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14|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内陆侨乡-方正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9 0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br /><br />


  方正县位于中国南北最长的公路-同三公路四百多公里处,没有机场和铁道,公路是进入方正县唯一的途径,它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管辖,在踏进这片土地之前,我只知道方正的大米很有名,是“中国富硒大米之乡”,乃继辽宁盘锦、黑龙江五常之后,全国第三个大米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方正地名的由来,不能望名思义,以为与方正不阿、贤良方正、方正正、品行方正中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元素有什么关联,它其实与许多黑龙江地名一样,是音译,以城北的一个水泡得名。最初这个水泡称“膀头泡”,清属吉林将军辖区大通县(即今通河县)跨江设治管辖,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年)四月十五日,朝廷批准,将大通县所属江南“膀头泡”地方划出,设县时曾以“膀头泡”作为地名,但很不雅致,便取其相似音方正为县名,隶属依兰府,随之亦称此泡为方正泡。一九九一年二月,国务院批准,划归哈尔滨市领导,从四月一日起正式归属哈尔滨市。

  在当地朋友给我们接风的酒席之上,除了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能抑制化学致癌物、分解致癌物质,曾作为中共十三大、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专用食品富硒大米,还有富含四种激素、九种维生素、十三种微量元素和十八种氨基酸的东北林蛙,他们说,在其他地方,东北林蛙属于保护动物,不让捕不让吃,可是在方正,这里是 “中国林蛙之乡”,林蛙(哈士蟆)做为食品,与熊掌、飞龙、猴头蘑并称“四大山珍”,属于可以公开销售和品尝的美味,着实让我们大快朵颐了一次。

  方正最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龙江第一侨乡”,全县二十三万人口,居住海外的华人华侨三万八千余人,占哈尔滨市华人华侨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六,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日本最多,定居、旅居者约三万五千人。据不完全统计,方正县海外华人华侨年均收入折合人民币在五十亿元左右,而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不过刚过一亿元,“腰缠万贯”的海外华人华侨经常回来探亲,这也拉动了方正县房价和其他物价的上涨,同样的商品都比其他地方价格高出许多,以至一些不是侨眷、收入不高的当地人,都被迫去周边的通河县、宾县等地去采购日用的东西。这些华人华侨在日本并不一定属于有钱人,他们只不过在物价很高的日本省吃俭用,维持较低水平的平民生活,而把赚到的钱拿回物价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内,过着奢侈的富人生活。即使方正物价因此高出周边地区,但仍然远远低于日本,属于小钱,所以也就不值得他们锱铢必较了。

  在街头,我注意到临街大部分商号的牌匾上除了汉字,还有日文,甚至有中文、日文和韩文三种文字的,包括食杂商店、宾馆、饭店、药店、售票处、通讯器材等,具有明显的侨乡的特色。

  地处内陆的方正县为什么会成为著名侨乡呢?这就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段历史了。

  日本“九一八”侵占中国东北后,日本政府在国内贫困地区动员工人和农民组成“开拓团”,到中国种地。他们说:“中国的地可肥了,一捏直出油,根本不用上粪。但因地多,开垦不过来,大部分荒山都白白地撂着。我们开拓团的任务,就是帮助中国开发土地,实现日满协和,大东亚共荣。”至少有八百六十多个“开拓团”约三十三万人被派遣到东北,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先后使五百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饿死冻死者不计其数。而方正则是日本在东北最大的移民基地,一个叫“红部”的开拓团总部就设在这里,境内有四个开拓团:伊汉通开拓团、大罗勒密开拓团,李花屯(现永建乡)开拓团和长野开拓团(现宝兴乡胡家岗村)

  日本全面强化向中国东北农业移民的政策,这不仅是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政权的政策,而且是日本政府的重大国策之一。一九三六年,这一国策的核心内容被确定为二十年内向中国东北移民一百万户,即五百万人。日本政府认为一旦实现了这一目标,日本人口就能够占到东北人口的十分之一,便可以在伪满洲国建立起以“大和民族”为指导核心的 “日本的秩序”。但是,好景不长,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佳木斯、桦川、依兰、汤原、通河等地日本开拓民都集结在县城东门外伪兴农合作社,准备去珠河县(今属尚志县)乘火车回国。后因天连降大雨,交通断绝,无法行走。又都集中到方正县伊汉通码头,人数达到一万五千多人,等日本军舰接他们回国。因衣著单薄,卫生条件不好,斑疹伤寒等传染病流行,加上冻、饿等原因死亡近两千余人。其实早在八月十五日之前,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就已决定了让“遗留中国民间的日本人定居在当地”的政策。八月十九日,关东军根据该政策,制定战败计划:“为了帝国的复兴,让更多的日本人留在中国大陆”。日本人留在中国,可以减少日本国内的就业压力,也是妄想为卷土重来做卧底的“内鬼”。

  因为饥饿、逃难、或父母双亡,有四千五百多名日本妇女和儿童滞留在方正县,或嫁给当地人,或被中国家庭收养,并抚养长大方正县成为全国遗留日本人最多的县份之一。自一九五三年在方正居住的日本人陆续回国定居。到一九七二年,居住在方正县的日本人还有五百余人。

  这些日本孤儿或与中国人结婚后生养的子女回到日本,难以寻找到配偶,于是回到中国找对象。当地许多女子嫁到日本,落了日本户籍之后,就离婚了。这样反复几次婚姻,就形成了侨民越来越多的局面。

  方正一位在单位负责计划生育的朋友说,这里的计划生育工作最好做,从来不超生,因为很大一部分育龄妇女,尤其是农村的,都嫁到了日本。女人少,所以方正妇女在家中的地位特别高,丈夫如果要打骂妻子,妻子就威吓:“再惹我,我就学日语去。” 方正的日语学校有好几座,学了日语,潜台词就是去日本,不跟你过日子了,所以男人还真怕妻子去学日语。

  但有很多女人一结婚嫁的就是日本人,导致有些青壮年男人找不到媳妇,方正的人相当一部分是山东人“闯关东”的后人,在方正没有女人可娶,只好回山东老家“倒插门”。“倒插门”也不容易,诸多限制,如身份证要由女方保存,银行存折也不能自己掌握,颇有被拐卖的妇女时刻受监控的意味。

  “残留妇”是方正当地对没能回到日本的日本妇女的特定称谓。这些人中后来有嫁给中国人的。其中有一个叫松田千尾。一九四一年来到中国,战后,松田先后嫁过两个中国人。一九六三年,她和中国丈夫在吉兴水库附近垦荒的时候,刨出日本人的遗骨。松田到政府来,说是当年打仗,什么都顾不上。现在虽说是嫁了中国人,但总不能看到自己当年的“老人”,就这么在野外说刨就被刨了,被扔了。要求把死在方正的日本人,找个地方“安葬”。在中国的土地上,安葬外国人,尤其是要安葬当年的日本鬼子,这件事情不是一个基层县政府敢决定的事情,县政府只能将松田等人写下的信件,“呈送省里”。省里也不能决定,再呈送国务院。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同意建立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一九六三年,由省人民委员会拨款一万元,在伊汉通乡吉兴水库修建日本人公墓一座,后迁到炮台山北麓在中国的国土上,建立日本人的公墓,全东北仅此一座,整个中国也仅此一座。

  本想去看看这个绝无仅有的地方,可是天公不做美,我到的当天,就铺天盖地下起了二OO九年的第一场大雪,风雪肆虐,不但眼睛难以睁开视物,张口就灌一嘴冷风,就是公路也都封闭,去不成了。

  当地的朋友戏谑地说,方正人就是最实实在在、方方正正的人。我觉得这话不虚,至少从以德报怨收容天皇弃民的角度看,是只有品行方正的人才能做到的。品行方正不仅只是方正人的优点,更是不计前嫌的所有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到过方正,更想做个贤良方正的中国人。

        164300 黑龙江省黑河市财政局 运涛



2#
发表于 2009-11-19 0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br /><br />等你编辑好了。多了一个申明呢。

3#
发表于 2009-11-19 0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br /><br />方正县紧临通和、延寿、依兰和木兰县。方正县有三大全国独有,一是“中国富硒大米之乡”,二是“中国林蛙之乡”,三是“龙江第一侨乡”。文章记述很细致,主要还是以为什么方正会成为著名侨乡这个线索展开。作者通过谨严的笔触追溯着方正县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段历史。具有对历史的探赜钩深,也有展望未来的前瞻性意义。好文。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09-11-19 0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br /><br />问候运涛,冬安

5#
发表于 2009-11-19 0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br /><br />富有历史韵味的美文,拜读,问候。

6#
发表于 2009-11-19 0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br /><br />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文字饱满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br /><br />方正县紧临通河、延寿、依兰和木兰县。方正县有三大全国独有,一是“中国富硒大米之乡”,二是“中国林蛙之乡”,三是“龙江第一侨乡”。文章记述很细致,主要还是以为什么方正会成为著名侨乡这个线索展开。作者通过 ... [/quote]
感谢杜版鼓励。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1: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br /><br />问候运涛,冬安 [/quote]
也问若荷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br /><br />

CIMG5317.JPG (224.02 KB, 下载次数: 524)

CIMG5317.JPG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br /><br />

CIMG5326.JPG (231.13 KB, 下载次数: 529)

CIMG5326.JPG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9 编辑 <br /><br />

CIMG5329.JPG (246.55 KB, 下载次数: 526)

CIMG5329.JPG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2:00 | 只看该作者

CIMG5259.JPG (297.5 KB, 下载次数: 510)

CIMG5259.JPG
13#
发表于 2009-11-19 13:07 | 只看该作者
看到题目的那一刻,我猜想是不是方正大米的产地。细品文章果真如此。
感谢你的美文让我进一步了解方正!祝贺精华!
14#
发表于 2009-11-19 2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运涛涛 的帖子

学习涛涛的富有历史韵味的美文!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8: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雷 于 2009-11-19 13:07 发表
看到题目的那一刻,我猜想是不是方正大米的产地。细品文章果真如此。
感谢你的美文让我进一步了解方正!祝贺精华!

感谢朋友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9:16 , Processed in 0.05867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