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9 编辑 <br /><br /> 老屋·春联·书柜
□ 任 文
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山,在崭新的移民新村两层楼房缝隙里寻找我的老屋,那么显眼,那么醒目,仿佛是一幅古老的工笔画,婉约,古朴,静静地立在秋风里,任凭飒飒的风吹拂斑驳墙壁上的尘埃。土墙、青瓦,披挂着岁月的风霜,沉淀着时间的苍老,在这样的苍老之间行走,仿佛进入时光倒流的隧道。
穿过村落,进入小院,“吱咯”一声,门开了,年迈的父母迎着儿子的归来,一时满院的温馨潮水般涌了出来……四扇木板大门油漆斑驳,年前贴的春联依稀可辨,虽然字迹不清,可识得大概的意思,曾记得写过“门对青山水长流,院绕青竹风月清”的联句。那是我涂鸦的对联,也是我对老屋的真实写照。最初的文学萌芽促使我年年书写对联斟词造句,以应急乡里人一片温暖的热情,期待的目光……
那年月,人们忍受着饥饿的灾荒,但到了年关总忘不了喜庆吉祥,贴春联是家家少不了的事。省吃俭用也要买张红纸,请教书的先生写一、二副春联,欢欢喜喜贴在自家门上。春联一律是用毛笔写就的,不像如今的春联到处都有印刷成品的货。腊月天,街市上春联铺天盖地任你挑选。那时,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不多,年年写春联要跑邻村老先生哪里去,虽说不方便,但年事马虎不得。
有年腊月三十,父亲忙家务活顾不过来,眼看天黑了春联还未写,去邻村王老师哪里写春联要走三里多路,怎么办?红纸放在柜子上,父亲着急,手里的事放不下,试探地对母亲说:“娃他妈,今年的春联让咱娃来写,你看成不?”母亲看着我,笑笑:“行吗?试一试,学校里老师常表扬娃的大字写得好,写吧!”我看着母亲信任的目光,早有写春联愿望的我喜上眉梢,事先备好的春联是从学校语文老师那里抄写好的,这会儿就派上了用场,乐得手不知往哪里放。黑墨水瓶放在小桌前,用刀裁纸、折叠七字联、九字联,学着老先生写春联的架势,提笔、运笔、挥毫,上联写就,再写下联,一副写完,再写一副,“窗外青枝吐翠日作画,屋内红袖添香夜读书”就贴在我住的房门上。写春联、贴春联,忙活了一阵子,满脸满手都染上了红色。父亲一旁看贴好的春联,一边笑笑对母亲说:“行啊!咱家的春联以后就由娃来写。”母亲识字不多,只能认得几个字,一边答话一边忙着包饺子。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母亲特意盛了一碗有钱币的饺子饭,算是对我的奖励。
正月天,我家热闹的是邻居看春联,叔叔夸,娘娘赞,小伙伴门前放鞭炮,村人都说来年写春联有盼头了。那副“窗外青枝吐翠日作画,屋内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春联,引起邻居大叔大伯的夸耀,期盼我能做个读书人,成大事。来年的腊月天,我就义务承担起村里邻居写对联的事,直至我离开乡村的那年那月……
“窗外青枝吐翠日作画”的上联,无意引发我对学习绘画的回忆。“窗外青枝吐翠”正好对应我家的居住环境,“日作画”多么美好的境界。从小学到初中,我都爱上美术课。那时的美术课没有固定的教材,美术课老师按自己的爱好特长教我们一些基本的绘画常识,最记得上初中一年级给我们代课的杨老师,家居城里常年居住在校,杨老师爱好广泛,深得学生欢迎。他给我们代语文课兼美术、音乐,美术课上花草鸟兽经杨老师几笔勾勒便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课间休息,同学们出去玩耍,我在教室里专心作画,一只鸟儿飞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了,再画树下的石头、小草,作业交上去,老师批阅后表扬我作画有创意,超出了作业范围,想象力丰富,乐得我好几天都在创意作画……
那年,学校放暑假的日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整日里转悠心里闷得慌。于是,作画的念头又来了,在学校用的水彩完了,就用黑色墨水加水淡化,学画起水墨画来,虽然老师在课堂上示范过,可自己从来未尝试过。好言好语从邻居叔叔那里借来四幅挂在墙上的梅兰竹菊图临摹,一个暑假大多时间花费在临摹画上,不知不觉假期已满。带着临摹的四幅画去见学校杨老师,得到指点鼓励。虽然如今未在作画出成绩,但爱好收藏书法、画册的意愿与那时临摹作画、写对联有着渊源根系,影响之深。
下联“屋内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旨意,实乃一种美好的境界。“红袖添香”说是古代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添香”。我辈可望不可即,也没有那样的艳福。只有一盏煤油灯下挑灯夜读的份儿,这常常还要节省着使用。一户人家那时的煤油用量是有限制的,凭票购买常常熬不到月底,只好用父亲从山上砍柴选取的松枝油点燃照明。父亲灯下编用来装苹果的荆条框,卖给河南人换回一点度饥荒的粮食;母亲灯下不是纳布鞋,就是补衣服,或者做我们兄妹几个过冬的衣服,或者拾掇零碎活;我在灯下读书做作业,大多数是看小人书,《水浒传》、《红楼梦》、《铁道游击队》等,这些小人书使我度过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
从初中到高中读书,我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小人书不再满足我读书的欲望,学校仅有的文学书籍都被我借阅浏览。如《红旗谱》、《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书。为读书耽误了作业的完成,受到老师的多次批评,但心里乐滋滋。
……
院墙边的翠竹亭亭玉立,在风中摇曳生姿。这是父亲建房时栽种的一丛竹子,年年繁殖生长,房前屋后到处都是。一帘竹影摇曳在窗前,非常雅致。月光下,竹影婆娑,如墨似画。
老屋左边的一间是我的卧室兼书房,墙角边站立着一个米黄色的大书柜,占据了屋子的一半空间,大书柜到楼板间的空隙被蜘蛛网密布,似乎网络书柜内那些大家们的思想智慧。书柜里,存放着我当民办教师八年间购买的几百册书籍杂志,我曾想运到城里书架上摆放,可转念一想就放下了,还是留在老屋吧!让这些书籍杂志守候老屋,也让我时常翻阅城里书架上的书籍时想起老屋的书柜,想起曾经在寂静的老屋挑灯夜读的岁月……床头上方挂着我涂鸦的一幅青竹图,那是临摹老屋片片竹子的真实写意。虽然纸张年久发黄,但竹子挺拔秀丽的神韵依然,别具一格,给人清丽、高雅的感觉。
闲来无事,去老屋整理旧书柜,在老屋那张大大的书柜里翻找着儿时的小人书……发黄的书籍弥漫着尘土,轻轻抖落便满屋飞扬;寂寞的书柜是否会记起儿时我的身影,取出放进,一本本一页页品读,曾经夹杂在书柜中书本里珍藏的那一片片彩色书笺又在哪里……
夜静,月华如银,暗香浮动,竹影疏窗,萤虫飞舞。坐在我的老屋前,静静的听着父亲、母亲唠叨几十年的故事,幼时的我常坐在青石板上,眼巴巴地望着月光里的那本书,心灵随着“嫦娥奔月”故事的情节起伏摇曳……
父亲苍老的目光,母亲斑白的头发,和着老屋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想着老屋寂寞的书柜,听着父母唠叨的话语,我的思绪飘摇得很远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