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李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家乡院里的枣树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9-10-12 17:04 | 只看该作者
有自己的真感情流露在文字里.问好!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1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祥 于 2009-10-12 17:04 发表
有自己的真感情流露在文字里.问好!
file:///E:/李雷/图片/美.gif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19:25 | 只看该作者
file:///E:/李雷/图片/美.gif
原帖由 木祥 于 2009-10-12 17:04 发表
有自己的真感情流露在文字里.问好!
E:\李雷\图片\美.gif

[ 本帖最后由 李雷 于 2009-10-13 19:27 编辑 ]
19#
发表于 2009-10-13 19:3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拜读大作,学习,欣赏。最近一直忙于回家帮助家里做些农活,耽搁了啊。
20#
发表于 2009-10-13 19:35 | 只看该作者
诗意的文章。正如高版所说,篇幅再长一些,展开来写,效果要比现在好得多!欢迎常发文,在中财你会收获许多。欣赏并问好!我曾写过两篇关于家乡枣树的文章。可交流一下。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09-10-13 19:37 编辑 ]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9: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徐睿成 于 2009-10-13 19:34 发表
问好,拜读大作,学习,欣赏。最近一直忙于回家帮助家里做些农活,耽搁了啊。

谢谢徐老师的评读。幸苦了!问好!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9: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09-10-13 19:35 发表
诗意的文章。正如高版所说,篇幅再长一些,展开来写,效果要比现在好得多!欢迎常发文,在中财你会收获许多。欣赏并问好!我曾写过两篇关于家乡枣树的文章。可交流一下。

谢谢你的指点,学习你的文章!问好!
23#
发表于 2009-10-14 09: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10-10 06:23 发表
回忆温馨而惬意,如果再展开些,就更好了。


同感,问好楼主~
24#
发表于 2009-10-14 10:39 | 只看该作者
质朴甜美的往日生活,在延续,应该懂得珍惜!
欣赏,问好!
25#
发表于 2009-10-14 14:16 | 只看该作者
串串玛瑙接地红



  二00八年九月四日,德州市文联组织全地区60多位作家,参加中国乐陵金秋诗会·朗诵会,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车入乐陵境内,只见公路两边田野里,万亩枣林一望无际,沉甸甸的枣果坠挂枝头,让人疑似朝霞飘落人间。茫茫枣园连天碧,串串玛瑙接地红。在枣乡这般醉人的景色中行进,不由我头探车外,拾翠寻芳,眉逗新喜!

  晚间,诗歌朗诵会在乐陵大酒店席前进行。舞台上,华灯竞簇,唢呐开宴;餐桌边,笑语欢声,枣酒飘香。先期到达乐陵的全国著名诗人桑恒昌、雷抒雁、雷霆、祁人、简明、黄殿琴等人,纷纷登台高吟枣景新诗。一时间,诗情得酒春云生,满座犹闻锦绣香。品金丝小枣,尝枣花蜜酒,喝枣汁饮料,红红的枣儿,不由缀满我思绪的枝头。

  枣树,起源于中国。为双子叶植物纲,鼠李科,属暖温带阳性树种。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遗址中,就发掘出枣的遗物。湖南西汉马王堆古墓中,也发现已炭化的枣儿。《山海经》、《说文》、《尔雅》、《战国策》、《神异经》、《齐民要术》、《西京杂边》等古籍中,都有关于枣的记载,证明早在3000年前,枣已盛产于燕南、渭北、鲁北等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古老的诗句,说明古代先民已把打枣割稻,纳入采集食物劳动范畴中。“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林之食足实于民矣。”苏秦游说六国时对燕文候说的这番话,可知燕地民众曾以枣、栗为主食。其经济地位之高,让枣儿自古便和桃、李、杏、梅并列为“五果”,成为供祭祀之上品。春秋时候,枣和经棰治而加姜桂的干肉并称“枣脩”,为古时妇女贽见的礼物。据《左传》记载,鲁庄公二十四年秋天,为迎接哀姜的到来。庄公要同姓的夫人们用金帛作为礼物进见。御孙见不合于礼,于是进谏:男子进见所用礼物,大的用玉帛,小的用禽鸟,这就表现了进见的等级了。女人进见所用的礼物,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庄公采纳了他的意见。从此以后,人们便把束帛禽鸟作为男礼,把榛栗枣脩作为女贽。

  枣树为落叶乔木,幼枝有成对的尖刺,长刺直伸,短刺钩曲。汉字中的棘,既指酸枣树,与荆字合起来,泛指各类丛生有刺的野生灌木,也用来比喻办事困难,从而引申出披荆斩棘这词组。枣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微尖或钝,基部歪斜。聚伞花序,黄绿色,花小若米,多朵簇生于叶腋,夏季开花,秋季收果。早在北魏时期,古人在种植枣树过程中,便发现环剥枣树外皮,可以提高枣果质量。随着枣树基因自然变异,枣的品种也逐年增多。《说文》中,只记录了羊枣一种;《尔雅》中,记录了壶枣、边要枣十一个品种;《打枣谱》中,柳贯记录了72个品种;《植物名实图考》中,吴其浚记录的品种已达87个。现在,全世界约有枣类品种400种,中国占了300种,比如红枣、南枣、藏枣、相枣、脆枣、圆枣、扁枣、无核枣、灰枣等等。其中乐陵金丝小枣,皮薄肌丰,核小肉厚,糖高色艳,清香甘甜,被誉为“枣中之王”。西汉时,东方朔在《神异经》中记载:“北方荒内有枣林,其高五丈,敷张枝条数里余。子长六寸,围过其长。熟赤如朱,干之不缩,殊于常枣。食之可以安躯益气。”东方朔的故里,就在德州陵县神头镇。他的记载,虽然神奇,却也可以佐证黄河以北广袤的平原上,曾存在过大片的原始枣林,自古便是盛产红枣的地方。

  枣果,古人取其早起之意。因而旧时男女结婚,新娘进门便投以红枣,用来期盼早生贵子。早年我的姐姐结婚时,母亲在姐姐陪嫁的被角处,缝进花生、红枣、和栗子,也是祝愿姐姐儿女双全的意思。有的地方,人们用红枣、花生、桂圆、瓜子做为赠送新人的礼品,用来祝福早生贵子。还有的地方,以枣子、松子、莲子、麦子、桂子这“五子”来煨汤,为新娘沐浴,以期婚后早得贵子。红红的枣果,为婚庆喜事编织进人们对子孙昌盛的祈盼,难怪自古便被人视为吉祥果了。

  枣树疙瘩遍身,树皮粗糙,刺类密布,长相丑陋,然而,红色木质却很坚硬。晋代的赵整在《讽谏诗》中曰:“北园有枣树,布叶垂重阴,外虽绕棘刺,内实有赤心。”赞美枣树外表有荆棘,内心却赤诚。宋代的王安石在《枣》诗中云:“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给了枣树很高的赞誉。唐代的白居易在《杏园中枣树》给大家推荐:“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可见千年之前,人们便选择枣木来作木轮车轴了。小时候,生产队里有一辆木轱辘大车,车轮车轴都是枣木做的。放学后几个半大小子,常把场院里的木轱辘大车当翘翘板来压,为此挨过母亲的呵斥,却依然顽劣难改。我们家有一对棰布的木棒槌、一只做木工活的刨子、一只用来织布的梭,木质紫红,沉甸甸的坠手,也都是枣木的。前不久去照像馆,发现木车轱辘,已沦落为照像馆里的一个道具了。

  鲁北乡村院落,种两叁棵枣树是村民的首选。老家庭院中,有一棵爷爷栽种的脆枣树,母亲说这枣儿名叫马莲脆,也有人叫它猴枣,熟时掉在地上常摔得粉碎,所以打枣时须铺上干草作缓冲。摇树落红雨,捂头抢脆枣的情景,至今晰在记忆里。百年枣树的年轮里,镶嵌着我的乳名,树干上叠印着我的指纹,枝叶上记录着我的童话,难怪我在梦中,依然常常去寻它。

  上下千年,许多描绘乡景的古诗中,都有枣儿红醉枝头。李白有“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白居易有“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欧阳修有“鸟衔枣实园林染,蜂采桧花村落香”;王安石有“阶前枣树应摇落,此夜清光得几多”;苏辙有“荞花著雨相争秀,枣颊迎阳一半丹”;黄庭坚有“花上盈盈人不归,枣下纂纂实已垂”;苏轼有“去岁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枣如瓜”;张耒有“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汪元量有“西瓜黄处藤如织,北枣红时树若屠”。在我看来,有了众多红枣诗,才更让人留恋美丽的乡村。最欣赏惠洪的那首《秋晚》:“紫梨红枣八九树,竹屋柴门三四家。机杼声迟秋日晚,绕篱寒菊自开花”。随意点染中尽显超妙自然、清丽流朗中韵至高雅闲淡,分明就是一幅怡得闲远之趣的写意村景画!

  鲁迅先生在《秋夜》中,用了一段奇怪而冗长的句子来开篇:“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两株枣树,曾引起众多学者的探讨,最终认定鲁迅关于枣树的描写不仅是叙事手段,还具备情感表达的意义。晚清散文家薜福成写《杂记》,也选择以枣林作切入:“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猫蔽身林间,突噬雀母。”三言两语,为一场激烈的猫雀大战,说明了原委。施耐庵在《水浒传》第十六回中,写吴用为智取生辰纲,一行人扮作贩枣子的客人,等白胜桃酒来黄泥冈林子时,故意买一桶,舀酒吃枣表演给杨志看,让一路审慎的杨志收了戒心,当众军汉买了另一桶时,众客人又白白奉上枣子让其过酒,最终以蒙汉药麻倒扬志等人,劫走了十一担金珠宝贝。贩枣、吃枣、送枣,为情节发展作了极好的铺垫。枣树、枣林、枣儿,经过作家生花妙笔的借用,从此生动在文学作品中。

  国人素以枣为补气良品。《北梦琐言》、《幽明录》、《长沙药解》、《本草备要》、《本草纲目》等古籍,都记录了大枣可以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可以生津润肺除燥,养血滋肝熄风,食之即可充饥代粮,又可祛病延年。故而民间有“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之说。还有一首传唱民间的大枣歌诀:一个乌梅两个枣,七枚杏仁一处捣,男酒女醋送下它,不害心痛只到老。通俗易记的中药验方,在传唱中让更多民众受了益。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鲜枣维生素C含量为百果之冠,同重对比维C含量,鲜枣比梨高140倍,比苹果高100倍,比香蕉高100倍,比柑橘高17倍。所以食用大枣能治疗过敏性紫癜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多种疾病。小时候,常食母亲做的枣糕、枣馍、枣粽子,红枣腊八粥,枣泥炸糕,因而体质好,得过许多学校运动会上的奖状呢。

  我国是枣树的故乡,所以用枣来取地名的地方也特别多:枣庄、枣集、枣寨、枣店、枣林、枣强、枣家河、枣山里、枣坪、枣咀河、枣赫沟、枣树塔等等。拥有这些地名的地方,不用说就知匀以枣林繁茂而得之。古人视枣树为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视百岁古树为“枣神”,往往在打枣之前系红布条以示虔诚。“不任稼穑者种枣,枣熟则年丰矣!”古老的谚语,肯定是枣树推广的动力。一代文宗苏轼,工于诗、词、文,兼善书画,曾遗有向友人索取无核小枣的书帖传世,说明这种枣儿远在北宋就很名贵。元丰元年初夏,苏轼到徐州城外石潭谢雨,深为乡村生机盎然的景象所打动,写出了北宋词史上第一组绕有风味的乡村词。五首《浣溪沙》中,有层层闪光的苘叶、桑麻,有薰香一样好闻的蒿、艾,有刚刚被雨洗过的莎草,有纷纷下落的枣花,仿佛五幅生活气息浓郁的乡村风俗俗画。透过三三五五棘篱门,透过簌簌衣巾落枣花的描写,可见那时乡村人家为生计,已是广种枣树了。

  一阵热烈的鼓掌声,打断了我的追思,此时,诗歌朗诵会已进入高潮。乐陵与宁津是近邻,所以我知道中国乐陵金丝小枣节,已成功举办了19届。依托2500万棵金丝小枣树,乐陵120多家金丝小枣深加工企业年产值已达10亿元。为庆祝乐陵建市二十周年,邀请众多全国知名诗人,作家来乐陵实地采风,赋诗吟诗,必将使乐陵金丝小枣进一步扬名海内。

  晚会在欢快的乐声中结束。坐在返程的车上,虽已看不清车窗外的景色,但茫茫枣园连天碧,串串玛瑙接地红的壮观景象,已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26#
发表于 2009-10-14 14:18 | 只看该作者
枣荫浓浓

  在高家店老家院内,有棵百年老枣树。家里人都晓得,这枣树是尚志爷爷小时栽种的。枣树干弯向西南,象个驼背老寿星。散开的枝条年年伸展,占据了庭院上的空间。从清明到深秋,斑驳的浓荫遮蔽了家中那略呈长方形的小院。
  岁岁年年,浓浓的枣荫伴我长大。直到走出那处处印有我儿时踪迹的农家院,那满院的枣花香,那红艳艳脆甜的枣儿,那曾给我惬意清凉的浓浓枣荫,依然挥之不去的常驻心头。常常是不期那一晚,梦中在枣荫下饭桌上复习试题,为总也考不好着急,或又骑在枣树杈上,寻寻觅觅的找枣吃。迷信的人总说梦到吃枣儿不好,我却从不信。
  爷爷种的枣树,结的是那种头儿尖尖,掉在地上能摔破的脆枣,许是据它长得尖嘴猴腮的模样,村里人都管它叫“猴枣”。别看它熟时吃起来脆甜脆甜,却不宜晒干食用,失去水分后就皮皮缕缕的没有肉。母亲常用姥姥传授的办法,把没有裂纹的红枣小心采摘下来,洗干净后在半碗酒里打个滚,象拿鸡蛋那样轻放坛中,尔后把盖严的坛口用黄泥封好。等到春节时食用,打开坛口,甜甜的枣儿带着酒香,还象刚从树上摘下来时那样饱满鲜亮。
春天里风儿稍暖,那些争春的花儿不等绿叶长出来就急匆匆的开了。光秃秃的树枝上,金黄的是迎春,粉红的是杏花,雪白的是梨花,嫣红的是桃花,姹紫的是泡桐花……直到清明过后,香椿都上了餐桌,枣树才开始慢吞吞的向外努芽。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它自信得象位压得住阵脚的将军。直到五月上旬,枣树叶才一簇一簇的长成型。黄绿色的小花比针鼻儿大不了多少,害羞似的藏在叶柄下悄悄的开放,甜丝丝的枣花香味溢满庭院,引来一树采蜜的蜂儿嗡嗡嗡。
  蚂蚁也是对甜味极敏感的动物,枣花蜜引得它们排着队,在枣树上急匆匆的爬上爬下。我有时故意和它们开玩笑,拿“卫生球”围着树干划一圈,树中间就仿佛有了条楚河汉界。上下的蚂蚁们爬到这儿,似乎都感到不对味,急得一个个交头接耳却不敢贸然前行。浓烈的樟脑味,使它们原地打转或又迷迷糊糊的返程,那情形看了直让人发笑。直到樟脑味儿散去,蚂蚁大军方可恢复乱了的次序。
  枣花儿凋谢后,谎花落了一地。叶柄上那蘑菇状的小不点,就是受粉后的枣儿了。放学归来,常观察那枣儿的变化,从尖尖的蘑菇状,到长的象绿豆、象黄豆、象花生、象手指头肚儿,我都心知肚明。母亲总吓唬我们说枣儿小时不能吃,吃了会长疖子,其实是怕我们过早地糟蹋枣儿。那年月家里穷。称盐打醋买煤油,都得靠那几只下蛋的老母鸡,甭指望大人给买零嘴吃。眼巴巴地等枣儿长大甜了,就成了心中急切的期盼。
  刮风下雨时,常有半大的“青壳郎”掉下树。这没有甜味的枣儿弃之可惜,我和弟弟们常把青枣做成玩具。用手指甲在枣的上半部掐两道眉儿,眼眉下用指甲相对着掐,挖出眼睛。鼻子是在两眼中下对掐,关键是要下方翘起来而上方还与枣肉连着,这样才象人鼻子。鼻子下方掐嘴巴,脸的两边掐耳朵,耳朵只须掐一下,向脸的后方翻过去而不能掉,不然就不象耳朵了。做完这些再找个木棍在头下一插,一个枣孩儿就做成了。有的枣孩儿眉开眼笑,有的枣孩愁眉不展。开始还纳闷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才明白,这只须调整嘴角儿上翘还是下撇就成。枣孩儿若分男女也好办,脑门上掐几道留海,就是女孩,那秃着脑门的就是小子了。
  我们还能把青枣儿做成小磨。用小刀在枣的中间拉一圈,而后剔去一半的枣肉,让枣核与下部相连,选一般大的枣儿,也照此办理,只是还得小心把枣核也剔出来,让这一半和带枣核的一半正好契合。而后在带枣核的底部,斜插三根小木棍做支架,在上面的一半上横插一根做磨棍,一个用手指拨着转的枣磨就做成了,玩起来饶有情趣。农村的孩子大人没钱给买玩具,都是你学我、我学你的自己动手做。单单是一团黄泥巴,我们就能玩出象摔炮仗,做泥人,用瓦当印花等许多花样来。
  稍大的农村孩子,再贪玩就受限制,早晚得帮家里干活了。记不清多少个清晨,睡梦中被母亲喊醒。睁开惺忪的眼,就听见枣树上麻雀们那唧唧喳喳的叫声。极不情愿地起床,背着草筐下地给猪羊去砍草。砍的草少时又怕挨母亲的骂,就在草筐下面支上柳条,再把灰菜、芦草虚蓬在上面回家交差。母亲明明看出来,还是说砍的不少,倒叫我下次不好意思再偷懒了。小时候常不小心把手砍破,我左手的手指上,横竖大小不一的伤疤,都是小时砍草留下的。砍破手母亲从不让我往伤口上撒干土,回家后用热水洗净,抹红药水,或撒牙膏粉,用白布包上,几天以后也就好了。
  枣树上除了鸟儿光顾,夏日里“知了”和“独了”也是常客。“独了”比“知了”个头小的多,肚皮是蓝绿色的,叫声也比“知了”清脆好听。因个头小,容易被刀螂捕获,每当“独了”的叫声嘎然而止,不是受了人的惊吓,就是被挥舞两把大刀的刀螂逮住了。
  七月十五腚红,八月十五肉红,村里人都这样形容枣儿的成熟过程。我和弟弟们可没这耐性,等枣儿刚刚发白有点甜味,我们就爬上枣树挑个儿大的尝鲜了。等到枣儿全红,树上的枣儿已被我们吃个差不多了。弯弯的老枣树,树皮也被我们爬得溜光稀滑。
  最憎恶枣树上的壁虎,皮肤和树皮一样的颜色,如果不小心用手碰着它,吓得我立刻头皮发麻,浑身起鸡皮疙瘩。壁虎毕竟还是怕人,慌不择路时往往会掉下树,逃走时舍一条尾巴在地上,于心不甘似地在那儿左绕右绕的“刷锅”。
  枣树上的枣儿打没了,可它还能帮我们家风干玉米。秋天自留地里的玉米熟了,剥玉米时经心留几缕包皮,这样好把两只或四只玉米系在一起,尔后卡到树枝上。等上千穗玉米都挂上树,那错落有致的金黄煞是好看。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写满诗情画意的丰收图,我依旧是历历在目。
  在浓浓枣荫下长大,年年都吃那又脆又甜的枣儿,对爷爷的感激也油然而生。常常一个人冥思苦想,为什么枣儿就叫枣呢?莫非是古代人因为它结的果实特别甜,吃了忘不了所以还要寻寻觅觅去找它。就这样年复一年满山遍野地找呀找,久而久之就管它叫枣了吧?!我也由此悟到,一个人若想被世人赏识,就得丰富自己的学识,用毅力和勤奋凝聚能力,让自己也象枣树那样结出让人念念不忘的果实来。
  爷爷栽下的枣树,荫护惠及了儿孙几代人。虽然爷爷早已渐行渐远的去了,但这浓冠如云的枣树,在我眼里已是爷爷的化身,它的浓荫,它的果实,仍向后人传达着他的拳拳爱心。许是受爷爷种这枣树的启发,长大后的我特别爱种树。
27#
发表于 2009-10-14 14:20 | 只看该作者
我写枣树的两篇文字,发给你交流下。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4: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10-14 14:20 发表
我写枣树的两篇文字,发给你交流下。

真诚的感谢高版的悉心指导。致敬!
秋安!
29#
发表于 2009-10-14 14:43 | 只看该作者
  拟人化的动态描写,融进了人的感悟心情。一篇颇富张力的精短美文。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23:14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9-10-14 14:43 发表
  拟人化的动态描写,融进了人的感悟心情。一篇颇富张力的精短美文。 [/quote
谢谢梁老师的光临和评读!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20:05 , Processed in 0.12453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