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新论 网上有人讨论:中国还有脊梁了吗? 其实这不算个问题,但网上有人问,而且有不少人问。 有人问,就有人回答,而且也有不少人回答。 回答有的不乏其人,但大多是除课本和教辅书外没有认真读过几本书者,这其中年轻的大都是学生,年长的大都是公务员或老师。 而回答没有的,无论年纪多大,都可冠之曰“愤青”。而比较中立的回答是:脊梁还有,只是已经软了。——既然已经软了,那么照此推断,离彻底退化的那天也不远了。 当然,以上讨论基本没有任何意义。首先,“脊梁”作为比喻义,因其不是实物,所以不可见不可摸。其次,“脊梁”一词其意广阔,根本没法量化,也就不能像有关部门一样,可以计算出诸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完成62%”这样的具体数字。所以,无论怎样的讨论都只是自娱自乐,没有任何价值。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在这里试图换一个角度,讨论一下什么才是中国的脊梁,或者说哪些人才称得上中国的脊梁。 关于这个问题,被称为“骨头最硬的”鲁迅有过一段名言,也是被常常拿来引用的,且照引如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说的就一定对吗?当然也要用事实来检验,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那么,我们不妨也用这个“标准”来检验一下好了。 先看“埋头苦干的人”与“拼命硬干的人”。很幸运,我的祖辈父辈,以及我仍在乡村生活的绝大多数亲人和朋友,他们随便哪一个都称得上是“埋头苦干的人”,而且其中也不乏“拼命硬干的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的工作就是“修理地球”,所以春种秋收,忙碌不停。当然,顺应时代潮流,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会定期流入城市,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并且摆脱了“农民工”的歧视性称谓,而获得“工人”这样光荣的名号。 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吗? 就我们粗浅的知识,也知道脊梁是人体相当重要的部分,是支撑整个人直立的中心。如果没有了这个脊梁,就只有倒下爬行,也蠕虫为伍。如此看来,我的父兄们实在负不起这样的光荣称号。因为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有他们几个不多,缺他们几个不少。试看有那么多因矿难或硒肺等丧命的“工人”,并没有丝毫影响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中心证明他们与“脊梁”毫无关系。 那么“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求法的人”呢?似乎还好一些。比如说“为民请命的人”,他首先得有“为民请命”的资格,否则,自己还是“民”呢?要请命也是为自己请命,那就算不上伟大了。所以这样的人真的很了不起,真的很叫人敬佩。然而纵观历史,那些真正“为民请命的人”似乎都不得好果子吃,比如那个著名的海瑞。原因很简单,既然已经轮到要有人“为民请命”了,可见“民”们早已命悬一线,而导致“民”们如此悲惨的自然是与“民”相对的“官”们——当官员们整体沦落时,一两个“为民请命”者根本于事无补。所以有他们不多,没他们不少。就如海瑞,尽管一辈子落魄,临到老了居然当了个大官,却仍然不足以挽救大明王朝危亡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算不得是脊梁。 至于“舍身求法的人”本出自佛教,如玄奘,冒死西去,算是“舍身求法”的代表了。不过,鲁迅此处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成语词典释义:舍身求法,指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照此义,中国这样的人就实在太多了。尽管那些牺牲者追求的未必都是“真理”,但至少在没有醒悟被骗之前是认定自己是为追求真理献身的。这个,历史上有一大串响当当的名字,恕不一一列举。不过若将他们视为“脊梁”,总觉得有些勉强——哪有脊梁那么轻轻松松就丢掉了的呢?“脊梁”们都“舍”了,身体又将何在? 那么,究竟哪些人才可称为“中国人的脊梁”呢? 试看“脊梁”一词,其中的“梁”字很有意思,“梁”者,栋梁也。过去盖房子,总要选一根粗壮的木头做梁,这个梁,就是支撑起整座房屋的中坚力量。一旦某一天,梁断了,房子也就倒了。同样,“脊”在人的身上也承担着类似的作用。那么,能够有资格被称为“中国的脊梁”者,绝不是那些辛苦劳作的平头百姓,也不是敢于抗上护法的基层官员,而是那些身居高位,手握着国计民生乃至生杀予夺大权的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人。正如一座房屋只有一根梁,一个人只有一根脊一样,所谓“脊梁”也绝不可能是数以亿计的民众们。什么“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都是骗人的鬼话。试看《二四十史》,哪部史书中记载了任何一位“人民群众”的名字?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谓的“人民群众”,只是历史兴亡时随意沉浮的泡沫罢了。 记得小时候听评书,其中说到哪个人物才能出众,总会弄出两句诗来形容:“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秋瑾也有诗“救时应仗出群才”。——似乎只有如此人物,方不负“脊梁”二字。在安定和平时代,能够勇往直前,乘风破浪;在国家危亡之际,能够扶危济困,力挽狂澜,此种人,方称得上“中国的脊梁”。 当然,纵观中国历史,这样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盛世少而乱世多的局面。一个时代的诞生,必然是藉着一干“脊梁”们的“应运而生”;而一个时代的灭亡,则是缘于“脊梁”们的软化甚至消失。如此,便可一探历史兴亡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