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由“票”到“卡”说变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9 1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
由“票”到“卡”说变迁


    看完《中国经济周刊》就中国票证问题对部分专家的访谈,我方知:新中国票证的开端始于1955年粮票的诞生,直到1993年,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票证制度才算结束。而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社会也不乏票据的身影。银票、当票和各种买卖契约,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曾起过重要作用。不可否认,小小方寸票证,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囊括了中国农业、商业、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史,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见证”。

    奇怪的是,在我的记忆里对花花绿绿的粮票、油票、布票等各种票证,印象却十分模糊。只记得小时候拿着生产队发给的纸条儿,跟在爷爷屁股后面到大队部去领牛肉、分甜瓜。肉是生产队的牲口得病死了或者老得实在干不动活时,才宰了煮熟,按人口分给大家,实际上大块的好肉早已被村干部们偷分完了,老百姓挨号排队领到的也无非是一些肉汤里零星飘着的骨头和杂碎,但这也足以让人兴奋不已,因为队里那大锅一煮肉就香了一个村儿。甜瓜在当地又叫做小瓜子,好像就是专门给小孩儿吃的,西瓜则是等生产队里干重活时,用筐抬到地里犒劳大人的。所以,分甜瓜时大人谁也没闲功夫挎着篮子领那几个瓜蛋子。可就是因为手心里攥着的领瓜蛋子的纸条被抢走,我曾和小伙伴大打出手。


    现在想来,当时能领到东西的纸条儿,在贫穷落后的乡村也算是一种特别的票证吧?真正使用票证,是12岁那年到离家16里地的乡中学去读书。当时,学校规定两个星期回家一次,需从家里带麦子换成饭票、拿钱换成菜票。父亲心疼我年龄小,不舍得让我用自行车驮麦子,总是赶着驴车一次送上好几袋麦子放在伙房,我随时可去取饭票,买菜票的钱也总是需50给100,他说女孩子总是需要添补些什么的,手头不可断了零花钱。也因那时父亲做生意赚些钱,我在学校的吃穿用度也并不比那些吃“商品粮”的孩子们逊色。然而,青涩的我却并不懂得吃“商品粮”与吃“农业粮”的真正区别,也没意识到,实际上那时候的“商品粮”有着严格的“世袭制度”。后来才明白农民的子女惟有在求学那根独木桥上,拼得“鲤鱼跳龙门”,才有可能吃上“商品粮”,从此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否则吃“农业粮”的想要嫁(娶)吃“商品粮”的,几乎没有可能。村里的三妮儿为了吃上“商品粮”,一抹泪嫁给了比自己父亲还大的老头儿,还得对人家俯首贴耳。我也为了吃上这本没有世袭可能的“商品粮”,而被折腾得身心俱痛,遍体鳞伤。


    又该怎样去描述那段刻骨铭心的痛呢?搜罗所有语言,我却欲语泪先流。还是不要把那已结痂的伤口重新撕开来给人看吧!因为,我要尊严不要同情。这里只讲一个细节,那年年底,来城一年的我匆匆回家过年,母亲看到我后竟一把抱住我放声大哭。泪眼朦胧中,母亲从头到脚抚摸着我,试探着问,“妮啊,你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你是不是吃不饱啊?你到底干的啥工作?”看娘焦急的样子,我也只能将千般委屈和着泪水吞下,淡然一笑道,“没事的娘,我很好,工作也就按按电钮,不累的。”母亲不信似的打量着我说,那你咋这么黄瘦呢?我眼睛里噙满泪水却把笑容挂在脸上,对母亲说:城里的女孩儿都苗条,我也正减肥呢!


    而事实是,当时的我正在挖泥沙、捡石头,挖泥曾掉进过泥池,差点丢了小命儿,捡石因没皮手套戴,双手曾被磨得血肉模糊……寄人篱下的恐慌和自卑让怯懦敏感的我在夹缝中求生存。最不堪回首的是,人家往班上带饭,要不煎饼卷咸鱼,或者馒头夹咸菜,而我只能望着空气中的灰尘发呆,因我没饭票。离家时,母亲从箱底翻出的20斤全国通用粮票,我却不知怎么用,而这也是我惟一一次近距离接触粮票。


    如今,再回想以往的岁月,不由感慨万千。不知不觉间,我手里也有了工资卡、银联卡、信用卡、医疗卡、公交卡等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新票证”,上高中的儿子也是一卡在手,就可吃饭、理发、超市购物……祖国的改革开放让人们扔掉了各种“票”,换成了各种“卡”,彻底从“票证时代”转到了“账单生活”,人们的财富也简化成了数字,再消费时只需拿“卡”轻轻一刷或是鼠标轻轻一点,快捷方便。而温饱问题就更无须多言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09-9-19 1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对不起各位了,我无论怎样操作,字体都不能变得大一点,好不累大家的眼睛啊

3#
发表于 2009-9-19 1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呵呵,没关系,能看清.
这段经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有过.
问好!

4#
发表于 2009-9-19 1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从票到卡,见证了祖国的变迁,由小见大,很好的体裁和灵动\清新的文字. !

5#
发表于 2009-9-20 1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由票到卡,见证着祖国的发展与进步!

6#
发表于 2009-9-20 1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先记号。问好!

7#
发表于 2009-9-21 0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由“票”到“卡”的变迁,就是一段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过程。这个题目有意思。欣赏并问好!

8#
发表于 2009-9-21 09: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持票生活的日子,我经历过,尽管不是很多,但我印象最深刻地一次是使用粮票。当时,我才七八岁的样子(已经上学)是随着一个亲戚去南京,中午想买点吃的,可是,大街上几乎就没有卖吃的。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可是人家说需要全国通用粮票才可以,这个亲戚手里拿着的就是安徽省地方粮票,焦急中显得很无奈。可是我清楚呢,我的手里就有一市斤的全国通用粮票。说实话,当时我对于临出门前母亲给的这张粮票并不在意,也并没领会有票才能吃饭的道理。后来,对于各种生活需求中需要的票就关注起来。我记得很清楚的还有一次是模仿供销社主任的签字(这就是“票”)而买到了一百公斤的尿素的事情呢。由票到卡,见证的是时代的变化和生活的改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必然。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3 编辑 <br /><br />呵呵,没关系,能看清.
这段经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有过.
问好! [/quote]
感谢风铃一如既往的支持!祝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3 编辑 <br /><br />从票到卡,见证了祖国的变迁,由小见大,很好的体裁和灵动\清新的文字. ! [/quote]
感谢大相的友好与支持!祝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3 编辑 <br /><br />由票到卡,见证着祖国的发展与进步! [/quote]
感谢高版支持!请多指教!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9: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9-20 11:49 发表
先记号。问好!

感谢杜版主的真诚关注!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9: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9-21 07:57 发表
由“票”到“卡”的变迁,就是一段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过程。这个题目有意思。欣赏并问好!

感谢敬版关注!请多批评指教!问好!
14#
发表于 2009-9-22 21:32 | 只看该作者
由“票”到“卡",时代的真实记录.
描写很详细,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正悄然改变了世界.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17:07 , Processed in 0.04931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