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7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孝是人伦道德起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0 1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跟孔子学什么之八——孝道篇

孝是人伦道德起点

    孝道是孔子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最根本的东西,它是人类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人伦道德的起点。一个重孝道的人,必然是有爱心、讲文明、高素质的人。俗语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的。无论是谁生命都是父母给的,父母就是我们的源头和天地,如此说来焉有不重视,不放在首要位置上的道理。一个家庭,如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则必然是“五好家庭”,如果每个家庭都是“五好家庭”,则其社会必然是和谐社会。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悌。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因此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忠孝一本,这一点后来的统治阶级领悟深刻到家,所以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之说,无不主张“以孝治天下”。“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是唐宋的论调,他们认为一个人能真爱父母,必然能爱家庭,爱国家,爱君王。汉代还有一显例,汉武帝时设立的一种考试的科目叫孝廉,察举推荐大小官员孝顺父母、办事廉正是其重要标准,这一制度一直沿用至清代,足见其根深蒂固。清代的康熙更绝,不仅到孔庙三拜九叩祭祀孔子,收买天下读书人之心,而且亲自编了一本语录小册子—《圣谕》,专门提倡宣讲推广孝道,让天下人都学习、体会、践行孝道。

    那么如何去孝呢?孔子也给了我们答案。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礼不仅仅是礼敬,还包含有照应、爱护的意思。孝是要行的,所以叫行孝;孝是要敬的,所以叫孝敬;孝是要顺的,所以叫孝顺。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孝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养的层面上,而是要真心、真情,关心、爱护、回报父母、长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地难。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子女尽孝最不容易的是,时刻对父母和颜悦色,如果做到了,那才是完整、究竟的孝。

    不让父母担心,令父母以你为荣,也是一种孝。所以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以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父母,让他们只剩下对疾病的担忧,这就是孝。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见到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还要替他们操劳心里只有忧愁而从不怨恨。由此可见包容和忍耐,也是孝道的一部分。当年大舜遭到继母的修理与迫害,把哄他上房放火,骗他到井底活埋,侥幸活下来的舜一如既往孝敬双亲,由此征服了全天下人,而被尊为舜帝。孝要竭尽全力,讲求身心、精神、情感的投入,孝是爱的回报,你若孝了,你也就得到了回报的爱,这是良性循环。

   以孝为原点向外发散,对国家的孝顺就是忠,对兄弟的孝顺就是悌,对朋友的孝顺就是义,乃至对众生的孝顺就是仁,也就是翟鸿燊教授所讲的,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治天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遵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这至少说明孔子的文化内涵,德行是排在知识、才能前面的。厚德载物,因德才能成事,而孝就是一种大德。



[ 本帖最后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09-10-22 08:04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4:09 | 只看该作者
老人节快到了,发一篇关于孝道的文章,
祝愿全天下父母都幸福、安康、快乐。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4:22 | 只看该作者
子孝父心宽。〔宋〕陈元靓
*大孝终身慕父母。〔战国〕孟轲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纲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清〕王永彬
*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清〕王永彬
*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何铸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
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劝孝歌》
*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春秋〕孔丘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此庶人之孝也。  《孝经》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
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8:08 | 只看该作者
佛說父母十重恩
第一、 怀胎守护恩;

第二、 临产受苦恩;

第三、 生子忘忧恩;

第四、 咽苦吐甘恩;

第五、 回干就湿恩;

第六、 哺乳养育恩;

第七、 洗濯不净恩;

第八、 远行忆念恩;

第九、 深加体恤恩;

第十、 究竟怜愍恩。

第一、怀胎守护恩 颂曰

累劫因缘重,今来托母胎,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精开。
体重如山岳,动止劫风灾,罗衣都不挂,装镜惹尘埃。

第二、临产受苦恩 颂曰

怀经十个月,难产将欲临,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
难将惶怖述,愁泪满胸襟,含悲告亲族,惟惧死来侵。

第三、生子忘忧恩 颂曰

慈母生儿日,五脏总张开,身心俱闷绝,血流似屠羊。
生已闻儿健,欢喜倍加常,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

第四、咽苦吐甘恩 颂曰

父母恩深重,顾怜没失时,吐甘无稍息,咽苦不颦眉。
爱重情难忍,恩深复倍悲,但令孩儿饱,慈母不辞饥。

第五、回干就湿恩 颂曰

母愿身投湿,将儿移就干,两乳充饥渴,罗袖掩风寒。
恩连恒废枕,宠弄才能欢,但令孩儿稳,慈母不求安。

第六、哺乳养育恩 颂曰

慈母像大地,严父配于天,覆载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憎无怒目,不嫌手足挛,诞腹亲生子,终日惜兼怜。

第七、洗涤不净恩 颂曰

本是芙蓉质,精神健且丰,眉分新柳碧,脸色夺莲红。
恩深摧玉貌,洗濯损盘龙,只为怜男女,慈母改颜容。

第八、远行忆念恩 颂曰

死别诚难忍,生离实亦伤,子出关山外,母忆在他乡。
日夜心相随,流泪数千行,如猿泣爱子,寸寸断肝肠。

第九、深加体恤恩 颂曰

父母恩情重,恩深报实难,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
闻道远行去,怜儿夜卧寒,男女暂辛苦,长使母心酸。

第十、究竟怜愍恩 颂曰

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起坐心相逐,近遥意与随。
母年一百岁,长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
5#
发表于 2009-10-24 15:40 | 只看该作者
本文对孝道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同时也融入孔子对孝道的认识与理解。文字论述详细,细节有说服力,结尾的“厚德载物”构成“孝”之大德,凸现了作品的主题。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8: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09-10-24 15:40 发表
本文对孝道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同时也融入孔子对孝道的认识与理解。文字论述详细,细节有说服力,结尾的“厚德载物”构成“孝”之大德,凸现了作品的主题。


谢谢房子版主
7#
发表于 2009-11-27 18:22 | 只看该作者
孝就是一种大德。
8#
发表于 2009-12-19 1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夫子山闲人 的帖子

对国家的孝顺就是忠,对兄弟的孝顺就是悌,对朋友的孝顺就是义,乃至对众生的孝顺就是仁
9#
发表于 2010-3-14 20:24 | 只看该作者
若雨来学习,细细地悟。
10#
发表于 2010-3-15 13:41 | 只看该作者
很有见地。百善孝为先!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4:5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志广、若雨两位老师来读
12#
发表于 2010-3-15 20:44 | 只看该作者
百善孝为先,学习好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6:10 , Processed in 0.05081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