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5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难忘家乡的竹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1 1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8 编辑 <br /><br />  我家所在的院子叫朱公塘。因为院子前有一口十余亩面积的水塘,所以院子便借取了水塘的名字。
.
  我有位做教师的堂伯,是个对联、书法双绝的高手。每到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他总是在院子正屋门框和走廊大柱子上,贴自己所撰所写的对联。所有对联一边冠一“朱”字,一边嵌一“公”字,再配上他那一手赵体书法,便很有种四书五经的历史感。可惜的是我未能记录下一幅对联,总觉是一种遗憾。因为,这位堂伯已于前年仙逝,此生我再也无缘欣赏他的对联佳构了。
.
  应该说,更让人遗憾和惋惜的是院子后那片与水塘一般大小的竹林。它与邻近院子的一片竹林连在一起,成了一道远近闻名的风景。儿时的我与伙伴们经常在竹林里玩耍,那是我们最恰意、最有趣味的乐园。竹林里的竹子小者如手指,大者如手臂,矮的人高上下,高者三层楼房左右。稀疏处可容我们摔跤做游戏,密匝处仅可容小猫小狗嬉闹。地上是厚厚的竹叶,踩上去像在自家床铺的棉被上行走,有种云里雾里、不知轻重的感觉。
.
  最让人豪气顿生、叹为观止的是稻麦收割季节。这片竹林里聚集了无以数计的麻雀,它们早出晚归。清晨用啁啾的鸟鸣唤醒农家黎明,夜晚用归林后的短暂喧嚣唤来山村独有的静谧。特别是傍晚时候,从各处归来的麻雀仍不肯归林,它们全军出动在天空中恣意盘旋、追逐和嬉戏,近在眼前远在天边,尽是麻雀飞翔的身姿,密密麻麻,遮天蔽日,仿佛大雨来临时的满天乌云。是那么的壮观,是那么的豪气,是那么的势不可挡!
.
  现在回想起来,我总是有种奇怪的念头在心中漫起:麻雀也许是渺小的,但众多渺小的力量积聚在一起,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心生敬畏;人也许是强大的,但再强大的力量一旦形如散沙,也会不堪一击,无可畏惧!
.
  据说这片竹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种植的。可惜的是,它只给我们小院有限的三十余年风景,只给我短缺的二十余年记忆!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兴起建房热潮,竹林开始惨遭厄运。先是有外院人爬过密不透风的“千年鸟不站”荆棘园墙,偷砍竹子做建筑用的挑砖工具,或做蚊帐杆、晾衣杆。继而是本院人怀着“不砍白不砍”的心理,小打小闹地不时偷砍几根。再接着是本院有人相中竹林这块风水地,开始是挖占一角修房,后来索性由队上统一规划,安排几户人家全面进据竹林,砍竹挖根全部垦翻为宅基地。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昔日一片茂密的竹林被砍毁贻尽。.
.
  竹林消失,被毁家园的鸟儿在最初一段时间,整日整夜哀鸣。由于无林可栖,它们落满了方圆数里人家的屋檐。就在当年,麻雀悉数消失,踪影全无。现在,麻雀几乎成了小孩子们眼里的稀有动物。.
.
  悲乎!人定胜天,何况小小麻雀哉!家乡的竹林被毁,最后一道风景不复存在,我儿时的一段美好记忆亦被时光掩埋!
.
  今特写下这段文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也算是一种“忘却的纪念”吧!
.
文/文谭居士彭建华

2#
发表于 2009-11-1 0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8 编辑 <br /><br />先记号。问好!

3#
发表于 2009-11-1 0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8 编辑 <br /><br />很好的回忆。如果是原创首发,请在文后加声明。

4#
发表于 2009-11-3 08: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8 编辑 <br /><br />崇尚自然的悲悯情愫清晰可见。不错的文笔,欣赏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01:30 , Processed in 0.0463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