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各年代对马克思的译音应该有所不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0 0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个人认为,我国对一些外来名词的译音有好有坏,有的惟妙惟肖,有的就有点词不达意。
  
  一些译音比较形象,比如:
  
  “沙发”,沙子一样松软,发面馒头一样外形和弹性。这个汉语译音很好。
  
  “坦克”,平坦。克,攻无不克。坦克外形扁平,攻坚利器。所以,这个译音很形象。
  
  “作家”,日语外来语,也很形象。作家的谐音是“作假”,意谓“作假的能力达到专家的程度”。作者创作作品主要依靠“闭门造车”。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世界》都是关起门来昏天黑地的写了几年才完成的作品;英国女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纯属想象;政治作家马克思连共产主义什么模样都没看到,就将全世界数十亿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并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科学家兼科普作家钱学森睁着眼睛造出了亩产十万斤的神话。所以说,作家就是一门“作假”的绝活,将作假作得登峰造极。普通人作假看上去很假,叫没有“深入生活”;“作家们”作假作得身临其境、作得天衣无缝,我们就称之为“真实”、“文学来自生活”,这种作假水平达到专家水平,称为“作家”。
  
  “记者”,这个译音也比较形象。记者,意即只会弄个笔杆记录的人,意谓“新闻的绝对纪实、记录性”。但也可以这么理解,“记者就是随时记录领导意图、记录领导指示的人”,当然,这仅仅是指中国国情而言,领导让你记者怎么记,你记者就应该怎么记。总之,记者是世界上最不费脑力的一种职业。根据国情不同,记者也就分为“领导的记录者、真相的记录者、新闻点击率的记录者和个人主观意见的记录者”,记得好叫记者,记得不好叫“伎者”,甚至是“妓者”。
  
  上面这些外来语还是比较形象的,下面的一些就不太准确:
  
  布什:我个人认为“布什”没有“布施”好,布施美国价值观,对第三世界布什牛奶和面包,对本拉登布什导弹,对萨达姆布什子弹。不同政治取向者会对布什先生有不同的“布施理解”。
  
  奥巴马:这个人名译音也不太准确。个人认为翻译为“饿爸妈”比较准确,奥巴马总统上任正值世界经济危机,特别是美国经济受到重创。这时候,无论是将祖国当作母亲还是亲爹,翻译为“饿爸妈”更为准确,孩子饥饿了,嗷嗷待哺,“饿爸妈”,“哦爸妈”给点吃的吧!
  
  马克思:这个名词应该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译音,才比较准确。马,意味德国的洋马,马克思是德国人;克即克服;思,思考。三个字连起来就是“德国的洋马克服你的思考”,引申为“德国的洋马不允许你思考”。所以,这个翻译就不准确。
  
  个人认为,1949年到1956年之间是中国改造私有财产阶段,这个时候,“马克思”翻译为“马克私”比较合理;1956年到1966年之间,马克思才真正是马克思,人的大脑是不允许思考的,只允许马思考;从1966年到1976年之间,马克思翻译为“马克死”比较合理,意谓“武斗、混乱和死亡”;从1978年到2009年,“马克思”翻译为“马刻私”比较合理,意谓“深刻的怀念私有制,每时每刻怀念私有制”。从2009年以后,党中央在四中全会上强调“党内民主”,这说明马克思这匹老马才真正开始思考了,所以,中国的未来是“马可思”,马可思让我们联想起马进化为人的艰难,人性回归的曲折;马可思让我们想起人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权利和自由;马可思让我们想起曾经伟大“马可波罗时代”,那时的中国国力是强盛之时代;“马可思”才是“德国人马克思的本来面目”,中国的未来在“马可思”!
  
  所以,我提议,今后“马克思”应该翻译为“马可思”,一匹外国的老马开始真正的学会思考,只有会思考的马才更符合异国国情。老马识途,祝愿这匹会思考的老马引领中国人走向光辉的“征途”、“正途”、“前途”!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11-10 09:48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11-10 12:28 | 只看该作者
典型的“乱炖”。  文章有杂文的风格。。。
记得好叫记者,记得不好叫“伎者”,甚至是“妓者”。由此衍生出酒桌上常常如雷贯耳的“名记(妓)”、“男记(妓)”,着实适得其所。
  
3#
发表于 2009-11-10 22:53 | 只看该作者
风版大才--特别是对“记者”的解释最准确,老猪对号入座--呵呵
4#
发表于 2009-11-11 20:53 | 只看该作者
值得研究的课题这是。送你颗宝石做经费吧,继续研究各时期的译音区别吧。
5#
发表于 2009-11-12 13:35 | 只看该作者
:lol :lol 奇思妙想、奇谈怪论,真是闻所未闻呀。
微风老师的想象力实在是丰富得很!杜撰的本领也是高强!
6#
发表于 2009-11-14 2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向启兰 的帖子

可惜,发错地方了,多优美的杂文呐
7#
发表于 2009-11-15 21:46 | 只看该作者
猛一看好笑,其实掩盖着很深的哲理,好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8 19:09 , Processed in 0.05691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