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9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童言无忌小团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 1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8 编辑 <br /><br />
童言无忌小团圆

      语言的泡沫是制造啤酒的原材料。但它们,是一种专利。只属于评论“家”。很遗憾,我并非评论“家”,没有足够多的能耐来制造这些泡沫,并对其操刀。从而勾兑出煽情的笔墨官司,好对簿公堂制造某种属性的膨胀氛围。只能童言童语,小打小闹,烘焙些类似骨瓷一样精致的细瓷,而后交付清算。自行押解到公众面前,再丢盔弃甲地败下阵来。
       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任何一个读者对于版本的选择如同在百类米粒中挑拣出精米。殊不知“书”是粮食,其性属草本,结不结实完全看挑拣者的眼光。若称意,便是“功德圆满”。
      简体版的《小团圆》风格与安妮宝贝的再版小说《告别薇安》酷似。只不过安用的是唐草,张用的是东北大花布。如她喜欢用艳丽色彩的字、词就着那清汤寡底的素白,给人视觉以的强烈的色感对比冲击。又,酷似她在小说中惯有的姿势:以苍凉的手势就着天光绣大朵的牡丹、凤凰、玉如意,虽打了亮色,其实底子很灰; 繁体版的《小团圆》倒是利索:索性用素白底就一朵褪了色的花。楞生生地翻出女子的悲哀:盛开。以低到尘埃的姿势…独自枯萎。其意斑斓食人骨髓。滋味任人自领自会。
      人生最难得是一份“骨瓷”味——触手质地光滑、情节圆满无删节,精致到可收藏之余,尚供把玩鉴赏却又叹息其易碎。读繁体竖版《小团圆》连翻线装纸页的手都透着墨香。这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我看到的是“全”(是完整的文字人生与现世人生,是缺憾中透着文字的无缺憾)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作为一个“读”者的“胃”:手感、文字、装订、文字的内理都有一份满足,一种圆满。

       任何故事都铺张得奢华。是倒叙还是直接切题,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写者、出版者都能借云为舟,借风作篙渡于那时间的深水,将一世看将成莲荷,穿越世间,化几朵涟漪,留了拙朴,令各自的人生首尾照应。 于是也就有了前言后记,也就有了与说话相关联的“倾诉”。我自忖笔是笔的缄默者。虽各事其主,各行其事。然而,作为笔本身,倘若它的灵性一旦按捺不住,仍旧是会跳将出来,来几个看似缄默的“腹诽”。
         人是善于思考分析的,尤其是学了些文字、逻辑、修辞的人。分析分析环境,认识认识自身,对与“环境”与“自身”的生存发展,自是必要得很。但分析之后用来表述的基本工具是什么呢?是有序列的语言,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
      识字的人在码字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套上了一层层的掩饰甚或伪装。文字的不自觉粉饰功能真是神奇得很。有时候让人觉得是它在控制着运笔的人。当我在经营这段文字时,原本并不想包裹什么,但回过头来看,又何尝不是有包装的成份呢?如同笋-层层坚韧的壳下,安放的是不愿老去的心情。这自然让人联想到洋葱头。尽管洋葱头几乎没有异化了的外壳,但无休止的层层叠叠也几乎消解了它的内核。剥开一层也许离“自然真实”更近一层,但“真实”的底部是一无所有。哪一层是可以心安地呈现于公众面前?哪一层又是必须当成另一个自己锁住锁眼中,供特定读者阅读的?哪一层又是连自己都试图回避的?而洋葱头这个喻体更为深刻的所在恐怕是“莫提起,提起来清泪洒江河。”  
     《小团圆》的被提起,是宋以朗先生“功德圆满”造就的。而当事者现世的人生与文字的人生圆满却是写者本身与出版商的前言后记搭建起来的。它的关涉如所有的故事总是按long long ago这样的句式开始。私交书信被曝晒在公众舆论、是是非非之下,显得那么苍白,似打了补丁的旧色绿旗袍透着当事者的凄清。于出版商利大于弊,于当事者,如赤裸着听凭人指摘一番。幸而张爱玲不在这世间了,或者她在的话,估计也会不以为意。按她对“流言”的诠释,便觉得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了是非,也并不能说明什么,存在即合理…… 张爱玲是聪明的。不管是黄婆卖瓜,还是自己敞开丑陋的肚脐眼给公众们看,总之一书一信,一递一送搭就的这“前言后记”刹不住脚地在纸页上开始纷纷跳将起来将印刷体的聚散离合、书写体的爱恨情仇各各担当起,走向彼此命定的结局。她把自己的人生化做清泪溶进出口这前言后记并统统活脱脱地铺在了《小团圆》里,令岁月飞叶上的事件担当起自身的荣衰。有了丁点叙述的意趣。谁能否认所有的故事不是一场关涉前言后记的烟火人生?!
      似飞蛾,明知要焚身却偏忠心耿耿地释放出全身心的热量扑将上去。死心塌地地恋着它。日里夜里枕着它,颜色虚白。但正是这虚白沉浮于世,才令阳光也这般古调和无有声味。使人世那太过繁乱的小心儿小意儿在里头免不了要喜怒周折伸出舌头向上翻卷,同时又不忘斤斤计较,痴心绝对。透着某种对峙及对峙后面的莫明:热闹开阔的天空,陌生的新鲜人事,嘈杂与热闹相互交杂:那是磨了一回豆面的陈年老磨,过了好一段时间还留着那日的腥气味道,渗到稀饭锅里面条碗里,日日三餐记挂;是一生的思想疼痛就浪费在里头,结末到人各自老了死了也还得记着恨着念念不肯忘记;是一份薄溜溜的煎蛋,泡在了经年的老油里,汤水淋漓沾了琐碎乌黑的渣子,吃到嘴里也是十一分的碜牙,又还有满唇满舌的油香蛋香放不下;是年深日久成了一种又痒又痛的隐疾,逐渐被遗传,成为无法治疗的伤,却能在瞬间取人性命。如贵族豪华客厅里屏风上行走的针线,就一条,也要龙飞凤舞,花团锦簇,即便是红灯映照里的热闹比人生还要短也要抵死地钉在这贵气的屏风上任针脚圆圆满满的走完这一生。
        文行至此,也就若张爱玲在文中写的“死囚吃了最后一餐,绑赴刑场总赶上大晴天,看热闹的特别多。”对写者本身、当事者、出版者、读者都可谓“功德圆满”的幸事。玩笔的孩童也可就地画“圆”: 人生不过是一场暧昧的灰。一个人的江湖亦有兵荒马乱,隐忍与坚定必不可少。象小张这样镇日静默,与自己对峙的决烈,不是任谁都消受得了。笔墨江湖,进则腥风血雨;退则渺渺无期;进,而终退,白茫茫一片,忘得干净。生命,入则苦无穷,于己;出而无穷苦,于他人;似梦还醒。是为成全。真相,识之殇。不识哀。弃而淡笑,闭目,不殇不哀,至末途。是为圆满,若酒,不醉不欢。醉亦无欢。如此甚好。

词语解释
  
无忌:无所顾忌
  小:通假字。通:“晓”(自创滴)
  团圆:取“圆满、静好”之意

  



2#
发表于 2009-12-1 16: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8 编辑 <br /><br />没有看过这部书.但作者这篇文章,切入点很巧妙,读后,对这本书的精要有了大致的印象.质感性很强的文字.欣赏并问好朋友

3#
发表于 2009-12-1 17: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8 编辑 <br /><br />“人生不过是一场暧昧的灰。一个人的江湖亦有兵荒马乱,隐忍与坚定必不可少。象小张这样镇日静默,与自己对峙的决烈,不是任谁都消受得了。除了自己,谁都不可以提供足够强大的精神支撑。可以选择姿态,但也定要有相应的担当、对待。所有当发生的都会发生。逃避,哭泣,心碎,伤痛,愤怒,都没有用。你只须渐渐学会,将那个过程在心底消解掉。即为圆满。”——好感悟,源于《小团圆》,高于作品。
拜读!问好!

4#
发表于 2009-12-1 1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8 编辑 <br /><br />先记号。晚上来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09-12-1 17: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8 编辑 <br /><br />文笔富有个性的色彩,欣赏并问好朋友!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0:07 | 只看该作者

箭一发出,顿足生悔^-^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8 编辑 <br /><br />  答季大相、李雷、杜永生、敬一兵:
  蒙各位抬爱。回一帖以示敬意!
  笔下之箭一发,即生悔意(有“无趣杀人”之嫌疑)。写时自觉笔意澎湃似中埋伏,意急于突围,一旦突将出来,却不能势如破竹,走笔太匆促显露弃甲之相。承蒙各位不弃,仍愿鼎力跟之,爱护加鼓励。感动中。。。需要沉淀,待改后再来跟帖:)


7#
发表于 2009-12-2 1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8 编辑 <br /><br />语境深邃,在个性化的语境里,不乏都是剀切而深挚的表述。实际上,这样的表述却直指《小团圆》的思想内核。问好!

8#
发表于 2009-12-2 11:2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8 编辑 <br /><br />语境深邃,在个性化的语境里,不乏都是剀切而深挚的表述。实际上,这样的表述却直指《小团圆》的思想内核。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8 编辑 <br /><br />回杜版、闪闪红星(让我想起潘东子)及朋友们。有你们的指正是为一件幸事。。已经修改了。并已经发至自家博客:)

10#
发表于 2009-12-2 1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8 编辑 <br /><br />真切的感悟,个性化的语言,一些观点很赞同,
欣赏,问好朋友!

11#
发表于 2009-12-2 1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谁在水底招摇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8 编辑 <br /><br />尽管洋葱头几乎没有异化了的外壳,但无休止的层层叠叠也几乎消解了它的内核。剥开一层也许离“自然真实”更近一层,但“真实”的底部是一无所有。哪一层是可以心安地呈现于公众面前?哪一层又是必须当成另一个自己锁住锁眼中,供特定读者阅读的?哪一层又是连自己都试图回避的?而洋葱头这个喻体更为深刻的所在恐怕是“莫提起,提起来清泪洒江河。”  
学习并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4:22 | 只看该作者
答琴若雨:

     首先得谢谢琴若雨把我文章的字改大(下回若有改动,请先支会一声^-^)。
    再,以上只是一些浅薄的见解。见笑了。基本上觉得功夫还不到家,卡尔维诺说《为什么读经典》,想必一定是有缘故滴:)故正努力地追“经典们”(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大师)的风,试图从中受益。总觉得文必如其人。你能赞同其间的某些观点,可见心有戚戚焉。自觉象张爱玲、安妮宝贝还有三毛都是真心生活、写字的人,基本都能保持生活中的自己与文字里的自己行走在同一条基线上。现如今这样的人越发少了。套一句我在文中的话,左手是生活,右手是文字,中间是自己,距离被拉大了。。故,现代文人们文中的“自我”未必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个“自我”,而文中的“自我”未必见得就是真实灵魂。一想起这些,便觉得无望,或者是自己是苛求了:)

答不觉寒:
   问好^-^。相互切磋吧:)


[ 本帖最后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12-3 14:54 编辑 ]
13#
发表于 2009-12-3 14:43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这样有深度的文字,清浅真是不敢妄加评论。
但对于“谁在水底招摇”朋友的字,较早前是看过的,独特的写作手法,与随意的笔调是很有鲜明个性的。清浅学习了。
也许在彼岸看这个红尘过往时,更多的是一种冷静与不屑吧。
问好,远握!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4: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浅居 于 3-12-2009 14:43 发表
对于这样有深度的文字,清浅真是不敢妄加评论。
但对于“谁在水底招摇”朋友的字,较早前是看过的,独特的写作手法,与随意的笔调是很有鲜明个性的。清浅学习了。
也许在彼岸看这个红尘过往时,更多的是一种冷静与 ...


问好,是敬畏。敬之,畏之,不敢轻视,故而远之。象穿行在深远海面下的鱼,各行其事,脆弱无常。看着陌生人,猜测他们的思想。或者好像沉在一条河的底层,感受时光像水一样流过去,流过去。低调而自在,即使招摇也不惹人注意。。这就是在水底招摇的意思:)

[ 本帖最后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12-3 14:51 编辑 ]
15#
发表于 2009-12-3 14: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12-3 14:47 发表


问好,是敬畏。敬之,畏之,不敢轻视,故而远之。象穿行在深远海面下的鱼,各行其事,脆弱无常。看着陌生人,猜测他们的思想。或者好像沉在一条河的底层,感受时光像水一样流过去,流过去。低调而自在,即使招摇 ...

何谓“敬”何谓“畏”,我想朋友是过谦了,你的字是很有魅力的。
亦如水面,看似平静,也许时刻都在暗流涌动呢。但仅凭你的字足以将这烦杂的红尘品读且解读。
还是问好,喜欢你的个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06:00 , Processed in 0.1688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