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03|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村旧事之麦秸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6 2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0 编辑 <br /><br />
乡村旧事之麦秸垛
若水/


    秋风萧瑟,树叶凋零。在秋风的鼓动下,马路两旁白杨树妈妈的女儿们一个个挣脱母亲的怀抱,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她们像蝴蝶翩翩起舞,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盈地旋转。运河桥畔,几行衰柳,乱发似的垂挂着,并用颤颤巍巍的手,紧紧抓住那件心爱的绿色外套在风中摇摆,姿态依然美丽,然而毕竟苍老了,不见了春天少女的腰肢。这些杨柳树斑驳的影子清晰地投在马路上、河堤上,好似一幅幅浓淡相宜的剪纸画。

    就在这秋风肆虐杨柳摇曳的深秋,偶尔可在城郊马路上看到一辆辆农用小拖拉机,排着长长地车队,像正在曼舞的蛟龙般奔着城市缓慢地前进。车的后斗装载着满满的、高高的、宽宽的麦秸,占据了整个马路的半壁江山,让过往的车辆行人不得不谦让着他们。开车的司机好像隐伏在麦秸当中,让人还以为是无人驾驶,可见装车人的技术。由于麦秸轻,为尽可能地多拉一些,装车人便施展开浑身解数,将车装的好像把整个大麦秸垛都搬到了车斗上。这些麦秸是运往位于城市边缘的造纸厂,然后经过处理金蝉脱壳般蜕变成人们需要的各种纸张。这些温馨还带着麦香的麦秸打眼前走过,我目送着他们远去,思绪也逐渐地飘向远方。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农村依然有人们用麦秸和泥土混在一起,然后和泥泥墙。有的只用泥土泥墙,也有的在泥土层外面再泥一层白灰。经过这样处理,用土垒起来的墙体不仅看着平整而且漂亮。而泥墙大都是在春末夏初雨季来临之前进行,为的是墙体易干,所用的麦秸也是上一年度过麦时留下来的。过去村民们过麦时,首先要用给牲口铡草用的铡刀,将从田地里捆好运到打麦场的麦捆子从麦穗处截为两截。这样做的目的既减少了晾晒麦子时占用场院的面积,又节约了劳动力,同时在打麦子时还能产生一定的麦秸。当麦穗晾晒干后,村民们便会用牲口拉石碾压麦子,或者用小拖拉机拉上一个大大的石碾。压完麦子后,麦粒和麦皮混在一起堆成一堆等待扬场把它们分离开,而压碎的麦秸则被村民们像垒塔一样,在场院边一层层地垛起来,最终成为一个大大的圆圆的麦秸垛。打垛是一个技术活,尤其是大垛高垛,当麦秸垛长到一定高度时,往往让有经验的人爬上去并站在垛中央,然后把下面扔上来的一叉叉麦秸分层次均匀地布在麦秸垛上,而且要相互压茬,这样才会保证麦秸垛的稳定和高处的麦秸滑落不下来。为了保存好这些麦秸,村民们还会把麦秸垛的顶部做成尖状,然后盖上草苫子来抵挡风雨的袭击。如果麦秸垛存放时间较长,村民们便会就地取材,用麦秸和泥然后泥在麦秸垛的顶部。这样一来无论下雨还是刮风,既不用担心被雨淋透而发霉沤烂,也不用担心被大风吹倒四处飞扬,同时还避免了一些贪图便宜的村民来肆意掠取。

    在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麦秸垛,远看场院里一个个麦秸垛几乎首尾相连,就像过去日本鬼子的碉堡。小时候我们经常在冬日里来到这里玩耍,尤其是在武打片盛行的那几年,我们便会在这里模仿着电影电视里英雄们的一招一式,在一声声呐喊和打打杀杀中度过美好的一天。记得当时我们为了练好鲤鱼打挺这一招式,我们在麦秸垛上一把把地撕下一些麦秸来铺在地上,然后在上面一遍遍地练习。在松软的麦秸上我们少吃了不少挨摔的苦头,且还真就练成了,有时甚至不用双手作支撑也能眨眼般地站起。后来,大人们便来驱赶我们,不让我们在这里玩耍,这源于村里另一个打麦场里的一场大火。据说,有一帮小孩在那里玩,为了取暖竟然玩起了火,结果把旁边的麦秸垛引燃了。冬天的气候格外干燥,再加上风的协助,火势很大,救火是来不及的,况且场院里一般没有取水的地方,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大麦秸垛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与之相近的麦秸垛有时也会接着被点燃,看那场面就像一条火龙在那里翻滚游动。大火燃尽了村民的希望,打破了村民的盘算,因此在心痛之余,他们便不再让我们这些小孩来这里玩耍了。后来为了避免火灾,村民们在过完麦后,除了留一部分自用并运至家中储藏外,剩下的都早早地进行处理,卖给了造纸厂。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在农民基本上与镰刀割麦说拜拜了,联合收割机也基本代替了原来的小型收割机,联合机的普遍使用,使农村打麦场里很难再看到那些漂亮的麦秸垛。村民们也许再也不用它泥墙了,更不会用它加工饲料,抑或当做柴烧了。因为砖墙已代替了土墙,铁牛替代了牲口,沼气、煤气的推广使用也逐步替代了庄稼杆和树叶。这些美好的画面随着历史的车轮都深埋进了记忆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看着眼前的麦秸车队,我不由心生波澜。在这秋风绵绵凉意渐浓的日子里,温馨的麦秸味道沁入心脾,顿使我沉醉在了乡村如烟往事中。那袅袅升起的炊烟,那鸡刨狗跳的舍间,那恣意疯跑的孩童,那爽朗自信的笑声……都使我的心恍惚如春天的燕子般呢喃!




2#
发表于 2009-11-6 23: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0 编辑 <br /><br />坐沙发欣赏文友充满乡村生活的文章。问好朋友!

3#
发表于 2009-11-7 0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0 编辑 <br /><br />麦秸朵,是过去打麦场里的一道景观。时代进步,可惜这样的景观离我们是越来越遥远了。机械化使得麦秸大部分还田了,小部分进了造纸厂。作者以质朴的文笔,回忆过去,对比明显,激励人心,也留给人们一段美好的念想。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09-11-7 0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0 编辑 <br /><br />描述缜密,质朴而又质感,既有浓郁的自然清新气息,又有真挚的情愫,欣赏并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09-11-7 0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0 编辑 <br /><br />乡土气息浓郁,生活质感强烈.学习好文

6#
发表于 2009-11-7 1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0 编辑 <br /><br />问好,种的是春麦吗?为什么等秋末才收拾麦秸?

7#
发表于 2009-11-7 2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0 编辑 <br /><br />先记号。晚些时间来欣赏。问好!

8#
发表于 2009-11-7 2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脉络清晰,叙述质朴深情,乡村情节浓郁的好文!学习!问好若水!

9#
发表于 2009-11-7 21: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细致的笔触描绘出了乡村的景、物、人,感染人。拜读了。

10#
发表于 2009-11-7 2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好美的文字,令人回味的乡土气息,可惜真的很久远了。如今每年的这个季节家的周围总能闻到浓浓的烧麦杆的气味,还有一股股如雾般的浓烟……

11#
发表于 2009-11-8 0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1 编辑 <br /><br />       遥远的往事在作者真挚的情愫中娓娓而来,温馨的画面,美好的麦秸垛情结,让人读到感念的情怀。欣赏,支持精华,问好若水!

12#
发表于 2009-11-8 11:22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的工笔,喜悦的灵魂生活,非常有画面感。欣赏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6: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11-6 23:09 发表
坐沙发欣赏文友充满乡村生活的文章。问好朋友!

感谢于老师第一时间的阅读和鼓励,远握 问候!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6: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11-7 05:55 发表
麦秸朵,是过去打麦场里的一道景观。时代进步,可惜这样的景观离我们是越来越遥远了。机械化使得麦秸大部分还田了,小部分进了造纸厂。作者以质朴的文笔,回忆过去,对比明显,激励人心,也留给人们一段美好的念想。 ...

感谢高版的悉心点评和热情鼓励,问候您!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6: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11-7 08:23 发表
描述缜密,质朴而又质感,既有浓郁的自然清新气息,又有真挚的情愫,欣赏并支持精华!

感谢敬老的关注和支持,问候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05:58 , Processed in 0.14259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