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1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重温经典之《被遗忘的长笛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8 1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88年深冬,北京的寒风刀子一样直往人衣领里钻。当一路车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我注意到空阔的场地上行人大多缩着脖子,急匆匆地往前行。那时,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坚冰,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形式所打破。北京电影资料馆隔一段时间就要举办专题电影周。这次是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周。沿街的摊贩叽哩哇啦地叫卖着苏联的过时宣传画和金属徽章,有普希金,加加林,托尔斯泰,当然,还有列宁,斯大林。大礼堂里坐满了陌生而年轻的面孔,都是一脸的惊奇和等待。我记得,那天放映的是梁赞诺夫的《被遗忘的长笛曲》。一部还没有解禁的影片。

    空旷的礼堂静悄悄的,只有一个女声在同声翻译。直白,枯燥,没有起伏,就像室外正在吹刮着的北风。不知怎么回事,这让我想起了带我们政治经济学的一位老师——“马列主义老太太”。因为是禁片,没有人高声喧哗。

    俄语起伏抑扬,卷舌音多,听起来就像是在扯一团毛线。伴随着放映机的声响,我们俨然回到了遥远而亲切的苏联。

    在我们的心中,那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

    《被遗忘的长笛曲》讲述的是新型官僚主义者的故事。那是一个号称公开和自由的年代,报纸上天天都在谈“改革”,号召大家为改革做好一切准备。但这仅仅是说说而已。主人公费利莫诺夫是“业余时间管理局的副局长,当然在这里任何问题都不会予以通过。他只关心自己如何能够加官进爵,对妻子和家庭早已厌倦。为了前程,他从不主动提出离异,而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了本单位年轻貌美的护士丽达身上。在爱情和作官之间,费利莫诺夫陷入了苦海之中。每当苦闷或无聊时,他都会吹起长笛曲,希冀唤起那埋没已久的善良和崇高之情。但是,因着世俗的埋汰与纠缠,那支长笛曲早已被他遗忘。

    在前苏联,梁赞诺夫是“连一条狗都认识的”导演。在著名的《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 “爱情三部曲”之外,《被遗忘的长笛曲》却很少被人提及。虽然这些影片一起奠定了他的喜剧风格,被人称为喜剧散文。60年代中期以后,梁赞诺夫迅速串红,他和他的电影引起了国际性的重视。影片中,梁赞诺夫总是通过滑稽的场景和节外生枝的情节变化,让人们瞥见喜剧背后生活忧郁的本质,让人笑中带泪。因而,影片往往隐藏着对生存境况荒谬与可笑的讥讽。
  
    医疗卫生系统正在排练果戈理的《钦差大臣》,费利莫诺夫和他的助手前往审查。他公开表示,在今天一切都是可以允许的,演出集体也要“大胆地去干”。但私下里他却对助手说,他希望永远不要看到这样的作品。因为,在这部戏剧里,人们用严肃的文学著作和政治书籍换取畅销小说来阅读。传统已被抛在了脑后。

    确实,这是一种令人尴尬的真实。一切都已然发生,但却没有任何结果。从伦理道德上看,费利莫诺夫们所有的体验都徒然无劳。无论他们眼睛朝向何方,映入眼帘的只是一片单调刻板且慵惓乏味的景象。

    费利莫诺夫的妻子叶莲娜是建筑学副博士,她的父亲是个权势显赫的人物。局里的大楼建筑项目被停了下来,局长让他向岳父求救。工作之余,费里莫诺夫经常与丽达外出幽会。回家后,他都会编造理由向叶莲娜解释。管理局里对两人的关系议论纷纷,连局长也奚落他,原定的奥地利之行也被别人取代。有一天,助手告诉他,上面已经决定让局长退休。费利莫诺夫又主动回到了妻子身边,并被任命为管理局局长。他一上班,岳父就打来电话,说可以恢复被停建的建设工程。

    毋庸置疑,《被遗忘的长笛曲》是一部政治影片。但是,当我们回望已经逝去了的前苏联时,《第四十一》、《一个人的遭遇》、《秋天的马拉松》、《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战地浪漫曲》、《稻草人》等等,正是这样一批政治电影和反政治电影之间的作品,才树立了俄罗斯严冬里人的尊严和生存的信念。如果不是这些电影,我们还能对苏联有什么印象和记忆呢?

    或许,一部电影改变不了世界,但它可以拯救心灵。创作者的人性良知对电影艺术生产的影响,往往比制度本身更加深远。和“爱情三部曲”一样,《被遗忘的长笛曲》的视点微细平实,但也兼怀精妙和博大的气质。这得益于梁赞诺夫对俄罗斯文化优秀的传承。其实,在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背后,对社会体制的深究,对人的心理的探究,正是影片所追求的意味。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深度的有倾向性的东西。

    具有讽刺性的是,影片的最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局。丽达向医务室递交了离职申请书,费利莫诺夫在大会上发言时突然倒了下去。朦胧中,他见到了死去的父母,母亲说他忘记了他们,两年没到过坟地,并错过了他的生日、忌日。生命垂危之际,丽达悄然而止,用真挚的呼唤从鬼门关上拉回了费利莫诺夫。然后,又悄然离去。

    柔美清澈,婉约悠扬的长笛声久久回响着。就像月光,穿透了观者的心灵。在悲凄且美与向善的力量中,隐含着一些微微的希望,以鼓励人们在艰难的甚至一无所有的时候,用笑来战胜哀伤!

    一年之后的1989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苏联电影,已经真正成了“被遗忘的长笛曲”。现在,萧疏的电影院里虽然再也看不到那些影响了我们整个青春的苏联老电影,而在某一个冷冷的下午,就像现在一样,我仍然会重温那些冗长、沉稳、伤感和甜蜜夹杂的故事,来安慰早已枯寂的内心。希望。


   


[ 本帖最后由 何也 于 2009-9-8 15:31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9-8 15:41 | 只看该作者
我注意到,作者在叙议结合的解读同时,始终贯穿了散文的直觉意味和一种浓郁的怀旧情结,这就意味着《被遗忘的长笛曲》已经不仅仅是一部老电影了,而是暗示了现世中所有护佑我们心灵的亲切事物。能够让解读性文章散发出打动人心的情愫魅力,确实不容易。有鉴于此,精华支持!
3#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09:5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敬斑斑的悉心阅评!

顺祝秋安!
4#
发表于 2009-9-9 10:31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提读!
5#
发表于 2009-9-9 11:22 | 只看该作者
来欣赏永飞的新作.支持精华!
6#
发表于 2009-9-10 09: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9-8 15:41 发表
我注意到,作者在叙议结合的解读同时,始终贯穿了散文的直觉意味和一种浓郁的怀旧情结,这就意味着《被遗忘的长笛曲》已经不仅仅是一部老电影了,而是暗示了现世中所有护佑我们心灵的亲切事物。能够让解读性文章散发 ...


支持精华!问好何也!
7#
发表于 2009-9-10 09: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9-9 11:22 发表
来欣赏永飞的新作.支持精华!


永飞?我曾在太原日报看到过何永飞的文章,莫非就是何也?
8#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09: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9-9 10:31 发表
再次提读!


再次感谢敬斑斑的提、读!
9#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09: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9-9 11:22 发表
来欣赏永飞的新作.支持精华!


风铃搞错了,我是何也,不是永飞啊!嘻嘻--

感谢你的支持啊!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09: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9-10 09:09 发表


支持精华!问好何也!


谢过娴情斑斑!也问好你!节日里,祝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0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9-10 09:10 发表


永飞?我曾在太原日报看到过何永飞的文章,莫非就是何也?


不是啊!可能是摇曳风铃给搞错了。
节日,问好!
12#
发表于 2009-9-10 12:4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你独到而又有自己特色的解读。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09: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9-9-10 12:42 发表
学习你独到而又有自己特色的解读。


谢过荣河的阅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0:35 , Processed in 0.05593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