是花挑枝头,芬芳万里,却还挂着陈年的枣子。
“ 无边瀚海人难度,端赖驼力代客船”,在行进的路上,我们终于看到了素有“沙漠之舟”的骆驼,声声悦耳的驼铃声似乎将人们带入了迷幻的海市蜃楼。尘土飞扬中,由远而近驶来一辆摩托车,驾车的竟是一位头戴围巾的蒙古女人,眨眼间她便一溜烟的消失在羊肠小道上,她男人般的彪悍和阳刚之气令我们咋舌。
在偌大的荒漠中,汽车象一个孤独爬行的甲壳虫,经过了漫长的跋涉,终于嘎然停止,目的地到了,这时已经日上三竿了。从车里钻出时,一个个象是刚出土的兵马俑,灰头土脸,由于长时间的颠簸,个个腰酸腿疼,全身都快散架了。
接近午时的大漠热浪滚滚,头顶上那令人眩目的火轮,大有吞噬一切之势,两条钢轨吸收了太阳的能量,又强烈的释放出来,整个线路上热气灼人,我们似乎是烘制中的肉饼,油都快烤出了,个个缩着身低着腰,汗水象无数条小虫子爬进眼里,流到嘴里,涩涩的、咸咸的,双手都是油污,只能用衣袖擦擦了。尽管天气热,但这个特殊的工种,使大家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耐心细致、有条不紊,推着探伤测试仪,象大夫给病人诊断病情一样,神情专注,对每一处焊缝认真、细心的做着检查。休息的时候,前后找不到一棵可来遮阳的树,我们只能一排排的蹲在细长的电线杆的阴影下,喝口水,吃点西红柿与馍馍的混合品,因为在来时路上,由于颠簸,西红柿和馍馍已混为一体了,虽然环境艰苦,但大家也不忘苦中作乐,男女一边吃着干粮,一边斗嘴,甚至开几句荤玩笑,片刻的休息之后,便又上道作业了。在这曲折而漫长的线路上,大家犹如洒落的蝼蚁,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挥汗如雨,有时累的实在不行,真想坐下来休息休息,可看到那干旱、龟裂的大地上,与恶劣的自然做斗争、抗衡的生生不息的生命们,我们就会咬着天,嚼着地,摔着汗水、踩着焦灼依然向前迈进。
在这一天里,不仅领略到了莽原荒漠如诗如画的风采,也接受了风和骄阳的洗礼。它将成为我们人生乐章里难忘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