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说叙事艺术和散文语言风格比较赏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30 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萍庭鹤 于 2017-7-30 22:00 编辑

  小说叙事艺术和散文语言风格比较赏读
  
  ——比较女作家李淑琴和罗培女士的艺术风格
  
  文/萍庭鹤


  
    小说和散文的风格往往是无法用同一标准来比较的,为了让读者明确各自风格,下面将两位女作家的风格分析列举出来。
一、李淑琴女士小说《生计》的叙事艺术和承载道德分析
  女作家李淑琴是个有个性的现代女性。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很多人坐在温暖的办公室,享受着和平的美好和时代的沐浴,物质追求把生活弄得油烟味很浓。而女作家李淑琴却有着精神生活上的持久追求,她之前在江山文学网打拼多年,担任评论部副部长兼任编辑工作,并写下很多精美的文学作品。其实李淑琴女士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很充实的一份公务员岗位工作。如果是对于一般的生活妇女而言,这个职业足以使人享受天伦之乐了。但是李淑琴女士没有沉静在这个平常人的生活轨迹中去,她用自己的笔墨勾画着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当代文坛的一道风景。看她的作品,给人感觉是平实之中见光华,稳健之后现奇葩;开头给人很平常的味道,就像吃山西刀削面,从表面上看就是个白面,但是越吃越感觉风味非同一般。那种种出人意料的精美,往往是全部隐藏在最里面的馅料里的。
  
  认真看完她的短篇小说《生计》之后,给人留下的回味很多。整篇小说刻画了田桂花、她的侄女莉莉和男朋友王涛三个主要人物。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凸显,让人读后总是为某种东西愤愤不平。是个什么东西让人愤愤不平呢?说到底还是和作家的主题有关。一篇文学作品,有一个好的主题,往往是决定这篇作品最终价值的根本标准。很多作品文字极为精美,情节极其离奇,可是读到最后,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主题,却使得人们对它不得不如弃陈渣,甚至嗤之以鼻。说个不中听的话,文学作品的主题确立,和作者本人的学识、道德修为、生活层次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看一个人的文字作品,基本能够判断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判断这个人的修养和生活层次,必须看这个人的文字表现,才能看到他的本质。文字甚至能看到一个人潜意识里的很多东西。在《生计》这个短篇小说里面,作家确立的主题很有震撼力。表面上看,仅仅刻画了几个人物为了自己的生计,摆个小摊,甚至在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磕磕碰碰。这些事情在一个底层人物的生活中,再也平常不过了。但就是这些很平常的磕磕碰碰,却埋藏着很多重大的主题在里面。女作家李淑琴,有一双极为善于发现这些重大主题的眼睛。她在设置这几个人物时候,选取的生活场景十分现实。田桂花为了生计,在房东廉价的出租房里摆设一个小菜摊子,这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的场景,很典型的。莉莉和男友王涛大学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固定工作,这是几乎大多数当今中国社会底层人员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这也许就是生活历练吧。作为一个长辈,对失去父亲的侄女照顾有加,为了照顾侄女的生活困境,用自己最原始的生活能力,把他们叫到自己的摊位上来帮忙,并给他们出谋划策,不断打开小小的市场,这可能是很多当代中国人亲力亲为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理所当然的会发生很多磕磕碰碰。作家选取的主题定位很准,她把主题就确定在这些一般人看起来很不起眼的磕磕碰碰中。
  
  很多不假思索的读者,看完《生计》之后,可能都会为莉莉和男友的忘恩负义感到气愤。这个行为当然令人气愤。但是仅仅停留在气愤上,说明我们对作家的良苦用心没有认真领会。实际上,这篇文字还有底层人们生活艰难的侧写,还有社会管理的矛盾思考,还有用人体质的暗示,还有商业发展中的阵痛反思——但是,最大的一个主题却是当代中国教育成果下的道德拷问!
  
  首先我们想想,作家为什么要选取两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田桂花来作为主要人物呢?如果这是作家的灵感所得,那也得想想这个灵感的根源。当今中国社会,青年一代的道德问题时时引起社会震动。特别是大学生出现的种种背离道德规范的行为,让很多人感到震撼和无奈。实际上,当今青年一代的道德问题,其根源还是出在当今中国教育管理的体制当中。很多人把这种道德败坏的根源归罪于当代中国教师,这是大错特错的思维。教师只是教育管理体制下的执行者,就像打仗的士兵,一场战争的根源在于发起战争的元凶身上,而不在士兵身上。如果你把满腔的愤怒发泄在士兵身上,那是无济于事的。那么中国当代教育的管理体制问题出在哪里?这是社会管理者群和教育专家们关心的问题,我们只要懂得,中国当代教育管理,把道德教育弄成升学率的附庸是根本本末倒置的行为。整个学生群体道德本质上教育是否成功,没有任何评判标准,也没有任何有力地考核机制,就是有也只是隔靴搔痒的政治作秀。那么,莉莉和王涛作为社会底层当代大学毕业生,为何能做出那些缺斤少两、背信弃义的事情呢?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道德价值观念的错误性。有的人会说这个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关。但是我们不得不思量,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到他走上社会,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中国当代教育体制下生活的,家庭教育只是他生活轨迹的一个小的部分。再说,一个人的道德和信仰是在成体系的国家教育体制培养下形成的,而不是在某个特定的家庭环境中独立形成的。如果是说在家庭中形成的,那也只能证明体制化的教育没有一丝效果。那人们还要这个教育干什么呢?
  
  其次,有的人会说,作家笔下的人物只是个别现象。可是我们翻开当代中国的新闻书页,那些震动世界的学生犯罪记录还少吗?特别是那些学历高得不能再高的学生犯罪的血淋淋的事实还少吗?与之比较,莉莉和王涛这点小道德问题简直是小儿科。从这点来说,作家的内心是过于温柔了。她没有让两个年青人拿起屠刀,宰杀恩重如山的亲人,已经够温柔了。
  
  我们再看看作家笔下的其它现象,比如上述社会管理上的不足现象,看似很无意的一个顺带之笔,其实暗示着很多广博的内涵。城管和田桂花的紧张关系问题,人们对莉莉和王涛的缺斤少两问题不去见义勇为,房东随着市场肆意涨价问题,底层商人的相互帮衬彰显的人性问题,莉莉、王涛的高学历和田桂花的低层次对比出现的道德反比问题、商业经营中的诚信和盈利关系问题,等等很多很多。这些看似顺手携带的文字,实际上和作家深刻的社会观察与思考是紧密相关的。这样,作家才能挖掘出具有无穷魅力的无比深刻主题来。
  
  整篇小说要分析的东西很多很多,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通过对女作家李素琴的小说主题解析,可以知道她是个很用心的作家,是一个很负责任很有担当的女作家。她的平实语言风格,是那些追求华丽辞藻的人应该耐心学习的。她作为一个和平体制下的公务员,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审视着自己的作品,审视着和她有关或者无关的人和事,这很难能可贵。
  
  最后,我们坚信,女作家给自己取的那个“琴声悠扬”的笔名是别有用心的,说不定那个琴声是“二泉映月”,或者“高山流水”。
  
      
  二、女作家罗培女士的散文《爱情不是一种信仰》风格分析
  
    
  在一个兴趣网站可以结识很多从未见识过的人物。千年女妖女作家就是这么认识的。开始看到这个名字挺奇怪的,怎么会整出一个“千年女妖”来呢?起初看到网站宣传她的长篇小说《一屋子烟味儿》,觉得名字挺新鲜的,就买一本。还没看到这部长篇,就急不可耐地看看她的短篇。发现她写得很多,不知道选哪一篇,于是就打开她一个短篇《爱情不是一种信仰》,大概是“爱情”这个字眼的魔力非凡吧,情不自禁就看了。
  
  对于爱情很多人写过,古人写过,现代人写过,外国人写过,中国人写过。有的用小说去描绘,有的用诗歌去抒写,有的用剧本来表演,有的用杂文来剖析……写的人很多很多。因为这个东西实在是很难言传描画的东西,所以我很少看。但是看了《爱情不是一种信仰》之后,也开始思考了。可见这篇散文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也许女妖作家对爱情思考得比一般人多,她在文字里面对爱情剖析得很深刻。
  
  她把爱情和信仰的关系弄得一清二楚。信仰确实是个高层次的东西,平常人要是谈信仰,肯定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高层次信仰问题,恐怕是很少谈的。这一点女作家看得十分真切。世界是大多数人的世界,但是往往大多数人的信仰,都是和平常的东西为伍。那么世界为何又不是按照平常人的意思来前进呢?因为那极少数拥有高层次信仰的人,引领着大多数平常人。但是谈到爱情,如果把信仰和爱情等同,那恐怕也是要高层次的人才能做得到,比如纯粹的领袖,纯粹的战士,纯粹的宗教徒等等。估计他们的爱情是和信仰等同的。而且还要值得说明的是他们谈恋爱的双方必须都是那个层次,要不然就不是和信仰等同的。所以还是按照大多数平常人的理念来界定吧,那么很自然爱情是不能和信仰等同的。因为平常人一般在生活中不会谈高层次的信仰问题,所以爱情肯定和信仰沾不上边。
  
  看看,女作家把爱情的本质看得多么透彻。
  
  作家把真实的体验和对爱情的分析交织,使得爱情现象的内涵更加清晰。
  
  在分析爱情的种种类型的时候,作家把自身感悟和人生阅历交融在分析之中,这样读者就像看到作家自身亲身经历的爱情故事一样真切,使得分析的真实性更加可信。对爱情萌动的冲动、对真爱寻找的爆发等,都分析得十分到位,而且让读者从中看到涵盖古今的爱情共同的东西。那种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很多很多!为了金钱而爱,为了门第而爱,为了装点门面而爱,为了肉体刺激而爱,为了游戏而爱,为了生计而爱,为了政治需要而爱,为了占有而爱,为了神经末梢的兴奋而爱,……举不胜举!
  
  可见,散文虽短,但是就像一个爱情故事的万花筒,把纵观古今内外的各种爱情都可以从中看得清清楚楚。
  
  有体验,有思考,有追求是能把爱情看得真切的原因。
  
  一个人有了生活体验必须善于思考,要不然就稀里糊涂的爱了一辈子,还不知怎么回事,就白了头。思考过后还得有追求,追求适合自己的东西,追求自己精彩的人生梦。要不然会空虚,一空虚弄不好就掉进“一屋子烟味儿”里面爬不出来了。
  
  仔细寻找,发现千年女妖作家原来本名叫“罗培”。看到这个名字就想到大学者“培根”。想想也很自然,一个有思考、有梦想的女作家,肯定会跟着培根的脚步前进的。又听说女妖作家的人生故事很多,那么她的人生就是一部传奇,加上她善于表达的手法,估计她会把自己的人生演绎得无限精彩的。

   列举上述两位女作家的艺术风格,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收获。
  (注解:《生计》作者:琴声悠扬,原名:李淑琴。罗培,笔名千年女妖,著有长篇小说《一屋子烟味儿》。)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7-30 23:27 | 只看该作者
呵,来了来了
3#
发表于 2017-7-30 23:28 | 只看该作者
睡吧,明早学习
4#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23:29 | 只看该作者

你真是闪电,呼之即来,呵呵
5#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23:30 | 只看该作者

好的,祝福你,梦里好好享受,呵呵
6#
发表于 2017-7-31 0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碣石清风 于 2017-7-31 05:24 编辑

认真学习过,很受益。向你学习写评论。
7#
发表于 2017-7-31 06:43 | 只看该作者
拷问灵魂,这是作者应该探索的主题。

作者此篇分析,给我教益很深。学习了!
8#
发表于 2017-7-31 14:2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题目,很感兴趣两种文学体裁的风格比较,但似乎没有读到。
文中例举了两篇作品,可否给个链接,读者自己感悟。
谢谢作者,了解了两位女作家的实名。
9#
发表于 2017-7-31 14:3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7-31 14:28
看了题目,很感兴趣两种文学体裁的风格比较,但似乎没有读到。
文中例举了两篇作品,可否给个链接,读者自 ...

刚巧都认识
10#
发表于 2017-7-31 19:17 | 只看该作者
老师选择了小说叙述和散文语言风格这两个主心出发点,在文中用鲜明的两个作品深入解析对比,联系生活切入实际,用自我的独特视角用心体会生活,用心解读作品,以此突出两种文体的不同特色!值得学习!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2:08 | 只看该作者
叶子青青 发表于 2017-7-31 19:17
老师选择了小说叙述和散文语言风格这两个主心出发点,在文中用鲜明的两个作品深入解析对比,联系生活切入实 ...

万分感谢你的细心品读,祝福你万事如意,事事顺心
12#
发表于 2017-7-31 22:19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匆忙之际阅读本文,感触颇深,老师能够品到同为知己之作家的作品,如此细致入微,值得我们小生学习!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2:57 | 只看该作者
叶子青青 发表于 2017-7-31 22:19
老师匆忙之际阅读本文,感触颇深,老师能够品到同为知己之作家的作品,如此细致入微,值得我们小生学习!

我也是即兴而作,有很多不足,只是兴趣浓厚,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19:48 , Processed in 0.06806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