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6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蓝印花布,江南素朴的质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6 1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br /><br />  蓝印花布,江南素朴的质感
  李华新
       因为,我有一篇文章现在正静静地趴在我电脑的硬盘里,感到那种感觉找对的时候,我会如点睛一样,把那个文眼打理好之后,就会立马出笼。自然我不会去投这里的报纸,因为这里的报纸副刊,那些编辑已经没有了对于文章最质朴情感的感受,而是用不同的交换,在维持一个省级报刊的霸气,想想这样的一个场合下,你会感到,那些搜肠刮肚而来的文字,是多么的乏味。
         可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个情结,却使得我无法消解,那是关于江南的蓝印花布。因为江南的蓝印花布,是属于江南的某个工匠在一次不经意的工作环节出现失误,而出现的一种效果。于是,那个叫做靛蓝的染布池中,因为偶然的白石灰墙壁的脱落,而形成的那种历史花朵般的效果。
        于是,经过人为的精工细刻的图案出现了,成为江南的一个稍稍有些忧郁的色调的土布。成为江南某些文采飞扬的片段,因为这样的花布,而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意像,成为今天旅游商业化行为的点缀。

          似乎是这些又不是,而是在我们进入苏杭之后,感到的那点意像,是在我用一种憧憬的心情,进入乌镇后我才感到了,那就是那挂在高高竹竿上的印花蓝布。随江南的风飘舞,才能飘逸出的感觉。

          原来这才是我寻找的文眼。
          却原来江南的感觉,就在某种细微之中,用你喜欢的方式或是不能觉察到方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因为步入江南之后,尤其是进入旅游景点后,你已经发现了街面上作为商品的印花蓝布,实际上已经经过细心的剪裁成为了商品,那些用此布做成的布兜,就在大街招摇着,或是在那些小摊的摊位上,有些委琐地屈就在层层叠叠的印痕皱褶之中。可是起初,蓝印花布,就是在那些江南女子柔韧的腰肢用力摆动和漂洗中,成为今天依旧存在的印象。那可是江南女子之美的一个作品呀。
       可是在乌镇,却不一样,因为当我们走进乌镇之后,那个只有买票,才可以进入的乌镇,因为买票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旅游的景点,而不是一个生活着的乌镇,不是一个拥有历史活动信息的乌镇了。

       果不其然,进入乌镇的路线已经规定好,而且你要是愿意坐坐船的话,那么乌镇的感觉,就会在你的船舷边随哗哗的水花飞溅进历史的深处。乌镇上有不少的景点,这些景点是有些味道的,而有的则是带有明显人为的痕迹。而我所感兴趣的则是,在乌镇的街头,那些留守的老人在自己的老房子门口晒太阳的样子,这是绝对真实的场景,因为那些老人甚至听不懂南来北往的有人,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按照图示我寻找那个江南的染坊,它在要接近旅游高潮之处的一个挺僻静的角落。
        不过那锅上没有待染的土布的,只有那高高悬挂在竹竿上的蓝印花布,在随风飘动。正是--我要寻找到的染制蓝印花布的场景,于是我把相机拿出来就要拍照,可是这时我才发现,相机没有电了。因此镜头无法伸出。我想如果我不是在精心选择场景,而是进得院来,见到就拍照的话,那么我至少是会留下一张从高处垂挂下的蓝印花布的画面,现在确实因为我的精心,而失去了这个机会。
       看来,在有的时候,你太精心了,反而不会保留中某种精彩。
       于是我只好悻悻地离开。
      第二天,我想再来一次,同行的人问,为什么,我说了理由,人们却说,是专职搞摄影吗?是要搞摄影创作吗?我说,也不是,人们便说,我的相机里有,回去后拷给你不就得了。我连忙说感谢之类的话。可是总是觉得,也许那些照片拍得比我好,也许是照得比我多,可是有谁会知道,那些照片中成像的时候,并没有某种思想和情愫的渗透。也许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至今让我们寄存。
       为何如此,因为在蓝印花布上,肯定有属于江南人的沉稳的性格和对于某种事物向往的心情,有属于江南的审美的意趣,在那些个叫做什么镇、什么街巷的狭小的空间制作完成,而心情却是那样的一场灿烂。因为据说,蓝印花布在宋代就在民间就出现了,它没有富贵的绫罗绸缎的霸王之气,也没有云锦一般的富贵和奢侈,而只是民间的一次次不断重复的工艺,但是只要是有江南的女子穿上这样的用蓝印花布做成的衣裳,那些江南女子美丽的肢体下的腰身和婀娜的身姿,就会立马鲜活起来,胜过那些百般修饰和极度描眉打扮的世俗的女人。
        是的,蓝印花布是什么?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主要产品有成衣、三角头巾、茶杯垫 、折扇、桌布、门帘、雨伞、手机袋、钱包、背包、各式象形挂件等,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特色。

         正是因为蓝印花布是始自民间的东西,而且也一直为民间所用,因此它的生命力在民间才会永远具有鲜活的精神。就像那些从乌镇买来的蓝印花布一样,离开了江南水乡的环境,回到追求时尚、出位的现代色彩有些凌乱的奢侈社会,那些具有淳朴情感的土布,不管是做工多美多么景致,还是缺少些优渥的底气,因为那是价格使然;那些蕴藏丰富文化含量的蓝印花布,可以产生联想让人向往旧日的江南的蓝印花布,确实现在最时尚最昂贵的布料所做不到的。但是,那些个像星星散落在蓝花布上的白色的花朵,毕竟所需要出现在那个蓝色的苍穹一般的底布上。但是现在的苍穹,已经不再是那般的纯净,而是需要用更灿烂更强烈对比的色调,来强调现在的质感。
      因为,它是如何的适合那个用青灯、青砖和灶间冒烟的场景出现,而现在燥热的繁忙的甚至是有些不择手段的江南,那些水亦非当年那般清澈,人们精致的时间亦非既往那般充足。因为,镇上的人对我说,这些高悬的蓝印花布,只是每日挂上,供你们这些游人观赏,到了晚上就会收起来的。
      听了心中怅然,心想,没有拍成,也没有什么,只是我们知道江南的蓝印花布还在,只是这个工艺更多了些艺术的展销,它已经从居家生活的百姓日子,变为历史记忆深处的一段风景。
      而它质朴的风情依然存在。
     江南事物的景象因为一次失误的偶然,在某个无名师傅的手下完成了一次杰作。
     这样的杰作,无可辩驳的成为江南人文意义的风景。

(济南 李华新)二○○九年八月十六日星期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9-8-16 14: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br /><br />蓝印花布,似典雅质朴的江南乡村女子。欣赏了,远握,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br /><br />蓝印花布,似典雅质朴的江南乡村女子。欣赏了,远握,问好。 [/quote]
谢谢您的点评。
问好!

4#
发表于 2009-8-16 16: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br /><br />拜读,问好朋友

5#
发表于 2009-8-17 0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br /><br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6#
发表于 2009-8-17 0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br /><br />欣赏文章有感有悟的笔触特征。文章里有些地方的版面还没有编辑好,请再编辑一下。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7: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br /><br />欣赏文章有感有悟的笔触特征。文章里有些地方的版面还没有编辑好,请再编辑一下。问好! [/quote]
重新编过,谢谢。版主费心了。

8#
发表于 2009-8-17 1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br /><br />优雅而质朴,很生动,问好!

9#
发表于 2009-8-17 1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br /><br />蓝印花布,江南素朴质感的外延与内结。文章围绕主线,通过亲身感受,在江南乌镇,在这样具有浓厚气息里,最为直接的感受着水乡的一切。同时,通过对蓝印花布的贯注,倾于真挚的情愫,以情愫的流淌,将蓝印花布以及围绕蓝印花布之间的那些人风历史更鲜明的呈现出来。如此,文章就有着一种看似松散的叙事结构和外松内紧的叙事节奏。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8: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br /><br />蓝印花布,江南素朴质感的外延与内结。文章围绕主线,通过亲身感受,在江南乌镇,在这样具有浓厚气息里,最为直接的感受着水乡的一切。同时,通过对蓝印花布的贯注,倾于真挚的情愫,以情愫的流淌,将蓝印花布以及围 ... [/quote]
谢谢杜版主的点评,我辈当努力。

11#
发表于 2009-8-17 2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5 编辑 <br /><br />典型的江南记忆,自由的书写.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6 21:57 , Processed in 0.1955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