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1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谈自信与自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6 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漫谈自信与自卑。
  
  自信与自卑是人类重要的心理活动,它影响着一个人、一群人、一国人的行为习惯乃至社会进程。
  
                                                           镜子和美女。
  
  自信和自卑是复杂的,有时候是可以互相演化、反复交错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里面有个美丽的王妃,她喜欢坐在一个魔镜前对镜子说到:“镜子镜子告诉我,我是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魔镜告诉她:“白雪公主美丽算第一,你只能算第二。”于是,这个王妃就开始谋划杀白雪公主,杀了白雪公主,她就是第一美丽的女人了。
  
  这个“照镜子”的故意说明了一个女人从“自信”到“自卑”到“嫉妒”到“怨恨”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女人喜欢照镜子,她为自己美丽的容貌而自信,但是这种美丽又令她自卑,因为她还不是世上最美的。这种现象就解释了一种有趣的商机现象:最喜欢整容的大多不是难看的女人,最喜欢化妆的都是比较好看的女人……美丽的女人大多为自己的容貌而自信,但同时,她们又极度的为自己的美貌而自卑,她们常常怀疑自己“还不够美”,于是便加倍的“美容打扮,甚至整容”,这样能获得更多的“自信”,以取得更多的“安全感”。这种现象就催生一种商机--“美女经济”,美容时装行业的商家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大赚特赚美女、或那些“自以为很美的人”的钱。
  
                                                金钱、暴发户、仇富心态。
  
  一些新兴的富翁对金钱的态度也是如同美女对待容貌。他们因自己的财富而自信,同时对自己的财富又严重的自卑,越是富有的人越惧怕穷,越是有钱的人却更需要钱。有钱的富人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而过劳死,路边的穷乞丐却“富得吃光用光身体健康”;金融危机后财富极度缩水,但仍有几亿的人觉得“太穷”而跳楼自杀,而区区几千元奖金就让一个普通穷苦百姓觉得发了大财;已经有了上亿资产的女明星委屈自己,嫁了个有钱的外国老头,因为她觉得自己很穷……财富使得有钱人自信,又使得他们更自卑,以至于最近出了这样的炫富新闻:一个富翁用30辆奔驰去机场迎接它新买的价值400万的藏獒犬。这就是一种严重的自卑,一种暴发户的心态,曾经很穷,被人瞧不起,现在有钱了,就想好好的炫富炫富,以便增加自己的自信。穷得只有钱了,只有用钱来证明成功了,这是暴发户和贵族的重要区别。
  
  当然,暴发户心态不仅仅是一些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全体国民的整体问题,这就是“拜金主义”。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很穷,但是那时候人们似乎“不差钱”,改革开放后,人们反而“很差钱”,而且是“越是发达的地区似乎越差钱”。曾经的“贫困生活”引发了人们对“贫穷的恐慌”,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心理上却“更差钱了”,很多人为了赚钱而赚钱,而不仅仅是为了生活而赚钱。
  
  关于“仇富心态”很有意思的是,中国当下“最仇富的人”往往不是“最穷的人”。最喜欢仇富的人往往并不穷,他们整天一杯茶、一张报纸,闲得无聊后就开始发牢骚了、抱怨了、仇富了。仇富的人大多是一些“聪明人”,或自以为很聪明的人,也就是那些落魄的、不得志的“觉得自己是个人才的人”。那些最底层的人,比如农民工,首先他们需要埋头努力工作,没有空闲时间去仇富;其次,他们很辛苦,别人茶余饭后仇富的时候,他们一回家就埋头大睡、休身养神,因为太累,没有空闲去仇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穷人反而是对财富最自信、最不在乎的人。
  
  因此,拜金主义和仇富心态是对立统一的,拜金主义者往往同时也是仇富者,仇富者往往也是拜金主义者。做人应该嫉恶如仇,而不是仇富,仇的应该是不公平,而不是财富本身,仇富这一词义本身就是一种狭隘的“自卑导致的嫉妒心态”。
  
                                                       自卑与弱国小民情结。
  
  因为曾经很穷、很弱小,就产生一种自卑情结,因为自卑,便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批评,非常在乎“世界第一”,比如世界第一高的电视塔、高楼、标志物等等,这种情结就是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所谓的“弱国小民情结”。一些国人因为曾经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不堪回首的记忆,所以内心深处常常为此耿耿于怀,对西方国家的批评非常敏感,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念念不忘“四大发明”、“贞观之治”、“天朝”、“大唐”、“大宋”、“大清”、“大明”,唯独没有“大元朝”,因为大元朝不接受汉化,满足不了自尊。改革开放了,兜里才有点买窝窝头的钱了,一些愤怒爱国青年迫不及待的想对外用武力宣示《中国不高兴》、《中国可以说不》,这种“大国、天朝”情结就是一种自卑的弱国小民情结。韩国、日本这些国家也有程度不同的弱国小民情结现象,日本死不承认南京大屠杀,韩国总是喜欢将中国端午节申请成自己的、将中国的孔子整成韩国的,日本自称“大日本”,韩国自称“大韩国”,因为它们太小,所以才“需要大”,这是一种自卑情结。
  
                                                     专制的自卑,民主的自信。
  
  萨达姆、金正日总喜欢将自己的支持率弄成99%,一些专制的国家非常在乎这种99%的支持率,他们很自卑,急于用99%的满意度来让自己变得自信和合理合法起来。民主体制下的政治家们经常被人扔臭鸡蛋而习以为常,奥巴马曾经的政敌希拉里现在成为他的战友,这是民主的自信,自信产生了一种雅量。斯大林则喜欢搞清除异己分子的大清洗,这是一种严重的对自己威信的自卑,自卑产生了心态和人格的扭曲,最终通过杀戮和破坏来获得心理上可怜的自信。共产主义是信仰,信仰决不是用武力强加于人的,信仰是一种高度的信赖,信赖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平等的人格是自信的源泉。
  
                                           自卑、自信与历史人物和社会运动。
  
  自卑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自卑往往成为一种“知耻而后勇”的动力,不少成功人士是贫寒出身。韩信因“胯下之辱”而成功,这种成功来自于屈辱回忆的激励。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有相当的原因来自于他心底深处深深的自卑。“玄武门之变的杀兄逼父”成为李世民的巨大的道德污点,为世俗伦理所不容,这造成他严重的自卑,这种自卑心理成为促使他干出利国利民大事的重要鞭策力量。为了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他要创造盛世,为了证明自己“不狠毒”,是仁厚君主,他“纵容”谏官魏征对自己的“放肆”,最终,他证明了自己,缔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另外,李世民同时是个极度自信的人,这种自信来自于他富贵的家世。官宦子弟的弊端是易骄奢,但一般来说,富贵之家出身的人心理上的创伤小,对人生多自信,思维多开拓。这对李世民创立的大唐盛世的宽宏风范有重要的影响。
  
  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例子是朱元璋。一般来说,儿时经受过多磨难的人,会形成终生的“伤痕”,噩梦般的儿时记忆会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扭曲,形成一种病态的人格。通常,贫民窟长大的孩子犯罪率很高,地震灾区劫后余生的人自杀率很高。不堪回首的回忆使得他们很自卑,自卑的心理导致敏感、多疑,并有截然相反的人格表现:残暴或懦弱。朱元璋便是如此,他出身低贱,儿时家破人亡、四处流浪,没有受过基本的文化教育,脸上长有麻子,老婆又是天足【没有缠足】。这些都造成了他严重的自卑人格--敏感多疑、残暴。他文化低,刘伯温、李善长这些文化人令他自卑,自卑的心理诱使他毁坏对方,以找到某种心理平衡。朱元璋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让我们不禁联想起数百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两者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文革中知识分子们被批成臭老九。知识分子的人文和思想常常让一些人感到自卑,自卑自己的没文化、没说服力、无理无法。朱元璋对自己的卑下身世自卑,因而怀疑大臣对自己的忠心,他私下感到自己的农民身世“配不上” 九五之尊的皇位,再加上对后代子孙能力的自卑,他就通过大规模的杀戮来获得一些自信和安全感。朱元璋的残暴让人联想起西方恐怖电影中的变态杀人狂,比如《德州电锯杀人狂》,那个电锯狂人通过不断的杀戮破坏来发泄内心的不安,这种不安来自于他小时候形成的残疾。人的肉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残疾。朱元璋和张献忠都是心理残疾的典型代表,这种心理残疾者都有严重的心理自卑,他们通过不断的破坏比自己美好的东西来求得一丝丝自信和心理平衡。
  
                                                            自信的养成。
  
  自信与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儿时过多的磨难容易让人丧失自信,所以,我是不太赞成传统的“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的谬论的。心志的磨练必须符合自然,家长和教育者切不可人为制造挫折和磨难。磨难是不得已的,是不被欢迎的,是无奈的。健康的树苗只有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中才能成长为栋梁之才,过分的疾风苦雨容易将孩子们磨练成发育不良的小灌木或歪脖子树。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应该尽可能的让孩子的消费水平在班级中维系一个中等水平,切不可一味的让孩子“节俭、朴素”。如果别人孩子不朴素,只是您自己的孩子很朴素,那么您的孩子长大后也许会有一种严重的自卑心理。更为关键的是,国家应该建立一个朴素的社会环境,班级有一个朴素的教育环境,家庭有朴素的社区环境,否则,在一个拜金环境中,却强求自己的孩子磨练朴素的心志,这勉为其难。
  
  我们应该记得孟母三迁的典故,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应该是融入环境的过程,与社会环境对抗的人,要么自卑、要么愤世嫉俗,这些都不是健康的人格。自信只有在健康自然的成长环境中才能顺其自然的养成,这是国家、社会、家庭的共同责任。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9-17 23:54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9-17 01:30 | 只看该作者
别“往往”了,很多拜金主义者本身就是富者、为富不仁者。

    “仇富”是一个伪名词,大多中国人不是仇富,是仇富而不仁。

    “那些最底层的人,比如农民工,首先他们需要埋头努力工作,没有空闲时间去仇富;”不过,如果他们无法工作、失去工作,也会做出激烈的反映。通化钢铁事件便是证明。这与自信自卑无关,与肚子有关。
3#
发表于 2009-9-17 08:54 | 只看该作者
 光一个自信与自卑的命题,洋洋洒洒,写出了这么一篇长文章。
  引用的材料详而多,且观点新颖,这是微风文章的特点。如果抓住一个事例铺展开来写作,也许也能写出好文章来。
4#
发表于 2009-9-17 0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09-9-17 08:54 发表
 光一个自信与自卑的命题,洋洋洒洒,写出了这么一篇长文章。
  引用的材料详而多,且观点新颖,这是微风文章的特点。如果抓住一个事例铺展开来写作,也许也能写出好文章来。


其实也不必也能写出好文章,精己经加上了。

投人以桃,报我以李。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2: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09-9-17 08:54 发表
 光一个自信与自卑的命题,洋洋洒洒,写出了这么一篇长文章。
  引用的材料详而多,且观点新颖,这是微风文章的特点。如果抓住一个事例铺展开来写作,也许也能写出好文章来。


谢4版指正,我这算是杂谈,关于自信和自卑的话题。
6#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2: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09-9-17 09:50 发表


其实也不必也能写出好文章,精己经加上了。

投人以桃,报我以李。


无论从阅历还是年龄来说,我一直将玉德先生当作“长者”看待的,这和政见不同完全无关。
7#
发表于 2009-9-18 12:3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美国总要做世界老“大”,这是不是自卑情结呢?
8#
发表于 2009-9-18 13:5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微风文章,让我思考很多。问好
9#
发表于 2009-9-18 22:4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你的大多数观点。
10#
发表于 2009-9-19 15:02 | 只看该作者
。健康的树苗只有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中才能成长为栋梁之才,过分的疾风苦雨容易将孩子们磨练成发育不良的小灌木或歪脖子树。

支持微风的杂文,文章洋洋洒洒,语言流畅,观点鲜明。值得学习
  
11#
发表于 2009-9-19 17:3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许就在自信中产生,在自卑中消失。
12#
发表于 2009-9-21 17: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9-9-19 17:39 发表
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许就在自信中产生,在自卑中消失。

哲思!总结的很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8 15:24 , Processed in 0.04920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