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时光之外看时光之内 系列》巴洛克14、15首发
14
聆听帕海贝尔的卡农
最初听管风琴的声音,仿佛并没有如一下子爱上钢琴那样热烈地爱上它的声音,或许是管风琴的暗淡音色,与机械的节奏,带给我听觉上的错误判断,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管风琴的气息终于在某一段时期,以行走的速度,渐渐有了亮点,这亮点慢慢的汇成一束光芒,虽微弱,却点燃了对这声音的好奇和聆听愿望,直到我完全喜爱了管风琴的声音,以及那古典味浓厚的气息。
在几百年前,没有钢琴的时候,世上许多优秀音乐家把内心全部的情感,统统赋予到管风琴的声音里,这声音,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到此刻,从未消退过。一开始,是迷上了教堂的弥撒曲,那些和声被密集和展开后,散发出奇特的召唤唤力,指引一颗心灵,热切向那声音行走着,甚至内心突然升起一股亲切的温和感,仿佛每一步向那声音的接近,都是向着归属而归属的脚步。于是,我告诉自己:我是一步一步,用行走的速度向它的声音靠近的。虽没有突然到达的飞翔感,但那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踏实,以至于在未来的生命中,我无法再与它有任何形式的分离。
帕海贝尔的卡农不是乐曲的名字,而是一种曲式。Canon——卡农,解析是“轮唱”的意思,即好几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追随,最后的一小节的一个和弦会融合在一起,不离不弃,缠绵如情侣一般,是十八世纪前就出现过的乐曲曲式之一。在帕海贝尔的卡农曲式的音乐中,可以听出管风在其中以渐强再渐弱的力度,很温和地铺在其中,飘浮着的几把小提琴轻轻唱着不同声部的旋律,几乎没有大的波折和起伏,带给人极为祥和安宁的画面感,浸在其中,忘记时光,忘记世外,忘记除了音乐还能再有什么。
这时候,偶尔有长笛的声音飘过,像极了澄净之后如天空、如蓝色湖面上的一声莺鸣,它从遥远处来,又向遥远处去,来与去,那样从容,那样安静,丝毫不惧怕会突然有任何一丝一毫的伤害。现代常常提倡的纯音天赖之声,莫过于此。无论哪个时代,那些热爱自然,热爱平和与纯净的心灵都曾经托负于艺术之上,成为历久弥新的审美观,而就此在它诞生的那一刻起,注定要与时光并存。
其实,人总是要在时光中成长的,包括他的审美与对美好的一切判断。它或许在你幼年的时候仅是一棵幼芽,请不要因它的弱小而不屑于它,或摧毁它,你看,每一天,那棵芽儿就会钻出来一点,再一天,再一点,不要嫌它成长得漫长,它可是要伴随你的生命一起成长的。也正是我们许多时期的不经意,那些萌生出来的芽儿,竟长成一棵树,望着它,会想起:原来不是这样的啊,成长真是件美好的事。那芽儿,就是最初的认知,最初的判断,最幼稚的思想。它健壮起来,对美的一切感知就强烈了起来。
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让我拎着她亲手缝的淡粉色的条绒布袋,那是特制的布袋,里面要盛许多的乐谱,用来每周上课的时候带在身边。可是许多的同学都换成软革制成商品包了,我还拎这样的布包会显得落伍与寒酸。可母亲常常站在我对面,抱着双臂,歪头打量着:看,小丫头儿,白色的连衣裙,黑色布鞋,胸前抱着淡粉色的小布包,这色彩多温和,多美啊。我对这样的赞美没有觉得有多幸福,仍陷在布包与革包价格的比较中。
可是,时间在行走,我在成长,十几年后,我无意地穿起白色的纯棉的长裙,因时值中秋,气温微凉,就顺手披了件黑色风衣,抱起装在绿色布袋子里的书本,急促向音乐大教室跑去。路上,我看到许多人冲我投来注视,我不敢跑了,以为失态。跑过一条林荫道,又冲上几层楼梯,在大教室门前的穿衣镜面前停下,我在镜子里,望到了一个极其美丽的影子,衣着、色彩搭配醒目、自然、朴素,清晰。我在幸福的光环里站立了许久,不禁小声欢呼:原来的原来,才会更美。正如此刻,我再次与帕海贝尔的卡农相遇,听着,想着,让一颗心沉浸其中,感受那时间的时间之上的美。
备注:帕海贝尔,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他的作品,Canon in D(D大调卡农),三百年後魅力依旧,不仅是现代人最喜爱的器乐小品之一,也是电影电视广告配乐的常客。
完毕。
暖。09年10月31日。面对并记录。
15
与斯卡拉蒂的《小广板》在一起
(从这几节之后,直接进入古典。跳过十八世纪歌剧。)
午后的阳光和缓地洒在阳台上,洒在被黑夜和凌晨冷落过的所有角落,这些天的阴沉天气,最终在这一场灿烂阳光的扬洒中得已深切的缓解。我看到,窗外那些被低温冻得坚硬了的树枝和树下的泥土,它们也被这阳光唤醒。有那么一丝微风吹过,树枝动了起来,地上的草叶子也柔软地微微点头,被冰冻突然袭击,差些一头栽倒在冬天里的秋末,此刻再现了秋高气爽的样子,它要坚守到秋的最后一天。
因为要备课,想起斯卡拉蒂的作品《小广板》,那些声音便在耳边若近若远般地出现了。说真的,沿着西方音乐史进行到巴洛克时期,所能翻听到的音乐资料几乎是越来越少,不能讲述拉摩与十八世纪喜歌剧,正是因为除了专业资料库,百度网页上的经典作品很难具体化。或许有更多的其它典例,但至少在巴洛克时期,重要的音乐家代表总还是以巴赫、亨德尔、维瓦尔弟、 阿尔比诺尼、泰雷曼等为核心力量,但就连阿尔比诺尼的音乐资料都少得可怜,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巴赫与亨德尔两位伟大的音乐家作品之中,并期待能在巴洛克时期多停留一阵子,前方的路在不远处,我会一直向前行走,走向下一个入口:古典音乐。
抬头看天,秋末的阳光如火,连它都懂得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寸时光,更何况一段历史,一段历久弥新的黄金之声,要知道,世上,唯有爱与艺术,才可永恒。想到此,心里充满说不清的激动和感恩:有谁可以记住那些瞬间就成为过去的此刻呢,又有多少此刻到达并离去呢,历史是一种声音,是一个姿态,一个故事,一场恒持的伫立,所有经过的都会离去,而它,一站就已千年。眼前,一股温热涌上来,又洒落在指尖,我曾哭过,可那也没什么,世上,总有许多爱与恨,并存在时间里,而在此刻过去的未来,我们只会看到站在时间的时间之上的爱,恨转瞬消逝。
记得少年时第一次练习这首斯卡拉蒂的《小广板》时,也是一个阳光充足的午后,家里只有我与一架破旧的钢琴而再无其它。哭的理由与此刻的理由大致相同:邻桌的女生,她对我讲过许多的温和话语,我相信她,甚至维护她的一切,可第二天她便把我讲给她听的心里话——那些不完全确定的怀疑和困惑,统统卖给了别人。我的内心,被剥个干干净净,就展示在秋末如火的阳光下。我哭过了,弹着这首《小广板》,我惊异地发现,它的乐句是那样平和,我可以在美得纯粹与万般平和的气息中无声地哭泣。
《小广板》是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代表作之一。在靠近古典之前,大批的协奏曲与奏鸣曲诞生繁盛,加上歌剧的兴旺,也带动了器乐曲的发展,各类演奏的体裁罗列云集,仅键盘乐曲中的即兴式,比如触技曲、赋格、组曲、幻想曲、前奏曲、变奏的恰空舞曲等等,为巴洛克时期的风格带来厚重的一笔。《小广板》的全曲特征、要表现的强弱对比性、在装饰音弹奏方法上与其它时期的不同,其中穿插了看似平淡的练习音阶,假使忽视了这些音阶,注定就无法尽现这首乐曲的生动及内涵。在整个的练习过程中,还要修整触键的力度以及方式,触黑键时要特意高抬指,会对音乐的转换、改变有着深深的影响,所以在练习中,要突出该突出的乐句,尽量让那些音色明亮,清脆。
我记得自己在练习的那个午后,曾惊异于它曲调的平和与安静,清亮,但也不失柔和,通篇试奏下来,自己内心那些不安的情绪与伤感,甚至恨,都渐渐消退了,远了,再远,模糊了,看不到了,想不起来了。我小声告诉自己:这样就好。人生的世界是多变的,你怎可以用自己的不变来要求所有的别人不变;爱是无偿的,信任更无代价,只是千万要平和,千万要自醒,从而无可怨恨。
备注:斯卡拉蒂——意大利作曲家,演奏家。那不勒斯乐派歌剧创始人。他的名字并不如巴赫、亨德尔、等人响亮,但在钢琴爱好者的心中占有厚重的份量,因他的奏鸣曲虽大多以练习曲为宗旨,但比起纯技术气息强烈的车尔尼要有更多的听觉趣味。学习钢琴的人都演奏过车尔尼系列作品,而斯卡拉蒂的作品在音乐会中独享精彩。
完毕
暖。09年11月2日。面对并记录。
[ 本帖最后由 笨小暖 于 2009-11-14 10:1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