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7-8-30 23:00 编辑
劳心者与劳力者
《孟子·滕文公上》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何为劳心者和劳力者?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劳心者多为官家,劳力者多为农家。
臧克家有首诗是《有的人》,诗中那骑在人民头上的和给人民作牛马的正是对劳心者和劳力者的最好诠释,骑在人民头上的劳心者多是作威作福的当权者,给人民作牛马的劳力者多是布依之族。
一个人说他追求“道”既不是劳心者,也不是劳力者,但是又经常在自己吃饭穿衣问题上浪费时间,那么这个人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人,难以理喻。任何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不能为了吃饭,所以两者均不可在吃饭问题上花费太多的心思。莎士比亚说: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告诉我们不能做进取的奴隶。所以,孔子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孔子告诉我们,只有驱使外物,而不是被外物驱使才能是君子,无论劳心者,还是劳力者。
生命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前行。生命需要去争取,去追求,但是太多的利欲熏心,往往让我们迷失双眼,偏离服务于民的公道,甚至不堪生命之重。当我们以主人的姿态去极力追寻外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成为外物的奴役。
劳力者似乎没有不去“拼命”,没日没夜的加班,频繁的身体透支,家庭的负担,事业的呼唤,加之所谓“成功”的焦灼压力,这一切都会压的你透不过气来,然而为了追求这一切不惜透支生命,却让劳力者的智慧像蝜蝂一样变得目光狭隘,思维凝滞。生命的全部奥秘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包容的心态,广阔的胸怀,对生活中的患得患失,小心翼翼,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不想放弃的人最终会陷入物欲泥沼,难以自拔。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所以,无论劳心者还是劳力者,都要时刻清醒的知道自己现阶段想要的是什么,请放弃无用或无效的社交圈!人生没有定式,选好自己的路,就不要再观望别人的路,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熊在溪边苦等了一天,终于捕到一条鱼。小鱼可怜巴巴地对熊说:“熊啊,我太小了,都不够你塞牙缝的。放我回到溪中吧,过几年我就长成一条大鱼,那时我才肥美,也能够让你饱餐一顿。”熊并没有答应,他答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能长的这么高壮肥胖吗?因为我不会为了一个大而无望的机会,而丢掉手上拥有的小利益。”所以无论劳心者,还是劳力者,在走向成功的过程。
儒家有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官者理应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像颜回一样,虽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以其中,而秦王嬴政虽统一六国,并吞天下,也能失意其间。
曾有一个关于渔夫和富人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个道理。有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富人走过来说:“你为什么不去工作,而在这里浪费时间呢?”渔夫问:“我为什么要去工作?”富人说:“赚足够的钱,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有汽车和房子。”渔夫又问:“那有了钱又能干什么呢?”富人说:“有了钱,你可以去夏威夷度假呀。”渔夫反问道:“你看,我现在又在干什么呢?”富人悻悻而去。可见,只有一个思想上能够“超脱”的人,才是一个幸福和快乐的人,而不在于金钱的多寡。身处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似乎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或者为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奔命,却忽略了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而一味地走弯路,不仅劳心,而且劳力。高不成低不就,似乎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一个能在本职岗位把工作做的更好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劳力者的体力,甚至能力,并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所有因素。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一定有成大事的沉着,他们不急于行动,而是在行动之前想好切实可行的办法,不贪图时间上的快,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才是做成事情的关键,所以他们最终摆脱了体力劳动,成为劳心者,不乏成为“肉食者鄙”类型的劳心者。 生活中不乏勇往直前的劳力者,而他们要做的是应该明白什么时候该冲,什么时候该退的“聪明人”,适当地放低姿态,从低处做起,才能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遇,继而成为一名极具正能量的劳心者。劳力者和劳心者的辩证统一恰恰源于自身的努力程度和目光的长短。 庄子的《应帝王》一篇虽然是讨论帝王之道应该如何去做,但是对于实际的政治作为都没加论述,其宗旨仍归功于他最终的政治理想“无为”二字。庄子认为,帝王作为统治者相当于劳心之人,对外应该如造物主般,化育万物而不居其功,任贤使能而已,治国不是依靠权威去驱使人们,而必须做到顺其自然而无偏私,这样作为劳力者的子民才能拥护其治国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